百学吧>国学名著>普济方>卷三百七十一 婴孩惊风门 慢惊风附论

《普济方》卷三百七十一 婴孩惊风门 慢惊风附论·

卷三百七十一 婴孩惊风门

普济方卷三百七十一 婴孩惊风门 慢惊风附论

夫慢惊风病后。或吐泻脾虚胃损。遍身冷。口鼻气出亦冷。手足瘈痵。昏睡露睛。此无阳也。栝蒌汤主之。钱氏曰。无阳何用栝蒌汤。内用栝蒌根、白甘遂。按本草。栝蒌根味苦寒无毒。主心渴身热。甘遂味苦甘。大寒有毒。主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又曰惊急合凉泻。慢惊合温补。钱氏既云急惊凉泻。慢惊温补。乃用栝蒌汤寒毒之药。又无温补为佐。首尾亦无辅助。兼主对不亲。如此治之怪也。经曰实实虚虚。损不足益有余。如此死者医杀之。慢惊虚病。寒毒之药甚戾人。正合难经虚虚之论。乃钱氏之非也。愚常治此病。以神贯丹宽筋汤治之多愈。钱氏方脉议论优长。甚为可取。其间如治慢惊法。栝蒌汤阴癵坏病内。亦用此方。钱岂不知栝蒌汤反为害也。观其知识。必不如是。倘或说但取其所长。略其所短。庶几不误后人。徐仲秀子三岁。七月中因伤乳食。呕吐数次。而后作泻。召一医视之。三日不退。加之眼露。后因顖陷气粗。面白形青。虚烦腹痛。忽发惊风进退。召愚视曰。此子虽是慢惊。法当断乳三日。频与稀粥。服药可安。主人曰小儿以乳奶为本。岂可遽然舍乳也。答曰舟非水不能行。然波涛沸涌。则有覆舟之患。儿非乳不养。然吐泻过伤。则有倾人之患。波涛非自生。其所以生者风。鼓不平之势作之也。吐泻非自生。其所以生者。风冷不便乳引之也。风息则水势平。乳少则吐泻止。善行舟者不逆波涛而惧舟之不固。善为医者不惧吐泻而惧乳之不节。盖乳犹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之谓也。始因伤乳为病。若以所伤之乳乳之。如以酒解醉。转加昏愦。固能节乳。使药速验也。主人乃听。用神宝丹、续命汤、安神膏日各三服。频与稀粥。至夜惊不再潮。翌日嗳哺尚困。是中脘有食。脾胃有风。主人曰何知也。答曰嗳者有食。困者有食有风。当用宣风散汁调下紫丸子。令微利再用神宝丹、安神膏、琥珀散、日各二服。调治三日。时与稀粥。止奶。至五日全安。主人曰。慢惊风何能复生。答曰病虽至困。神清而不昏。肚痛而手足常温。惊搐无痰喘。气微热。是胃气未脱。经曰胃者水谷之海。主禀四时。故皆以胃气为本。此子病虽至危。而胃气尚未脱。可以复生也。苏氏子半年。自生下时。即缺乳。一日吐而身热。召愚视曰。心者精神之本。清虚不欲昏不可昧。昏昧则气浊。气浊则神乱。神乱则血脉不荣。冷者血脉俱虚。精神离散。不可治。主人曰何便不治。答曰。缘见儿目解而顖肿。面白而唇青。兼绕口鼻人中肉内隐出黑色。是精神散失。素问云。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设或苟安。犹若轻沤浮水。暂驻目前。岂真能久。微烛乘风。其不亡者何待。主人大怒。后易数医。果惊而卒。

大便青脏冷也。或初出微黄。良久则青者亦然也。灵秘云。泻下如蓝靛。胎中受积惊。盖惟心主惊。心惊则胆怯。胆者与肝为表里也。胆怯则肝冷。肝传脾受邪。故大便初出微黄。脾之色也。良久后青。肝之本色。肝热则外发目赤。肝冷则内作便青。又有不因惊而得此证者。盖禀胎气怯弱。内受风寒故也。有便青夹白脓。稠粘如涎者。亦是肠寒久冷。则令儿面白形青。腹痛惊啼。失治则变阴癵也。

凡慢惊风候。若是急惊传来。而尚阳证。其阳既亏不必回阳。又不待治阳。只可截风而调胃。均平阴阳。阳可冷可热可缓可急是也。若直便为服附子硫黄之属。使阳归阳。又是急惊。学者理宜知之。既治阳证传作阴证。即与服保命丹三二服。兼前牛黄清心丸子。其有四证且八候稍缓疾。阴癵者。即与服之。若已传过。八候不作。四证尚在者。只宜与服定命饮子。若脚手冰冷者。乃四逆候。方可回阳。次第合眼者。即传作慢脾风候。塞而惊风。痰涎壅盛。搐搦不止。不可下者。宜与五灵膏脂丸。其痰壅盛。口角垂者。白姜丸功效。惊风搐搦。身体虽暖。风痰不化。宜服天南星丸。婴孩所受此等证候无他疑者。只将下项用药无不苏省。切不可延久。其阳易化。阴气渐盛。药力不及。使人难治。又不可一向连并投药。每次一二服了。须审察证候缓急。有无传变。稍觉宽定。其药放慢。或势渐紧。宜以次第紧急药与服。不可一药带一药。又不便换汤饵。连并与之。所谓察其轻重。审其进止而后已。

慢惊若是急惊传来。是知前人不曾截风定搐。阳脱而传阴。阴重阳亏。其风与热。惟流纵经络。又有曾服大寒凉之药过多。又有下积取泻致作。又有脏腑虚寒。洞洩而为。其所受多端。

理慢惊当知阴癵之脱。其证属阴。脏寒气虚。尚或泄泻不止。且惊正作。多因无识之人。一向治惊。更不理泻药用寒凉投之。令气愈虚。泄泻不止。阴证愈作。惊搐愈增。若用止泻药稍热。八候复加。四证不退。慢惊虽曰难治。盖医亦不曾究竟。病作加进。深为重害。

慢惊当察知所视为要。眼睛昏定为重。窜视为重。四肢厥冷为重。睛定不眨为重。虽眨不左右顾为重。汗出如流亦重。面忽作黔黯色至重。感风搐搦。慢惊眼在半开半合之间者。乃知阴气所盛。传入脏间。阳气已亏。脾经属阴。次第入脾。故言慢脾风候。

医慢惊与急惊风候。自是不同。未可一向下定搐药。急惊谓关窍不通。故以脑子麝香药通。稍定其搐搦。慢风阴重阳亏。诸经已虚。不宜通关。又凉其脏。易作慢脾风。医慢惊不可争攻。急惊阳癵稍易理。慢惊阴证最难。服药已愈而尚虚乏未省。三五日之间者有之。俗谓过街候。发无定论。不可轻易妄剂投之。攻击则前功俱丧。

慢惊所治之理。须究问原因所发。若是急惊传阴为慢惊者。乃癵所作。阴癵也。当察阳气为重。即阳脱而阴盛。小儿有长幼之别。脏腑有虚实之分。有泻三五次便成风候。乃由虚之盛也。或二三日洩方成风候。或有五七日泻不止而成风候。暴泻成风。犹可速治。盖回阳调中。补气之为易。若久泻渐传成风候者。为虚为乏。故难疗理。

婴孩小儿洞泄成风。以补药治之。宜用附子。脏寒洞泻。或因服药下积取泻成风。宜以温脾壮气药调之。宜服观音散、全蝎散。有服寒凉药成风。下药太凉。致令脏腑先寒。遇发药吐泻。即传成风候。以助气醒脾药温之。即王氏大惺惺丸、大喝起散与服之效。若手足冷。回阳宜术附汤效。阳癵传作阴癵者。急惊传作慢惊风候。以截风药定搐药。若在前三者慢惊候。便以截风。往往未为当。盖由病自虚得之。所以云调补之理。

慢惊之候其意在慢。急惊之候其意在急何也。且急无过因热生风作惊。跌扑作惊。他物触之作惊。惊热传极。即变生风。搐搦等候。皆热所乘。若顺证依法下之。诸候自息。慢惊所作不常。当宜省察。用意仔细。所至疗为难。以故宜消息。为之慢也。不可怆惶恐惧。失治踌躇疑二之为慢也。又曰慢惊无争攻。盖所至疗为难事。

婴孩所患急惊慢惊慢脾三者。皆由风痰所作。以渐传及。未有初得病而便慢脾者。或急惊传来。或吐泻而得。或久利气虚脱而得。伤寒表里既虚。传入阴证。亦成慢候。久嗽成癵。亦传慢候。霍乱吐痢亦传慢候。脾困久睡。亦作慢候。吐血亦传慢候。虫积冲心亦传慢候。肝风筋急。大小便闭。心虚烦躁。烦渴引饮。腹痛吐泻。睡里咬牙。日夜汗出。走马疳急。诸般丹毒。龙缠腰。膀胱吊疝。卵肿茎曲。四体浮肿。以上诸证。皆传慢候。有如此者。其所患诸疾。皆能作慢惊。乃传作慢脾。脾气既绝。胃气已尽。无可得而治疗故也。

婴孩五脏易冷易热。易虚易实。医方并不治腑受病。曰脾不病耳。曰非也。小儿在腑有疾自息愈者有之。在脏不可不治。脏者阴属。腑者阳属。谓小儿先阴而后阳。又曰小儿乃纯阳之气。在腑则顺。在脏则逆。故前贤皆理其脏。未言治腑也。又肾一脏常主虚。不可攻疗。若有肾脏。但清心肺。缘心与肾既济也。肺与肾乃子母也。无与肾药及诸补药。若治肾脏即他病发生。故戒止不可疗。汤氏曰。吐泻才生便恶心。胃虚脾弱汗相侵。舌出唇绯双睛闭。捶头发穗起如针。喘闷气粗两胁动。口生疮白命难任。未生此证宜先治。有疮胃闭命须沈。未发慢脾先要困。梦中吐舌更摇头。吐奶作腥生气息。额头千颗汗珠流。睡里多惊惊哭起。面黄脉细最堪忧。醒脾助胃成功效。伤奶依前命也休。凡有此疾。宜暂断乳。控令胃乾。饥甚当用药。令乳母酿其乳与之。十救一二矣。

全婴简易方云。惊风似是而非。若同而异。受证非一。治法不同。此病之惑人也。医者当首辨明而治之。宿州陈氏曰。惊风二证。惊自惊。急惊慢脾也。风自风。五脏中风也。当分别治之。世言热极生风。而不知风寒暑湿之气亦能生风。钱仲阳云。伤风、伤寒、伤食、麻痘变蒸等候亦能搐。所谓断搐者是也。陈氏曰。医者每见小儿发搐。不辨是否惊风。用蜈蚣、脑、麝、牛黄、巴粉等寒凉毒剂。多致夭伤。或成慢候。盖真气者元阳也。如用药性温则固养元阳。用药性冷则败伤真气。宜用温凉之剂。则无过与不及。杨氏曰。惊风暴烈。惟蜈蚣能截能擒。贵乎药病相当。辨认的是惊风之证。方可用之。或一字半字而止。或伤风等证假搐不可妄投。中毒非浅。或有误焉。急以桑白皮蚯蚓为解。钱氏、汤氏、胡氏、杨氏、辨云。伤风伤寒。热盛生惊。必有伤风伤寒之证。但牙关不紧。麻痘搐及热乘于心。心火炎上。故目瞪上窜。乃痘证欲出之状。心中(缺)冷耳后红(缺)乃四脏之证。但无痰潮。食积发搐。必有面黄吐利。夜热昼凉等证。变蒸微搐。但唇上白珠生。厥。多似慢惊。但唇口紫。吐清涎。癵者。四肢柔软。发而时醒。痓病。一身强直。终日不醒。痉则举身强直。痓则手足冰冷。刚痓无汗。柔痉有汗。中风。口眼?。必有五脏中风之证。天吊。或啼或笑。状似鬼祟。头目仰视。如鱼上钩。内吊。伛偻反张。唇黑阴肿。眼有红筋血斑。客忤、物忤、中恶。面变易五色。状似惊癵。但目不上视。

杨氏曰。慢惊本无热。乃虚热也。当用药以温之。又曰才经吐痢便是慢惊。由虚使之。须用温中扶里。抑阴助阳。用理中汤加木香。钱氏云。夏月脾胃伏热。当解暑毒。不可便曰回阳。

杨氏曰。方传慢惊。当有八候。窜、视、反、张、搐、搦、掣、颤也。但昏沉者。不可回阳。宜调胃截惊。可凉可热。均平阴阳而已。用全蝎观音散。又曰。若阳虚阴盛。病已传过。无搐掣反视之证。昏沉者用四君子汤加附子三分。病之重者对加。又曰。手足冰冷。方可回阳。用附子理中汤。慢惊下痰。用苏合香丸、白丸子。又曰。若眼半合半开。手足不冷。不可回阳。其证尚在。慢惊用调中汤、参苓白术散。或用实脾散。杨氏截惊。用太乙保生丹。或用夺命丹。柳氏曰。凡吐泻气虚。体弱者。调胃用实脾散。研服夺命丹。以截其惊。

实脾散 治脾胃虚冷。吐痢不止。不进乳食。慢惊慢脾等证。及治痘证下痢。不能收涩者。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缩砂仁各五钱 丁香二钱 木香炮二钱 麦芽 石莲肉 麴饼 陈皮去白 山药 良姜油炒 青皮去白 冬瓜仁各五钱 肉豆蔻三个煨 薏苡姜炒三钱 香附子炒去毛三分 扁豆姜炒三钱 甘草炙三钱 陈米一撮炒 右为细末。常服枣汤调。或米汤烧盐调服。吐痢脾胃虚弱。加消积饮同服。慢惊慢脾手足厥冷。加附子理中汤同服。下回阳丹。吐痢加附子诃子肉。慢惊慢脾。研夺命丹同服。

芦荟散 治小儿慢惊风。胸膈痰涎。咽喉壅塞。身体壮热。筋脉拘急。时或发渴。

芦荟研 龙骨 雄黄研 麝香研各半分 胡黄连 青黛研 木香 丁香 牛黄研 天竺黄 熊胆研 乾蝎炒 腻粉研 丹砂研 犀角镑 附子炮制去皮脐 人参 沉香各一分 右捣研为散。每服半钱。薄荷汤调下。

牛黄丸 治小儿慢惊风。及治风涎积聚。

牛黄细研 甘草炙微赤锉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黄连去须 天南星炮制 白附子炮制 附子炮制去皮脐 乾蝎微炒 半夏汤洗七次去滑 犀角屑 硇砂细研 朱砂细研各一分 水银半两烧枣瓤一处别研星尽 金箔二十片细研 硫黄半两细研 麝香半分细研 巴豆十枚去心皮壳别研压去油 右为末。都研令匀。以面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甘草薄荷汤下三丸至五丸。

乌犀散出圣惠方 治小儿慢惊风。或发即戴眼向上。手足搐搦。

乌犀角屑一分 独角仙三枚微炙去翅足 驴胎耳一分烧灰 雀儿饭瓮五枚 乾蝎一分烧灰 白僵蚕一分微炒 朱砂一分细研 雄黄一分细研 丁香一分 蚕纸一张出子者烧灰 麝香一分细研 牛黄一分细研 羌活半两 青黛一分细研 天竺黄一分细研 右为散。都研令匀。不计时候。以温水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龙脑散出圣惠方 治小儿慢惊风。心胸痰涎上攻。咽喉如哑。身体壮热。筋脉拘急。或时发渴搐掣。

龙脑半分细研 雄黄一分细研 麝香一分细研 芦荟一分细研 胡黄连一分 青黛一分细研 木香一分 丁香一分 牛黄一分细研 天竺黄一分研细 熊胆一分 犀角屑一分 乾蝎一分生用 腻粉一分 朱砂一分细研 右为散。同研令匀。不计时候。薄荷汤调半钱服之。量儿大小加减。

回魂煎 治小儿慢惊风。

天南星一枚重二钱者烧地坑子令赤用醋泼下天南星以挖子合定勿透气去皮脐取二钱 白附子三枚生用 乌蛇四寸用酒浸去皮骨炙 丹砂 蜈蚣一条酒炙 棘刚子三十枚 乾蝎全者七枚炒 水银沙子两皂子大 腻粉各一分 麝香 犀角末 乳香各一钱 金箔三片共沙子一处研 牛黄 龙脑各半钱研 右捣研匀细。用石脑油为膏。旋丸如绿豆大。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

天竺黄丸出圣惠方 治小儿慢惊风。搐搦。

天竺黄一分细研 牛黄一分细研 麝香一分细研 木香半分 龙脑半分细研 丁香半分 雄蚕蛾十四枚 雄黄半分细研 胡黄连半分 朱砂一分细研 金箔十四片细研 腻粉半分 熊胆半分 芦荟半分细研 犀角屑半分 右为末。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三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水银丸出圣惠方 治小儿慢惊风。面青口噤。吐涎。脚冷身热。频频搐搦。

水银半两入黑铅半两结为沙子细研 天南星一分炮制 铅霜一分细研 朱砂一分细研 雄黄一分细研 天竺黄一分细研 犀角屑一分 牛黄半分细研 龙脑半分细研 马牙硝一分细研 金箔二十片细研 白附子一分炮制 乾蝎一分微炒 腻粉半分 右为末。入诸药同研令匀。用雀儿饭瓮内虫十枚。炼蜜用研药。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薄荷汤化破三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并加麝香少许。

通圣饼子出御药院方 治小儿慢惊风癵。涎多。咽喉不利。手足搐搦。

天麻 使君子去皮 白僵蚕炒 白附子炮 南星炮各一分 乳香 青黛 蝎梢炒 腻粉 水银各一钱 黑铅半钱与水银结沙子 无食子一对去皮 麝香 脑子各半钱 右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捏作饼子。每服以饼子用薄荷汤化下。食后临卧服之。量儿大小加减。

归魂丸 治小儿慢惊风。摇头闭目。

金箔十五片研 丹砂研 腻粉研 牛黄研 青黛研 白僵蚕炒 蝉壳去土 白附子炮 乾蝎全者炒 防风去叉 犀角镑 天南星炮各一分 天麻半两 棘刚子十二枚 右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薄荷汤下。奶食后临睡服。

比金丸出圣惠方 治小儿慢惊风。胸膈多涎。迷闷。口噤发渴。搐搦。纵睡多惊。

牛黄一钱细研 麝香一钱细研 乌犀角屑一分 朱砂一分细研 天南星一分炮制 乌蛇肉一分炙令黄 羚羊角屑一分 乾蝎一分微炒 雄黄一钱细研 水银一分 金箔二十一片 银箔二十片以上三味同研为沙子 雀儿饭瓮二十枚内有物者炒 右为末。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薄荷汁下三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观音散出危氏方 治胃气不和。脾困。下泻过多。不思饮食。乳食不化。精神昏慢。四肢困冷。

人参 白术纸煨 扁豆炒各二钱半 白茯苓 酸枣仁去皮拌粉炒 甘草炙各半两 藿香 枳壳去穰各一钱半 紫苏叶少许 木香不见火 石莲肉去心 嫩黄耆各半两 右为末。每服一钱。乌梅汤。冬瓜子仁陈米调皆可。

保命丸出圣惠方 治小儿慢惊风。及天□□钓惊热。

牛黄细研 乾蝎微炒 白僵蚕微炒 蝉壳微炒 天麻 白附子炮制 犀角屑 天南星炮制 青黛细研 朱砂细研 麝香细研 天浆子面炒令黄去壳各一分 蟾酥半分细研 右为末。用獖猪胆汁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用薄荷汤下三丸。又以水化二丸。滴入鼻中。令连连嚏后。再服。更在临时。量儿大小加减。

丁香丸出圣惠方 治小儿慢惊风。兼有疳气。壮热。及乳哺减少。

母丁香半钱 胡黄连半分 芦荟半分细研 雄黄半分细研 朱砂一分细研 牛黄半分细研 蝎梢一分微炒 麝香一分细研 青黛一分细研 腻粉半分 白附子一分细研 铅霜半分细研 天竺黄一分细研 右为末。取五月粽子尖。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三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犀角丸出圣惠方 治小儿慢惊风。搐搦烦热。

犀角屑一分 蝉壳二七枚微炙 乌蛇半两酒浸去皮骨炙令黄 牛黄一分细研 青黛一分细研 天浆子二七枚炒去壳 地龙一分炒 蟾酥半钱铁器上焙过研 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 防风半两去芦头 蚕纸一张烧灰 麝香一分细研 右为末。入研过药。都令匀。炼蜜和丸。如黍子大。每服以温荆芥汤下两丸。先研一丸。著新汲水化滴在鼻中。得嚏为效。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大人风癵。取活蠼虾虫不拘多少。研如泥。生面和。如鸡头实大。捏作饼子。煻灰火煨。每嚼一饼子。煎荆芥汤下。煎药十丸。更量儿大小。虚实加减。

聚宝丹出直指方 传慢可用。

人参 茯神 琥珀 天麻 白僵蚕炒 防风 南星 白附子生 蝎炙 乌蛇肉酒浸焙各一钱 朱砂五分 麝香少许 右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菖蒲汤调下。

调中汤 治急惊。和胃气。止吐泻。温中正气。

人参 白茯苓 川白芷 白术 石莲肉 龙脑 麝香 芦荟 熊胆 腻粉各半钱研 胡黄连 使君子 青黛研各一钱 香墨半两研 右为捣罗。胡黄连、使君子为末。余研极细。滴水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丸。煎金钱薄荷汤磨下。经宿取恶物。便安。

龙脑丸出圣惠方 治小儿慢惊风。壮热。手足拘急。

龙脑一分 麝香一分细研 朱砂一分细研 白芥子一分微炒 阿魏一钱面裹煨去面 藿香 天麻炮 扁豆姜制 木香炮 陈皮去白 粉草 半夏麴各等分 右为末。姜枣汤调服。

交泰丹出全婴方 治小儿因吐泻之后。变成慢惊。累服热药。上热下冷。涎鸣气粗。服药虽多。止在膈上。不入中。此药治虚阳潮上。发搐来去。

黑铅一两 硫黄 水银各三钱 天浆子二十一个 蜈蚣一条 朱砂 附子炮去皮脐 铁液粉各二钱 全蝎 蛇肉酒浸去骨各一钱 麝香半钱 槐柳枝各二寸细细锉同铅入铫子炭灰上煅别将槐柳枝各一茎不住手打旋入硫黄冷次入水银煎为沙子为度地上出火气 右为末。姜汁煮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米饮汤送下。食前。如病热速。炼蜜和丸。如鸡头实大一丸。薄荷汤化下。本法作丸子。镇坠。

钩藤饮出全婴方 治小儿因吐泻脾虚。多困脾弱。变成慢惊。

钩藤 蝉壳 人参 麻黄去节 防己一方用防风不用防己 僵蚕炒 天麻 蝎尾去毒炒各半两 甘草 川芎各一分 麝香一钱 附子炮一分 右为末。三岁一钱。水半盏。生姜三片。煎三分。食前。一方无生姜。

观音全蝎散出和剂方 治小儿因吐而传慢惊。外感风冷。内伤脾胃。呕逆吐泻。不进乳食。久则渐渐羸弱。大抵脾虚则泻。胃虚则吐。脾胃俱虚。吐泻不已。此药大能养脾胃。进饮食。

黄耆一分 人参一分 木香一钱 炙甘草 石莲肉炒 扁豆炒 白茯苓各一钱 白芷 全蝎 防风 羌活各一钱 天麻二钱 右为末。每服半钱一钱。枣子半个。水一小盏与服。不拘时候。慢脾尤宜服之。此观音散。汉东王氏所著。调理婴孩精神。固气补虚。益脉开胃止吐。醇乎醇乎。至善者也。所因用药截风者何。正于危急之际。却作两饵投之。先与生胃气。次服截风定癵。如此疗理。不惟纡曲致缓。又且未能药于脾胃之间。悟其至理。两剂一行。或加白丸子拌和之。乃尽其妙。一方有神麴。

再生丸 治小儿虚风慢惊。搐搦。项筋紧强。手足逆冷。腰背拘急。

蜈蚣一条酒浸一宿炙 乾蝎全者七枚炒 蚕蛾十枚炒 白僵蚕直者炒 丹砂研各一钱 天南星炮 白附子炮 麝香当门子各一枚 龙脑研 薄荷心七枚 水银锡结沙子各一钱 棘刚子二十枚炒 右为细末。研匀。以石脑油和剂油单裹。每服旋作一丸。如黍米大。冷水化下。须发前服。必效。后服睡脾散。

睡脾散 治小儿慢惊风。

桑螵蛸四枚 乾薄荷叶 乾蝎去毒炒 全参 乾山芋 天南星炮 半夏生姜酒浸透切焙各一分 右为细散。每服半钱。麝香粟米饮调下。

罢搐煎 治慢惊。

丹砂研 水银 天南星炮 腻粉研 薄荷 白附子炮 乾蝎全者炒各一分 右为细末。用石脑油和成煎。每服一大豆许。薄荷汤化下。

牛黄散出圣惠方 治小儿慢惊风。壮热。发渴。搐搦。

牛黄一分 麝香一分 雄黄一分 熊胆半分 芦荟一分 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 天竺黄一分 夜明砂一分微炒 犀角末一分 胡黄连末一分 乾蝎一分半末 右都研细令为散。不计时候。以薄荷汤调半钱服之。量儿大小。以意加减。兼用少许。吹入鼻中良。

牛黄丸出圣惠方 治小儿慢惊风。发渴不止。

牛黄半两细研 天竺黄半两细研 犀角屑半两 麝香一钱 芎?一分 人参一分去芦头 龙齿一分细研 白茯苓一分 龙脑半钱细研 胡黄连半两 丁香一分 钩藤一分 右为末。用水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三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青黛丸出圣惠方 治小儿慢惊风。体热多涎发渴。

青黛一分细研 牛黄一分细研 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 蜗牛一分炒令黄 乌蛇一两酒浸去骨炙令黄 乾蝎二七枚微炒 胡黄连一分 白僵蚕一分微炒 白附子一分炮制 麝香一钱研 蟾酥三片如柳叶大铁上焙焦 狗胆二枚取炙 右为末。入狗胆汁。与糯米饭和丸。如黄米大。一二岁儿。薄荷汤下三丸。日三服。四岁儿服五丸。

如圣丸出圣惠方 治小儿慢惊风。精神昏迷。痰涎逆上。咽喉中作声。有时口噤。发渴搐搦。

牛黄二钱细研 犀角屑一分 朱砂一分细研 雄黄一分研 麝香一钱研 人参一分去芦头 白茯苓一分 钩藤一分 龙齿一分研细 羌活一分 蝉壳二七枚微炒 甘草半分赤锉炙微 右为末。入研了药同研令匀。以枣肉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犀角汤下二丸。量儿以意加减。

乌犀丸出圣惠方 治小儿慢惊风。搐搦吐涎。

乌犀屑一分 羚羊角屑一分 胡黄连一分 丁香一分 麝香一分研 芦荟一分研 雄黄一分研 朱砂一分研 牛黄一分研 龙脑一分研 天南星一两用酒一升煮尽为度切破熬乾 半夏一分浆子一升煮尽为度切破熬 右为末。入研了药令匀。内铫子火上化。石腊油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温酒化下一丸。金钱薄荷汤下亦得。

木香汤出直指方 治慢惊。慢脾。得效。

南星湿纸煨 白附子焙 天麻 木香 橘皮 白茯苓 石莲肉各一分 黄耆 白术 石菖蒲 甘草炙各半分 右为粗末。每服半钱。姜枣煎服。

安神膏出全婴方 治小儿心虚多惊。恍惚不宁。腹痛便青。并吐泻之后。欲生慢惊。

朱砂二钱 全蝎 人参 白茯苓 天麻 附子炮 川芎 乳香各一钱 麝香一字 坯子半钱 右为末。炼蜜和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薄荷汤下。又一方加琥珀。

醒脾散出医方集成

甘草 白术 人参 橘红 白茯苓 全蝎以上各半两 半夏麴一分 木香一分 白附子四个炮 南星三枚炮 陈仓米三百枚 右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半盏。生姜二片。枣子半枚。煎至二分。逐渐服之。不可一顿服之。必吐。

续命汤一名宽筋汤出全婴方 治小儿吐泻之后。因虚生风。瘈痵神昏。涎盛不利。应是慢惊虚风。并宜服之。

麻黄去节泡半两 防风一分半 芍药 附子生 人参 川芎 白术 防己各一两 黄芩一分 桂枝一分 甘草各半两 右为粗末。每服一钱。水半盏。姜三片。枣子十枚。煎三分。去渣。食前加麝香。蝎尤妙。有汗者去麻黄。

全蝎观音散 治外感风邪。内伤脾胃。以致脾虚。吐泻俱下。急宜服。以防慢候。

全蝎二十一个 天麻 防风去芦 羌活各五钱 川白芷 黄耆蜜炙 甘草炙各二钱 赤茯苓去皮五钱 人参去芦二分 缩砂仁五钱 扁豆姜制二钱 右为末。冬瓜仁枣汤调下。

香饼子出直指方 治慢惊。初传涎潮昏搐。

麻黄缠匝慢火炙乾又蘸姜汁炙凡三次 花蛇肉 乌蛇肉并酒浸焙 白僵蚕炒各一分 白附子焙 人参 天麻 防风各一钱 乳香半钱 麝香一字 全蝎十四个姜汁浸 右为末。用南星末煮糊。丸如梧桐子大。捏作饼子。晒乾每服二饼子。姜汤调下。

天麻丸出圣惠方 治小儿慢惊风热。筋脉跳掣。精神昏乱。风涎不利。宜服。

天麻一两 乾蝎一两生 白僵蚕一两生用 防风一两去芦头 甘草一分炙微赤 白附子一两生用 雄黄一分 牛黄一分 麝香一分 朱砂一分 右为末。研入朱砂等四味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薄荷汤化破三丸。服之。看儿大小。临时加减服之。

蝎梢膏一名螵蛸膏出医方妙选 治慢惊久不瘥。尤宜服之。

真桑螵蛸七个 天麻半两 麻黄一两去节 蝎梢一分 白僵蚕一分拣直者微炒以上捣罗为细末次用 朱砂半两研水飞 乳香一分 硼砂一钱 麝香一钱 龙脑半两 右都一处拌匀。炼蜜和成膏。如芡实大。用金箔裹之。每服一粒。煎荆芥薄荷汤化下。

天竺黄散 治小儿慢惊风。久不瘥。

天竺黄 人参 胡黄连 使君子炮各一分 藿香半分 半夏三枚姜汁浸炒 丹砂研 麝香研各半钱 蝎梢炒 甘草炙各一分 右将八味为细散。入丹砂麝香研匀。每服一次。冷蜜调下。熟水亦得。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羌活煎 治小儿慢惊风。内外俱虚。

羌活去芦头 防风去芦 桂去粗皮 独活去芦头 人参各一分 白附子半两 乾蝎全者炒 白僵蚕炒各一钱 水银 硫黄各二钱研 右捣罗八味。次閒硫黄成汁。次入水银为沙子。放冷细研。入众药末。用枣肉蜜和成煎。每服一大豆许。煎防风汤化下。紫参人参汤亦得。一方去白僵蚕加茯苓一分。

蟾蝎散出直指方 治慢惊。身热痰滞。

大乾蟾一个酥涂炙黄 白僵蚕 蝉壳 蝎尾各焙 白附子微炮 五灵脂 芦荟 琥珀各一分 麝香半钱 朱砂一钱 右为末。每服半钱。防风煎汤调下。

清脾饮出全婴方 治小儿传慢惊。尚有阳证。或因吐泻。多困不醒。欲生风候。

人参 白附子 南星炮 半夏泡七次 全蝎 僵蚕 白术 川芎 羌活 甘草以上各等分 右口□父咀。每服一钱。水半盏。生姜三片。冬瓜子仁三十七枚。煎三分。去渣。无时温服。

万灵丹出圣惠方 治小儿慢惊风。多涎腹胀。潮热发渴。搐搦。

牛黄一钱细研 麝香半钱细研 熊胆半钱细研 腻粉半钱细研 乾蝎五枚微炒 朱砂一分细研 巴豆三枚去皮心研 木香半钱 白附子三枚炮制 蝉壳七枚微炒 右先捣罗四味为细末。次入六味同研匀。炼蜜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丸。煎薄荷荆芥汤下。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龙脑丸出圣惠方 治小儿慢惊风。及疳热。

龙脑二分细研 丁香一分末 朱砂一分细研 麝香一分细研 蟾酥半分研入 牛黄一分细研 犀角末一分 雄黄一分细研 天竺黄一分细研 右都研令匀。用猪胆一枚。别入雄黄末一分。入在猪胆内系。却以浆水一碗。入铫子内煮尽取出。与药末和丸。如黍米大。三岁儿。以温水下一丸子。另一丸子研破。吹入鼻内。得嚏为效。

朱砂丸出圣惠方 治小儿慢惊风。四肢拘急。心胸痰滞。身体壮热。

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 牛黄一分细研 天麻半两 麝香半两细研 天南星半两炮制 乾蝎半两微炒 白附子半两炮制 乾姜半两炮制锉 巴豆半两去心皮研压去油 右为末。炼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奶汁下一丸。荆芥汤下亦得。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犀角散出圣惠方 治小儿慢惊风。心神烦热。多惊体瘦。四肢抽掣。

犀角屑一分 天麻一分 白附子一分炮制 乾蝎一分微炒 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 腻粉一分 麝香一分 牛黄一分细研 晚蚕蛾半分 右为细散。不计时候。煎龙胆汤。放温调下半钱。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助胃膏出直指方 治慢惊风。吐泻不进饮食。

人参 白术 石莲肉各一钱 丁香 檀香 舶上茴香炒 白豆蔻 木香 甘草炙各一钱 右为末。粟米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一丸陈米饮下。脾困不醒。用冬瓜子仁煎汤。

一醉膏出全婴方 治小儿慢惊潮搐。神昏不得睡。亦治大病后。及擒捉风涎。流滞手足不随。

乳香 天麻各二钱 麝香一字 安息香 全蝎 蜈蚣各二钱 附子炮 麻黄去节 酸枣仁炒去皮各四钱 右为末。法酒同蜜熬熟为丸。如鸡头实大。每服一丸。酒化下。尽醉灌之。得睡是效。

醒脾散出活幼口议 治婴孩小儿吐泻不止。痰作惊风。脾困昏沉。默默不食。

木香炮一钱 全蝎炒半钱 人参一分 白茯苓一钱 白术炮一钱 甘草炙一钱 白僵蚕炮一钱 白附子炮一钱 右为末。每服半钱。大者加服。水半盏。枣子同煎五七沸。通口无时服。此良方最为稳善。小儿吐泻脾虚作惊疾。神困气弱。沉沉默默。皆脾经虚乏已甚。风痰并聚。故尔不醒。宜多与服。仍如既济丹、及观音全蝎散俱良。其痰复有引掣搐搦未退者。弗与惊风丸散。及脑麝蜜寒凉等药。其证愈恶。其候愈盛。不惟惊风未退。且痰热之盛。儿即作传变。传作慢脾。变即阴逆慢脾。犹或方药尚可理之。阴逆之候。何可医治。阴逆者。阴谓阳气欲绝。逆谓受证不顺。不顺欲绝。但增吁嗟。使无所措手。醒脾良方。岂可隐匿。

辰砂蝎梢膏出百一选方

辰砂研 青黛研 天竺黄研各二分 全蝎五个 天麻一分 麝香一字研 龙胆半钱研 金箔二十叶 白附子一钱半生用 右研匀。以生姜蜜和膏。每服一皂子。或两皂子。量儿大小加减。用生姜或薄荷汤研化下。

保生丹出直指方 治慢惊尚有阳证。

全蝎青者十四个 防风各二钱 白附子炮 僵蚕 蝉蜕 牛胆南星 琥珀 朱砂一钱 麝香半钱 右为末。粟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薄荷汤吞用。一方金箔为衣。凡吐痢慢惊慢脾。缘小儿脾胃虚弱。乳食不可过饱。再伤脾胃。

防风丸出危氏方 治慢惊不省。手足微动。眼上视。昏睡。

天麻 防风 人参各一钱 全蝎去毒七个 僵蚕炒断丝 粉草各五钱 朱砂 雄黄各三钱半 麝香半钱 右为末。炼蜜和丸。小指大。人参汤化下二丸。不拘时候。冬瓜仁汤尤妙。

琥珀丸 治慢惊。

琥珀研 犀角屑各一钱 真珠末二钱 丹砂研一分 天南星酒浸麸炒二钱 牛黄研 龙脑 麝香研各一字 乾蝎七枚全者炒 右为末。炼蜜丸。如鸡头实大。每服一丸。煎菊花汤下。

摩化龙脑丸 治小儿慢惊风。潮痰发。

水银一分 金箔二十片 银箔二十片以上三味细研为子 右为末。都研令匀。以炼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温酒下三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保生丹出圣惠方 治小儿慢惊风。多涎昏闷。或口噤搐搦。发歇时作。

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 天麻半两 白附子半两炮制 白僵蚕半两微炒 乾姜一分炮制锉 乾蝎半两头尾全者微炒 牛黄一分细研 麝香一分细研 右为末。入朱砂等同研令匀。炼蜜和丸。如麻子大。不计时候。以金银汤下三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治慢惊风。

试问慢惊如何治。大概原来同吐痢。附子豆蔻南木星。加入胜红为妙剂。胜红如何有加减。法制南星黄牛胆。冬瓜子仁腊茶调。醒脾散风回阳气。

朱砂丸出圣惠方 治小儿慢惊风。搐搦发歇不定。喉中涎聚。时作声。渐觉虚羸。不进乳食。眼涩多睡惊癵。

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 雄黄半两细研 牛黄一分细研 龙脑一分细研 乾蝎半两微炒 腻粉一分 硇砂一分细研 水银半两以铅一分结为沙子 右研水银沙子令细。即与诸药同研。入枣肉和丸。如绿豆大。百日以上儿。以薄荷汤下一丸。一岁儿二丸。一二服取下粘涎恶物为效。此药慢善不泻。但是虚困瘦瘁。宜与服之。神验。

天竺黄散出圣惠方 治小儿慢惊风。体热搐搦。

天竺黄半两细研 川大黄三分锉碎微炒 天麻半两 柏枝半两微炒 蝉壳一分微炒 白附子一分炮制 郁金半两 乾蝎一分微炒 右为细散。不计时候。以乳汁调下一字。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天麻丸 治小儿慢惊。神识昏塞。时发时省。手足搐搦。目睛直视。

天麻 白僵蚕 乾蝎去土炒 白附子各二钱 牛黄研 丹砂研 麝香研各半钱 雄黄研一钱 右为末。炼蜜和丸。如鸡头实大。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酿乳酒法出医方集成 治吐泻成慢惊。睡多惊哭。肌面黄。脉细难治。慢脾虚风宜暂断乳。令儿饥甚。以酿乳法乳之。

人参 木香 藿香 沉香 橘皮 神麴 麦糵 丁香减半余各等分 右口□父咀。每服四钱。水一碗。姜十片。紫苏十叶。枣子三枚。砂瓶内煮至半碗。乳母食后。捏去奶汁尽。方澄服半盏。服即仰卧。霎时令药入乳之络。次令儿吃数口。不过饱。此乃良法也。呕定一日了。急宜截风。宜服八仙散。后醒脾散。一方用缩砂仁散。虚甚加白姜。痢不止加诃子。吐不止加姜汁。吐后生惊。歌曰。吐乳从来胃气实。奶满胃中生吐逆。吐多遍身身有风。气生惊邪从本是。斯得吐定无过后。温吐奶来无变色。先与定吐后祛风。如此医流无费力。

丙丁膏一名神麴饼子出全婴方 治小儿吐泻之后。精神倦怠。多睡不省。不思饮食。四肢逆冷。啼如鸦声。咽喉不利。丙日作麴。丁日合药。(方见444页)

乌沉汤出直指方 治慢惊。驱风助胃。

天麻二钱 人参 真川乌生 全蝎焙 南星炮 沉香 木香各一钱 甘草炒半钱 右锉散。每服三字。姜三片。慢火煎。取其半与之。

青金膏一名青龙膏子出全婴方 治吐痢生风。变成慢惊。尤宜服之。兼治急慢惊风。身体强。涎潮昏塞。

乌蛇梢一分酒浸一宿焙乾 乾蝎梢一分 天麻一分 白附子一分 川附一枚炮 青黛一分 麝香一钱 天竺黄一钱 右先将乌蛇梢肉等五味。先捣罗为细末。次入青黛等三味拌。炼蜜成膏。如皂子大。煎人参薄荷汤化下。

钩藤饮一名蝉壳饮出卫生家宝方 治小儿吐痢后。脏虚慢惊。平定时瘈痵多睡。眼上视。乳食不进。

钩藤钩子三分 川芎 白僵蚕去嘴炒 蝉蜕去足各半两 蛇皮 甘草炙各一分 蜣螂炙五枚去头翅足 附子炮去皮脐 右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渣。温分三服。急惊有热证。去附子。

缓惊红饼子 治慢惊。

山药 茯苓 乳香 赤石脂 白术 全蝎 甘草以上各等分 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饼子。一方用五灵脂。

天浆子丸 治小儿慢惊风。发歇不定。

天浆二七枚麸炒令黄去壳 蝉壳二七枚微炒炙 棘刺三七枚微炒 蚕纸一张烧灰 防风一两去芦头 朱砂一分细研 麝香一分细研 右为末。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麻子大。一二岁每服五丸。连夜三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七圣丹一名延生丹一名七圣散 治小儿慢惊风。面青口噤。四肢拘急。喉内多涎。发歇搐搦。眼目上视。

朱砂一分细研 牛黄一分细研 麝香一分细研 蝎尾七枚微炒 白僵蚕七枚微炒 羌活一分 天南星半两细研 右为末。用枣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薄荷汤下三丸。看儿大小。加减服之。

白僵蚕散出圣惠方 治小儿慢惊。壮热。四肢拘急。痰涎壅滞。发歇不定。

白僵蚕一分微炒 蝉壳一分微炒 蝎尾 芦荟一分细研 白附子一分炮制锉 五灵脂一分 蟾头一枚涂酥炙令焦黄 朱砂一分细研 牛黄半分细研 壁宫子三枚涂酥炙令黄 麝香半分细研 雄黄一分细研 右为细散。入研过药令匀。不计时候。以薄荷汤调下半钱。看儿大小。加减服之。

灵脂丸出直指方 治慢惊。痰盛搐搦。

五灵脂香润者 白附子略炮 木香 白僵蚕炒各一分 全蝎焙半分 朱砂一钱 天南星湿纸炮半两 右为末。米酢煮生半夏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姜汤送下。

辰砂丸出全婴方 治小儿慢惊风。搐搦及天□□钓癵病。

蝎尾二十一个 牛黄 麝香各半两 附子二个尖 雄黄少许 朱砂一钱 巴豆七个好者灯上烧令黄焦去皮用肉 右为末。寒食日蒸饼为丸。如小豆大。一岁一丸。荆芥汤下。衣被盖少时。汗出。如天□□钓搐搦。开口不得者。便用蒜入盐同捣涂药一丸。在儿后心上。以前蒜作饼盖之。以帛系定。更后服一丸。化破入麝香少许。以前汤下。觉口内蒜气。浑身汗出者大效。须是端午日合。忌鸡犬妇人见。

神宝丹出全婴方 治小儿或先吐后泻。或先泻后吐。或泻吐俱发之后。变成慢惊者。

附子米泔水一盏姜半两研浸三日次用蛤粉炒制去皮脐半两 羌活 朱砂 蝎尾半两 南星二个各重一两去皮脐锉棋子片酸浆一碗姜一分切片子煮酸浆水浸去姜焙乾半两牛胆中南星尤炒 麝香 乳香各一分 右为末。炼蜜和丸。如鸡头实大。三岁者半丸。薄荷汤化下。小可惊泻。便青腹痛。与少许服立效。如小儿只吐不泻。发急惊。以紫丸重泻五七行。后与此药。并食前。或以珍珠丸亦得。

紫霜散 治小儿慢惊风。潮发搐搦。项筋紧强。

白花蛇酒浸一宿去皮骨一两 铁粉半两研 丹砂研 白附子炮 蝎梢各一分 麝香一钱研 右为细末散。每服半钱。薄荷汤调下。不拘时。

星香全蝎散出直指方 治慢惊风。昏迷痰搐。(方见454页)

神宝既济丹出活幼口议 治小儿分阴阳。平冷热。定吐泻。豁痰涎。或已作风候。不可下者。

硫黄 焰硝 陈橘皮 青橘皮去白 五灵脂川者良 半夏麴炙炒皆可右等分为末。硫硝二味。和研令匀。一处用瓷器閒汁。倾出候冷。研细。旋入诸药和匀。秫米粉水煮糊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岁儿服三十丸。大者加之。并温饭饮下。空心食前。此药均分阴阳二气。多服有益。阴阳二气不均。冷热相制。惊风已作。搐搦不定。或阳亏阴盛。或阴亏阳盛。或惊风未散。吐泻不止。或呕逆。或发喘。或脚手渐冷。或眼目欲合。或服凉药太多。或虚损不定。或沉沉默默不省。或恍恍惚惚生惊。但胃气未脱。速与服之。若是危急。不待作丸子。只以温饭饮调与服。以愈为度。若脚手冰冷者服之立温。未止者服之立止。虽慢惊慢脾风候。宜与服。仍加薄荷汤。尤良。

竹沥膏出全婴方 治小儿久患脾虚发搐。慢惊潮歇。

附子炮一钱 厚朴姜汁浸一宿焙乾 白术蜜炒各一分 麻黄去节炒半钱 犀角屑一钱焙乾 全蝎二十七个薄荷汁浸一夕焙乾 右为末。竹沥为丸。如鸡头实大。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无时。

治慢惊出杨氏宝著

赤脚蜈蚣一条头尾全者酒涂炙 白僵蚕七个炒 辰砂一字别研 麝香少许别研 青州白丸子三十粒 全蝎七个头尾全者各用生薄荷叶裹定外以麻线系定火上炙 右为末。将人参麦门冬汤调下。急惊加脑子牛黄各少许。煎金银薄荷汤调服之。一方水化。蒸饼为丸。续经验治法。前件药如俱用不效。危困可忧。须诊冲脉未绝。在两足面间。当灸百会。取前后发际两耳尖折中。乃是穴也。方书所载。但云顶上旋毛中。殊不审有双顶者。又有毛旋不正者。庸庸之辈。只循习旧本。误人多矣。灸后即当控涎。青州白丸子末。再煎如稀糊。入蜜冷热得所。调夺命散服之。良久涎下。细研灵砂。米饮调和。旋抹口中。如证渐退。而风未除。服八仙散。昏困服醒脾散。常令减乳。--服酿乳药。如此调理。无不更生。间有禀受不齐。本气素弱。五行修短。虽有神圣工巧。灵丹妙剂。不能夺其造化。此乃晓然之理。学者不可不审。若涎已满膈。但有喉中如锯。药不能入。又不可控。当别法疗之。然搐鼻喷嚏得出。次服夺命散。庶免再潮。

温白丸出全婴方 治小儿脾胃气虚困顿。泄泻。冷疳洞痢。及吐泻之后。或病久变成慢惊。身冷瘈痵。

天麻半两 僵蚕去嘴 白附子 全蝎 南星炮七次各一分 右为末。寒食面煮糊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姜汤下。食前。如作散姜煎尤妙。渐加服。一方加附子一分。

五灵脂丸出全婴方 治小儿因吐泻之后。变为慢惊。发歇不定。

蝉蜕一分 附子炮去皮脐一作白附子 五灵脂 南星姜汁浸一宿焙 乾蝎各半两 麝香一字一方不用麝香 右为末。酸酢一盏。药末半两。同熬成膏。次入余药。拌麝香和为丸。如鸡头实大。三岁一丸。乳汁化下。金钱薄荷汤服亦得。鼻上汗出。为效。

定命饮子出活幼口议 治婴孩小儿。吐泻脾胃虚弱。发作慢惊风候。搐搦不已。医工截风不止。取痰不下。散热不退。即惊不去。其证欲传慢脾风候。

天麻散 治急惊风。

半夏拣羊眼者半分 天麻一分 甘草炙 白茯苓 白术 老生姜各二钱 右用水一盏。瓷器内煮令水乾。将半夏、天麻、白术、茯苓、切焙为细末。每服半钱或一钱。生姜枣子汤调与。服无时。一方用半夏七钱。天麻二钱半。甘草等四味各三钱。一方有木香。无天麻。

此方健脾化痰。去风散热。功效如神。医工少有知用。初学之士。只知有脑麝者方用之。俗夫便言好药。殊不知脑麝乃医家出不得已用之。其物通关窍。开闭塞。疏腠理。利骨节。其药属阴。能化于阳。只有急惊宜用。慢惊慢脾伤寒等患。悉宜禁止。其或疳痢药用之。虚者亦禁。惟有痉痓癫癵宜用定命饮子。屡经效验。野老处定此方。其功造化。深智高明。往往能销痰搦连并。脉息怯不敢顿下者。宜与灵芝丸。若手足厥冷。连进回阳行医用药。至于此等证候。乃主活治法。勿伤权也。

乾蝎天麻散出御药院 治小儿慢惊风。

乾蝎全者十枚炒 蔓陀罗七朵重一字 天麻二钱半 乳香研 天南星炮 丹砂研各一分 右为细末。每服半钱。薄荷汤调下。不拘时。

快脾汤出直指方 治慢惊。脾困不食。和胃祛风。

天南星一个锉如棋子块生姜一两切川厚朴一两锉碎水三升同煮令南星透姜朴去只用南星切焙 白茯苓半两 木香 人参 天麻各二钱半 全蝎七个焙 右为末。每服半钱。甘草生姜煎汤调下。

桃红散 治小儿慢惊风。手足瘈痵。神情如醉。

天南星炮 乌头炮制去皮脐 白附子炮 天麻各半两 乾蝎微炒二十一枚 丹砂研一分 右为细散。每服一钱或半钱。牛黄龙脑各少许。煎麻黄汤调下。日三服。

珍珠丸出圣惠方 治小儿慢惊风。坠涎。

珍珠 牛黄 丹砂 雄黄 腻粉各一分研 右药合研匀细。用粳米饭和丸。如黄米大。一二岁儿。每服三丸。薄荷汤下。日三。更量儿大小加减。

辰砂膏出活幼口议 治婴孩小儿。慢惊风传脾风传慢候。有冷痰在膈。潮作不散。此疾虚久。不可顿下。其儿搐缓。昏困至重者。

大黑附子一个八九钱者去皮项上刻一孔入粉霜硇砂各半钱内在孔中用附子末塞烧灰存性 天南星炮半两 蝎梢 羌活各一分 朱砂半两飞过 右为末。以朱砂和匀。炼蜜为丸。鸡头实大。每服一丸。至两丸。金钱薄荷入酒三五滴点化与服。一方麝香薄荷汤下。此方用黑附子。直不可谓性热。儿在幼小碍与服之。儿患脾风。脚手冷者。有微有暴。审其轻重。服之必效。须候手足暖阳气回。即为之快矣。既以温暖。更以醒脾正胃药兼服。除是慢惊。传入慢脾候。方可与服硫黄。其功甚速。又且逐风化痰。醒脾正胃。温暖脏腑。补益肠胃。夺命回阳。省活危困。至良至验。功不可述。怆惶妄投丸散。或尔太过不及之时。则致咎于后。万宜孚受。不至诬诞故也。

天南星丸出直指方 治慢惊痰壅。惟身热者可服。

南星一斤每重一两上下者用温汤浸洗刮去里里外浮皮并虚软处令净用法酒浸一宿用桑柴蒸不住添热汤冷釜满甑内气猛便不住洒酒常令药润七伏时满取出用铜刀子切开一个大者嚼少许不麻舌为熟未即再炊候熟用铜刀切细焙乾 麝香研 丁香各一两 龙脑研一两半 辰砂别研水飞二两用一半为研 右为细末。入研药匀。炼蜜并酒丸。朱砂为衣。每服一豆许。生姜煎汤调下。

蝎附散出危氏方 回阳气。豁风痰。

全蝎七个 附子炮二钱 南星炮 白附子 木香各一钱 右为末。每服半钱。姜四片。慢火熟煎。旋服。

黄连丸出圣惠方 治小儿慢惊风。心胸痰涎。腹内壅闷。或搐搦。

黄连一分末 青黛一分 麝香一分 朱砂一分细研 巴豆霜半两 右都研令细。用猪胆汁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薄荷汤下三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乾蝎丸 治小儿慢惊风。

乾蝎五枚全者炒 细辛去苗叶 乳香研各一分 青黛研 白附子炮各半两 右为细散。每服半钱。煎冬瓜子汤调下。不拘时。

丁香丸 治小儿慢惊风。吐逆不定。胃虚生涎。多惊饶睡。

丁香一分为末 半夏三枚汤洗十次焙乾为末 蝎梢四十九枚炒为末 水银铅各一分二味结沙子 右合研匀细。用熟枣肉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至七丸。量儿大小加减。并用荆芥薄荷汤下。大人虚风痰涎。丸如梧桐子大。一服七丸至十丸。

麝香散出圣惠方 治小儿慢惊风。及天□□钓。

麝香一分细研 腻粉一分 牛黄一分细研 乾蝎一分 白附子一分炮制 右为细散。不计时候。以薄荷汁调下一分。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朱砂散出圣惠方 治小儿一腊后。月内忽中慢惊风。及无辜之候。

朱砂一分细研 牛黄一分细研 麝香一分细研 乾蝎十四枚微炒 雀儿饭瓮十枚麸炒令黄去壳 右细研为散。不计时候。以乳汁调下半钱。薄荷汤调下亦得。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回生丹出圣惠方 治小儿慢惊风。痰涎壅闷。发歇搐搦。

天麻一分 白附子一分炮制 白僵蚕一分微炒 桃胶一分 天南星一分炮制 右为末。以烂饭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温薄荷汤下三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返魂丹出圣惠方 治小儿慢惊风。及天□□钓夜啼。

蝙蝠一枚翼肠肚炙焦黄 人中白一分细研 乾蝎一分微炒 麝香一分细研 右为细散。入人中白等同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生姜汁送下三丸。量儿大小加减。

小黑膏一名小黑散出鲍氏方 治伤寒风发搐。及慢惊脾风。鼻流清涕。及伤寒风癵。

南星三个烧存性 川乌三个烧存性 玄参四钱 大薄荷叶四钱 右为末。炼蜜和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煎薄荷汤化下。苏沈良方与此同。星乌各一个。薄荷玄参各五钱。一方作散。每服一豆许。蜜和葱白同研细。白汤调下。如筋脉缓急。乳香同葱白煎汤下。

羌活丸 治小儿慢惊虚困。痰涎不利。

羌活去芦头一两 白僵蚕炒半两二味捣末 硫黄 水银各半分二味结沙子研 右药合研匀细。炼蜜和丸。如豌豆大。四五岁每服二丸。三岁以下一丸。煎金银荆芥薄荷汤化下。

理中汤

人参去芦 白术 白僵蚕炒 甘草炙各等分 右为末。姜枣煎服。手足厥冷。加附子、炮姜回阳。

犀角散出活幼口议 治婴孩小儿。因吐泻神困力乏。欲传作慢惊风候。

犀角镑一钱 白术二钱水煮过 甘草炙半钱 陈皮旧者良去白一分 右为末。每服一钱。水一中盏金银薄荷同煎。三五沸。通口无时服。此方治小儿吐泻。神困力乏。欲发慢脾风候。正谓救急不可令缓。若已传受。即风即热即惊交相致作。神散不定。上窜搐搦。悉由脾虚之所致也。脾经既虚。次第胃虚。其药白术陈皮预理脾胃。犀角退热去风。热既不作。痰无发生。醒脾壮胃。风何得有。渐见苏省。兼与醒脾散。及既济丹相间服。一向取愈为良。其方全不用逐风化痰之药者。盖是证候。欲作慢惊。所以未宜先投紧药。故用此方调之。和剂一是正其脾气。得无传变。不劳疗理。简径微妙。稽首智者作之。施功利益而已。

疗痰方出汤氏宝书

川乌尖 附子尖各七个去皮生用 蝎梢七个 石绿少许 右为末。和匀。用软鸡翎粘药入喉中。逐旋惹出。频用帕子拭之。

定吐截风回阳出汤氏宝书

金液丹 青州白丸子 五灵脂一钱 青皮末一钱 右和剂。蒸饼糊丸。如黍米大。米汤送下。大小加减服之。

丁附汤出危氏方 治吐泻虚脱。成慢惊风。困而不醒。

用大附子生或炮制。去皮脐。锉散。每服一钱。水一盏。生姜五片。丁香五粒煎五分。更量大小与之。急无丁香亦可。屡收奇效。

豆卷散 治小儿慢惊。多用性大温及热药治之。有惊未退。而别生热证者。有病愈而热证者。有反为急惊者甚多。当问得病几日。又何以得之。曾以何药治之。可用解毒。无有不效。(方见497页)

蝉蝎散出直指方 治方传慢惊。及惊风积热。

全蝎七个去尾尖 蝉壳二十一个 甘草二钱半炙 大南星一个炉香 右为末。每服半钱。生姜枣煎服。积热加薄荷煎。

四圣散出直指方 治慢惊痰滞虚热。若有窜视搐搦证状。以少许用管吹入鼻中。

全蝎七个 白僵蚕十四个 天南星七钱半 真川乌三钱三分并生用 右将南星为末。水调作饼。裹蚕川乌。外用湿纸重包。漫火中煨令赤色。顿地上一伏时为末。每服煎金银汤。点好茶清少许。调下。

黑附汤出直指方 治慢脾风盛。四肢厥冷。(方见404页)

天南星煎丸出圣惠方 治小儿慢惊风。

天南星一两细锉水二盏微火熬至半盏去渣重熬成膏 白附子半两炮制 天麻一两 乾蝎一分炒 右捣罗三味为末。入天南星膏内。和丸如绿豆大。三五岁儿。每服二丸。薄荷汤下。五六岁儿三丸。日再服。更量儿大小。加减不拘时。一方无乾蝎。

又方出圣惠方

雀儿饭瓮三枚有虫者 白僵蚕三枚微炒 乾蝎三枚微炒 右为细末。每服以麻黄汤调下一字。日三服。汗出为效。三岁以上即加之。

玉液丹出圣惠方 治小儿慢惊风。及天□□钓热疳。心惊悸等证。

白附子一分生用 赤箭一分 白僵蚕一分生用 腻粉一分 右以三味捣罗为末。入腻粉同研令匀。炼蜜和丸。如麻子大。二岁儿每服以熟水下三丸。三四岁每服五丸。日二三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天浆子散出御药院方 治小儿慢惊风。

天浆子有虫者 白僵蚕炒 乾蝎各二十个炒 右为细末。每服一字。煎麻黄汤调下。或薄荷汤下。无时。日三。随儿大小。加减之。大有效。

南星饮出危氏方 宣利过多。脾困眼慢。涎盛。四肢不举。不思饮食。

天南星三个炒赤令熟 冬瓜子仁 白扁豆各一两 右为末。每服一钱。姜二片。防风少许。煎汤调服。

川乌散出直指方 驱风回阳。(方见407页)

附硫丸一名小续命丸出活幼口议 治婴孩小儿。慢脾风。四肢厥冷。服之。(方见407页小续命丸)

南附汤出危氏方 治泄泻虚脱生风。名慢惊风。及因服冷药多者。

南星 生附子二钱 全蝎五个去毒 右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五分。量儿大小旋服。

麻黄散 治小儿慢惊风。因转泻虚极。多睡。医所不能疗。

麻黄七节以儿中指节比 薄荷全者七叶 乾蝎全者一枚 右各炒黄色。合捣研为细散。每服半钱。温薄荷水调下。更量儿大小加减。服后略以衣被盖之。汗出立瘥。

麝香饼子 治小儿慢惊风。涎塞咽喉。服利药过度。

麝香研 腻粉各三钱七分 定粉一钱 右研令匀细。以香墨研浓汁和丸。捏如扁豆大。每服一饼。薄荷汤化下。

治小儿慢惊风。

生菜 薄荷 荆芥 右各等分。捣滴汁数点于口。滓系于脐中。

乳香丸 治小儿慢惊风。心神闷乱。烦懊不安。筋脉拘急。胃虚蛊动。反折啼叫。

乳香盏子内閒过研半钱 胡粉一分 右合研匀细。用白颈蚯蚓生捏去土。烂研和就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七丸至十五丸。煎葱白汤下。更量儿大小加减。

乌头丸出医方集成 治小儿慢惊。百药不效者。及惊风手足搐搦。涎潮上壅。

大川乌头去皮脐生用 全蝎各等分 右口□父咀。每服半两。水两大碗。生姜五十片。煎至三四分。去滓。逐旋以药注灌之。

薰陆香丸出御药院方 治小儿虚风慢惊。潮搐瘈痵。安魂益心气。

血竭半两 乳香二钱半 右同研细。用火上炙乾。时滴水丸。如酸枣大。每服一丸。薄荷酒化下。不计时候。如夏月婴儿。患此证为细末。薄荷人参汤调下。不拘时候。

天玉散出全婴方 治小儿吐泻。或误服冷药。脾虚生风成慢。

右用南星一个。重八九钱以上。取地坑子深三寸。炭火五斤。烧通赤。入好酒半盏。然后以入南星。却用炭三两条。盖却坑子。候南星微裂取出。锉碎。再炒熟为末用半两。天麻一钱。麝香一字和拌。三岁半钱。生姜防风汤调下。亦治久嗽。恶心厌食。

七宝妙砂丹出活幼口议 治婴孩小儿。慢惊风及慢脾。痢疾奇效。须以木香佐之。其候神情昏睡。因膈上有虚痰。不能得化。不可服巴豆轻粉。恐动脏腑。只将神仙所留妙方与服。其痰须臾自下。良久神情已定。眼目微开。渐与温平药调理胃气。兼顺理惊风药与服。勿更攻击。其方乃一文开元通宝铜钱。名七宝妙砂丹。

开元钱样。其钱背上下有两月子。只有一个月子者不用。钱色淡黑。小于诸钱。将钱顿铁匙头。于炭火内烧。霎时罗上下各出黄白珠子。遍匙都是。将出候冷。倾放茶盏中。入朱砂末少许。只作一服。煎金钱薄荷汤送。多收此钱。准备缓急。或先烧成珠子。收舍亦得。此方坠下小儿虚痰。别无他者用之。乃保十全功效。一方用南木香煎汤送下。或人参汤下。 调治婴孩小儿。慢惊风候。无过前件药。对证克效。须审慢脾已传未传之理。其儿眼开未合。上有慢惊。脚手不冷之时。未可便与回阳。且与七宝妙砂丹一二服。眼合沉困。阴证极盛者。方可与服回阳醒脾汤剂。手足渐暖。仍与观音全蝎散兼服。凡慢脾风候。最为恶证。只可前方调治。虽曰急紧不得夹杂。用之泛泛。为无益。枉劳其功。虚诞其候。闲养其疾。此疾传阴阳重病盛。如灯无油只见次第脱去。若不助阳生胃。只知截风去惊。儿疾转见增重。且儿阴证未至十分。与药如太寒凉。攻得阴重亏。难以救疗也。失其阳气。随阴而化。所谓制之于未然。医慢脾风证如其所述用药。犹可救活。若鄙夫意见不同。难以省活。嘘哉。

羌活膏出钱氏方 治脾胃虚。肝气热盛生风。取转过。或吐泻后为慢惊者。亦治伤寒。用无不效。

羌活去芦头 川芎 人参切去头 白附子炮 赤茯苓去皮各半两 天麻一两 乾蝎焙去毒 白僵蚕酒浸炒黄方可用 白花蛇酒浸肉焙乾取下各一钱 川附子焙去皮脐 防风去芦头切焙 肉豆蔻 麻黄去节各二钱 鸡舌香即母丁香 藿香叶 沉香 木香各二钱 轻粉一字 真珠末 牛黄各钱半 龙脑半字 麝香一钱半 雄黄一钱 辰朱一钱以上七味各别研入 右为细末。熟蜜和剂。旋丸黄豆大。每服一二丸。食前薄荷汤或麦门冬汤化下。实热急惊勿服。性温故也。服不拘时。(古今论鸡舌香者同异纷纷或以为番枣核或以为母丁香互相排抵竟无定说忠孝以谓最为易辨所以久无定说者惑于其名耳古人论药多以其形似者名之如乌头狗脊鹤虱之类是也番枣核母丁香本二物以其皆似鸡舌故名适同况药物名同实异如金樱地归之类不足怪也如鸡舌香二种各有主疗番枣核者得于乳香中今治疮疥药多用之母丁香即丁香之老者极芳烈古人含鸡舌者乃此类也今治中风药多用之所谓最为易解者)

青金丸一名二神丹出续易简方

用青州白丸子。金液丹等分。同研为细末。面糊和丸。如黍米大。量儿大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姜汤下。一方用泡蒸饼糊为丸。如绿豆大。温热水下。未能咽者。清米饮调服。痰多者加白丸子。未泻多者加金液丹。末证候退。即以六神散调补。小儿胸膈痰喘。吐逆欲生风者。及作泄泻。并皆治之。陈米饮下。

麝香六神膏出杨氏家藏传 治小儿慢惊潮作。口噤不止。手足瘈痵。发歇无时。

麝香一字别研 白花蛇头一枚酒浸一宿 乌蛇尾五寸酒浸一宿 全蝎七枚去毒炒焦 蜈蚣一条涂酥炙焦 棘刚子七枚去壳取虫微炒 右件为细末。炼蜜和丸。每一两作四十丸。每服一丸。煎人参麻黄汤化下。不拘时候。

香蚕散出杨氏家藏方 治小儿慢惊。涎盛口禁。昏塞。项背强直。手足搐搦。进退不定。睡卧多惊。

白附子一两炮 天麻 全蝎去毒微炒 白僵蚕炒去丝嘴 天南星炮制 人参去芦头 附子去皮脐各二两 甘草炙黄 朱砂别研 钩藤各一钱 脑子一分别研 麝香一字别研 右为细末。半岁儿每服一字。一岁儿服半钱。煎荆芥汤下。不拘时。

雀瓮散出杨氏家藏方 治小儿慢惊潮搐。口眼相引。目睛上视。头项伛折。痰涎壅闭。神志昏愦。

棘刚子十枚去虫微炒 全蝎三十枚去毒炒 蓖麻子二十枚去皮研 石榴一枚大者去壳盛前三味药在内用黄泥裹作球慢火煨乾烧赤候闻药味透出红热候冷取出去泥细研次入后药 白僵蚕炒去丝嘴 天南星炮 半夏汤浸七次去滑 白附子炮四味各一分 乳香一钱别用 右件后四味为细末。次入乳香并烧者药同研匀。半岁儿每服一字。一岁儿服半钱。煎荆薄荷汤入酒两三点同调下。不拘时候。

截惊散出杨氏家藏方 治小儿慢惊。潮搐目睛斜视。口眼牵引。牙关紧急。胎风胎癵。悉皆治之。

麻黄去根节秤一钱 麝香一钱别研 乌蛇头一枚酒浸焙乾 蜈蚣一条涂酥炙焦 全蝎一钱去毒微炒 川乌头一分炮去皮脐 右件为细末。次入麝香研匀。半岁每服一字。周岁儿服半钱。煎荆芥汤调下。不拘时候。

加减定命丹出杨氏家藏方 治小儿慢惊。瘈痵。目睛斜视。身体强硬。昏塞如醉。及治胎风成癵。发歇不足。荏苒经时。

蟾酥酒浸一宿 牛黄别研 朱砂别研 甘草炙黄 胡黄连 麝香别研 使君子肉 犀角屑 当归洗焙 天麻 细松烟墨烧灰烟尽地上去火毒 羌活去芦头十二味各一字 全蝎二枚去毒微炒 半夏汤洗七次 棘刚子五枚去壳取虫微炒 天南星牛胆制者 附子炮去皮脐 虎骨蘸酒酥炙 乌蛇酒浸一宿取肉炙乾 乾姜炮 丁香 沉香 肉桂去粗皮 人参去芦头 白茯苓去皮 肉豆蔻面裹煨熟去面 白术以上十五味各一钱 右为细末。煮粟米粥和丸。如黍米大。青黛为衣。每服十丸。荆芥汤下。不拘时候。

桃仁方出王氏博济方 治小儿慢惊。坠涎安虫。其状多因久患脾胃虚弱。风邪中入。而作此候。

绿矾一两半 赤脚乌半两 右二味同研为细末。稠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温米汤下三丸。次吃补虚丸。

新罗白附子一两汤浸去皮脐 大半夏一两 右二味各用白汤浸三日。每日换水三度。取出焙乾为末。以生姜自然汁。著两钱姜末煮糊和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温粟米汤饮下。

醒脾散出朱氏集验方 治慢惊吐泻不止。

肉豆蔻 槟榔各一个 胡椒二十四枚 茯苓二钱 木香 藿香各一钱 右为末。每服一钱。用水一盏煎温。

麝香饼子出杨氏家藏方 治小儿吐泻之后。内虚生风。成慢惊。涎潮搐搦。头项反折。精神昏困。

全蝎二十一枚每一枚用薄荷二叶裹定先以生姜汁浸软麻黄逐枚以麻黄缠定却蘸姜汁老慢火上炙令麻黄黄色又蘸姜汁炙如此三次焙乾用 乳香别研 雄黄别研 白花蛇酒浸取肉焙乾 天南星炮制入生姜汁一宿切焙乾用 乌蛇尾酒浸取肉 白僵蚕炒去丝嘴 附子一枚炮去脐尖取末以上八味各三钱 麝香半钱焙乾 右件为细末。以入研者药和匀别用。天南星一两。调生姜汁煮糊。与前药和丸。如梧桐子大。捏作饼子。略见日色。阴乾。每服一饼子。煎荆芥汤化下。不拘时候。

补脾益真散汤宿州陈氏方 治小儿胎禀怯弱。外实里虚。因呕吐乳奶。粪便青色。而成阴癵。俗曰慢惊。风气逆涎稠。眼珠直视。四肢抽掣。或因变蒸客忤而所作。或持拖惊吓而所作。或因误服镇心寒凉药而所作。此药和温而不燥。

木香 当归去芦 人参 黄耆 丁香 诃子肉 陈皮去白 厚朴姜制 甘草 肉豆蔻 草果 茯苓去皮 白术 官桂不见火 半夏姜制 附子炮上十六味各半两 全蝎去毒一服加一枚 右各脩制为口□父咀。每服三钱重。水一盏半。生姜一片。肥枣一枚。煎至六分。去滓。稍热服。壮饥时服讫。揉动心腹。以助药力。后方可乳食。

渴者去附子。加茯苓。人参。丁香。甘草。肉豆蔻。

泻者加丁香。诃子肉。

呕吐加丁香。半夏。陈皮。

腹痛加厚朴。良姜。

腹胀加厚朴。丁香。前胡。枳壳。

咳嗽去附子。加前胡。半夏。肉豆蔻。官桂。草果。

痰喘去附子。加前胡。枳实。肉豆蔻。赤茯苓。丁香。草果。

气逆不下去当归。加前胡。枳实。槟榔。附子。肉豆蔻。

恶风自汗加官桂。黄耆。

足冷加附子。丁香。厚朴。

以上增药。与正方分两同。

又方出百一选方

用正生大附子。去皮脐为末。以白项蚯蚓。令拴药末内滚。候定。刮蚯蚓上附子为丸。如黄米大。每服十丸。温米饮下。

八仙散傅氏活婴 治一切身冷。瘈痵。四肢弱。吐泻不食。精神困慢。面色青黑。不省人事。

天麻一钱热汤炮洗 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 白茯苓一钱半 御米一钱炒去油 糯米姜汁浸七次 扁豆一钱炒 陈皮一钱 莲肉去心一钱 藿香叶一钱 甘草一钱炒 右为细末。如常调匀。用盐汤下。或盐米饮下。如吐泻。霜梅汤下。慢惊者冬瓜仁陈皮煎汤下。入盐少许。不拘时候。

羌活钩藤散傅氏活婴 治慢惊风。可与宣风散、八仙散相间服。

钩藤二钱 蝉蜕三钱洗 防风三钱 人参一钱 天麻一钱 蝎梢半钱 川芎一钱 麝香一字 右为细末。每服一钱。用薄荷汤调服。温茶清调亦得。不计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