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学吧>历史百科>诗词百科>郑谷

郑谷

【生卒】:851—909

【介绍】:

唐代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生年另有842年或849年之说,误。郑史子。幼聪颖,能赋咏,得马戴曹邺等奖勉。咸通十一年(870)应京兆府解试,为主试李频录取。但次年省试落第。后久困举场,与薛能、李频酬和。复与许棠张乔等交游,称“咸通十哲”。一说“芳林十哲”,误。广明元年(880)起,避乱入蜀六年多。光启三年(887)进士及第(一作乾符三年,误)。景福二年(893)授鄠县尉。乾宁元年(894)迁右拾遗。三年(896)进右补阙。以昭宗奔华州,往从之,居云台道舍,自编其诗三百首为《云台编》三卷。光化三年(900)转都官郎中。约天复三年(903)退居宜春仰山。齐己往访之,因谷为改诗一字,尊为“一字师”。开平三年(909)卒,世称郑都官。谷论诗推崇陶潜、李白,哀叹“风骚如线”,赞许殷璠河岳英灵集》,不满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称赏薛能诗“篇篇高且真,真为国风陈。淡薄虽师古,纵横得意新”(《读故许昌薛尚书诗集》)。诗长于近体,多感伤身世、投赠寄送、写景咏物之作,部分篇章揭露时弊,哀伤战乱,同情民生疾苦。语言浅切明白,风格清新婉妙,颇有入情切景佳句。但格调较卑弱,又多用“僧”字入诗。“独绝句是一名家,不在浣花、丁卯之下”(清贺裳《戴酒园诗话又编》)。北宋初多以其诗教小儿。代表作《淮上与友人别》、《席上贻歌者》、《海棠》等是唐诗名篇。《鹧鸪》尤著,谷以此称“郑鹧鸪”。《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云台编》三卷、《宜阳集》三卷,《宋史·艺文志八》著录《国风正诀》一卷。今传《郑守愚文集》(一作《云台编》)三卷。《全唐诗》编诗四卷,《全唐诗补编》补三首六句;《唐文拾遗》存文一篇。傅义有《郑谷诗集编年校注》,黄明等有《郑谷诗集笺注》。事迹见《唐才子传校笺》卷九。赵昌平有《郑谷年谱》,王达津有《郑谷生平系诗》。

西汉隐士郑子真,耕居于谷口,时称“郑谷”。后因以“郑谷”泛指隐居地。杜甫《郑驸马宅宴洞中》:“自是秦楼压郑谷,时闻杂佩声珊珊。”参见“郑子真”。

【生卒】:848?~909?

【介绍】:

字守愚,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谷幼聪颖,骑竹之年即有赋咏。屡举进士不第。僖宗广明元年(880),黄巢入长安,谷避乱入蜀,羁旅巴蜀荆楚间。光启三年(887)进士及第。历官鄠县尉、右拾遗、右补阙,仕终都官郎中,世称“郑都官”。天祐元年(904)弃官归隐宜春仰山书堂,后卒于北岩别墅。谷工诗,曾受知于马戴李频等人。咸通中,与许棠张乔等人交游酬唱,世称“咸通十哲”。有《鹧鸪诗》盛传,人称“郑鹧鸪”。其诗擅长五七言近体,多为咏物写景、送别酬唱及感叹身世之作,虽气骨稍弱,而能取熔多家,自成清丽浅切,多韵致格调,且有悲凉之气。欧阳修谓“其诗极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以其易晓,人家多以教小儿。”(《六一诗话》)谷自编其诗为《云台编》3卷,今存。《全唐诗》存诗4卷。《全唐诗补编·续拾》补诗3首,断句3联。

猜你喜欢

  • 蒋生径

    见“蒋诩径”。

  • 戏剧

    开玩笑,儿戏。杜牧《西江怀古》:“魏帝缝囊真戏剧,苻坚投棰更荒唐。”

  • 伯伦

    晋刘伶的字。伶与阮籍等七人号称“竹林七贤”。尝作《酒德颂》,言“惟酒是务,焉知其余”。后世以之为蔑视礼教、好酒遁世的典型。韦庄《对酒》:“伯伦若有长生术,直到如今醉未醒。”又《酒渴爱江清》:“只应千古

  • 天盖倾

    比喻反臣作乱危害朝廷。典出《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独孤及《季冬自嵩山赴洛道中作》:“天盖西北倾,众星陨如雨。”参见“天盖

  • 阿修罗

    梵语译音词。佛教称为无酒神或无善神。卢纶《栖岩寺隋文帝马脑盏歌》:“开函捧之光乃发,阿修罗王掌中月。”

  • 百发穿杨

    发,射箭;杨,柳叶。典出《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后形容射术高明。刘商《赋得射雉歌送杨协律表弟赴婚期》:“六艺从师得机要,

  • 西曹

    刑部的别称。元稹《送复梦赴韦令幕》:“西曹旧事多持法,慎莫吐他丞相茵。”

  • 同声

    ①《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孔颖达疏:“同声相应者,若弹宫而宫应,弹角而角动是也。”后因以“同声”为典喻指志趣相同,心心相通。柳宗元《善谑驿和刘梦得酹淳于先生》:“刘伶今日意,异代是同声。”

  • 登锦城散花楼

    【介绍】:李白作。此是李白开元八、九年(720、721)游成都时所作。锦城,又名锦官城,指成都。散花楼,在成都,隋末蜀王杨秀所建。诗中详细描写了成都散花楼的富丽和高峻及登楼望远的喜悦心情。“今来一登望

  • 退鹢

    相传鹢鸟遇风则退飞。《春秋·僖公十六年》:“六鹢退飞过宋都。”后或以“退鹢”比喻身处逆境。许浑《献独孤尚书》:“退鹢已经三十载,登龙曾见一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