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学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准噶尔

准噶尔

蒙古旧部名,意为“左翼”,清代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因首领以绰罗斯为姓,故又名“绰罗斯部”。一说其首领是元臣孛罕后裔,始祖为明代瓦剌太师※也先次子额斯墨特达尔罕诺颜。原游牧于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塔尔巴哈台以东霍博克河、萨里山一带,后以伊犁河流域为中心,向四方扩展。※巴图尔珲台吉时期(1634—1653年在位),外抗沙俄侵扰,内并卫拉特诸部,逐渐强大。至※噶尔丹(1671—1697年在位)继位后,进军天山南路,兼并邻近诸部,雄踞西北,使准噶尔由一个卫拉特游牧部落的名称,演变为在准噶尔贵族统治下,包括留在天山南北之卫拉特诸部及其他一些蒙古、突厥语族部落在内的政治名称。故清代往往将卫拉特诸部统称为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1697—1727年在位)和※噶尔丹策凌(1727—1745年在位)时期,其境内共有※鄂拓克、9※集赛、21※昂吉,设置各级官吏进行管辖。畜牧业、农业、手工业均有发展。噶尔丹策凌卒后,内乱频仍,势遂衰,杜尔伯特“三车凌”和辉特台吉阿睦尔撒纳等相继率众归清。清乘机于乾隆二十年(1755)出兵征之,至二十二年(1757),平定阿睦尔撒纳,统一西北,在其聚居区实行盟旗制度,直属该管区清将军或办事大臣管辖。准噶尔逐渐成为地区名。

附:准噶尔世系表

猜你喜欢

  • 墨脱

    藏语音译,意为“花朵”。县名。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东南部。雅鲁藏布江纵贯其境。县人民政府驻墨脱村。旧设宗(相当内地县)。约清光绪七年(1881)由西藏地方封建割据势力波密噶朗王建宗并委派宗本(相当内地

  • 战国末东瓯王。秦并天下后被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秦末众诸侯叛秦,率东瓯族人从鄱阳令吴芮反秦。后楚汉相争,又附刘邦击西楚霸王项籍,因佐汉有功,汉惠帝三年(前192),被封东海王,定都东瓯(今浙江温州

  • 带雹

    拉祜语音译,意为“一筒”。解放前云南澜沧县拉祜族地区一种量器。相当于汉族的2升。5筒为1斗,1斗约为6.5公斤。

  • 遮弩

    突骑施汗国贵族,汗国创立者乌质勒子,娑葛弟,唐圣历二年(699),受乌质勒遣赴唐,神龙二年(706),父死,娑葛继,与之分地而治,唐朝赐名突骑施守节。景龙三年(709),怨所得部众少于娑葛,投后突厥,

  • 巩阿岱

    ?—1652清宗室、将领。满洲正黄旗人。爱新觉罗氏。太祖努尔哈赤异弟巴雅喇第三子。天聪五年(1631),随太宗攻明大凌河城。崇德元年(1636),率军援入关攻明之清军,因功晋护军统领。二年,从征朝鲜,

  • 林东塔

    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塔。坐落在契丹上京城北(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上京为契丹国都,亦为契丹民族发祥地,现存塔两座,南塔在距上京遗址15里小山顶上,为八角七级空心砖塔,高25米,各面均有浮雕;北塔在今

  • 迷唐

    东汉时烧当羌首领。※迷吾之子。章和元年(公元87年),因汉护羌校尉张纡背信杀害其父,遂联合烧当、当煎、当阗等羌,结盟,据大、小榆谷,起兵五千击陇西塞。永元元年(公元89年),遭护羌校尉邓训攻,舍大、小

  • 宁海县

    地名。位于今辽宁省南部,清雍正十一年(1733)置。辖域东西130里,南北100里。东、西、南三面临海,北接复州界。周、秦属朝鲜地。汉属辽东郡。晋、隋属高句丽。唐置金州。辽改复州化成县。金改苏州安复军

  • 黑河州

    见“庆州”(878页)。

  • 韩杰殷

    清朝将领。朝鲜族。韩氏。满洲正黄旗人。一等参将韩义之子。初授一等侍卫,累迁正红旗满洲副都统。康熙十一年(1672),迁护军统领。十四年(1675),从内大臣佟国纲率师驻宣府(今河北宣化县),备御察哈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