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学吧>诗词古文>王彦威生平

王彦威生平介绍

王彦威(1842~1904)原名禹堂,字弢夫,号藜庵,浙江黄岩人。同治九年举人。历任工部衡司主事,营缮司员外郎,军机章京,江南道监察御史,太常少卿。光绪十二年,为军机处汉官领班章京。辑编《《筹办洋务始末记》。著有《西巡大事记》、《清朝掌故》、《清朝大典》、《枢垣笔记》等。>>查看王彦威的诗词古文

史学贡献

  王彦威出身儒学世家,青年时代曾撰《元和新礼》30卷,因而担任太常博士。文宗大和6年担任史官。在担任史官期间“又纂集国初已来至贞元帝代功臣,如《左氏传》体叙事,号曰《唐典》,进之。”关于《唐典》,可以在王彦威《进<唐典>表》中看到具体情况。《唐典》是国史基础上“略其繁文,举其机要”而撰成的一部唐代编年体通史。范围是“起自武德,终于永贞”,即撰写从唐高祖时期开始一直到唐顺宗时期的历史。

  根据《新唐书·艺文录》,王彦威还撰有《虚古今谥法》14卷,参与撰写《穆宗实录》20卷,《元和取台礼》30卷,《续取台礼》30卷,《内典目录》12卷等。可见他对于儒、佛都有很大的兴趣。

生平

  宪宗晏驾,未定谥。淮南节度使李夷简以宪宗功高列圣,宜特称祖,穆宗下礼官议。彦威奏曰:“据礼经,三代之制,始封之君,谓之太祖。太祖之外,又祖有功而宗有德,故夏后氏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祖契而宗汤,周人郊祀后稷,祖文王而宗武王。自东汉魏晋,渐违经意,沿革不一。子孙以推美为先,自始祖已下并有建祖之制。盖非典训,不可法也。国朝祖宗制度,本于《周礼》,以景皇帝为太祖,又祖神尧而宗太宗。自高宗已降,但称宗。谓之尊名,可为成法。不然,则太宗造有区夏,理致升平;玄宗扫清内难,翊戴圣父;肃宗龙飞灵武,收复两都,此者应天顺人,拨乱反正,至于庙号,亦但称宗。谨按经义,祖者始也,宗者尊也,故《传》曰:‘始封必为祖。’《书》曰:‘德高可宗,故号高宗。’今宜本三代之定制,去魏、晋之乱法,守贞观、开元之宪章,而拟议大名,垂以为训。大行庙号,宜称宗。”制从之。

  故事,祔庙之礼,先告于太极殿,然后奉神主赴太庙。祔礼毕,不再告于太极殿。时宪宗祔庙礼毕,执政详旧典,令有司再告祔享礼毕于太极殿。彦威执议以为不可,执政怒。会宗正寺进祝版,误以宪宗为睿宗。执政衔其强,奏祝版参差,博士之罪,彦威坐削一阶,夺两季俸。彦威殊不低回,每议礼事,守正不阿附,君子称之。累转司封员外郎中。弘文馆旧不置学士,文宗特置一员以待彦威。寻使魏博宣慰,特赐金紫。五年,迁谏议大夫。朝廷自诛李师道,收复淄青十二州,未定户籍。乃命彦威充十二州勘定两税使。朝法振举,人不以为烦。以本官兼史馆修撰。

  彦威通悉典故,宿儒硕学皆让之。时以仆射上事仪注,前后不定,中丞李汉奏定,朝议未以为允。中书门下奏请依元和七年已前仪注,左右仆射上日,请受诸司四品六品丞郎已下拜。彦威奏论曰:“臣谨按《开元礼》:凡受册官,并与卑官答拜。国朝官品,令三师三公正一品,尚书令正二品,并是册拜授官。上之日,亦无受朝官再拜之文。仆射班次三公,又是尚书令副贰之职,虽端揆之重,有异百寮,然与群官比肩事主。《礼》曰‘非其臣即答拜之’。又曰‘大夫之臣不稽首’。非尊家臣,以避君也。即仆射上日受常参官拜,事颇非仪。况元和七年已经奏议,酌为定制,编在国章。近年上仪,又有受拜之礼,礼文乍变,物论未安,请依元和七年敕为定。”时李程为左仆射,宰执难于改革,虽不从其议,论者称之。

  兴平县人上官兴,因醉杀人亡窜,吏执其父下狱,兴自首请罪,以出其父。京兆尹杜悰、御史中丞宇文鼎,以其首罪免父,有光孝义,请减死配流。彦威与谏官上言曰:“杀人者死,百王共守。若许杀人不死,是教杀人。兴虽免父,不合减死。”诏竟许决流。彦威诣中书投宰相面论,语讦气盛。执政怒,左授河南少尹。未几,改司农卿。李宗闵重之。既秉政,授青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平卢军节度、淄青等观察使。开成元年,召拜户部侍郎,寻判度支。

  彦威儒学虽优,亦勤吏事,然货泉之柄,素非所长,性既刚讦,自恃有余。尝紫宸廷奏曰:“臣自计司按见管钱谷文簿,皆量入以为出,使经费必足,无所刻削。且百口之家,犹有岁蓄,而军用钱物,一切通用,悉随色额占定,终岁支给,无毫厘之差。倘臣一旦愚迷,欲自欺窃,亦不可得也。”名曰《度支占额图》。既而又进《供军图》曰:“起至德、乾元之际,迄于永贞、元和之初,天下有观察者十,节度二十有九,防御者四,经略者三。掎角之师,犬牙相制,大都通邑,无不有兵,都计中外各额,至八十余万。长庆户口凡三百三十五万,而兵额约九十九万,通计三户资一兵。今计天下租赋,一岁所入,总不过三千五百余万,而上供之数三之一焉。三万之中,二给衣赐。自留州留使兵士衣赐之外,其余四十万众,仰给度支。伏以时逢理安,运属神圣,然而兵不可弭,食哉惟时。忧勤之端,兵食是切。臣谬司邦计,虔奉睿图,辄纂事功,庶裨圣览。”又纂集国初已来至贞元帝代功臣,如《左氏传》体叙事,号曰《唐典》,进之。

  彦威既掌利权,心希大用。时内官仇士良、鱼弘志禁中用事。先是左右神策军多以所赐衣物于度支中估,判使多曲从,厚给其价。开成初,有诏禁止,然趋利者犹希意从其请托。至是,彦威大结私恩,凡内官请托,无不如意,物议鄙其躁妄。复修王播旧事,贡奉羡余,殆无虚日。会边军上诉衣赐不时,兼之朽故。宰臣恶其所为,令摄度支人吏付台推讯。彦威略不介怀,入司视事。及人吏受罚,左授卫尉卿,停务,方还私第。

  三年七月,检校礼部尚书,代殷侑为许州刺史,充忠武军节度、陈许溵观察等使。会昌中,入为兵部侍郎,历方镇,检校兵部尚书。卒,赠仆射,谥曰靖。

猜你喜欢

  • 吕天用

    [元](约公元一三二九年前后在世)(一作大用)字、里、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元文宗天历中前后在世。

  • 熊梦祥

    南昌进贤人,字自得。号松云道人。工诗文,晓音律,画山水尤清古。以茂才荐,为白鹿书院山长,授大都路儒学提举,崇文监丞。以老疾归,放意诗酒,卜居娄江。卒年九十余。有《释乐书》。

  • 赵同骥

    字斯展,号午涯,嘉庆癸酉举人。大挑一等以知县分发江西历署广昌、金溪、万安等县补高安江西县试,积弊甚重,力加整顿,丕变士风。道光辛卯、壬辰两充乡试,同考官,得人称盛。年六十有“托足愿同匏繫冷,到头知是菜羹香”句,归思遂动,乙未旋里,同治元年卒,年八十七。邑志传耆旧。

  • 钟景星

    钟景星,字叔辉。东莞人。少习举子业,就试,鲜礼遇于有司,遂厌弃之。闻湛甘泉讲学西樵,遂往从焉。虽往来诸名公间,终身未尝有所干人,以此益重之。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九有传。

  • 王籍

    王籍(生卒年不详),字文海,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市北)人。南朝梁诗人。因其《入若耶溪》一诗,而享誉王籍诗史。有文才,不得志。齐末为冠军行参军,累迁外兵记室。梁天监末任湘东王萧绎咨议参军,迁中散大夫等。王籍诗歌学谢灵运,《南史·王籍传》称“时人咸谓康乐之有王籍,如仲尼之有丘明,老聃之有庄周”。

  • 王鑨

    王鑨,字子陶,孟津人。贡生,历官山东提学道按察司佥事。有《大愚集》。

  • 周莘

    周莘,字尹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邠孙。尝为岳州决曹掾。苦思为诗,与陈与义等人多有唱和。事见宋胡稚注《简斋诗集》卷二○《周尹潜雪中过门不我顾遂登西楼作诗见寄次韵谢之》。

  • 吴渊

    吴渊(1190—1257年)字道父,号退庵。吴柔胜第三子,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约生于宋光宗绍熙初,卒于理宗宝祐五年,年约六十八岁左右。嘉定七年中进士,调建德主簿。丞相史弥远在馆中留他,将授以开化尉,他谢道:“甫得一官,何敢躁进。”弥远就不再强他。累官兵部尚书,进端明殿学士,江东安抚使、拜资政殿大学士,封金陵公,徙知福州、福建安抚使,予祠。又力战有功。拜参知政事,未几,卒。渊著有《退庵集》、《退庵词》奏议及易解,《宋史本传》传于世。

  • 陈康伯

    陈康伯(1097年—1165年4月10日[1] )南宋大臣,抗金宰相。字长卿,一字安侯,江西省弋阳县南港口乡南山人。徽宗宣和三年进士。历官高宗参知政事、右相、左相、孝宗枢密使、左相兼枢密使。南宋时期金兵南下侵宋,陈康伯力主抗金,危难之际,他迎眷属入临安,荐虞允文参谋军事,在采石大败金兵。病死于京城任所,归葬于弋阳县新政乡九龙岗。宋高宗曾称赞陈康伯“静重明敏,一语不妄发,真宰相也。”宝庆二年(1226年),理宗图其像于昭勋阁,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徐谊

    徐谊(1144~1208),字子宜,一字宏父,温州平阳万全沙冈人。孝宗乾道八年进士。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徽州知府、提举浙西常平茶盐司、吏部员外郎、刑部侍郎、工部侍郎等职。后因受到排挤,被贬为惠州团练副使。嘉泰二年,重获起用江州知府。开禧三年任建康府知府兼江淮制置使。嘉定元年改任隆兴府知府,死于任上,享年65岁。在学术上,于永嘉学派别学为一家,形成平阳学派。事见《水心集》卷二一《宝谟阁待制知隆兴府徐公墓志铭》;《宋史》、民国《平阳县志》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