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学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尚书通考

尚书通考

十卷。元黄镇成(1287-1362)撰。镇成字元镇,江浙省邵武(今属福建)人。元代经学家、文学家。屡试不第,历游南北,后归隐故乡著书,以荐授江南儒学提举,未及赴任而卒。著述除《尚书通考》之外,尚有《秋声集》。镇成工诗,其诗多忧时感事之作,而尤以描摹山水者著称,王士祯《居易录》称其诗“具有风调”。镇成说解《尚书》,博引他书以考据虞、夏、商、周之名物典章,间或附以论断,颇为详赡。其说重在考据,不尚空谈。唯其考据过于烦琐泛滥,乃此书之缺憾。该书最早刻本为元天历刻本,张金吾《藏书志》、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均有著录。现存元至正刻本三部,其中两部藏北京图书馆,另一部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此外还有《通志堂经解》本,清抄本等。

① 十卷。元黄镇成撰。黄镇成字元镇,邵武(今属福建省)人。《四库全书》著录本书时,所录的是采进本,卷首没有雷机的序;卷一“而明白坦”以下,脱去两页。乾隆年间建宁徐氏重刻本书时,在重刻本序中谈到“选拔陈君尧俞得此原本于郡学,然其缺页仍未之有”云云,可见诸人大多未见全本的《尚书通考》。而此本却为全书,如其中论孔安国之《古文尚书》时云:“孔安国曰:‘鲁恭王坏孔子宅,得壁中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科斗书废已久,时人无能知者。以所闻伏生之书,考论文义,定其可知者,为隶古定,增多伏生二十五篇。复出伏生所合之篇,并序,凡五十九篇,四十六卷。’又蔡氏曰……”两百余字,皆《四库》藏本所无者。而雷序所谓“古者帝王垂衣而化,未尝不致意于宜民之事,故治历象、察玑衡、同律度……”数百字,亦库本所无。此全本《尚书通考》十卷,有元刻本存世。② 一卷。清式楹撰。此书题为《尚书》类,但其所考也只有《禹贡》一篇。式楹根据经文来解释此篇,简约而无疏漏,只是其解释较多错误,比如“治梁及岐”,认为梁与岐都属于雍州山;“三江既入”,则以“三江”为“北江”、“中江”、“九江”;至于说“大别”,则认为“大别”就是鲁山,这些都是很明显的错误。其他之处所释亦多舛错,正确者不过十之一二。此书有嘉庆刊本。

猜你喜欢

  • 江午坡集

    四卷。明江以达(约1540前后在世)撰。江以达,字于顺,号午坡,贵溪(今江西南昌)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五年(1526)进士,累官湖广提学副使。廉介刚直,不避权势,后因忤楚王下狱,放归卒于家。著有《江午

  • 尚书古文证疑

    四卷。清孙乔年撰。孙乔年字保田,江苏高邮人,清代学者。本书作于乾隆甲申(1764年),所以没有看到惠栋、王鸣盛等人攻击东晋伪《古文尚书》的书。然而明代攻击《古文尚书》最为激烈的梅鷟,孙乔年在书中也没有

  •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

    八卷九十回。明熊大木(详见《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编撰。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隋末李唐开国一段历史故事,起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止于唐贞观十九年(645)。以秦王李世民(即唐太宗)事为主,故又有刊

  • 儒行述

    一卷。清彭绍升(1740-1796)撰。绍升字允初,号尺木,长洲(今属江苏吴县)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进士,例选知县。喜陆王之学,治古文,熟于本朝掌故。该书即记当时诸儒之行事。首沈国模、管宗圣

  • 宋史存

    二卷。明文德翼撰。德翼字用昭,德化(今江西省九江市)人。崇祯七年(1627年)进士,官嘉兴府推官,正直廉明,著有《读庄小言》、《雅似堂文集》等书。《宋史存》由《宋史》列传删润而成,始于宗泽,终于文天祥

  • 左氏双忠集

    十六卷《补遗》一卷。明左光斗(1575-1625)、左懋第(1601-1645)撰。清左辉春编。左光斗字遗直,号浮丘。安庆桐城(今属安徽)人。万历中与杨涟同举进士。任御史时办理屯田,在北方兴水利,提倡

  • 致曲图解

    一卷。清夏鸾翔(详见《洞方术图解》)撰。《致曲图解》是夏氏对圆锥曲线综合研究的成果。他首先介绍了西方按次数把代数曲线的分类:一次式为直线;二次式为圆、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三次式八十种曲线;四次式有五

  • 武定诗续钞

    二十四卷。清李佐贤撰。李佐贤山东利津(今东营)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集作者序云:“吾郡诗钞自惠民吾宗味初公编辑,始明代以洎国朝得诗十二卷,文献略备,诚盛举也。迄于今又七十余年。”因恐各邑诗人湮设,

  • 吴文肃公摘稿

    四卷。明吴俨(?-1519)撰。吴俨字克温,江苏宜兴人,生年不详。登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历侍讲学士,刘瑾知其家富有,啗以美官,吴俨峻拒之,遂被罢职,刘瑾被诛,复职,累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号文

  • 经学辑要

    二十四卷,清吴颎炎辑。字亮公,浙江诸暨(今浙江诸暨县境内)人。生卒年不详。举人。是书首有李慈铭、俞樾、王咏霓、陈遹声各序,正文共辑古今经解二十三种,目的在于帮助科举考试的士人熟悉各种观点。由于辑者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