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学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夏塔墓群

夏塔墓群

古墓葬。位于今新疆昭苏县城西南68公里处夏塔村南,海拔1930米。墓葬约50座,皆为土墩墓。大墓10座,封堆高5—7米,封顶直径约15米,底径约40米,顶部已塌陷,分两排南北排列。余为小型墓,封堆高30—100公分不等。已发掘30座,中有1座大型墓,余为中小型墓。墓室皆为竖穴,多有木椁结构。死者仰身直肢,头西脚东,尸骨多被扰乱。随葬品主要为素面陶器,个别为彩陶。器皿有罐、壶、钵等。大墓中虽已被盗,仍有小件铜器和铁器、漆器残片等,腰坑中有杀殉奴隶残骸。据碳14测定,主要为西汉时居住于伊犁河流域乌孙人遗存。出土彩陶可能与塞人文化有关。

猜你喜欢

  • 石抹老斡

    见“石抹仲温”(455页)。

  • 盛熙明

    元朝后期学者、书法家。畏兀儿人。先世居曲先(今新疆库车),后徙豫章(今江西南昌)。精通本族语言文字,又深受汉族文化熏陶。史称其“清修谨饬,笃学多材。工翰墨,亦能通六国书”。曾备宿卫,后任奎章阁书史,预

  • 天庆年钱会凭据

    西夏文文书。手写行书,1页8行,页面21.2×13.5厘米。记西夏天庆虎年(1194)正月讹��小狗宝等10名西夏人共集750钱入会事。10人中有党项人,有汉人,有男,有女

  • 四郎工噶

    清代后藏地方官员。藏族。光绪十八年(1892),充当东科尔。次年升任七品噶厦小仲译。二十五年(1899),升六品仁木营官。三十年(1904),晋升五品昔孜营官。谙熟营务,干练有为。三十三年(1907)

  • 蒙古火盆

    蒙古族传统取暖、炊事炉具。蒙古族历史上以游牧、狩猎为业,又处于内陆高寒地区,火与他们的饮食、住、行密切相关。雷火及森林、草原大火也给他们造成可怕的灾难,因此他们崇拜火,相信有火神,每年定期进行祭火。为

  • 蒙文总汇

    书名。又称《蒙古文汇》,为蒙满汉合璧词典。清咸丰元年(1851),蒙古学者赛尚阿编著。共16册。此外尚有额尔德尼编著的17卷本及固什喇嘛校订的12卷本,均于光绪年间出版。该书对后来的词典编工纂工作有较

  • 温郢成俞龙

    见“一声金龙”(1页)。

  • 游悲

    纳西族流传的口头叙事长诗。为纳西族民间脍炙人口的作品。它描写一对青年男女因不堪忍受封建社会礼教的束缚,断然走上“玉龙游翠国”(玉龙第三国)殉情的动人故事。表现了纳西族人民对旧社会及封建婚姻制度的强烈控

  • 右选

    见“武散官”(1288页)。

  • 余覩之叛

    又作:“耶律伊都之叛”。辽末由统治者内部斗争引起的反叛事件。余覩(亦作余睹、余笃、余都姑,清代史家改写为伊都),即耶律余覩,天祚帝时戚臣,为天祚帝文妃萧瑟瑟的妹夫。天庆年间(1111—1120)为金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