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学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幼幼新书>惊虚第五

《幼幼新书》惊虚第五·

《小儿形证论》四十八候惊虚候歌∶

长虚啮齿面青黄,噎乳涎高胃气伤。 饶啼眠不得,上窜气急泻偏黄。风盛涎多应发搐,变异时时色不常。退取虚惊无别候,痰涎坠下病何妨。

此候因虚成惊虚,涎上可下变涎丸,次补虚匀气。如切牙啼哭,微下,数服通心行小肠药即痊,宜服安神散。(方见本门。)

《四十八候》变涎丸

牙硝(一钱)硼砂南星粉霜(各半钱)半夏(十个,去皮脐)朱砂(一分,醋面裹)巴豆(不拘多少,同半夏朱砂入水煮,去豆为膏用)

上为末,皂角膏丸如绿豆大。每服十粒至七粒,取下惊涎。次补气,凡有涎,皆用此药。

《四十八候》安神散 治惊虚。人参茯苓朱砂(各一钱) 真珠(半钱)甘草(炙,三寸)蝉蜕(七个)麝香犀角屑(各少许)

上为末。薄荷汤下一钱,又解夜啼。

《四十八候》定魂汤 治惊虚。人参白术茯苓(各一钱)酸枣仁(半两)

上为末,饭饮下一钱。如惊,薄荷汤下。

《赵氏家传》治小儿因虚生惊。乌蛇乌蛇肉(炙)全蝎神曲(炒) 白僵蚕(各半两) 蝎梢(一分)蝼蛄(细研,候诸药成末方用)

上为末,酒糊丸如黄米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