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学吧>国学名著>宋史>卷一 原文版

《宋史》卷一· 脱脱,阿鲁图

宰輔一

  宋宰輔年表,前九朝始建隆庚申,終靖康丙午,凡一百六十七年,居相位者七十二人,位執政者二百三十八人。後七朝始建炎丁未,終德祐丙子,凡一百四十九年,居相位者六十一人,位執政者二百四十四人。

  敘古曰:古之史法主於編年,至司馬遷作史記始易以新意。然國家世祚,人事歲月,散於紀、傳、世家,先後始終,遽難考見,此表之不可無,而編年不容於盡變也。厥後班固漢史乃曰百官公卿表,先敘官名、職秩、印綬等,然後書年以表其姓名。歐陽脩唐史又專以宰相名篇,意必有所在矣。

  宋自太祖至欽宗,舊史雖以三朝、兩朝、四朝各自為編,而年表未有成書。神宗時常命陳繹檢閱二府除罷官職事,因為拜罷錄。元豐間,司馬光嘗敘宋興以來百官公卿沿革除拜,作年表上之史館。自時而後,曾鞏、譚世勣、蔡幼學、李燾諸人皆嘗續為之。然表文簡嚴,世罕知好,故多淪落無傳。

  今纂脩宋史,故□□□□□□□□□□□□采紀、傳以為是表。其間所書宰輔官、職、勳□□□□間有不同者,官制沿革有時而異也。然中書位次既止於參知政事,而樞府職序自同知、副使而下雖簽書、同簽書亦與焉者,皆執政也,故不得而略焉。

  夫大臣之用舍,關於世道之隆污,千載而下,將使覽者即表之年觀紀及傳之事,此登載之不容於不謹也。表之所書,雖無褒貶是非於其間,然歲月昭於上,姓名著於下,則不惟其人之賢佞邪正可指而議,而當時任用之專否,政治之得失,皆可得而見矣。後之覽者,其必有所勸也夫,其亦有所戒也夫!

公元紀年宰相進拜加官罷免執政進拜加官罷免
960建隆元年庚申太祖正月甲辰即位二月乙亥,周宰相范質自守司徒兼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參知樞密院事依前守司徒,加兼侍中。
王溥自尚書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修國史參知樞密院事加守司空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魏仁浦自樞密使、行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加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范質
王溥
魏仁浦
二月乙亥,范質、王溥並罷參知樞密院事。二月己亥,吳廷祚自樞密使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五]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按本書卷一太祖紀、長編卷一都作「同中書門下二品」。宋敏求春明退朝錄卷上:「晉天福五年,升中書門下平章事為正二品。國初,吳[延]〔廷〕祚以父諱『璋』,加同中書門下二品,用升品也。」此處誤。。
五月己未,親征李筠,吳廷祚東京留守。
八月戊子,趙普自右諫議大夫、樞密直學士、兵部侍郎加樞密副使。
十一月丁亥,親征李重進,吳廷祚東京留守。
 
公元紀年宰相進拜加官罷免執政進拜加官罷免
961二年辛酉范質
王溥
魏仁浦
   
962三年壬戌范質
王溥
魏仁浦
 十月辛丑,趙普自樞密副使加檢校太保兼御史大夫、樞密使。
李處耘自宣徽北院使加宣徽南院使、檢校少保、樞密副使。
六月癸巳,吳廷祚自樞密使出為雄武軍節度使,依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963乾德元年癸亥范質
王浦
魏仁浦
  九月丁卯,李處耘自樞密副使責授淄州刺史。
公元紀年宰相進拜加官罷免執政進拜加官罷免
964二年甲子正月庚寅,趙普自樞密使加門下侍郎、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壬寅,加監修國史。
范質
王溥
魏仁浦
趙普
正月戊子,司徒范質以太子太傅,司空王溥以太子太保,尚書右僕射魏仁浦依前守本官,並免。正月庚寅,李崇矩自宣徽北院使判三司,加檢校太保、樞密使。
己亥,王仁贍自內客省使、樞密承旨加樞密副使。
四月乙丑,薛居正、呂餘慶自樞密直學士、兵部侍郎並參知政事。
 
965三年乙丑趙普  二月乙卯,呂餘慶自參知政事權知成都府。
966四年丙寅趙普   
967五年丁卯二月丙午,趙普自門下侍郎加尚書右僕射兼門下侍郎、昭文館大學士。
十二月,趙普丁母憂,丙子起復。
趙普
 二月乙丑,沈義倫自西川轉運使加戶部侍郎,遷樞密副使。正月甲寅,王仁贍自樞密副使責授右衞大將軍,罷歸本班。
公元紀年宰相進拜加官罷免執政進拜加官罷免
968開寶元年戊辰趙普 正月庚寅,呂餘慶召還。 
969二年己巳趙普 六月癸巳,樞密副使沈義倫丁憂起復。 
970三年庚午三月戊辰,右僕射趙普落起復,加特進。
趙普
   
971四年辛未趙普   
972五年壬申趙普 二月庚寅,劉熙古自端明殿學士、兵部侍郎除參知政事。
十一月庚辰,薛居正以參知政事兼提點三司淮南、荊湖[六]荊湖 按本書卷二六四本傳、長編卷一三都作「湖南」,此處誤。、嶺南諸州水陸轉運使事。
呂餘慶兼提點三司荊南、劍南諸州水陸轉運使事。
九月癸酉,李崇矩以樞密使出為鎮國軍節度使。
公元紀年宰相進拜加官罷免執政進拜加官罷免
973六年癸酉九月己巳,薛居正自吏部侍郎、參知政事加門下侍郎、同平章事,仍兼都提點湖南等路轉運事、監修國史。
沈義倫自戶部侍郎、樞密副使加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仍兼提點劍南等路轉運事。
趙普
薛居正
沈義倫
八月甲辰,趙普自右僕射以檢校太尉、河陽三城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四月戊申,薛居正自參知政事加監修五代史。
九月己巳,盧多遜自翰林學士、兵部員外郎遷中書舍人、參知政事。
楚昭輔自左驍衞大將軍判三司遷樞密副使。
十一月丙午,參知政事盧多遜丁父憂起復。
五月庚申,參知政事劉熙古足疾,以戶部尚書致仕。
九月丁卯,參知政事呂餘慶以疾遷尚書左丞免。
公元紀年宰相進拜加官罷免執政進拜加官罷免
974七年甲戌薛居正
沈義倫
   
975八年乙亥薛居正
沈義倫
   
976九年丙子太宗十月癸丑即位。
十二月,改太平興國元年。
十月庚申,薛居正自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加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昭文館大學士。
沈義倫自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加尚書右僕射兼門下侍郎、監修國史。
盧多遜自吏部侍郎、參知政事遷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薛居正
沈義倫
盧多遜
 二月庚戌,曹彬自宣徽南院使[七]宣徽南院使 「使」原作「事」,據長編卷一七、徐自明宋宰輔編年錄卷一改。、義成軍節度使遷樞密使,加檢校太尉,領忠武軍節度使。
戊午,參知政事盧多遜遷秩,落起復。
八月壬子,楚昭輔以樞密副使領宣徽院事。十月庚申,由樞密副使進樞密使。
 
公元紀年宰相進拜加官罷免執政進拜加官罷免
977二年丁丑薛居正
沈義倫
盧多遜
   
978三年戊寅薛居正
沈義倫
盧多遜
   
公元紀年宰相進拜加官罷免執政進拜加官罷免
979四年己卯十月乙亥,薛居正自尚書左僕射加司空。
薛居正
沈義倫
盧多遜
 正月癸巳,石熙載自樞密直學士遷簽署樞密院事。
四月庚申,進樞密副使。
十月乙亥,曹彬自樞密使加侍中。
 
980五年庚辰薛居正
沈義倫
盧多遜
   
981六年辛巳九月辛亥,趙普自太子太保加守司徒兼侍中、昭文館大學士。
薛居正
沈義倫
盧多遜
趙普
六月甲戌,尚書左僕射薛居正薨。九月辛亥,石熙載自刑部侍郎、樞密副使遷戶部尚書、樞密使。十一月己未,樞密使楚昭輔以左驍衞上將軍免。
公元紀年宰相進拜加官罷免執政進拜加官罷免
982七年壬午沈義倫
盧多遜
趙普
四月戊辰,盧多遜自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責授兵部尚書免。
庚辰,沈義倫自尚書右僕射責授工部尚書免[八]沈義倫自尚書右僕射責授工部尚書免 按本書卷二六四本傳、長編卷二0,沈義倫於太平興國四年已遷左僕射;又本書卷四太宗紀、宋大詔令集卷六五沈倫罷相責授工部尚書制,都說太平興國七年四月庚辰,左僕射沈倫(即沈義倫)罷為工部尚書,此處「右」字乃「左」字之誤。。
四月甲子,竇偁自右正諫大夫、樞密直學士,郭贄自中書舍人,並守本官,參知政事。
柴禹錫自如京使遷宣徽北院使兼樞密副使。
十月己卯,參知政事竇偁卒。
983八年癸未十一月壬子,宋琪自刑部尚書、參知政事,李昉自工部尚書、參知政事,並守本官,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趙普
宋琪
李昉
十月己酉,趙普自司徒兼侍中以檢校太尉兼侍中、武勝軍節度使出鎮鄧州。正月己卯,王顯自東上閤門使遷宣徽南院使,弭德超自酒坊使遷宣徽北院使,並兼樞密副使。
三月癸亥,宋琪自右諫議大夫、同判三司遷左諫議大夫、參知政事。
六月己亥,王顯自樞密副使加檢校太保,進樞密使。七月庚辰,李昉自文明殿學士、工部尚書守本官,參知政事。
十一月壬申,李穆自翰林學士、知開封府,呂蒙正自翰林學士、都官員外郎,李至自翰林學士、都官郎中、知制誥,並參知政事。
張齊賢、王沔自樞密直學士並遷右諫議大夫、同簽書樞密院事。
十二月,李穆丁母憂起復。
正月戊寅,樞密使曹彬以天平軍節度使免。
四月壬子,樞密副使弭德超坐詬同列,語涉怨望,削官并親屬配瓊州。
七月辛未,參知政事郭贄坐被酒奏事,責授秘書少監。
八月庚戌,樞密使石熙載有疾,以尚書右僕射免。
公元紀年宰相進拜加官罷免執政進拜加官罷免
984雍熙元年甲申十二月庚辰,宋琪自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昭文館大學士。
李昉加監修國史
宋琪
李昉
  正月癸酉,參知政事李穆卒。
985二年乙酉宋琪
李昉
十二月丙辰,宋琪自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本官免。 十二月丙辰,柴禹錫自樞密副使以左驍衞大將軍免。
986三年丙戌李昉 六月甲辰,辛仲甫自御史中丞遷給事中、參知政事。
八月丁酉朔,王沔自左諫議大夫、簽書樞密院事,張宏自樞密直學士遷右諫議大夫,並樞密副使。
正月戊戌,李至自參知政事以禮部侍郎免。
七月戊子,張齊賢自簽書樞密院事遷秩知代州。
公元紀年宰相進拜加官罷免執政進拜加官罷免
987四年丁亥李昉 四月己亥,趙昌言自御史中丞遷樞密副使。四月己亥,張宏自樞密副使以御史中丞免。
988端拱元年戊子二月庚子,趙普自檢校太師兼侍中、山南東道節度使加太保兼侍中、昭文館大學士,呂蒙正自給事中、參知政事加中書侍郎兼戶部尚書、監修國史,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趙普
二月庚子,李昉自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尚書右僕射免。二月庚子,王沔自樞密副使加戶部侍郎、參知政事。
張宏自御史中丞加工部侍郎、樞密副使。
乙巳楊守一自內客省使遷宣徽北院使、簽書樞密院事。
三月甲戌,趙昌言自工部侍郎、樞密副使責授崇信軍節度使行軍司馬。
九月乙酉朔,楊守一卒。
989二年己丑趙普
呂蒙正
 七月甲申,張齊賢自左諫議大夫、簽書樞密院事遷刑部侍郎、樞密副使[九]張齊賢自左諫議大夫簽書樞密院事遷刑部侍郎樞密副使 據本書卷二六五本傳,張在雍熙三年自簽書樞密院事授給事中知代州,端拱元年為工部侍郎;二年,入為刑部侍郎、樞密副使,和長編卷二七、卷三0所載吻合。當以本書卷五太宗紀端拱二年所載「以知代州張齊賢為刑部侍郎、樞密副使」為是。。
張遜自鹽鐵使遷宣徽北院使、簽書樞密院事。
 
公元紀年宰相進拜加官罷免執政進拜加官罷免
990淳化元年庚寅趙普
呂蒙正
正月戊子,趙普自太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守太保兼中書令、西京留守、河南尹。  
991二年辛卯九月己亥,李昉自守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監修國史。
張齊賢自刑部侍郎、參知政事加吏部侍郎、同平章事。
呂蒙正
李昉
張齊賢
九月己亥,呂蒙正自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吏部尚書免四月辛巳,張齊賢自刑部侍郎、樞密副使、陳恕自鹽鐵使、給事中,並參知政事。
張遜自宣徽北院使、簽書樞密院事遷樞密副使。
温仲舒、寇準自樞密直學士並左諫議大夫,遷樞密副使。
九月己亥,賈黃中、李沆自翰林學士並給事中、參知政事。
甲辰,張遜自樞密副使遷知樞密院事。
温仲舒、寇準進同知樞密院事,仍並兼副使。
三月乙丑,辛仲甫自給事中、參知政事以工部尚書知陳州。
四月辛巳,張宏自樞密副使以吏部侍郎免。
九月丁酉,王沔自參知政事、守戶部侍郎,陳恕守給事中,並免。
癸卯,王顯自檢校太傅、樞密使責授隨州刺史、崇信軍節度觀察處置等使。
公元紀年宰相進拜加官罷免執政進拜加官罷免
992三年壬辰李昉
張齊賢
三月乙未,趙普守太師,給宰相俸,西京養疾。  
993四年癸巳十月辛未,呂蒙正自守吏部尚書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李昉
張齊賢
呂蒙正
六月丙寅,張齊賢自吏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尚書左丞免。
十月辛未,李昉自中書侍郎、同平章事以本官免。
六月壬申,柴禹錫自涪州觀察使遷宣徽北院使、知樞密院事。
劉昌言自樞密直學士加右諫議大夫遷同知樞密院事。
呂端自右諫議大夫、樞密直學士守本官,參知政事。
十月辛未,趙鎔自樞密都承旨遷宣徽北院使,向敏中自樞密直學士遷右諫議大夫,並同知樞密院事。
蘇易簡自翰林學士遷給事中、參知政事。
丁丑,趙昌言自知大名府加給事中、參知政事。
六月壬申,張遜自樞密副使、同知院事[一0]同知院事 按上文淳化二年九月甲辰條,張遜已遷知樞密院事;本書卷五太宗紀、長編卷三四都說知樞密院事張遜責授右領軍衞將軍,此處「同」字當是衍文。責授右領軍衞將軍。
寇準自右諫議大夫、樞密副使、同知院事罷守本官。
十月辛未,賈黃中、李沆自給事中、參知政事,温仲舒自右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並罷守本官。
公元紀年宰相進拜加官罷免執政進拜加官罷免
994五年甲午呂蒙正 八月癸卯,趙昌言自參知政事出為川峽都部署。
九月乙亥,寇準自守同知樞密院事除參知政事。
 
公元紀年宰相進拜加官罷免執政進拜加官罷免
995至道元年乙未四月癸未,呂端自左諫議大夫、參知政事加戶部侍郎、同平章事。
呂蒙正
呂端
四月癸未,呂蒙正自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尚書右僕射[一一]尚書右僕射 「尚」原作「同」,據宋大詔令集卷六五呂蒙正罷相制、宋宰輔編年錄卷二改。出判河南府。正月戊辰,錢若水自翰林學士遷同知樞密院事。
四月癸未,張洎自翰林學士除參知政事。
甲申,趙鎔自同知樞密院事進知樞密院事。
正月癸亥,趙昌言自參知政事以戶部侍郎知鳳翔府。
戊辰,劉昌言自同知樞密院事以給事中免。
四月癸未,柴禹錫自知樞密院事以鎮寧軍節度使知涇州。
蘇易簡自給事中、參知政事以禮部侍郎出知鄧州。
公元紀年宰相進拜加官罷免執政進拜加官罷免
996二年丙申呂端 二月庚辰,李昌齡自御史中丞除參知政事。七月丙寅,寇準自參知政事以給事中守本官免。
997三年丁酉真宗三月癸巳即位四月癸卯,呂端自戶部侍郎、同平章事加監修國史。
呂端
 正月丙子,温仲舒自戶部侍郎,王化基自禮部侍郎,並參知政事。
李惟清自給事中遷同知樞密院事。
四月甲辰,李至自尚書左丞兼太子賓客,李沆自禮部侍郎兼太子賓客,並參知政事。
八月己亥,曹彬自鎮海軍節度使加檢校太師、兼侍中、樞密使。
向敏中自同知樞密院事進樞密副使。
夏侯嶠自給事中遷樞密副使。
正月丙子,張洎自參知政事以刑部侍郎免。
五月甲戌,李昌齡自參知政事責授忠武軍節度行軍司馬。
六月乙巳,錢若水自同知樞密院事以集賢院學士免。
八月己亥,趙鎔自知樞密院事以壽州觀察使免。
李惟清自同知樞密院事以御史中丞免。
公元紀年宰相進拜加官罷免執政進拜加官罷免
998咸平元年戊戌十月戊子,張齊賢自守戶部尚書、知安州加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李沆自戶部尚書[一二]戶部尚書 按本書卷二八二本傳、宋宰輔編年錄卷三都作「戶部侍郎」,「尚書」當是「侍郎」之誤。、參知政事仍本官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修國史。
呂端
張齊賢
李沆
十月戊子,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呂端有疾,以太子太保免。十月己丑,向敏中自樞密副使加兵部侍郎,除參知政事。
楊礪自翰林學士、給事中、知制誥加工部侍郎,宋湜自翰林學士、中書舍人加給事中,並遷樞密副使。
十月戊子,李至自工部尚書、參知政事以檢校太傅、武勝軍節度使免。
己丑,温仲舒自吏部侍郎、參知政事以禮部尚書免。
夏侯嶠自樞密副使以戶部侍郎、翰林侍讀學士兼秘書監、翰林學士免[一三]夏侯嶠自樞密副使以戶部侍郎翰林侍讀學士兼祕書監翰林學士免 按此事,本書卷六真宗紀未載兼秘書監以下各職;長編卷四三未載翰林侍讀以下各職。而翰林侍讀學士一官,則在咸平二年始置,並以楊徽之、夏侯嶠充任;至於嶠兼祕書監,更在咸平三年楊徽之死後,見本書卷二九二本傳;又按本書及東都事略卷三七本傳,未載嶠做過翰林學士,「翰林侍讀」至「翰林學士」十四字當係衍文。參考本書卷六校勘記[一]。。
公元紀年宰相進拜加官罷免執政進拜加官罷免
999二年己亥十一月,南郊禮成,張齊賢加門下侍郎兼兵部尚書,李沆加中書侍郎。
張齊賢
李沆
 七月己丑,王顯自橫海軍節度使兼御史大夫依前檢校太傅除樞密使。六月戊午,樞密使曹彬卒。
八月癸酉,樞密副使楊礪卒。
1000三年庚子張齊賢
李沆
十一月丙申,門下侍郎張齊賢以朝會失儀,守本官免。二月癸亥,周瑩自宣徽北院使遷宣徽南院使,王繼英自樞密都承旨、客省使遷宣徽北院使,並知樞密院事。
王旦自中書舍人、翰林學士遷同知樞密院事。
正月壬辰,樞密副使宋湜卒于澶州。
二月癸亥,王顯自樞密使以山南東道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免。
1001四年辛丑三月庚寅,呂蒙正自行尚書左僕射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
向敏中自行兵部侍郎、參知政事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李沆
呂蒙正
向敏中
 三月辛卯,王旦自給事中、同知樞密院事除參知政事。
馮拯自樞密直學士、祠部員外郎加右諫議大夫,陳堯叟自主客郎中加右諫議大夫,並同知樞密院事。
四月乙未,王欽若自知制誥、翰林學士、左諫議大夫除參知政事。
三月辛卯,王化基自參知政事以工部尚書知揚州。
公元紀年宰相進拜加官罷免執政進拜加官罷免
1002五年壬寅十月庚申,呂蒙正自行尚書左僕射加守司空兼門下侍郎。
李沆
呂蒙正
向敏中
十月丁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向敏中坐違詔質薛安上第,奏對不實,以戶部侍郎免。 六月己卯,周瑩自知樞密院事以永清軍節度使免。
公元紀年宰相進拜加官罷免執政進拜加官罷免
1003六年癸卯李沆
呂蒙正
九月甲申,守司空兼門下侍郎呂蒙正有疾,以太子太師、萊國公免。  
1004景德元年甲辰八月己未,畢士安自行尚書吏部侍郎、參知政事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修國史。
寇準自三司使、行尚書兵部侍郎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李沆
畢士安
寇準
七月丙戌,右僕射、平章事李沆薨。七月庚寅,畢士安自翰林侍讀學士、兵部侍郎遷吏部侍郎,除參知政事。
八月己未,王繼英自宣徽南院使、檢校太保、知樞密院事進樞密使。
馮拯、陳堯叟自同知樞密院事並遷工部侍郎、簽書樞密院事。
閏九月乙亥,王欽若自參知政事守本官出判天雄軍兼都部署。
 
公元紀年宰相進拜加官罷免執政進拜加官罷免
1005二年乙巳畢士安
寇準
十月乙酉,吏部侍郎、平章事畢士安薨四月癸卯,馮拯自工部侍郎、簽書樞密院事除參知政事。正月甲寅,王欽若自判天雄軍兼都部署還朝。四月癸卯,欽若遷秩,以資政殿學士免。
1006三年丙午二月戊戌,王旦自尚書左丞、參知政事加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寇準
王旦
二月戊戌,寇準自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刑部尚書免二月己亥,王欽若自資政殿大學士、兵部侍郎遷尚書左丞,陳堯叟自刑部侍郎、簽書樞密院事遷兵部侍郎,並知樞密院事,仍兼羣牧制置使。
趙安仁自知制誥、翰林學士遷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
韓崇訓自樞密都承旨、四方館使加檢校太傅,馬知節自樞密都承旨、東上閣門使加檢校太保,並簽書樞密院事。
五月丁未,知樞密院事陳堯叟丁父憂,戊午起復。
二月丁亥,樞密使王繼英卒。
公元紀年宰相進拜加官罷免執政進拜加官罷免
1007四年丁未八月丁巳,王旦自工部尚書、平章事加監修國史。
王旦
  八月庚子,簽書樞密院事韓崇訓有疾,以齊州防禦使免。
1008大中祥符元年戊申王旦 八月甲午,知樞密院事陳堯叟落起復。 
公元紀年宰相進拜加官罷免執政進拜加官罷免
1009二年己酉王旦   
1010三年庚戌王旦   
1011四年辛亥王旦 七月甲午,馮拯自參知政事以刑部尚書知河南府兼西京留守。 
1012五年壬子二月庚戌,王旦自工部尚書、平章事加昭文館大學士。
四月戊申,向敏中自資政殿大學士、行刑部尚書兼秘書監加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王旦
向敏中
 九月戊子,王欽若自行吏部尚書、知樞密院事、監修國史,陳堯叟自行戶部尚書、知樞密院事、監修國史,並加檢校太傅、同平章事、樞密使。
馬知節自檢校太傅、宣徽北院使、簽書樞密院事進樞密副使。
丁謂自鹽鐵使、右諫議大夫、權三司使加戶部侍郎,除參知政事。
九月戊子,刑部侍郎、參知政事趙安仁以兵部侍郎仍領玉清昭應宮使免,依前監修國史。
公元紀年宰相進拜加官罷免執政進拜加官罷免
1013六年癸丑王旦
向敏中
   
1014七年甲寅十一月己丑,王旦自工部尚書、平章事加司空。
王旦
向敏中
 六月乙亥,寇準自行兵部尚書加檢校太尉兼同平章事、樞密使。
七月甲辰,王嗣宗自同州觀察使,曹利用自嘉州防禦使,並加檢校太保、樞密副使。
六月乙亥,王欽若自行吏部尚書、檢校太尉、同平章事、樞密使以吏部尚書免。
陳堯叟自行戶部尚書、檢校太尉、同平章事、樞密使以戶部尚書免。
馬知節自檢校太傅、宣徽北院使、樞密副使以潁州防禦使免。
公元紀年宰相進拜加官罷免執政進拜加官罷免
1015八年乙卯王旦
向敏中
 四月壬戌,王欽若自判尚書都省、知通進、銀臺司兼門下封駁事,依前吏部尚書、同平章事,陳堯叟自依前戶部尚書、檢校太尉、同平章事,並遷樞密使。堯叟兼羣牧制置使。四月壬戌,行兵部尚書、檢校太尉、同平章事、樞密使寇準數與林特忿爭[一四]數與林特忿爭 「數」原作「殿」,據本書卷二八三林特傳、長編卷八四改。,以武勝軍節度等使免。
七月戊午,王嗣宗自樞密副使以天平軍節度使、檢校太保免。
1016九年丙辰二月戊子,工部侍郎、平章事王旦以兩朝國史成,加司徒。
王旦
向敏中
 正月丙辰,張旻自侍衞馬軍副都指揮使、威塞軍節度使、檢校太保加宣徽南院使兼樞密副使。
王曾自翰林學士、兵部侍郎、知制誥加左諫議大夫,張知白自諫議大夫、權御史中丞加給事中,並除參知政事[一五]王曾自翰林學士兵部侍郎知制誥加左諫議大夫張知白自諫議大夫權御史中丞加給事中並除參知政事 據本書卷八真宗紀、長編卷八八說,王曾、張知白並參知政事是在九月丙午,此處「王曾」上脫「九月丙午」四字。。
任中正自樞密直學士、給事中、權知開封府加工部侍郎,遷樞密副使。
八月丙戌,樞密使陳堯叟辭疾,以尚書右僕射免。
九月甲辰,丁謂自參知政事以平江軍節度使免。
公元紀年宰相進拜加官罷免執政進拜加官罷免
1017天禧元年丁巳二月戊寅,王旦自工部侍郎、平章事加太保。五月戊申,加太尉、兼侍中。
八月庚午,王欽若自樞密使、同平章事加尚書左僕射兼中書侍郎、同平章事,依前會靈觀使[一六]會靈觀使 「觀」原作「宮」,據本書卷二八三本傳、宋大詔令集卷五二王欽若拜相制改。第三欄同年九月癸卯條,「觀」也誤作「宮」,據宋大詔令集卷五二李迪拜集賢相制改。。
壬申,向敏中自刑部尚書、同平章事加監修國史。
王旦
向敏中
王欽若
七月丁巳,王旦自太尉兼侍中、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玉清昭應宮使免,九月癸卯薨。九月癸卯,李迪自翰林學士、右諫議大夫、知制誥加給事中,除參知政事,依前會靈觀使。
馬知節自潁州防禦使。知天雄軍加檢校太尉、宣徽南院使、知樞密院事。
曹利用自檢校太傅、樞密副使加檢校太尉、宣徽北院使兼羣牧制置使,任中正自樞密副使兼刑部侍郎,周起自樞密直學士、右諫議大夫加給事中,並遷同知樞密院事。
二月己亥,參知政事陳彭年卒。
八月庚午,張旻自樞密副使以河陽三城節度使免。
九月癸卯,王曾自參知政事以禮部侍郎免。
公元紀年宰相進拜加官罷免執政進拜加官罷免
1018二年戊午向敏中
王欽若
 六月乙未,曹利用自檢校太尉、宣徽北院使、同知樞密院事進知樞密院事,仍兼羣牧制置使。閏四月癸卯,馬知節自檢校太尉、宣徽南院使、知樞密院事以彰德軍節度觀察留後免。
十二月丙午,張知白自參知政事以刑部侍郎、翰林侍讀學士、知天雄軍。
公元紀年宰相進拜加官罷免執政進拜加官罷免
1019三年己未六月戊戌,寇準自山南東道節度使、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加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仍充景靈宮使。
十二月辛丑,向敏中加昭文館大學士,寇準加集賢殿大學士。
向敏中
王欽若
寇準
六月甲午,王欽若自中書侍郎、同平章事以太子太保免。六月戊戌,丁謂自保信軍節度使、檢校太尉遷吏部尚書、參知政事。
十二月辛卯,曹利用自檢校太尉、宣徽北院使、知樞密院事兼羣牧制置使,丁謂自吏部尚書、參知政事加檢校太尉,並遷樞密使。
任中正自刑部侍郎、同知樞密院事,周起自兵部侍郎、給事中、同知樞密院事加禮部侍郎,並遷樞密副使。
 
公元紀年宰相進拜加官罷免執政進拜加官罷免
1020四年庚申七月丙寅,李迪自參知政事兼太子賓客加吏部侍郎兼太子少傅、同平章事、景靈宮使、集賢殿大學士。
七月庚午,丁謂自樞密使、吏部尚書、檢校太尉加同平章事,充玉清昭應宮使、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
十一月丙寅,加門下侍郎兼太子太傅。
庚午,馮拯自行吏部尚書、檢校太傅、同平章事、樞密使加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太子少傅、同平章事、景靈宮使、集賢殿大學士。
寇準
丁謂
李迪
馮拯
三月己卯,左僕射兼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向敏中薨。
六月丙申,寇準自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以太子太傅封萊國公免。
十一月戊辰,檢校太尉、同平章事丁謂,太子少傅、同平章事李迪,忿爭於上前,謂以戶部尚書知河南府,迪以戶部侍郎知鄆州。
正月乙丑,曹瑋自華州觀察使、鄜延路副都總管、環慶秦鳳等州沿邊巡檢安撫使、宣徽北院使、鎮國節度觀察留後除簽書樞密院事。
七月丙寅,馮拯自判尚書都省加吏部尚書、檢校太傅、同平章事兼樞密使。
七月庚午,曹利用自樞密使依前檢校太尉加同平章事。
八月乙酉,任中正自兵部侍郎、樞密副使,王曾自吏部侍郎,並除參知政事。
錢惟演自翰林學士、刑部侍郎、知制誥遷樞密副使。
九月乙未,周起自禮部侍郎、樞密副使以戶部侍郎知青州。
曹瑋自簽書樞密院事以宣徽南院使出為環慶路馬步軍都部署。
公元紀年宰相進拜加官罷免執政進拜加官罷免
1021五年辛酉三月壬寅,丁謂自左僕射、太子少師、同平章事加司空。
丁謂
馮拯
 正月丁酉,張士遜自樞密直學士遷樞密副使。 
1022乾興元年壬戌仁宗二月戊午即位二月丙寅,丁謂自左僕射、太子少師、同平章事加司徒,馮拯自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太子少傅、同平章事加司空,並兼侍中。七月辛未,拯加司徒、昭文館大學士[一七]昭文館大學士 「館」原作「殿」,據本書卷二八五本傳、宋大詔令集卷五二馮拯守司徒拜相制改。。
王曾自參知政事加中書侍郎兼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丁謂
馮拯
王曾
六月癸亥,丁謂自左僕射、太子少師、同平章事以太子少保分司西京。七月辛卯,貶崖州司戶。二月丙寅,曹利用自樞密使加兼侍中,七月辛未,加節度使。呂夷簡自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府,魯宗道自龍圖閣直學士兼侍講,並除參知政事。
錢惟演自樞密副使進樞密使。
十一月壬午,張知白自參知政事遷樞密副使[一八]張知白自參知政事遷樞密副使 按長編卷九九,張的樞密副使是從翰林侍讀學士、尚書右丞召除,宋宰輔編年錄卷四同,此處誤。。
六月丙寅,參知政事任中正坐救丁謂,以太子賓客知鄆州。
十一月丁卯朔,錢惟演自樞密使以保大軍節度使知河陽。
公元紀年宰相進拜加官罷免執政進拜加官罷免
1023天聖元年癸亥九月丙寅,王欽若自太子太保加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一九]王欽若自太子太保加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按宋大詔令集卷五二王欽若拜相制、宋宰輔編年錄卷四,王係自刑部尚書入相,此處誤。、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
馮拯
王曾
王欽若
九月丙寅,右僕射馮拯有疾,以武勝軍節度兼侍中判河南府。  
公元紀年宰相進拜加官罷免執政進拜加官罷免
1024二年甲子三月甲辰,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王欽若以實錄成,加司徒。
王曾
王欽若
   
1025三年乙丑十二月癸丑,王曾自中書侍郎兼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
張知白自樞密副使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王曾
張知白
十一月戊申,司空[二0]司空 按上文天聖二年三月甲辰條,王欽若已「加司徒」,本書卷二八三本傳、長編卷一0三、宋宰輔編年錄卷四都作「司徒」,此處誤。、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王欽若薨。十月辛酉,晏殊自翰林學士、禮部侍郎遷樞密副使。
十二月癸丑,曹利用自樞密使加司空。
乙丑,張旻自淮南節度使、檢校太師、同平章事、依前官遷樞密使。旻改名耆。
 
公元紀年宰相進拜加官罷免執政進拜加官罷免
1026四年丙寅王曾
張知白
   
1027五年丁卯王曾
張知白
 正月戊辰,夏竦自翰林學士、龍圖閣直學士除右諫議大夫、樞密副使。正月庚申,樞密副使晏殊以刑部侍郎免。
1028六年戊辰三月辛亥,王曾自中書門下平章事加兼吏部尚書。
壬子,張士遜自樞密副使、尚書左丞、祥源觀使加禮部尚書、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王曾
張知白
張士遜
二月壬子,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張知白薨。三月癸丑,姜遵自右諫議大夫知永興軍遷樞密副使。
己未,范雍自龍圖閣直學士、右諫議大夫、權三司使公事遷樞密副使。
 
公元紀年宰相進拜加官罷免執政進拜加官罷免
1029七年己巳二月丙寅,呂夷簡自龍圖閣直學士兼侍讀、知開封府[二一]龍圖閣直學士兼侍讀知開封府 按上文,呂夷簡已於乾興元年由知開封府除參知政事,此處不應又以知開封府入相。據宋大詔令集卷五二呂夷簡拜集賢相制、長編卷一0七,此處應作「戶部侍郎參知政事」。守本官加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八月己丑,加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
王曾
張士遜
呂夷簡
二月丙寅,禮部尚書、同平章事張士遜坐救曹利用,出知江寧府。
六月甲寅,王曾自中書門下平章事以吏部尚書出知兗州,以昭應宮災故
二月丁卯,夏竦自右諫議大夫、樞密副使,薛奎自右諫議大夫、權三司使事,並除參知政事。
陳堯佐自翰林學士兼龍圖閣直學士、右諫議大夫、權知開封府遷樞密副使。
八月庚寅,夏竦自參知政事加刑部侍郎、樞密副使[二二]樞密副使 「副」原作「院」,據長編卷一0八、宋宰輔編年錄卷四改。。
陳堯佐自樞密副使加給事中,王曙自御史中丞加工部侍郎,並除參知政事。
正月癸卯,樞密使曹利用罷。
二月庚申朔,參知政事魯宗道卒。
癸酉,曹利用以崇信軍節度副使安置房州。
1030八年庚午呂夷簡 九月己巳,趙稹自樞密直學士、刑部侍郎遷樞密副使。九月乙丑,樞密副使姜遵卒。
公元紀年宰相進拜加官罷免執政進拜加官罷免
1031九年辛未呂夷簡   
1032明道元年壬申二月庚戌,張士遜自知許州、定國軍節度使加刑部尚書、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呂夷簡加右僕射、中書侍郎。
十一月癸未,夷簡加門下侍郎兼吏部尚書,士遜加中書侍郎、兵部尚書。
呂夷簡
張士遜
 八月辛丑,晏殊自守刑部侍郎遷樞密副使,丙午,除參知政事。
甲寅,楊崇勳自殿前副都指揮使、鎮南節度使遷樞密副使。
十一月癸未,張耆自樞密使加兼侍中。
十二月壬寅,楊崇勳自樞密副使進樞密使。
七月乙酉,參知政事王曙辭疾,以資政殿學士出知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