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学吧>诗词古文>韩鑅生平

韩鑅生平介绍

韩鑅(1729-1804),贵州毕节人,清朝大臣。韩鑅历官几十年,关心百姓疾苦、声扬远播,齐、楚、吴、豫之间,人皆称赞。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捐通判拣发河东,初任山东东昌府上河通判,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迁沂州府同知,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擢安徽颍州府知府,四十年(公元1775年)迁江苏淮徐海道,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授河东河道总督。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授工部右侍郎,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调户部右侍郎,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调兵部右侍郎。
>>查看韩鑅的诗词古文

事迹

  奏言:“山东运河,赖汶、泗来源及各湖接济。汶河上游东平戴村等处民堰,对岸沙淤,应凿滩抽沟,以展河势。泗河下游即为府河,自安居、十里二斗门入运,河浅堰卑,亦当疏治。蜀山、马踏、马场、南旺诸湖,现当济运泄水,堰根显露,正可取土培堤。”七月,河决祥符焦桥,疏请罪,上原之。工竟,命优叙。未几,河又决仪封曲家楼、青龙冈、大李家庄、孔家庄,凡溢四口。上令江南河道总督李奉翰赴工会督。水全出青龙冈,而孔家庄等三口皆塞。又命大学士阿桂履勘,又令山东巡抚国泰赴工会督。工垂竟,坝蛰复溃。大学士嵇璜议引河北流复故道,上以谘阿桂、李奉翰及鑅。鑅疏言:“青龙冈始漫,势甚汹涌,是以倒漾北行,分入沙、赵二河,穿运归海。未久旋即断流,仍行南注。地势北高南下,若于南岸建堤堵截,欲回狂澜使之北注,诚如圣谕必不能行。水性就下,未便轻议更张。”阿桂等所奏亦略同,乃寝璜议,惟以河水北行既已断流,责鑅何不即时具奏。

  四十七年正月,坝复蛰。上闻运道河以南深通,河以北多淤垫,命鑅往微山湖北运河察勘。二月,赴济宁,会国泰及巡漕御史毓奇察勘,请自济宁在城闸至峄县黄林庄,筑土堰、柴坝、椿埽、桥梁,设水站,置绞关;鑅并请察勘毕,还青龙冈工次。

  上命鑅往来督察

  上命鑅往来督察,复勘伊家河、荆山桥诸地水势,请浚铜山潘家屯引河益使宽深,并浚骆马湖、六塘河及济宁南北徒骇、马颊、伊家等河。时青龙冈坝屡筑屡蛰,鑅遵上指迅筹宣泄,使黄水渐消。复还青龙冈工次,会阿桂等于兰阳三堡改筑大堤,浚渠导水出商丘七堡入正河故道。鑅旋以父忧去。

  事迹

  韩鑅历官几十年,关心百姓疾苦、声扬远播,齐、楚、吴、豫之间,人皆称赞。任河东河道总督时,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黄河在开封决口,他担当防洪大任,率民修河,历时十余月,都在工地,从未回过家,修、防、堵、筑,各工并举,大功告成。当时其父在他的官署山东济宁病危,他也未能回家探望,不久父病逝,也未敢请假扶柩回籍,直到第二年才得以扶柩回贵州安葬。

  四十八年三月,青龙冈工始竟。四十九年,服阕,授工部侍郎。部议鑅任河督时应偿帑十四万馀两,诏免十之七。五十四年,命会勘通惠、温榆二河,及朝阳门外护城河。调户部。五十五年,命往江南会同江南河道总督兰第锡督防汛。嘉庆三年,调兵部。四年三月,命守护裕陵。六年,以年老休致。九年,卒。享年七十六岁。

  韩鑅是有名的画家,工画花卉。他画的画多流传在北方。辽宁省辽阳县博物馆收藏的一座祝寿屏风上面即有兵部侍郎韩鑅画的一幅兰花。他画兰花在当时颇有名气。贵州博物馆藏有一幅黄国瑾墨兰立轴,题款云:仿石仓、序东两家笔法。序东即韩鑅。可见在清朝同治、光绪年间,韩鑅画兰为大家所推崇。

猜你喜欢

  • 智及

    (1311—1378)明僧。苏州府吴县人,俗姓顾,字以中,号广慧。出家于海云院,主持净慈、径山等寺。洪武初诏硕僧集天界寺,智及居首,以病不及召对,赐还海云寺,卒。

  • 冯延登

    冯延登(1175年—1233年),字子骏,号横溪翁,吉州(今山西吉县)人。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年)中进士。贞祐二年(1213年),担任河中府判官、兼任尚书省左右司员外郎。兴定五年(1221年),进入国史院担任编修官,任太常博士。元光二年(1223年),管理登闻鼓院,兼任翰林修撰。在正大八年(1232年),与元议和时被监押,天兴元年(1232年)被释放,任祭酒,后又任吏、礼二部侍郎。天兴二年(1233年),汴梁被元军围困,冯延登出逃时被元军抓获,投井自杀,卒年五十八岁。

  • 王焯

    浙江嘉兴人,字少闿,号碧山。乾隆四十二年举人,官镇海教谕。诗雄伟崛强,不肯拾人牙慧。有《白华堂集》。

  • 刘祎之

    刘祎之(631—687),字希美,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唐初学者。少以文藻知名。上元中,迁左史、弘文馆直学士,参决政事。又与人同撰《列女传》、《乐书》等共千余卷。曾一度坐事放逐。则天临朝,倍受信任,官至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后以私议太后返政,并受人诬告,被赐死。

  • 许经

    (约公元一六二八年前后在世)字令则,松江华亭人。生卒年均不详,明毅宗崇祯初前后在世。师陈继儒。

  • 周愿

    生卒年不详。汝南(今属河南)人。代宗大历八、九年(773、774)在湖州,预撰《韵海镜源》。德宗贞元三年(787)为岭南从事,十年为滑州从事。十三年至顺宗永贞元年(805)间,曾任江西盐铁留后。宪宗元和中历工部员外郎,约于十一年(816)任复州刺史,穆宗长庆元年(821)改衡州刺史。事迹散见愿《牧守竟陵因游西塔寺著三感说》、颜真卿《湖州乌程县杼山妙喜寺碑铭并序》、《因话录》卷四、《唐语林》卷六。《全唐诗》存诗2句。

  • 谈迁

    谈迁(1594~1657),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父。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自称“江左遗民”。浙江海宁(今浙江海宁西南)人。终生不仕,以佣书、作幕僚为生。喜好博综,子史百家无不致力,对明代史事尤其注心。著有《国榷》一书。50多岁完成原稿,但被小偷偷走,在受到打击后,他便从痛苦中挣脱出来,编著一部新的《国榷》。新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

  • 张子明

    张子明,(?~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朱元璋义军将领成员。1363年,陈友谅率军攻打洪都(今南昌),朱元璋守将朱文正奋力守城,经过一个多月的拼杀,双方伤亡惨重。朱文正,发现洪都的抵抗已经接近了极限,他于是派了张子明去找朱元璋搬救兵。张子明从洪都出发,去找朱元璋,为了保险起见,他白天不赶路,而是找地方睡觉,晚上趁人少才出发(有点类似倒时差)。这种没有效率的走路方法,使得他历经险阻,走了半个月才到应天找到了朱元璋。朱元璋他告诉让张子明带信给朱文正,表示救兵不久就到。张子明在返回途中,被陈友谅的士兵擒获,陈友谅亲自接见了张子明。

  • 陈克

    陈克(1081—1137)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子高,自号赤城居士。临海(今属浙江)人。

  • 张献翼

    (1534-1604)字幼于,后更名敉,长洲人。张凤翼之弟。嘉靖中国子监生。为人放荡不羁,言行诡异,与兄凤翼、燕翼并有才名,时称“三张。”精于易,其说《易》诸作,皆平正通达,笃实不支,为人所称。献翼著作,有《文起堂集》十卷,《纨绮集》一卷,及《读易纪闻》、《读易韵考》等,均《四总库目》并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