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学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幼幼新书>疮疹已出未出第五

《幼幼新书》疮疹已出未出第五·

宋秦承祖方 治疮疹渐作,身热似伤寒候,只耳尖脚稍冷,或腹痛者,是疮疹。

上用蝉蜕二十一个,洗去泥,为末。用水一盏,慢火煎至七分,去滓,量大小温服。如觉疮疹已出,便根据前服三、五次。若冷服,即有疮痕。若不是疮疹候,误服无害。

晋中书令王 治伤寒时气热毒。豌豆疮方

上用桦皮木锉,煎汁温服取安。

《千金》治发豌豆疮方。

上以小儿着取月水汁和水浴之。

《仙人水鉴》治豌豆疮方。干漆人中白尾松灰(各少许) 牙硝(一分)

上同研令细。空心冷浆水调下半钱,以吐为度,再服一钱,得利三两行,其疮自除。神效。

《仙人水鉴》∶小儿患豌豆疮,众医不瘥,服者神妙。天麻甘草(各一寸) 发灰 黄丹(熬。各一分) 马牙硝(三分) 五色豆(各七粒) 黄盐(一分。陶隐居云∶北海黄盐,草粒粗,以作鱼 及咸菹)

上一十一味捣为散。空心取一钱,冷水调服。利下,疮隙瘥。

《子母秘录》治小儿斑疮、豌豆疮。

上用发灰饮汁服三钱匕。

《药性论》∶去小儿豌豆疮方。

上用腊月兔肉作酱食。

《药性论》又方

上用腊月兔毛煎汤,洗豌豆疮,及以毛敷,甚良。

《圣惠》治小儿疹痘疮出后,咳逆胁痛,吃食不下。赤茯苓散方

茯苓甘草(炙微赤,锉)大青升麻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各半两)栀子仁(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苦竹叶一七片,豉三十粒,煎至五分,去滓。分为三服,日三、四服。看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疹痘疮及赤疮子。犀角散方犀角大黄(锉碎,微炒)桑根白皮(锉) 钧藤甘草(炙微赤,锉)麻黄(去根节。各一分)龙胆(去芦头,半分)石膏栝蒌瓤 黄 (锉。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水一中盏,煎至三分,去滓,分温三服。量儿大小加减服。疮子退后,浓磨犀角水涂之更良。钱乙附方同治疮疹太盛,令不入眼,名调肝散。

博济方》∶治疮 将出,未能匀遍,透肌解毒。必胜散

上以牛蒡子不限多少,炒令熟,杵为细末。每服一钱,入荆芥二穗,水一盏,同煎至七分,放温与服。如疮疹已出,更与服,亦妙。(《疹痘论》必胜散同。)

《灵苑》治时行豌豆疮及赤疮、疹子。未发令内消,已发者解利毒瓦斯,令不太盛。玳瑁汤方

玳瑁生犀(各以冷水磨浓汁二合)

上同搅令匀。每服半合,微温服,一日四、五服为佳。

《养生必用》∶小儿疮疹始作与伤寒相类,头痛憎寒壮热。疑似之间,先与解肌汤。已发未发皆可服。

又名升麻升麻白芍药 干葛甘草(炙。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三,甚即连夜服。贫家缓急亦可汤点眼。身心烦热,即温服。寒多即热服(《必用方》、《疹痘论》、《活人书》、《全生指迷论》、董汲方皆同。)

茅先生∶小儿发疹痘。独胜散牛蒡子(半两) 白僵蚕(一分)

上为末。每服一大钱,水六分盏,紫草二七寸同煎四分。连进三服,其痘便出。妙。

茅先生∶小儿麻痘方。

上用荆芥少许,烂研。以新井水,将布帛裂过,入一滴许麻油,打匀,令饮之,便不乱闷。麻痘已出,用黄蜡煎青胶水,饮即安。(青胶乃牛皮胶是也。)

张涣安斑散 调理疮疹方。

升麻茯苓羌活绵黄 (锉。各一两)人参(去芦须)枳壳(麸炒,去瓤)桔梗甘草(炙。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入紫草薄荷各少许,煎五分,去滓,放温服。量儿大小加减。

张涣红子汤 平调疮疹方。红花紫草茸(各一两)麻黄(去根节) 川升麻(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半钱,煎薄荷汤,入酒一滴,同调下。

张涣快斑散 平调疮疹方。贯众(拣净,洗,焙干)赤芍药(各一两)甘草(炮) 川升麻枳壳(麸炒,去瓤。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竹叶七片,煎至五分,去滓温服。量儿大小加减。

张涣疮疹初出,急服紫草如圣汤方。吃乳婴儿与乳母兼服之。四、五岁以外只令儿服。紫草(拣净,二两) 陈橘皮(去白,烤干,一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大钱,水一盏,入葱白三寸,煎至六分,去滓温服。量儿大小加减。

《疹痘论》薄荷散方

薄荷叶(一两)麻黄(去节)甘草(炙。各半两)

上件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中盏,枣二枚,姜三片,同煎至六分,去滓,放温服。日三、四次服。

《疹痘论》调中散方

茯苓人参紫河车甘草(炙)

上件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二枚,煎六分,温温作三、两次服。

《疹痘论》∶天行热气,欲发痘疮,作热疼者。宜服解肌出汗葛根散方

干葛麻黄(各一两)石膏(二两)黄芩芍药桂枝甘草(各半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温服。取少时出汗,若先自出汗者,即去麻黄

《全生指迷》荆芥汤方荆芥薄荷牛蒡子(炒)甘草(炙。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以时。

《全生指迷》小柴胡汤方柴胡(八两)人参黄芩甘草(炙。各三两)半夏(二两半)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二片,枣子一个,煎至一盏,去滓温服。如嗽者,加五味子二两。

《全生指迷》竹叶汤方石膏(四两)知母(二两)麦门冬(去心)甘草(炙。各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竹叶一握,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全生指迷》犀角饮子犀角(镑)甘草(炙。各半两)防风(二两)黄芩(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谭氏疗小儿豌豆疮方。

上用肉烂者,取汁洗之。干脯亦得。

《活人书》化毒汤 治小儿疮痘。已出未出,并可服之。紫草(嫩者)升麻甘草(炙。各半两)

上锉如麻豆大。以水二盏,糯米五十粒,煎至一盏,去滓温温分服。《刘氏家传》云∶麸痘疮欲出,浑身壮热,不思饮食,若服此一盏即内消。已有一两颗出,即解其半;若全出,即当日头焦,只三服,瘥。

《活人书》紫草木通汤 治小儿疮疹。木通紫草人参茯苓糯米(各等分)甘草(炙,半分)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四钱匕,以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万全方》治小儿发豌豆疮。

上用猪胆和朴硝涂之。

董汲治小儿一切风热、中暑,惊悸,疮疹欲出,多睡咳嗽,涎盛面赤,手足冷、发温壮,睡中惊,搐搦不宁,脉洪数;头痛呕吐,小便赤黄。抱龙丸天南星(锉开里白者,生为末,腊月内取黄牛胆汁和为剂,却入胆内阴干再为末,半斤)天竺黄(二两)朱砂(二钱,研,水飞)雄黄(半两,水飞)麝香(好者,一钱)牛黄(一字)

上同研极细。滴水和丸鸡头大。每二岁儿,竹叶薄荷汤化下一丸,不拘时候。

董汲白虎汤 治小儿痘 、麸疹、斑疮赤黑、出不快及疹毒余热,并温热病、中暑气烦躁热渴方石膏(四两)知母(一两半)甘草(炙,三分)人参(半两)

上为散。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粳米二十粒、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以时候。小儿减半服。春冬秋寒有证亦服,但加枣煎,并乳母亦令服之。

《玉诀》牛蒡散 凉风解毒。

上用牛蒡,不以多少,炒为末。水煎一钱服。

《惠眼观证》天麻散 治伤寒及疹痘。一名红绵散。天麻荆芥穗(各一分)甘草(炙,二钱)麻黄(去节,半两) 干蝎(全者,七个)

上为末,令匀。每服一钱,水半盏,薄荷二、三叶,酒四、五滴,煎至二、三沸,带热服。如疹子未出,再进一服,相次又服。若得是伤风,服亦不妨。

《刘氏家传》消毒犀角饮子 治大人、小儿内蕴邪热,咽膈不利,痰涎壅嗽,眼赤,脸腮项结核,痈肿毒聚,遍身风疹,瘅毒赤 ;及疮疹已出未出,不能快透,并皆治疗。

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小儿疹痘欲出及已出,热未解,急进此药三四服,快透肌消毒,应手神效。(方见攻咽痛门中《活人书》鼠粘子汤同。

《张氏家传》小儿斑疮一出,控心散全蝎(二十四个)雄黄麻黄(去节。各一分)

上件为细末,用园荽以酒煎,令温调下。

《张氏家传》小儿风壅作疮子,解热散毒。羌活羌活独活川芎桔梗蝉壳地骨皮前胡甘草(炙)柴胡(去芦) 栝蒌根天麻(炙)荆芥防风(以上净洗。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三分,薄荷二叶,盏子内煎二分,通口服。大小加减药水。

《张氏家传》夺命散 治孩儿、小儿疮麻已发未发,并宜服之。升麻糯米紫草甘草(以上各半两)木通(二钱半)

上件锉为散。每服一大钱,水七分,煎四分,去滓温服。六岁、五岁以下,量大小加减服之。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小儿热退疮疹。黄 散方

柴胡干葛甘草(炙。各一钱半)

上为末。每服一钱,薄荷三叶,水五分,煎至三分,约三呷,空心服。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小儿麻痘已出未出,便服此药即稀。牛蒡子(一两,用麦麸炒令黄色,去麸)甘草(一钱,炮)

上为末。每服一字或二字,用园荽煎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