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学吧>诗词古文>薛珏生平

薛珏生平介绍

薛珏,字温如,唐河中府宝鼎县人(今万荣县荣河镇一带),薛珏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薛宝胤,担任过邠州刺史;父亲薛纮,担任过蒲州刺史。朝廷因为他祖辈的功绩,就赏给薛珏一个出身,不必通过科举就能做官。他青年时代,先后担任过懿德太子庙令、乾陵台令、太子中允、渭南尉、昭德县令等官职,在朝廷的考察中,经常名列第一。不仅工作能力强,而且清正廉明,深得朝廷赏识和百姓爱戴。任昭德县令时,百姓还准备给他立碑纪念,薛珏坚决地推辞了。后来,朝廷委任他为楚州刺史,兼该州的营田使。>>查看薛珏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薛珏,字温如,唐河中宝鼎(治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宝鼎)人,生卒年不详。

  他的祖父薛宝胤为唐邠州刺史,父薛纮为唐蒲州刺史,约在唐玄宗开元年后期,他以门荫入仕,初授职为懿德太子(名重润,唐中宗长子,其出生后不久即被立为皇太孙,武则天称帝时杖杀。)庙令,后不断迁升至乾陵台令。又为太子中允(太子东宫属官,职相当于门下侍郎),兼渭南县尉。唐朝有考察官吏政绪的制度,薛珏在渭南的考课为一等。同时,他还以廉洁清白闻名于世。

  渭南任后,薛珏迁昭德县令。他在昭德时也颇有政绩,深受吏民爱戴。当时县里百姓曾请求为他立碑颂德,但他—再推辞不让这样做。

  昭德任后,薛珏迁转楚州(治今江苏准安县,唐属淮南道)刺史,兼本州营田使。薛珏到任后,积极进行整顿,并裁减冗员,节省开支,从而增加了田租收入,减轻了人民负担。

  唐安史之乱后,地方观察使(或节度使)擅权,往往节制数州,称霸一方。薛珏在楚州改革弊政,不仅损害了某些官吏的利益,同时也损害了当地观察使的利益。这样,观察使捏造罪名,上奏朝廷,陷害薛珏。因此,薛珏被迁转为硖州(治今湖北宜昌市,唐属山南道)刺史。唐安史乱后,江淮富庶,山南贫穷,地方官俸禄受这种地区差别的影响很大。薛珏由楚州迁硖州在当时是一种惩罚。硖州任满后,薛珏迁任陈州刺史。陈州治在今河南淮阳县,地处中原,土地宽平,豪强地主很多。薛珏在此严于法令,办事公正,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横行,使普通百姓得以喘息,客观上有利于安业乱后这一地区经济的恢复。

  唐德宗即位后,在政治上想有一番作为,特命使臣前往各地考察官吏的政绩,以定升贬。当时前往淮南考察的李承认为薛珏在楚州任时,为政简约,不烦扰百姓;前往山南考察的赵赞认为薛珏在劝州任时,为政清廉,前往河南的卢翰认为薛珏在陈州任时,为政严肃。他们都把自己的看法写成章疏,上奏唐德宗。唐德宗看后特加授薛珏为中散大夫,并赐金紫(黄金和高级官吏的服饰)。从此,薛珏以治名闻世。宣武军(治今河南开封)节度使刘玄佐还特奏请唐德宗加授薛珏为御史大夫,及汴宋(即宣武军)都统行军司马。不久,薛珏任汴州刺史,再迁任河南尹,之后入朝为司农卿。

  薛珏任司农卿时,唐德宗曾令他和一些官员对各地推荐来可任刺史、县令的100人进行考察,但考察的结果,只十有一、二回答得较为满意。主持考察的宰相觉得合格的人太少,想再加试诗赋和时政策论。薛珏认为:“求良吏不可兼贵以文学,宜以圣君爱人之本为心。”坚决主张不再加试其它,宰相见他说得有理,就根据他的意见,按原考察的成绩好坏,依次授与被考查的人实职。这样做以后,他们中称职的很多。

  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薛珏被拜封为京兆尹。—次,司农寺供皇室用物30车,但不足宫廷亨用,有关官吏奏请唐德宗在京城市上购买来补充。薛珏接到唐德宗要进行宫市的旨意后,拒不执行,并令市场所在地的万年县县令韦彤禁止市上的一切买卖。薛珏的作法,虽然抵制了宫市,但市场贸物不流通,也使京城人民的生活受到影响。薛珏、韦彤抗旨,受到了处罚。过了一段时间,唐德宗觉得宫市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对薛珏、韦彤处理不当,就向侍臣了解情况。侍臣们摸不准唐德宗的心理,有所顾忌,避而不答。不过,唐德宗还是赦免了薛珏和韦彤。

猜你喜欢

  • 周愿

    生卒年不详。汝南(今属河南)人。代宗大历八、九年(773、774)在湖州,预撰《韵海镜源》。德宗贞元三年(787)为岭南从事,十年为滑州从事。十三年至顺宗永贞元年(805)间,曾任江西盐铁留后。宪宗元和中历工部员外郎,约于十一年(816)任复州刺史,穆宗长庆元年(821)改衡州刺史。事迹散见愿《牧守竟陵因游西塔寺著三感说》、颜真卿《湖州乌程县杼山妙喜寺碑铭并序》、《因话录》卷四、《唐语林》卷六。《全唐诗》存诗2句。

  • 曾僖

    曾僖,字光启,号双溪。琼山(今属海南省)人。明英宗天顺间贡生,游太学,有诗名。明正德《琼台志》卷三七有传。

  • 玄觉

    (666—714)唐僧。永嘉人,字明道。俗姓戴。住温州龙兴寺。尝谒六祖慧能,问答相契,便欲辞去,慧能留住一宿,谓之一宿觉。卒谥真觉大师。有《永嘉集》。

  • 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 陆九韶

    (1128-1205年),字子美,号梭山居士。抚州金溪人。陆九渊的四哥。与弟陆九龄,陆九渊合称“三陆”。曾与朱熹进行《西铭》论战,指出朱熹太极之失,“不当于太极上加无极二字”。又曾谓“晦翁(朱熹)《太极图说》与《通书》不类”。筑室梭山,自号梭山老圃,讲学其中。嘉泰己丑年卒。著有《解经新说》、《州郡图》、《家制》等。

  • 柳恽

    柳恽,字文畅,生于宋泰始元年(465年),卒于梁天监十六年(517年)。祖籍河东解州(今山西运城),南朝梁著名诗人、音乐家、棋手。梁天监元年(502午)萧衍建立梁朝,柳恽为侍中,与仆射,著名史学家沈约等共同定新律。以后在朝中,历任散骑常侍、左民尚书,持节、都督、仁武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今广东广州)刺史。又“征为秘书监、领左军将军”。曾两次出任吴兴(今浙江吴兴县)太守,“为政清静,人吏怀之。梁天监十六年(517年)卒,享年53岁。赠侍中,中护军。

  • 刘家谋

    刘家谋(1813~1853年),字仲为、苞川,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举,后以大挑任宁德、台湾教谕。所到之处,努力收集掌故。在宁德,著《鹤场漫录》2卷;在台湾4年中,著《海音》2卷,对台湾的风土人情及官吏施政利弊,皆有论述。咸丰二年(1852年),卒于府署。

  • 刘胜

    刘胜(前165年-前113年),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帝刘彻异母兄,母为贾夫人,西汉中山靖王。前元三年(前154年),受封中山王。后元三年(前141年),汉景帝去世,汉武帝即位。汉武帝即位之初,刘胜便把官吏侵夺欺凌诸侯王之事,全部奏报汉武帝,汉武帝就增加诸侯的礼遇,废止官吏检举诸侯王之事,对诸侯王施行优侍亲属的恩惠。据《史记》刘胜为人喜好酒色,有儿子、亲属一百二十余人(《汉书》记载为有儿子一百二十余人)并认为诸侯王应当日听音乐,玩赏歌舞美女。元鼎四年(前113年),刘胜去世,终年五十三岁,葬于保定市满城区陵山之上,谥号靖,史称中山靖王。

  • 庄天釬

    庄天釬,凤山县人。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贡生。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