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学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Dū

都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春秋初年,郑国有一个公族大夫公子阏,字子都。性格勇猛,力量很大,所以很得郑庄公的欣赏。他死以后,他的子孙就以他的字为姓,称为都姓。二是出自公都姓,以封邑名为姓氏。春秋时,楚国有公子田,受封于都邑,人称为公都氏,后代子孙有单姓都的,成为都姓一支。

都姓发源于河南,春秋时郑国国都在今河南新郑一带,子都的后代繁衍于此地。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都姓因战乱而向四周迁徙。到了明清时期,都姓已经遍布全国各地。如今,都姓分布较广,尤以安徽、辽宁等省为多。

都姓历史人物有都尉朝,汉代经学家,从孔安国受《古文尚书》,转授庸潭。都随,宋朝人,出使辽国,辽人服其节操,每至必问起居。都颉,字光远,宋朝余干(今江西余干西北)人。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官至司农少卿。早年家贫而好学,后闲居而作《七谈》,描写鄱阳人物山川之胜,辞艳而意远。都胜,明朝宁津人。他为官五十年,所管辖的地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民安居乐业。都胜一生清正廉洁,生活俭朴,每天只吃蔬菜,如果有亲戚朋友来访,也不过增加一盘豆腐,因此人们称他为“豆腐总兵”。深得百姓的敬爱。

都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四十九位。


【源】①春秋时郑公孙阏,字子都,其后以王父字为氏,见《通鉴胡注》(17,60,62)。②舜时古国玄都氏之后有都氏,见《路史》(17,62)。③西夏人姓(240)。④清满洲八旗姓都佳氏后改为都氏(180)。⑤彝族姓阿都,汉姓为都(129)。 【望】吴兴(17,418),黎阳(21)。 【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4%。尤以安徽、辽宁等省多此姓,二省都姓约占全国汉族都姓人口61%。 【人】都贵,秦时人(21)。都稽,汉时临淄侯,见《汉书》(17)。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黄骅、山东之平邑、辽宁之清原、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河南之义马、湖北之洪湖、安徽之贵池、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朝鲜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据 《通鉴·胡注》 云: “郑公子阏字子都,后以为氏。”此以字为氏,系出姬姓。② 《姓氏词典》 据 《新纂氏族笺释》 注云: “以祖辈名号为姓氏,源于田姓,系战国时齐公族大夫公都子的后代。” ③为清代满族姓都佳氏所改。见 《满族姓氏录》。

汉代有都稽,临淄人; 宋代有都隋,宗正少卿;明代有都穆,礼部郎中。

猜你喜欢

  • 公刘

    读音:gōng liú后稷曾孙公刘之后。(见《世本》)吴后有公刘氏。(见《路史》)

  • 五鹿

    读音:wǔ lù【源】 ①系自姬姓。五鹿为春秋时卫邑(故城在今河北大名东),后属晋国,晋公子重耳封舅犯于此,支孙以邑为氏,见《风俗通》(7,17,60)。②以职为氏。古有三鸟,五鹿之职,见《潜夫论》(

  • 尒綿

    读音:Ěrmián《姓氏词典》 引 《姓谱》 收载,其注云: “又作��绵。 即尔绵氏。”

  • 尤可勒

    读音:Yóukělè【综】 赫哲族姓。汉姓为尤,亦作〔尤坑〕、〔尤克拉〕、〔奇楞〕等(186,187)。疑即猷格哩氏之异译。赫哲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赫哲族》收载。或译作“尤克拉”,后改单姓“尤

  • 生額齊

    读音:Shēng’éqí【综】 清正红旗汉军西安协领刘绍熊之妻为生额齐氏(260)。

  • 苫滅古麻里

    读音:Shānmiègǔmálǐ【综】 元时康里国王族阿沙不花之祖母为苫灭古麻里氏(57)。【变】清《续通志·氏族略》作〔臧密古玛里〕(24,63)。

  • 读音:Zhēn甄姓的主要来源有三个。一是源于妫姓。据说舜曾于河滨烧陶,古人称做瓦器的人为甄,其后人便以之为姓,称为甄姓。二是以祖辈名为姓。传说上古部落首领皋陶氏有个儿子叫仲甄,仲甄的子孙就根据

  • 读音:Zhuō【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台湾高雄有此姓(68,26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 奔水

    读音:bēn shuǐ【源】 ①神农娶奔水氏为妃(7,12,60)。②祁大夫之后有奔水氏,见《姓氏英贤传》(6)。【变】亦作承桑、〔桑水〕(60)。历史上罕见之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姓

  • 读音:dù【源】 ①其先出自颛顼,与楚同姓,见《度尚碑》(60,62)。故云,楚国芈姓之后有度氏(17)。 ②古掌度之官,因以命氏(6,7,12,60)。 ③汉高祖时板楯蛮(土家族之先民)七姓有度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