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学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拉祜文

拉祜文

我国拉祜族使用的一种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拉祜族原无文字,本世纪初,缅甸传教士为拉祜族设计了一套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文字并传入我国拉祜族地区,但使用面很窄,未能在我国拉祜族地区广泛传播,但目前境外缅甸、泰国等地拉祜族仍在使用这套文字。5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云南工作组和云南民族学院语文组共同对拉祜语进行了调查。1956年,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三工作队及云南有关机构又组织了拉祜语的全面调查,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拉祜族文字方案》(草案),于1957年提交给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科学讨论会上讨论通过,同年经中央民委批准试行。拉祜文以拉祜纳方言为基础方言,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勐朗坝一带的语音为标准音,用26个拉丁字母分别表示拉祜语30个辅音、8个元音和5个声调。拉祜语的第1、2、3、4调调值大体相当于汉语的阴、阳、上、去,古汉语的入声字拉祜语读第5调,高降促声为第6调,第7调低平出现频率低,并入第2调。1957年批准试行后,出版了小学课本和通俗读物,得到广大拉祜族人民的热烈欢迎,后来由于“左”的干扰,中断了拉祜文的试行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拉祜文得以继续试行,取得了较好成绩。培训了师资,开展了用拉祜文扫盲,并用拉祜文开展了广播、电影译配,文艺演出,出版了大量出版物,拉祜文在拉祜族地区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 音吉善

    参见“家素谋”(1947页)。

  • 蒙古货币租

    清代蒙古阿拉特(平民)向封建领主缴纳的一种赋税。原为劳役租和实物租,货币流通后,渐改为货币租。阿拉特将自己的牲畜和畜产品出售到市场后,换取货币,然后向其封建领主缴纳赋税。19世纪以后,随着蒙古地区招垦

  • 朵颜卫

    明初在东北所设蒙古※兀良哈三卫之一。该部自称兀良哈(明人异译作五两案)。其首领为※成吉思汗名将兀良哈人※者勒篾(折里麦)后裔。者勒篾的后人率兀良哈人的一支入居东部封地朵颜山(大兴安岭南麓)一带,该部即

  • 蒙古王公联合会

    又称“蒙古同乡联合会”、“蒙古联合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在京蒙古王公那彦图、贡桑诺尔布、博迪苏等因应辛亥革命局势所倡立的组织。1911年12月24日成立。那彦图任会长,目的在于阻挠清

  • 耶律敌烈

    ①(?—979)辽代皇子。字巴速堇。契丹族。辽太宗※耶律德光第四子,为辽穆宗※耶律璟同父异母弟。因不满穆宗统治,应历九年(959),与宣徽使耶律海思、萧达干等谋反,事露被执,穆宗念其至亲,释之。景宗时

  • 库尔喀喇乌苏直隶厅

    清代新疆厅名。光绪十二年(1886)置。治所在今新疆乌苏县。分9区。辖有9驿站、2军台、2卡伦。归镇迪道管辖。办事大臣、领队大臣驻扎。1913年改为县。居民主要有汉、蒙古、维吾尔、回等诸族,男女共80

  • 失力哥

    见“述律哥图”(1348页)。

  • 禄东赞

    ?—667吐蕃王朝大伦(大臣)。又作薛禄东赞、蒆禄东赞;藏籍称噶尔·东赞宇松。蒆氏,一作薛氏。不识文记,性明毅,善用兵,参与吐蕃军政大计,“吐蕃之并诸羌,雄霸本土,多其谋也。”吐蕃首次清查田亩,划分奴

  • 聂赤赞普

    吐蕃赞普。《唐书》作鹘提悉勃野。传说为吐蕃第一位赞普(王)。《德乌佛教史》文称其为“突显王”(即突然显现之王)。据敦煌吐蕃藏文文书载,系天神墀端茨之子,从天而降,被雅隆部落奉为“六牦牛部”之王。说其出

  • 高鲁

    鄂伦春语音译,意为“河流”。后引申为基层单位名称,相当于屯、村。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族自治旗扎敏努图克(努图克,汉意为“区”)下有木奎等高鲁。木奎等高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