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学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集解

周易集解

十七卷。唐李鼎祚(生卒年不详)撰。李鼎祚,资州盘石(今四川资中西北)人。据刘毓崧《通义堂集》卷一引李氏《周易集解》跋云:“明皇幸蜀,鼎祚进《平胡论》,后召为左拾遗。肃宗乾元元年,奏以山川阔远,请割泸、普、渝、合、资、荣等六州界,置昌州,是时仍官左拾遗。尝充内供奉,曾辑梁元帝及陈乐产、唐吕才之书,以推演六壬五行,成《连珠明镜式经》十卷,又名《连珠集》,上之于朝,其事亦在乾元间。代宗登极后,献《周易集解》,其时为秘书省著作郎,仕至殿中侍御史。”《周易集解》,《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十七卷,题为《集注周易》。《中兴书目》、《通考》、李鼎祚《自序》皆称十卷。盖《周易集解》本为十卷,附王弼《周易略例》一卷,别有《索引》六卷,合为十七卷。故称十卷、十七卷皆不为无据。李鼎祚《自序》中说:“刊辅嗣之野文,补康成之逸象”。是知此书汇集汉《易》象数派各家注释,贬抑王注孔疏之义理派《易》说。该书所引述的有子夏、孟喜、焦赣、京房、马融、荀爽、郑玄、刘表、何晏、宋衷、虞翻、陆绩、干宝、王肃、王弼、姚信、王廙、张璠、向秀、王凯冲、侯果、蜀才、翟玄、韩康伯、刘瓛、何妥、崔憬、沈驎士、卢氏、崔觐、孔颖达、优曼容、姚规、朱仰之、蔡景君等三十五家的观点,其中多数为象数派《易》说。自王弼《周易注》大行,汉《易》象数派著作渐次失传,“隋、唐以前《易》家诸书逸不传者,赖此书犹见其一二。”(《经义考》卷十四引陈振孙)其价值主要在保存了汉《易》资料,而不在于学术思想。此书最早的版本是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朱睦序刊本,有周孝垓刊本,读画斋本,孙星衍巾箱本,《津逮秘书》、《学津讨源丛书》、《秘册汇函》、《雅雨堂丛书》均收录。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易学丛刊》收入。

猜你喜欢

  • 剪绡集

    二卷。宋李龏撰。李龏字和父,一作仲甫,号雪林。山东荷泽人,生卒年不详。南渡后居于吴兴三汇之交。不乐仕进,作诗多学元白体,尤好集唐人诗句和选编诗歌。与同里周弼为诗友,相与论诗三十余年。著有《漱石吟》,今

  • 峨山图说

    不分卷。清黄锡寿撰。黄锡寿,字翰仙,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峨眉山在四川峨眉县。出县城南门,计程一百二十里至正顶。峨眉山高于五岳,绝顶草木不生。光绪十一年,四川总督丁宝桢始疏请春秋致祭。迄游智开任总督,

  • 周易本意

    五卷。清何志高撰。何志高字西夏,四川夔州万县人。曾闭门著书数十年。所著总名为《西夏经义》,本书即其中一种。其书依古易次序,经与传分列,只有《彖传》、《象传》合为《彖象上》、《彖象下》,其余皆同古本。卷

  • 眉公见闻录

    四卷。《见闻录》八卷。

  • 游桃花源记

    一卷。清李澄中撰。李澄中,字渭清,号渔村,诸城人。康熙时举鸿博,授检讨,著有《卧象山房集》、《滇程日记》等书。此记康熙二十九年(1690)秋,云南典试后,回道桃源,游之所作。桃源山在桃川宫东,距常郡不

  • 文竽汇氏

    二十四卷。明付作兴(生卒年不详)撰。付作兴字廷用。建昌(今属四川)人。此书汇辑古来姓氏,并兼载古来人物。分君姓、臣姓、诸侯、大夫、公族、补遗、复姓。各标目上阑,而下附偶语一二联。自序云:文本于氏,正文

  • 召诰曰名考

    一卷。清李锐撰。李锐字尚之,江苏元和(今江苏吴县)人,诸生。李锐长于算术,他对于时间的推算多较为精确。《尚书·召诰》中“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一句,郑玄注曰“是时周公居摄五年。二月、三月,当为一月、

  • 说文解字旧音

    一卷。清毕沅(1730-1797)撰。毕沅字纕蘅,一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江苏镇洋(今太仓)人。乾隆进士,官至湖广总督。治学范围较广,由经史旁及小学、金石、地理,其撰述收入《经训堂丛书》中,另有《灵岩

  • 明德堂文集

    二十六卷。明吕维祺(1587-1641)撰。吕维祺,字介孺,号豫石。河南新安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擢吏部主事。著有《四体约言》等。其生平不求以文章名世,然所论建多朴实,非空谈经济之流。此集

  • 盐山新志

    三十卷。民国贾恩绂纂。贾恩,绂字佩卿,河北盐山人,光绪举人,曾在定州、保定、盐山等地书院讲学。其一生纂辑方志多部,如《直隶通志稿》、《盐山新志》、《定县志》、《河北通志稿》、《南宫县志》等。他主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