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学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宗喀巴

宗喀巴

1357—1419

西藏佛教史上著名宗教改革者、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本名罗桑札巴贝。青海西宁西南宗喀人,故名宗喀巴。藏族。父伦本格元末官达鲁花赤(镇守官)。元至正十九年(1359),3岁随父谒噶玛噶举黑帽系四世活佛乳必多吉,受近事戒,取名贡噶宁布。二十三年(1363),7岁由父母送至甲琼寺出家,从噶当派高僧顿珠仁钦学经,受沙弥戒,取名罗桑札巴贝(通称罗桑札巴),精研藏文、密法、显教经论等。明洪武五年(1372),继续深造,访师求道。九年(1376),开始攻读显教重要论著,向萨迦派仁达瓦学《俱舍论》、《集论》、《入中论》、《量释论》,向顿桑瓦学《量释论》,在觉摩陇跟罗赛瓦学经文,研读邬由巴的《量释论译注》等。十四年(1381),返前藏,先后至止贡、桑朴、孜塘等寺进行立宗答辩。十八年(1385),向布敦弟子学密宗的经典注疏。居前后藏共20余年,学问精进,博通显密,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著有《建立次第广论》、《菩萨戒品释》、《事师五十颂释》、《密宗十四根本戒释》、《中论广释》、《辩了不了义论》等多种著作。在藏期间,对萨迦、噶举等教派上层享有各种特权,占有农奴,追逐利禄、生活淫靡、压迫剥削人民等弊端深为不满。为恢复佛教的纯洁性,倡议对宗教进行改革,严行戒律,要求喇嘛重苦行,持戒律,禁娶妻。在噶当派教义的基础上,吸收其它教派教义的一些内容,创建格鲁派,因该派僧人戴黄色僧帽,又称黄帽派,俗称黄教。永乐六年(1408),应阐化王札巴坚赞所请,到仲不垅为各寺僧众讲授《菩提道次第广论》及《密宗道次第广论》等著作。七年,在西藏帕竹地方政权支持下,在拉萨大昭寺举办大祈愿会,俗称传大昭。同年,在拉萨东修建甘丹寺,驻锡此寺,弘扬教理。十三年(1415),应明成祖邀,派亲近弟子释迦也失赴明都朝谒,加强了西藏与中央王朝的联系。十七年(1419),授意释迦也失主持兴建色拉寺。弟子众多,最著名者有扎希贝丹、释迦也失、根敦主巴等。卒于拉萨甘丹寺。一生著述颇丰,均收入《宗喀巴全集》。所创黄教对藏传佛教影响极深,逐渐成为诸派中最得势者。

猜你喜欢

  • 凤全事件

    巴塘地方残害驻藏帮办大臣凤全事件。英军侵入西藏,清政府为防其侵扰川边,遂筹开垦实边,练兵,以资抵御。光绪三十年(1904),令驻藏帮办大臣凤全由拉萨移驻察木多,经理川边。巴塘正、副土司及丁林寺喇嘛等所

  • 太皇山

    见“从太山”(321页)。

  • 大如者室韦

    唐代室韦诸部之一。亦称大如者部,后也将其与小如者室韦合称为如者室韦或如者部。由隋以前※北室韦分解而来。所在有三说:一说与小如者室韦分布在嫩江上游西岸支流甘河流域;或说在今呼玛河(旧作呼玛尔河)地区,也

  • 堪达罕

    即“��达罕”(1901页)。

  • 麻都不

    辽早期官名。契丹语音译。《辽史·国语解》所记“麻都不,县官之佐也,后升为令”,有误。《辽史·太宗纪》载:会同元年(938)十一月,辽太宗改置官制,以麻都不为县令。从而得知麻都不不是升为县令,而是改称县

  • 贞祐通宝

    见“交钞”(875页)。

  • 乌斯多

    渤海大首领之一。又作乌思罗、崔乌斯多、崔乌斯。渤海国灭亡后,隶属辽东丹国。后周显德(954—960)初,率30人自东丹国逃投后周。

  • 盏达副宣抚司

    明代傣族土司。正统十四年(1449),析※干崖宣抚司地置。治所在今云南盈江县西北莲花山。时干崖宣抚司刀怕便为宣抚,朝京师,赐名思忠,以其子刀思效为副宣抚,居盏达。虽为干崖宣抚司之贰,然自相承代。明末,

  • 占藏先结簇长官司

    明代四川土司名。洪武十四年(1381)正月置。秩正七品。治所在今甘肃迭部县东南。十五年,遣使入朝贡马,获赐绮钞有差。二十七年(1394),明朝更定番国朝贡议,将其列入全国可定期朝贡的30长官司之一。永

  • 格松曲渣

    清西藏察木多呼图克图、代理春科土司。藏族。其姊为已故春科土司降色卜落妻,死后无嗣,当地僧俗推其以姻亲身份暂行代管春科土司,为春科寺寺主。因知高日土司无能,将其印信窃回察木多。光绪二十九年(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