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学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罗布淖尔人

罗布淖尔人

清代史籍对居住于罗布泊地区人民的称呼。关于其族属目前尚无定论,来源较复杂。初隶准噶尔。康熙六十一年(1722),清军进驻吐鲁番,其首领古尔班率喀喇库勒、萨达克图、喀喇和卓诸邑千余众附清,请内徙,未获允。乾隆四年(1739),准噶尔、喀尔喀勘分牧界后,仍归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管辖。旋以不堪忍受压迫,部众多逃居阿克苏、多伦等地。二十三年(1757),清朝政府统一西北地区,其地复内属,以五品伯克3人、七品伯克7人分领。有众208户,1260余口。岁向清廷贡獭皮9张,由吐鲁番郡王收取。俗以鱼为粮,不粒食;织野麻为衣,取雁毛制为裘,不诵经礼佛。语言略与维吾尔语相通。与尔后出现的多伦人似是同一种人。也有些学者不同意这一看法。

猜你喜欢

  • 塞维列碑

    古突厥文碑铭。1969年苏联学者在蒙古西南部接近我国甘肃的塞维列地方发现,故名。碑文以古代突厥文和粟特文写成。各7行,但破损特甚。因在粟特语部分见有“君主”一语,在古突厥语部分见有“英义药逻葛”等词,

  • 什扈尔伯克

    参见“什和勒伯克”(317页)。

  • 亦邻真

    1238—1279元代乌思藏高僧,世祖帝师。又作亦怜真。出身于藏地区(后藏)萨迦款氏家族。幼从异母兄※八思巴学法,取名亦邻真坚藏。八思巴在大都(今北京)任帝师时。他曾任萨迦寺住持,亦曾赴大都谒元世祖,

  • 舍剌克炭台吉

    见“卜石兔”(19页)。

  • 三教理

    唐代吐蕃奴隶社会的教育理论。藏文作“曲松”。“曲”一般专指“佛法”之“法”而言,但在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初订吐蕃制度章程时,佛法尚未正式兴起,而“法”之意义亦多不知其真谛。故“三教理”中之“曲”字应做一种

  • 迎鼓

    古代夫余人的祭天节。据《后汉书》、《三国志》载,每年腊月(即农历十二月,一作殷正月),夫余人举族举行祭天,“大会连日”,饮食歌舞,名之曰“迎鼓”。并于是时断刑狱,解囚徒。

  • 车苏濮

    部分彝族的自称。原为地名,后演变为支系名。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元江、新平、双柏、峨山等县,详见“彝族”(2594页)。

  • 贯楚克

    见“达赖汗”(729页)。

  • 旃帐

    见“穹庐”(1535页)。

  • 北魏三主官制

    拓跋鲜卑北魏前期之分权互督地方官制。北魏建国后,对占领的大片汉人聚居农业区域,既袭用汉魏旧制,又实行三长官制以加强控制。天赐三年(406),道武帝拓跋珪正式设置地方官,“诸州置三刺史、郡置三太守、县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