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学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市平

市平

①新莽推行的一种价格政策。始建国二年(10)颁行,为王莽改制内容之一。《汉书·食货志》:“诸司市常以四时中月,实定所掌,为物上、中、下之贾,各自用为其市平,毋拘它所。”即在长安及五都设五均司市师,将货物分为上中下三等,以每季第二个月的市场价格为基础定出标准价格,谓之市平。凡五谷、布、帛、丝、绵等有关民生之商品,若供过于求,由官府以本价收购,勿使卖主赔钱。其它商品价格若超过市平,仍按市平出售;低于市平,则任其自由买卖。这一政策表面上目的在于稳定物价并定期调整,制止囤积居奇,但由于官吏收贱卖贵,从中取利,反而增加了人民的苦难。②清代民间接受银两所通用的衡量标准。相对于“官平”而言。名目繁多,其重要者有北京、天津等地通用之公砝平,汉口等地盛行之公估平,广东通用之司马平。参见“公砝平”、“公估平”、“司马平”。

猜你喜欢

  • 楚疆三文忠传

    书名。未署撰者姓名。不分卷,各自成篇。其中《林文忠公传略》记林则徐与邓廷桢协力查禁鸦片、虎门销烟及了解西方情况、筹办海防、创办义勇、抗击英军挑衅诸事。《周文忠公传略》于周天爵率黔勇与湘军合攻武昌,与太

  • 巫马施

    前521—?春秋末鲁国(一说陈国)人。姓巫马,名施,字子期,期或作旗,亦称巫马期。孔子学生。曾为鲁国单父(今山东单县)宰,日夜勤政,致单父得治。巫马施

  • 镇前将军

    官名。南朝梁天监七年(508)置,为八镇将军之一。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二班,只授予在京师任职之官。普通六年(525)改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三十二班。陈因之,拟二品,比秩中二千石。

  • 北部给事中

    官名。北魏置,为内廷派驻北部曹之官员,负责监察北部曹事务以及巡视北边州郡。从三品上。地位较北部给事为高。《魏书·杨播传》:“(播)进北部给事中,诏播巡行北边,高祖亲送及户,戒以军略。”太和中改制时废。

  • 俊秀

    官制用语。明朝称幼童、白丁和商贾以捐纳而得入监为监生者。或称例生。大都不入国子监读书,只候凭票选官。清朝专指汉人无“出身”而入仕者。武生行伍就文职者亦视于此。其捐输官职,只授从九品或未入流。识满、汉字

  • 高善穆造像塔

    石质佛教造像塔。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酒泉县(今市)城内,有“承玄元年(428)岁在戊辰四月”造塔以愿文题记。塔形别致,下部八面形基柱,每面用阴线刻一身天人像并配以八卦符号;中部圆柱形,阴刻造塔以愿文

  • 俊士

    科举科目之一,与进士实同名异。唐代置。咸亨后,此科遂废。又,开元七年(719),命州县学生年二十五岁以下、八品子,庶人二十一岁以下,能通一经或有文辞、史学者,入四门学为俊士,则非科举之科目。

  • 俊靡县

    西汉置。治今河北兴隆县东南。属右北平郡。北魏废。

  • 唐杜氏

    周代古国名。即“杜”。

  • 要阳县

    西汉置。治今河北丰宁县东兴州河西。为渔阳郡都尉治。东汉废。北魏复置。移治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南。属密云郡。北齐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