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学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幼幼新书>咳嗽第一

《幼幼新书》咳嗽第一·

《巢氏病源》小儿嗽候∶嗽者,由风寒伤于肺也。肺主气,候皮毛,而俞在于背。小儿解脱,风寒伤皮毛,故因从肺俞入伤肺,肺感寒即嗽也。故小儿生须常暖背,夏月亦须生单背裆。若背冷得嗽,月内不可治,百日内嗽者,十中一两瘥耳。

《婴孺》论曰∶嗽病所生,儿离其母,独居而啼,其气未定,因而乳之,啼时阴阳俱盛,虚实更作,肺胃受邪,故令儿嗽。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嗽病症∶小儿发嗽,由风寒伤于肺,月内小儿不可治也。百日内嗽者,十中可一两全活尔。宜先进麦汤散二、三服(方见伤寒发斑门中),以金花散二、三服(方见本门),间观音散二、三服(方见胃气不和门中)。大凡小儿,尤宜慎风,不可使嗽。

钱乙论咳嗽云∶夫嗽者,肺感微寒。八、九月间,肺气大旺,病嗽者,其病必实,非久病也。其症面赤、痰盛、身热。法当以葶苈丸下之(方未见),若久者不可下也。十一月、十二月患嗽者,乃伤风嗽也,风从背脊第三椎肺俞穴入也,当以麻黄汤汗之(方未见)。有热证面赤、饮水涎热、咽喉不利者,宜兼甘桔汤治之(方见实热门中)。

若五、七日间,其症身热痰盛、唾粘者,以褊银丸下之(方见痰涎门中)。有肺盛者,咳而后喘、面肿,欲饮水,有不饮水者,其身即热,以泻白散泻之(方见喘咳上气门中)。若伤风咳嗽,五、七日无热证而但嗽者,亦葶苈丸下之(方未见),后用化痰药。有肺虚者,咳而哽气,时时长出气,喉中有声,此久病也,以阿胶散补之(方见喘咳上气门中)。痰盛者,先实脾,从以褊银丸微下之(方见同前)。涎退即补肺,补肺如上法。有嗽而吐水,或青绿水者,以百祥丸下之。(方见疮疹倒 门中。)有嗽而吐痰涎、乳食者,以白饼子下之(方见搐搦门中)。有嗽而略脓血者,乃肺热,食后服甘桔汤(方见同前)。久嗽者,肺亡津液,阿胶散补之(方见同前)。咳而痰实不甚,喘而面赤、时饮水者,可褊银丸下之(方见同前)。治嗽大法,盛即下之,久即补之,更量虚实,以意增损。

钱乙论嗽病诀死云∶东都药铺,杜氏有子五岁,自十一月病嗽至三月未止。始得嗽而吐痰,乃外风寒搐入肺经,今肺病嗽而吐痰,风在肺中故也。宜以麻黄辈发散,后用凉药压之即愈。时医与铁粉丸、半夏丸、褊银丸诸法下之,其肺即虚而嗽甚,至春三月间尚未愈。召钱氏视之,其候面青而光,嗽而喘促哽气,又时长出气。

钱曰∶病困十已八九,所以然者,面青而光,肝气王也。春三月者,肝之位也,肺衰之时也。嗽者肺之病,肺自十一月至三月,久即虚痿,又曾下之,脾肺子母也。复为肝所胜,此为逆也。故嗽而喘促哽气、长出气也。钱急与泻青丸泻之(方见惊热门中),后与阿胶散实肺(方见同前)。次日面青而不光,钱又补肺,而嗽如前。钱又泻肝,泻肝未已,又加肺虚,唇白如练。钱曰∶此病必死,不可治也。何者?肝大王,而肺虚绝,肺病不得其时而肝胜之。今三泻肝而肺病不退,三补肺而肺证犹虚,此不久生,故言死也。此证病于秋者,十救三四;春夏者,十难救一。果大喘而死。

《婴童宝鉴》咳嗽死候∶嗽而眼时上视,下青黑粪。

《五关贯真珠囊》小儿咳嗽候∶因乳哺无节,伤于肺,或乳之,次与气相冲,气乳相冲于肺,故令气逆而嗽也。

《惠眼观证》∶凡生下一月至百日,或周岁,或三、五岁以上嗽分数种∶有奶下嗽者,因吃热奶伤肺而得,只下温肺散(方见疳嗽门中)及人参膏涂唇(方见本门中)。有 嗽,气急嗽速,早起眼肿,乃下浑金丹(方见咳嗽作呀呷声门中);量大小与,吐下涎,即用匀气化涎、凉心肺药服之。有疳嗽者,此因久泻,脾胃虚,上嗽发热,攻击心气,宜先以疳药芦荟丸(方是人常服者)夹乌犀丸(方见肥疳门中)服之,后用退心热及防己丸治之(方见疳嗽门中)。有伤寒嗽者,此因客风在肺,其肺气伏热,嗽后多吐,宜以金粉散治之(方见伤风嗽门)。上件诸般嗽,如脾胃气实,胸膈太壅,先以鲜汤丸利之(方见急慢惊风门中。)

茅先生小儿受咳嗽死候歌∶

咳嗽胸高喘气粗,眼睛上视定还除,时时下粪青并黑,不食看看命即无。

葛氏《肘后》疗小儿咳嗽方。紫菀(六分) 贝母(二分)款冬花(一分)

上捣为散。每服如豆大,着乳头上,令儿和乳咽之,日三、四。乳母勿食大咸醋物。《圣惠》用清粥饮调一字。

《千金》治少小嗽八味生姜煎方生姜(七两)干姜(四两) 桂心(二两)甘草款冬花紫菀(各三两)杏仁蜜(各一升)

上合诸药末之,微火上煎,取如饴 ,量其大小多少,与儿含咽之。百日小儿如枣核许,日四、五服,甚有验。

《千金》治少小十日以上至五十日,卒得声咳吐乳,呕逆、暴嗽、昼夜不得息。桂枝汤方桂枝(半两)甘草(二两半)紫菀(十八铢)麦门冬(一两十八铢)

上四味 咀,以水二升,煮取半升,以绵着汤中,捉绵滴儿口中,昼夜四、五过与之,节乳哺。

《千金》治小儿嗽,日中瘥,夜甚,初不得息,不能复啼。四物款冬丸方款冬花紫菀(各一两半) 桂心(半两)伏龙肝(六铢)

上末之,蜜和如泥,取如枣核大,敷乳头上,令儿饮之,日三敷之,渐渐令儿饮之。

孙真人治小儿咳嗽方。生姜(四两)

上锉碎,水五升,煎汤与儿沐浴。

《仙人水鉴》小儿百日内嗽逆不止方。

咳嗽不止使神攻,栀子干姜力不同,乳煎一合分三分,必定获安五脏通。

上此是五脏气不和,小孩子不宜大药。

《外台》∶《短剧》疗少小咳嗽、腹胀。七物小五味子汤方五味子(研)紫菀(各二分)黄芩甘草(炙)麻黄(去节)生姜桂心(各一分)

上药 咀,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分五服。忌如常法。

《外台》∶《短剧》又疗少小十日以上至五十日,卒得暴咳,吐乳呕逆,昼夜不得息。四物汤方桔梗紫菀(各三分)甘草(炙,一分)麦门冬(去心,七分)

上药切,以水一升,煮取六合,去滓;分五服,以瘥为度。《千金》有桂心无桔梗,以水二升,煮取一升,以绵着汤中,捉绵滴儿口中,昼夜四、五过与,节哺乳。

《外台》∶刘氏疗小儿咳嗽,不得卧方。甘草(炙,六分)桔梗(四分) 桑白皮贝母茯苓(各三分)大青吴蓝五味子人参(各二分)

上九味切,以水二升,煮取八合,去滓;量多少、大小与服。忌如常法。

《胜金方》治小儿咳嗽。

上以蜂房二两,净洗蜂粪及泥土,以快火烧为灰。每服一字,饭饮下。

《圣惠》治小儿心胸烦闷,体热咳嗽。天门冬散方天门冬(去心,焙)桑根白皮(锉) 赤茯苓柴胡(去苗)百合紫菀(洗去苗土) 蓝叶甘草(炙微赤,锉。以上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以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咳嗽,胸中满闷,不欲乳食。陈橘皮散方

橘皮(汤浸、去白,焙)桔梗(去芦头) 鸡苏杏仁(汤浸,去皮尖,麸炒微黄)人参(去芦头。各一分)

贝母(煨微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灯心十茎,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咳嗽,壮热,胸膈壅滞。麦门冬煎方麦门冬(去心,一两)生姜(半两,汁) 酥蜜(各二合)杏仁(汤浸,去皮尖,二两)

上件药,先以水一大盏,煎麦门冬杏仁至四分,入沙盆内研,绞取汁,却入银器中;次内生姜汁等,以熳火熬成膏,收于瓷器中。每服以清粥饮调下半茶匙,日三服,夜一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卒得咳嗽,吐乳。桔梗散方桔梗人参(去芦头)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一分)甘草(炙略赤,锉)麦门冬(去心,焙)紫菀(去苗土。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以大小,分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咳嗽、头热、令乳母服。百部散方百部贝母(煨黄)紫菀(洗去苗土)葛根(锉。各一两)石膏(二两)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小盏,入竹叶二十片,煎至六分,去滓。每服食后令儿饮乳甚佳。

博济方》治大人、小儿咳嗽大妙。犀灰散巴豆杏仁(去尖)半夏(各等分)

上用一合子盛之,以赤石脂闭缝了;用三斤炭火 ,令透赤即取出,放冷,细研如粉。小儿半字,淡姜汤调下。大人咳嗽,姜汤下一字。

《灵苑》治小儿咳嗽。金杏煎丸杏仁(四十九个,去皮尖,生研) 栝萎(大者一枚) 不 皂角(一锭,捶碎) 生百部(一两。三味各用水 ,捣碎,绞取浓汁)

以上入银石器内,慢火熬成膏。入后药∶牵牛子(捣一味末,一两)木香(半两,为细末)

上入煎药膏内,杵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用糯米饮下。量儿大小加减丸数。

茅先生小儿咳嗽雌黄丸方雌黄(细研)鸡内金(是鸡粪黄)延胡索半夏(生用)

上件各等分,为末,用枣肉为丸如○此大。每服七丸、十丸,用灯心汤吞下。(与呀呷门《惠眼观证》内金丸同。

为各有牵引,故兼存之。)

茅先生治小儿咳嗽,金杏丸方杏仁(去皮尖) 汉防己葶苈马兜苓(去皮)

上等分为末,用蜜和丸如○此大。每服十丸,用麦门冬汤吞下。

茅先生小儿是嗽奶。豆膏

栝萎瓤 蜜(各半盏)人参铅白霜(各半两) 陈槐花(一分) 栝萎子(一百二十粒)

上将栝萎瓤及蜜炼成膏,入诸药末,同为膏。每服一大黄豆大,用杏仁煎汤调服之。

《婴孺》治小儿嗽,体羸弱不堪治者。贝母煎方

贝母杏仁(研泥。各六分)升麻甘草(炙)黄芩(各三分)紫菀(三分半)款冬花(二分) 蜣 (五个,去羽)

上为末,以蜜二斤和末,入铜器中沸煎,汤内煎之,不住手搅如饴,煎成拍合收,以匕抄枣核大。一岁啖七粒,日四、五服,百日儿四、五枚,量儿与之。

《婴孺》治小儿嗽方。紫菀射干(各五分) 贝母升麻(各十分)杏仁(研成膏,别入)柴胡茯苓芍药黄芩(各八分)甘草(四分,炙)枳壳(六分,炒)竹叶(切,一升) 蜜(十合)

上以水三升,煮及一升八合,去滓;下杏膏、蜜,熳火煎取一升六合,一岁儿服一合。

《婴孺》治少小儿嗽。生姜煎方生姜(七两)干姜桂心杏仁(各二两)甘草紫菀(各三两)款冬花(三合) 蜜(一升)

上微火煎如饴,含枣核大一枚,咽汁,日进四、五服;如百日儿,含半枣许。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小儿婴孩咳嗽。金花散方郁金防风半夏(各一分)巴豆(二十一粒) 皂角(一茎)

上以水一升于银器内煮,令干,去巴豆、皂角不用,以温汤泽洗,余三味焙干为末。每服婴孺一字,二、三岁半钱或一钱,薄荷蜜熟水调下。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不因伤风得嗽,名曰胃气嗽。藿香散方藿香(二十一叶)枳壳(二片,用湿纸裹,煨令熟)蚌粉(一块,如枳壳大)

上为末。每服婴孩一字,二、三岁半钱,蜜饭饮调下,不过二、三服安。

张涣马兜苓丹方 治小儿肺壅咳嗽,大便不利。

马兜苓紫苏人参(去芦头。各一两)款冬花木香(各半两,并为细末,次用)杏仁(一分,汤浸,去皮尖,细研)

上件同拌匀,炼蜜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生姜汤下。量儿大小加减。

张涣顺肺汤方 治小儿心肺不利,咳嗽。半夏(汤浸七次,焙干)紫苏叶(各一两) 陈橘皮(汤浸、去白)款冬花桂心木香五味子(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一盏,入生姜人参各少许,煎至四分,去滓,放温服。

张涣养肺汤方 治小儿嗽,温养肺胃。紫菀(洗去土,焙干)半夏(汤洗七次)款冬花阿胶(各一两)人参(去芦头) 桂心(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二片,糯米五粒,煎至五分,去滓,放温,时时服。

张涣遗方雄黄膏 治月里儿咳嗽,并三岁以下皆可服。雄黄(一钱,细研)杏仁(七粒,去皮尖)半夏(七个,童子小便浸一宿,切作片子,焙干,末)

上一处研匀,用生姜自然汁半两,蜜半两,一处入药末于罐子内,重汤内熬,用柳枝子搅成膏。每服一皂皂大,涂奶头,与儿吮,或糯米饮调下。

《聚宝方》补肺散 治大人、小儿咳嗽,不以深浅皆效。款冬花钟乳石(研五日,水飞,秤)甘草桂心(取有末者) 白僵蚕(直者) 铅白霜(研。各半两)白矾(三钱,飞) 马屁勃(半钱)木香上九味为末。每服半钱,手心摊得令薄,用荻筒子中心令净吸尽;以蜜半匙,细细吃送下。如患年深,以蜜作面糊下药; ,烧萝卜下,小儿蜜水调一字吃。忌酒、腻物。

《惠眼观证》人参膏治小儿嗽。涂唇膏人参马兜苓(各一钱)款冬花(半钱)

上为末,炼蜜为膏。每服少许,涂儿唇上,同乳服之。

《刘氏家传》牙儿咳嗽注唇膏雌黄(一钱) 白僵蚕(直者三个,去丝略焙)

上研细,炼蜜调得所,抹唇上或乳头上。

《孔氏家传》治乳下婴儿咳嗽,注唇膏

葶苈(捣烂讫,即于纸上炒熟,一分)乳香(为末,一钱) 白僵蚕(直者十四枚,研细)天南星(一个)

上四味,先将乳香末入葶苈末内,和为剂,再研为末。次入诸药衮研,湿纸裹之,慢火炮以纸焦为度,取出,去黑者不用,只用黄者。末一钱,入麝香少许,每用一字,置于乳上。乳儿、乳母忌冷物。如要为膏,即炼蜜为之,注儿唇上,自然并乳咽下。

《王氏手集》治小儿嗽方。百部黄蜡杏仁(各一两)

上件同捣,分七服,猪胰子内炙熟,米饮嚼下。

《王氏手集》治小儿咳嗽,声连不止方。雄黄蝉壳

上等分,为末,以蜜成膏,于净瓷器内盛之。如孩子绝小,即注于唇上令自咽。如稍大,即以一豆大温水化下。

《王氏手集》阿胶散方 治小儿咳嗽。阿胶(炒)甘草(炙,各四钱)半夏(七次汤浸洗)糯米(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姜一片煎服。

《王氏手集》天门冬煎 治小儿咳嗽方。天门冬紫菀百部款冬花(各半两) 官桂甘草(炮。各一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一两作八十丸。每服一丸,白汤化下。

《王氏手集》苏香散方 治小儿嗽。紫苏半夏(汤洗)知母贝母人参款冬花五味子白皮(各半两) 浓朴(炙,炒)甘草(炙。各二钱)

上为细末。米饮调一钱,不拘时候。

《王氏手集》紫菀散方 治小儿嗽。紫菀官桂甘草(炙。各一两)款冬花(半两)

上为细末。生姜、米饮食前调,一服一钱。

《赵氏家传》治小儿未 咳嗽方。

僵蚕(直者)

上为末,涂少许在奶头上,令儿吃,立效。

《吉氏家传》治生下一百二十日内咳嗽,紫金膏方僵蚕(七个,洗炒)硼砂(半钱)铁粉(一分)

上末,用蜜为膏。每服如绿豆大,麦门冬水化下。

《吉氏家传》治小儿咳嗽。参苈散人参葶苈栝萎根

上等分为末。每服一钱,蜜水调,香熟水下。

《吉氏家传》治小儿咳嗽。参苈丸人参葶苈(炒)半夏(汤浸七次) 汉防己白矾(火 ) 赤茯苓(各一钱)

上细末,蜜为丸○,每服五、七丸,乌梅汤下。疳嗽,甘草汤下。

《吉氏家传》治小儿咳嗽。防己

防己(一钱)半夏(小者十七粒,汤浸七次)白矾( )葶苈(炒。各半钱) 黄栝萎子(三十一粒,炒)

上末。每服半钱,煎杏仁汤下。

《吉氏家传》治小儿咳嗽。洗心散

沙糖 悬剑(用酥炙,是皂角也) 枣子知母(各一两)

上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温服。一日五服,五日效。儿小量度。

《吉氏家传》治小儿咳嗽。麻黄(半两) 皂角(一寸,醋炙)

上件为末。每服一钱,米饮下。

《吉氏家传》治小儿嗽贝母散

贝母(半两,每个去心,以面裹煨令熟)

上为末。每服一钱,百沸汤点,不拘时候。

《朱氏家传》治小儿奶嗽。雄黄(一钱)硼砂(一分)白矾(少许,火飞过,共为末)

上大人掌心调,点吃一钱,小儿以奶汁调下一字。

长沙医者郑愈传注唇膏 治小儿诸般咳嗽。郁金(三个大者,锉细,生姜汁浸一宿) 白僵蚕(七个,直者) 铅白霜(半钱,研) 脑子(一字)

上件为细末,炼蜜为膏,用绿豆大注孩儿唇上。二、三岁桐子大,十岁以上皂皂大,薄荷生姜汤化下。

长沙医者丘松年传蜜瓜膏 治小儿嗽。

栝萎皮(不拘多少用蜜涂,慢火上炙焦赤色)

上为末。每服一钱,蜜调成膏,时时抹儿口内。

又方黄芩黄芩(不拘多少,用童子小便浸三日取出,锉碎,焙干)

上为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白汤少许调下,乳食后服。

《婴童宝鉴》灸法∶小儿咳嗽,灸肺俞穴、风府各三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