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学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猎卜非熊

猎卜非熊

指周西伯打猎前占卜,得卜辞说:将猎获的不是熊,而是辅佐建立霸王国家大业之贤才。后以此典比喻隐居的贤人得到任用;也形容寻求辅佐的人才。周西伯,姬姓,名昌,商纣时为西伯,亦称伯昌。他是商末周族领袖。周西伯准备去打猎,先占卜一卦,卦辞说:“将要得到的不是龙、不是螭,不是虎、不是熊,得到的是辅佐建立霸王国家大业之贤才。”周西伯去打猎,果然在渭水(今陕西中部)北边遇到太公,大为高兴。此典又作“发梦渭滨”、“载非熊”、“得熊罴”、“非熊”、“非罴”、“渭川熊”、“猎渭”、“梦非熊”、“非熊兆”、“熊梦”。

【出典】:

史记》卷32《齐太公世家》1477、1478页:“西伯将出猎,卜(古人用火灼龟甲取征兆来预测吉凶)之,曰‘所获非龙非影(chī痴,同“螭”,古代传说像龙动物),非虎非罴(pí皮,兽名,俗称“人熊”),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山南面或水北面叫阳),与语大说(yuè阅,通“悦”)。”

【例句】:

南朝梁·江淹《萧骠骑上封第二表》:“非所以发梦渭滨,储精河上。” 唐·李白《大猎赋》:“获天宝于陈仓,载非熊于渭滨。” 唐·杜甫《赠崔十三评事公辅》:“燕王买骏骨,渭老得熊罴。” 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轩墀曾宠鹤,畋猎旧非熊。” 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图形翻类狗,入梦肯非罴。”, 唐·李商隐《今月二日不自量度》:“服箱青海马,入兆渭川熊。” 宋·黄庭坚《次韵奉送公定》:“筑岩发梦寐,猎渭非熊螭。” 宋·张元干《李丞相生朝》:“梦求终作楫,猎卜果非熊。” 元·无名氏《诸葛亮博望烧屯》:“当日周天子梦非熊,今日主人公请卧龙。” 明·刘基《太公钓渭图》:“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 清·丘逢甲《次韵仙官诗》:“万岁鳌翻饥可钓,五更熊梦老犹飞。”


【典源】《史记·齐太公世家》:“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 (干) 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彨 (chi),非虎非罴; 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 (悦),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宋书·符瑞志》:“ (文王) 将畋 (tian),史遍卜之,曰:‘将大获,非熊非罴,天遣汝师以佐昌。臣太祖史畴为禹卜畋,得皋陶,其兆如此。’王至于磻谿之水,吕尚钓于涯,王下趋拜曰:‘望公七年,乃今见光景于斯。’”

【今译】 吕尚很穷困,又年老,想借渔钓来求见周西伯 (即文王)。西伯准备去打猎,先行占卜,得卜辞说: 将大有收获,但所获得的既不是龙,也不是熊、虎一类; 获得的是称王的辅佐之才。西伯出猎,果然在渭水之南遇见吕尚,与他谈话,非常钦佩,说:“我的先祖曾说过,要有圣人来周,周从此兴旺发达。就是指的您吧,我先祖盼望您很久了。”因此将吕尚称为“太公望”,请他乘车一同归来,拜为老师。参见〖太公屠钓〗。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隐居的贤人得到任用; 也形容寻求辅佐的人才。

【典形】 得熊罴、发梦渭滨、非罴、非熊、非熊兆、猎卜非熊、猎渭、梦非熊、梦熊、渭川熊、熊梦、载非熊、熊罴吕望、猎非罴、钓渭非熊、非熊老子、非熊入梦、非熊罴、非熊梦、非熊运、裂兆非熊。

【示例】

〔得熊罴〕 唐·杜甫《赠崔十三评事公辅》:“燕王买骏骨,渭老得熊罴。”

〔发梦渭滨〕 南朝梁·江淹《萧骠骑上封第二表》:“非所以发梦渭滨,储精河上。”

〔非罴〕 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图形翻类狗,入梦肯非罴。”

〔非熊〕 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轩墀曾宠鹤,畋猎旧非熊。”

〔非熊兆〕 明·刘基《太公钓渭图》:“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

〔猎卜非熊〕 宋·张元干《李丞相生朝》:“梦求终作楫,猎卜果非熊。”

〔猎渭〕 宋·黄庭坚《次韵奉送公定》:“筑岩发梦寐,猎渭非熊螭。”

〔梦非熊〕 元·无名氏《诸葛亮博望烧屯》:“当日周天子梦非熊,今日主人公请卧龙。”

〔渭川熊〕 唐·李商隐《今月二日不自量度》:“服箱青海马,入兆渭川熊。”

〔熊梦〕 清·丘逢甲 《次韵仙官诗》:“万岁鳌翻饥可钓,五更熊梦老犹飞。”

〔载非熊〕 唐·李白《大猎赋》:“获天宝于陈仓,载非熊于渭滨。”


猜你喜欢

  • 壮士斩蛟

    同“佽飞斩蛟”。宋苏轼《送李公恕赴阙》诗:“愿随壮士斩蛟蜃,不愿腰间缠锦绦。”

  • 故剑动君心

    源见“故剑”。指不忘旧情,眷恋旧妻。南朝 陈江总《怨诗》:“奈许新缣伤妾意,无由故剑动君心。”

  • 兼权熟计

    多方权衡,深思熟虑。《荀子.不苟》:“见其可欲也,则必前后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必前后虑其可害也者。而兼权之,熟计之,然后定其欲恶取舍,如是则常不失陷矣。”并列 从各方同时全面地衡量比较,深入细

  •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见“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号弓

    源见“乘龙出鼎湖”。指帝王崩殂。唐权德舆《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词》之二:“晏车悲卤簿,《广乐》遏《箫韶》,最怆号弓处,龙髯上紫霄。”明张煌言《三月十九日有感甲申之变》诗之一:“燕山春老泣啼鹃,屈指号弓

  • 六耳不同谋

    《五灯会元.马祖一禅师法嗣.泐潭法会禅师》:“洪州 泐潭法会禅师问马祖:‘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祖曰:‘低声!近前来,向汝道。’师便近前。祖打一掴曰:‘六耳不同谋,且去,来日来!’”人有两耳,六耳,谓第

  • 难和曲

    源见“曲高和寡”。喻指高雅的作品。唐钱起《美杨侍御清文见示》诗:“谁知绝唱后,更有难和曲……清文不出户,仿像皆在目。”

  • 黄土人

    黄土制作的人。《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风俗通义》:“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缠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絙( ㄍㄥ gēng

  • 寄当归

    《三国志.蜀书.姜维传》裴松之注引孙盛《杂记》:“初,姜维诣亮,与母相失,复得母书,令求当归。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与母谐音),但有远志,不在当归。’”《晋书.五行志中》叙其事较圆满合理,其文曰

  • 兼葭秋水

    源见“蒹葭伊人”。兼,同“蒹”。喻思慕的人。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四回:“兼葭秋水,相失交臂,我劳如何?”并列 兼,同“蒹”。芦苇傍水而生长。比喻对所敬慕人的思念。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4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