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学吧>诗词古文>周葵生平

周葵生平介绍

周葵(1098—1174),字立义,号荆溪,晚号惟心居士。常州宜兴人。生于宋哲宗元符元年,卒于孝宗淳熙元年,年七十七岁。少力学。自乡校移京师两学,均传诵其文。宣和六年,擢进士甲科,调徽州推官。高宗时,除监察御史,徙殿中侍御史。在职仅二月,言事至三十章,且历举所行不当事凡二十条。孝宗时,累拜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虞尤文、陈伯康为相,葵即求退,除资政殿学士。起知泉州,告老,加大学士致仕闲居累年,不以世故萦心。此幅画像取自清代修《江苏锡山周氏宗谱》。>>查看周葵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周葵,宋徽宗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进土,授徽州推官,办事敏捷果断,才华出众。高宗年间先后授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职。他刚正不阿,直言敢谏,上任仅两个月,就上书三十道奏章,其中二十条批评朝廷办事不当,直接指责宰相不任责。高宗很不满意,气得脸色都变了,怒道:“赵鼎、张浚他们肯为朝廷办事,须给他们权力,你为何总要以小事来指责他们呢?” 周葵见势毫无惧色,曰:“陛下即位后已调换宰相十多人,开始都满意地委任他,但结果因公议不容而罢免他。陛下有过尚望大臣尽忠直谏,难道朝臣有过就指点不得吗? 小过不改,罪过日深,岂能保全。”高宗听了这番话转色叹服周葵见解。

  当时,朝廷内部在北伐问题上,争论十分激烈。张浚等力主派兵北伐,收复失地。周葵连上三道奏章,阐明利弊关系。强调“在存亡之时,一定要考虑国家安危”,“条件不成熟,切不能轻易出征”。结果,以周葵“败坏大计”贬职为司农少卿,以直秘阁调任信州(今江西上饶)知州;未上任。赵鼎死,秦桧任宰相,想利用周葵,再授殿中侍御史。周葵未如秦桧之愿,向皇上上书直言:“愿陛下以仁祖(宋仁宗)为法,大臣以杜衍(仁宗时的贤相)为法。”从此,秦桧开始对周葵不满。周葵又论国用、军政、士民三大弊病,更加得罪了居心叵测的秦桧,周葵再次被贬职。先后授起居郎,复直秘阁,起任湖州知州,移平江(今苏州)知府。

  秦桧死,周葵复直秘阁知绍兴府、代礼部侍郎,兼国子祭酒。周葵又奏:“科举所以取士,比年主司迎合大臣意,取经传语可谀者为问目,学者竞相效仿,望诏国学并择秋试考官,精选通经博古之士,放在前列,对牵强附会的、荒谬反常的,革除掉”。结果,周葵被排挤,出任信州知州,随罢。起知抚州,引疾,改举太平兴国宫。不久,加直龙图阁,调任太平州知州(今安徽当涂,辖境相当现当涂、繁昌、芜湖等地)。一年,洪水暴发,圩堤损坏严重,他带领官兵百姓合力抗洪,凡百二十里,全部修好。这一年,傍郡的圩田都被淹没,灾情惨重,唯当涂五谷丰登。他还下决心整治城中长期淤塞的河道,令城中每户出一夫,由官府供伙食,同士兵一道拼力疏浚,使之条条畅通,免除水患,深受百姓爱戴。后,周葵进集英殿修撰、敷文阁待制、婺州(今浙江金华)知州。

  孝宗即位,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六月,授兵部侍郎兼侍讲,又改同知贡举兼代户部侍郎。此时,金政权内部各种势力斗争激化,金废帝完颜亮为部将完颜元宜等所杀,张浚认为时机已到,密告皇上:“敌失泗州,其惧罪者皆欲来归,愿遣军渡淮赴之,此恢复之机也”。葵请对:“谓不可轻举,累数百言”。未予采纳。朝廷派李显忠、邵宏渊攻打灵壁、虹二县,结果败归。孝宗思其言中肯正确。周葵升左太中大夫,拜参知政事(副宰相),隆兴二年(公元1164年)七月兼代知枢密院事。

  周葵因反对北伐,与宰相虞允文、陈康伯不合,多次要求辞相。宋孝宗问他:“卿何请之力也?”周葵曰:“自预政以来,每与宰相论事,有以为然而从者;有不得以强从者;有绝不肯从者,十常四五。想陛下也会感到我们不一致,大约十事之中,不从者七八,安得不愧於心,此臣所以欲去也。”周葵任职期间,虽与人政见不一,但他始终能从大局出发,做好工作。他还为皇上荐贤选能,包括推荐反对过自己的人。他胸襟宽阔,深受孝宗赞赏。一次,孝宗对周葵说:“难得有像你这样能体谅别人的人。”凡是周葵推荐的人,孝宗都当作佳士加以录用。隆兴二年闰十一月,周葵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今浙江临安境内)。后调任泉州知州(今福建泉州)告老,加大学士辞官。

猜你喜欢

  • 张祜

    张祜(hù)(约785年—849年?),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 袁易

    (1262—1306)平江长洲人,字通甫。力学不求仕进。辟署石洞书院山长,不就。居吴淞具区间,筑堂名静春。聚书万卷,手自校雠。有《静春堂诗集》。

  • 范端臣

    范端臣(1116-1178)字元卿,号蒙斋,兰溪香溪(今浙江兰溪)人。自幼从叔父范浚学,千言成诵,过目不忘。诗书易理,备研其精;正草隶篆,皆造于妙,为范浚高第弟子。著有《蒙斋集》,包括诗集3卷,文集20卷行世。

  • 刘义隆

    刘义隆(407年-453年3月16日),即宋文帝(424年-453年在位),小字车儿,中国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武帝刘裕第三子,宋少帝刘义符之弟,母文章太后胡道安。初封宜都王,历任前将军、镇西将军等职,元嘉元年(424年)即位,在位三十年,年号“元嘉”。元嘉三十年(453年),刘义隆被太子刘劭弑杀。时年四十七岁,谥号文皇帝,庙号太祖。

  • 周嘉猷

    周嘉猷,字辰告,号两塍,钱塘人。乾隆丁丑进士,官益都知县。有《两塍集》。

  • 韦振

    生平无考。《全唐诗逸》收诗2句,录自日本大江维时编《千载佳句》卷上。

  • 赵师鲁

    赵师鲁,字希颜,霸州文安县人。父趾,秘书少监,赠礼部尚书。师鲁为人风采端庄,在太学,力学如寒士。延佑初,为兴文署丞。师鲁由从官久典金谷,每郁郁不乐,疾笃,弃官归京师,至元三年九月卒,年五十有三。赠嘉议大夫、礼部尚书、天水郡侯,谥文清。

  • 张若渟

    张若渟(tíng),张廷玉七子。生于1728年,由贡生纳资为郎,乾隆十四年(1749年)捐刑部湖广司主事,授刑部主事,入值军机处。以郎中出为云南知府,升四川建昌道,入为太仆寺少卿,历通政使,内阁学士,补工部侍郎。1800年晋兵部尚书,改刑部尚书;卒于1802年;赠太子太保,谥“勤恪”。

  • 帛道猷

    帛道猷,东晋高僧。生卒年不详,孝武帝时在世。本姓冯,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习儒业,以篇牍著称于时,后于本籍若邪山中出家。先依道生于庐山,道生寂后至临川。继住浙江新昌沃州山禅院,与名僧道壹同时且齐名,刘宋文帝、孝武帝均极尊崇。道猷素性率真淡泊,雅好林泉丘壑,曾经遍游两浙名山胜水,皆有题咏。诗多散佚,人称其诗“有濠上之风”。现存诗一首。

  • 韩兰英

    名或作蔺英。南朝齐吴郡妇人。有文辞。宋孝武帝时,因献《中兴赋》受赏识,入宫。明帝时为宫中职僚。入齐,武帝以为博士,教六宫书学,以年老多识,呼为“韩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