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学吧>诗词古文>黄宽生平

黄宽生平介绍

黄宽(1829—1878),名杰臣,号绰卿。1829年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东岸乡(现为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镇东岸村),出生月日不详。医学家、教育家。中国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之一,第一位留英学习西医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学者。学成归国后从事临床与教学,医术精深,尤擅外科。成功进行中国首例胚胎截开术。他是最早任海关医务处医官的中国医家,又是中国最早担任西医教学的教师之一。>>查看黄宽的诗词古文

人物经历

  黄宽12岁时(1840年),入读澳门教会学校马礼逊学堂(后迁校香港),与稍后入校的容闳成为同班同学。马礼逊学堂系澳门开办的第一所西式学堂。这所学堂由1835年1月在广州的外侨发起组织的马礼逊教育会举办。

  1847年1月,黄宽、容闳、黄胜在布朗和其他美国友人的帮助下进入马萨诸塞州的孟松学校(MonsonAcademy)。彼时美国尚无高等中学,仅有预备学校作为大学的预科。孟松学校是当时最著名的一所预备学校。校长海门(R.C.Hammond)是耶鲁大学毕业生,也是当时著名的教育家,对这3位中国留学生颇加礼遇。3名学生中以黄胜年最长,然黄胜因病于次年秋退学回国。黄宽与容闳在该校经过2年学习,于1849年夏毕业。

  1850年夏,中学毕业后,黄宽接受香港某英商赞助,于是年11月4日考入英国爱丁堡大学,首年攻读文学系,1851年开始改修医科,以优秀成绩完成大学五年本科的学业,获得文学士学位和医学学士学位。接着他继续攻读病理学和解剖学博士课程,两年后获得西医从业资格,成为中国最早毕业于英国大学并获西医的留学生。黄宽在英前后学习7年。

  1857年,黄宽作为中国第一位医学博士回到祖国后,遵照资助人的愿望,接受伦敦传道会的委任,兼任传教士一职。先在香港开设诊所,因受伦敦传道会本杰明·霍布森医生等英籍传教士的歧视和排挤,辞去传教士一职,出掌香港民用医院的管理工作。

  1858年赴广州,接办合信氏(B.Hobson)在金利埠创设的惠爱医馆。黄宽对该馆大力整顿,使该馆业务蒸蒸日上。据1859年报告,该馆有病床80张,住院病人430人,门诊病人达26030人。黄宽亲授生徒4人,以协助其医务。因黄宽与当局意见不合,加上对某教徒的作为不满,遂于1866年辞去惠爱医馆之职,自设诊所,暇时协助博济医院从事诊务。

  1864年起,博济医院开始招收西医学生,黄宽则参加了该院培养中国学生的教学工作。

  1866年,博济医院正式附设南华医学堂,这是中国最早系统培养西医的教会医学校,招收男生入学。黄宽被聘到该校任教,和该院院长嘉约翰担任主要教学任务。嘉约翰撰写教材和讲义等,遇到难以翻译的医学词汇问题,总是求助于黄宽,与他精心研究,直到找出最准确的词汇。博济医院初时只男生,至1879年,博济医院附设南华医学堂首次招收3名女生入学。学校基础理论课学习为三年,然后进行临床实习,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西医人才。不仅如此,他们使西医治疗及医院制度、医术医药、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和医护宣传等一整套全新的医疗体系,在中国得以传播开来。

  1867年嘉约翰因病离华,黄宽任代理博济医院院长。

  1875年黄宽又兼任西南施医局主任。1876年,学校扩充实验室设备,建立标本室。

  1862年,黄宽一度应李鸿章聘至幕府担任医官(兼)。

  1873年广州霍乱流行时,曾著文评论真假霍乱之区别,又编撰医院报告和海关医务年刊等多篇,然无其他专著行世。黄宽终身忙于诊务与教学,著述不多。

  1878年10月12日,黄宽患项疽剧发,与世长辞。(另一说:1878年10月15日,黄宽因积劳成疾,不幸于壮年逝世,享年50岁。)

职业生涯

  性格特征

  黄宽性格刚直,不喜交际,生活简朴,不沾烟酒。禀性敬老爱幼,孝事祖母,与姊同住,敬爱不渝,视诸甥若己出,力尽教养。娶何福堂女为妻,后不知何故,与妻离异,终身不再娶,遂无己出。

  行医生涯

  广州博济医院前身为美国传教士医生伯驾(P.Parker)所开设的眼科医局。1840年6月因战事停闭,1842年11月恢复业务。1855年因伯驾担任美国驻华外交官,该局由另一个美国传教士医生嘉约翰(John Glasgow Kerr)接办。1856年因再次爆发中英战争,医局遭到焚毁而停闭。1859年1月,嘉约翰在广州南郊觅得新址后,重又把医局建立起来,更名为博济医院。黄宽返华后即参与了博济医院的诊务,从1862年起又参加了该院培养中国医学生的教学工作。1866年博济医院创设南华医学校,黄宽被聘到该校任教,与嘉约翰共同负责教学工作。黄宽担任解剖学、生理学和外科学课程;嘉约翰执教药物化学;关韬负责临床各科教学。博济医院初时只男生,至1879年始招收第一个医科女生入学。

  1862年,黄宽一度应李鸿章聘至幕府担任医官,未及半载,因对仕宦生活不感兴趣,即行辞职。当时上海道台丁雨生劝他复职,并允许给他种种便利,但黄宽终不就。同年返回广州继续在自设诊所内行医。1863年海关医务处成立,聘医官17人,其中16人系外籍医师,唯广州海关医务处医官为国人黄宽所任事,这足以反映黄宽在当时西医界的地位。

  医学成就

  黄宽在医务方面也多有建树。1867年嘉约翰因病离华,黄宽任代理博济医院院长。任代理院长期间,他所施行的手术次数,较过去任何一年的相当时期都多。就医校招收的学生人数来说,也较过去为多。1867年博济医院首次进行尸体解剖,由黄宽执刀剖验。由此可证,黄宽在当时博济医院内教学、诊务方面所占的重要地位。1875年黄宽又兼任西南施医局主任。总之,在他任职的各种岗位上,他始终克尽职守,勤黾从事,从不懈怠,赢得了医界的普遍好评。

  黄宽在学术上,可称好学不倦,医术精深,处方简要。他尤其擅长外科,诊断正确,手术精良。1860年黄宽曾施行胚胎截开术一例,这是国内施行这种手术的第一例。广东向以膀胱结石患者为多,嘉约翰曾以截石术闻名,但是在他之前黄宽早经割治过33例。容闳称黄宽是当时好望角以东最负盛名的优秀外科医师。

  黄宽终身忙于诊务与教学,著述不多。1873年广州霍乱流行时,曾著文评论真假霍乱之区别,又编撰医院报告和海关医务年刊等多篇,然无其他专著行世。1878年10月12日,黄宽患项疽剧发,与世长辞,享年49岁。 黄宽,医学家、教育家。中国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之一,第一位留美学习西医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学者。学成归国后从事临床与教学,医术精深,尤擅外科。成功进行中国首例胚胎截开术。他是最早任海关医务处医官的中国医家,又是中国最早担任西医教学的教师之一。

猜你喜欢

  • 徐弘祖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明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崇祯十年(1637)正月十九日,由赣入湘,从攸县进入今衡东县境,历时55天,先后游历了今衡阳市所辖的衡东、衡山、南岳、衡阳、衡南、常宁、祁东、耒阳各县(市)区,三进衡州府,饱览了衡州境内的秀美山水和人文大观,留下了描述衡州山川形胜、风土人情的15000余字的衡游日记。他对石鼓山和石鼓书院的详尽记述,为后人修复石鼓书院提供了一笔珍贵的史料。

  • 郑清寰

    郑清寰,字竟荃,曾参加纂修民国《青县志》,与献县刘清漳共主文献部分。民国二十年卒。

  • 杨果

    杨果,[1195-1269]字正卿,号西庵,祈州蒲阴(今河北安国县)人。生于金章宗承安二年(宋庆元三年),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登进士第,官至参知政事,为官以干练廉洁著称。卒,谥文献。工文章,长于词曲,著有《西庵集》。与元好问交好。其散曲作品内容多咏自然风光,曲辞华美,富于文采。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曲“如花柳芳妍”。

  • 曹勋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王承邺

    宪宗时宦官。元和元年(806)任浙江东道中护军。与节度使杨于陵同游越州石伞峰,作诗纪行。《会稽掇英总集》卷四收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 方祖荫

    方祖荫,中国清朝官员,本籍中国安徽。之前担任新竹知县期间颇有治绩的方祖荫于1891年(光绪17年)接替吴本杰,于台湾以通判身分超格代理担任台南府知府。管辖约今台湾南部之嘉义县、嘉义市、台南县、市全境及高雄县部份区域(建省前之台湾县区域)。1895年,台湾遭中国清朝割让予日本,台湾士绅筹组台湾民主国,他则担任基隆厅同知,调兵抵抗日军。不过因为广勇溃散,他退入台北。之后,则不知所踪。

  •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 王庭珪

    王庭珪(1079~1171)字民瞻,自号泸溪老人、泸溪真逸,吉州安福(今属江西)人。性伉厉,为诗雄浑。乾道八年(1172)病逝,终年92岁,去世后葬于安福县山庄乡下沙村长甫村后山腰,胡铨撰写墓志铭碑。王庭珪是两宋之交的重要诗人。他个性刚直,辞官归隐,曾因诗送胡铨而被贬辰州。靖康之变而后他表现出对国家忧患和民生疾苦的极大关注,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感,诗文词创作都取得了较高成就。

  • 郑瓒

    郑瓒,字黄中。与兄锷自福州徙鄞。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进士(清康熙《鄞县志》卷一○、一一)。

  • 皇甫汸

    (1497—1582)明苏州长洲人,字子循,号百泉。皇甫录第三子。嘉靖八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官至云南佥事,以计典论黜。好声色狎游。工诗,尤精书法。有《百泉子绪论》、《解颐新语》、《皇甫司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