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学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Hán

韩姓来源有五个。一, 是黄帝之孙韩流的后代。二, 以封国为姓。公元前11世纪中叶, 西周灭商, 实行分封制。周公旦封周成王之弟于韩。韩国在春秋时期被晋国所灭, 韩国亡国之后, 国人便以韩为姓。三, 韩武子之后。韩国为晋国所灭以后, 韩武子因侍奉晋献公有功, 被晋献公封于韩原(今陕西韩城) 西南。韩武的子孙便以韩为姓。四, 以国为氏。公元前403年, 韩、赵、魏三家分晋, 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为秦所灭后, 其国人便以韩为姓。五, 改姓。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 把鲜卑姓氏出大汗氏改为韩。

韩姓最早居住于春秋时晋国, 韩国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 后, 又先后迁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州) 与新郑(今河南新郑)。西汉末, 韩王信的后裔韩骞为避王莽之乱南迁南阳。东汉末年农民起义、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南北朝时“五胡乱华” 这三个时期, 中原人为避战乱大举南迁, 韩姓则大多迁往西北、东北、西南、江南。唐代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 韩姓进入广东。南宋时, 北方和中原的韩姓人迁往江、浙、粤、闽一带。元明清时期, 江浙一带的韩姓人大规模迁往南方各省。韩姓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的陕西、河南、山西、辽宁等省, 南方的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福建等省。

韩姓历史人物有韩非, 战国末期哲学家, 法家主要代表人物, 著作有《韩非子》。韩信, 汉初著名军事家, 辅佐刘邦平定天下, 屡建奇功, 与张良、萧何并称“兴汉三杰”。韩愈,唐朝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 之首, 他还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被称为“百代文宗”。

韩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十五位。


韩之先与周同姓,武子事晋献公,封于韩原,因以为氏。(见《风俗通》)

韩氏,姬姓之别族,出晋穆侯之少子曲沃成师,是为桓叔,生万,是为武子,食采韩原。一云成王封叔虞于唐,赐毕万韩原之地,其地今同州韩城县南十八里故城,武子生厥,是为献子,晋景公之时,晋作六卿,献子在一卿之位,从其姓封,遂为韩氏。(见《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

后魏出大汗氏改为韩氏。(见《魏书·官氏志》)

▲〈春秋晋〉韩简,大夫。〈汉〉韩信,淮阴人,封齐王。〈宋〉韩世忠,延安人,抗金将领。

猜你喜欢

  • 子履

    读音:zǐ lǚ【源】 春秋时蔡仲之后有子履氏,见《路史》(60,62)。一说,蔡公子履之后,见《姓考》(17)。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路史》 注云: “蔡仲后有子履氏。”蔡仲

  • 瓦三

    读音:Wǎsān【综】 清时蒙古人姓。瓦三阿尔沙瑚,清蒙古镶白旗人,初为察哈尔汗林丹护卫(72)。《姓氏词典》收载,其据《中国人名大辞典》注云:“蒙古族姓。清顺治时镶黄旗满洲都统果尔沁,姓此氏

  • 師宜

    读音:Shīyí【源】 春秋时宋大夫师延宜之后,其子孙去延存宜为师宜(60,62)。【人】 师宜官,东汉时南阳人,善隶书(6,11,12,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郑樵将其归

  • 读音:sī【源】 ①夏王桀蔽于斯观,见《荀子》(21),当为斯氏之祖。②蜀之西南夷种有斯氏,遂以为姓,见《通鉴》胡三省注(17,60,62)。③蒙古族姓(369)。【望】 东阳、渤海(17,21,60

  • 子泉

    读音:zǐ quán齐顷公之子,公子湫,字子泉之后。(见《万姓统谱》)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姜姓。《世本》: 齐顷公之子公子湫字子泉之后; 又,子泉捷,齐大夫,见

  • 來默

    读音:Láimò【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察哈尔(23,63,260)。清代蒙古姓氏。世居察哈尔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 读音:xuán【源】 黄帝之后有旋氏,即儇姓(60,62)。【布】 广东新丰(296)、顺德(363)、台湾新竹、桃园、屏东、台北、台南(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旋善,明时江苏江都人,宣德

  • 读音:Jū【源】 春秋时晋大夫郤克,食采于驹(故城或在山西境内),称驹伯,克子錡亦称驹伯,因以为氏,见《左传·类解》(11,17,60)。【望】 河东(17,60,418)。【布】 湖北武汉有此姓(9

  • 读音:lóu娄氏,亦作偻。《风俗通》云:邾娄之国,子孙或以娄为氏。(见《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

  • 读音:Guì【源】 见《续文献通考》(19,63)、《姓觿》(17)。【变】一作〔橛〕(62)。【望】魏郡(17,418)。《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据 《集韵》 云:“以器具为姓氏。橜,盛肉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