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学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Ōu

【源】 ①越王无疆之次子,封乌程(故域在今浙江湖州南20里之故菰城)欧馀山(今升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欧侯氏(8,17,60,62)。一说,越王无疆之裔东越王摇,镇守东欧,称东瓯王,其后有欧氏(7)。②苗族吉学氏汉姓为欧、贺(116)。③水(125)、白(140)、满、蒙古(344)、土家(387)、台湾土著(65)、侗、壮等民族均有此姓。【变】 亦作瓯(7,17,24)。【望】 平阳(17,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6%。尤以广东、湖南等省多此姓,2省欧姓约占全国汉族欧姓人口61%。【人】 欧宝,汉时安城人(2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江西之金溪、崇仁,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泸水、陇川、兰坪,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怒、水、瑶、苗、侗、土家、傈僳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①《姓氏考略》 注引 《路史》 云: “越王无疆之次子,封乌程欧馀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欧侯氏。”望出平阳。《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注引《唐书·宰相世系表》 亦云: “出自姬姓 (按: ‘姬’误,当作 ‘姒’),夏少康庶子封于会稽,至越王无疆,为楚所灭,无疆子蹄,更封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遂以为氏。” ②又,欧冶子之后有欧冶氏,亦有欧氏,后或 “音讹” 而为 “” 氏。③或与“” 同。郑樵注 “” 云: “亦作 ‘欧’。东瓯王之后也。” 《史记·东越传》载: “ (汉) 孝惠三年,举高帝时越功,闽君摇功多,乃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世称东瓯王。” 东瓯故城在浙江永嘉县西南三十里。④傈僳族之欧姓,则源於“欧扒”、“欧撇扒”。“欧扒”,汉意指熊氏族,当源於原始氏族图腾,以之命(氏)族,以族为姓; “欧撇扒”,汉意为菜氏族,用为姓。后或取其首音谐以 “”字而为单姓。⑤彝族之欧姓,系欧其 (或作 “偶琪”) 氏所改。盖取 “欧其” (偶琪) 之首音,谐以汉字 “”而得。

汉代有欧宝,平都人; 宋代有欧庆,乾德人,永春知县; 明代有欧大,顺德人,国子博士。

猜你喜欢

  • 读音:Fán/Farn【综】 凡一作凢(19,21)。或系樊姓俗写。汉、壮等民族均有此姓。江西萍乡(371)、广西都安等地均有此姓。

  • 舒堅

    读音:Shūjiān【源】 系自芈姓。楚公族有舒坚氏(5,8,17,60)。【人】 舒坚文叔,春秋时楚大夫(6,12)。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引 《潜夫论》 云: “楚公族有

  • 读音:Jué罕见姓氏。当与“蹶”同,蹷父之后。详见“蹶”条。春秋时吴有蹷触。

  • 读音:zé汉有则长。(见《万姓统谱》)

  • 綽囉斯

    读音:Chuòluōsī【源】 ①清蒙古八旗姓。外扎萨克之都尔伯特部、赛音诺颜部之厄鲁特二旗皆绰罗斯氏(23)。②裕固族姓。世居甘肃肃南,属曼台部落,清末民初采用汉姓左(198)。【变】清驻防察哈尔正

  • 读音:Huì【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安徽淮南有此姓(362)。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忻州、榆次等地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 《新编千家姓》 亦收,

  • 读音:gǒu【源】 汉时有狗未央,见《印薮》(15,21,61)。此为狗姓之始。【布】 大陆仍有此姓(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长治、云南之泸水有分布。汉族、傈僳族姓氏。《中文大字典》 引

  • 陪茹

    读音:Péirú【综】 四川、甘肃一带白马人姓,汉姓为余(220)。

  • 嘎埃

    读音:Gāāi珞巴族姓氏。出自萨及氏,源於博嘎尔部落。为父系氏族,或以代姓。见 《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

  • 读音:yě【源】 ①周时官名有冶氏,掌制兵器,以其世官为氏(7,60,62)。②铸匠曰冶(80)。或以职为氏。③成周之庶之后有冶氏,见《路史》(17)。④春秋时吴王之后有冶氏,见《姓考》(17)。⑤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