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学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幼幼新书>盗汗第四

《幼幼新书》盗汗第四·

《巢氏病源》小儿盗汗候∶盗汗者,眠睡而汗出也。小儿阴阳之气嫩弱,腠理易开。若将养过温,因于睡卧阴阳气交,津液发泄而汗出也。

《养生必用》∶童男室女、小儿肌瘦有汗,但用平和养气血温药,自无虞矣。(用术、桂、地黄当归、芎等。)

钱乙论盗汗者,睡而自汗出,肌肉虚也,止汗散主之(方见喜汗门中。)遍身汗,香瓜丸主之(方见本门中。)若胃怯汗出则上至项、下至脐,此胃虚也,当补胃,益黄散主之(方见胃气不和门中。)

钱乙论治病有等云∶张氏三子病。岁大者汗遍身;次者上至项、下至胸;小者但额有汗。众医以麦煎散治之不效。钱氏曰∶大者与香瓜丸,次者与益黄散。(二方同见前。)小者与石膏汤,(钱乙方与诸方竹叶石膏汤并同。)各五日而愈。(遍身者,盗汗也。上至项、下至胸者,胃虚也。额有汗者,喜汗也。)

《五关贯真珠囊》小儿盗汗候∶阴阳气弱,腠理易开,因于眠卧,阴阳气交,津液发泄,故为虚汗。

《婴童宝鉴》∶小儿心膈发热,时痢盗汗者,多病疳也。

《婴童宝鉴》小儿盗汗歌∶

小儿气血未调和,腠理开舒易染 ,将养过温成盗汗,早须医理莫蹉跎。

《玉诀》小儿盗汗虚热歌∶

盗汗频频气受伤,脏中虚热小便黄,夜间发热无时节,颊赤唇干口有疮。

此患先退热,后调其气,次和脏腑,故无误也。

《小儿形证论》四十八候盗汗歌∶

频频生盗汗,虚热小便黄,夜卧时烦热,鸣牙肾受伤,气粗还气细,肝内要消详。

此病是因伤气,非风蕴热,乃三焦不得通畅,出汗恐久成惊风候。先将南星丸利三焦(方见伤寒变疹子门。)次下大青丹(方见急慢惊风门中。)得心气不惊恐,汗不止,先服防风汤一、二服,补气定汗。(方见本门。)

《千金》治少小盗汗。三物黄连粉方黄连牡蛎贝母(各十八铢)

上以粉一升,合捣下筛,以粉身良。《婴孺》方同,无粉一味。

《千金》此由心脏热之所感,宜服犀角饮子方。《圣惠》同。治小儿盗汗,体热瘦瘁,多惊。犀角(十八铢)茯苓(一两)麦门冬(一两半)甘草(炙,半两)白术(炮,六钱)

上五味 咀,以水九合,煎取四合,分服。加龙齿一两佳。

《外台》∶《延年》治小儿盗汗方。

黄根雷丸牡蛎(熬。各三两)甘草(三两,炙)干姜(一两) 粱米(一升)

上六味,捣粉以粉身,汗即止。

孙尚药治小儿盗汗,潮热往来方。

南蕃胡黄连柴胡(各等分)

上捣,罗极细,炼蜜和丸如鸡头大。每服二丸至三丸,银器中用酒少许化开,更入水五分,重汤煮三、二十沸,放温,食后和滓服。

陈藏器治小儿盗汗方。

上用牡蛎赤,捣为粉,粉身汗止。

《圣惠》治小儿盗汗,体热咽干。犀角散方犀角(屑)茯苓麦门冬(去心,焙) 黄 (锉)人参(去芦头。各半两)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分减。

《圣惠》治小儿体热盗汗,心烦,不欲乳食。黄 散方

黄 (锉)朱砂(细研、水飞过。各半两) 龙脑(一钱,细研)人参(去芦头) 川升麻大黄(锉,微炒)甘草(炙微赤,锉)天竺黄(一分)牡蛎粉(一分)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煎竹叶汤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夜后常有盗汗,黄瘦。龙骨散方

龙骨牡蛎粉 黄 (锉)人参(去芦头) 熟干地黄甘草(炙微赤,锉) 麻黄根(各半两)麦门冬(一两,去心,焙)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盗汗不止,咽喉多干,心神烦热。麻黄根散方

黄根败蒲灰麦门冬(去心,焙) 黄 (锉)甘草(炙微赤,锉)龙骨(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盗汗不止。宜用粉身牡蛎散方牡蛎粉 麻黄根赤石脂(各一两)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入米粉二合拌令匀,每日及夜间常扑之。

《圣惠》又方

黄根干姜(各一两)雷丸粱米(各二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日三、四度以粉其身,汗即自止。

《婴孺》治小儿盗汗方。

黄根(三分) 故扇灰(二分)

上为末,乳汁或饮服三分匕,日三服。大人方寸匕,日三丸。

钱乙香瓜丸方大黄瓜(黄色者,一个) 胡黄连大黄(湿纸裹,煨至纸焦)柴胡(去芦)鳖甲(醋炙黄)黄柏(浓者去粗皮,秤)黄连芦荟橘皮(各等分)

上除黄瓜外同为细末,将黄瓜割去头,填入诸药至满,却盖口;用杖子插定,慢火内煨熟,面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二丸,食后冷浆水或新水下。大者五、七丸至十丸。

钱乙黄 散 治虚热盗汗方。牡蛎(烧) 生干地黄(焙,刮) 黄 (各等分)

上为末,煎服无时。

钱乙虎杖散 治实热盗汗方。

上用虎杖锉,水煎服,量多少与之,无时。

张涣沉香黄 散 调益荣卫,治肌瘦盗汗方。

绵黄 (锉)当归(洗,焙干)沉香赤芍人参(去芦头。各一两) 桂心木香(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大钱,水一小盏,入生姜二片,枣二枚,煎六分,去滓;放温服,食后。

张涣沉香鳖甲丹 治潮热盗汗方。鳖甲(童子小便浸一宿,去裙 ,酥炙黄) 绵黄 (锉)草龙当归(洗,焙干)沉香(各一两) 川大黄(炮) 川黄连(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炼蜜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用麦门冬去心煎汤下。量儿大小加减。

张涣苁蓉丹 治血少肌瘦盗汗方。肉苁蓉(酒浸一宿,刮去皱皮,令干)鳖甲(涂醋炙黄,或去裙 。各一两) 绵黄(锉)何首乌当归(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炼蜜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温米饮下,食前。量儿大小加减。

张涣升麻汤 治肌热盗汗方。

升麻绵黄 (锉)人参(去芦头。各一两) 熟干地黄(半两)

以上捣,罗为细末。次用∶天竺黄牡蛎粉(展半两,研匀)

上件同拌匀。每服半钱至一钱,煎竹叶汤调下。

张涣牡蛎散 专止盗汗方。牡蛎粉(二两,细研) 麻黄根(为细末)赤石脂(细研)糯米粉(各一两) 龙脑(一钱)

上件再研匀。每用一匙头,新绵包,每日及夜常常扑身体、头面有汗处。

《四十八候》治盗汗防风汤方防风麻黄(各一钱)

上为末,水半盏,莲子心四个,同煎三、五沸服。

《惠眼观证》龙胆丸 治盗汗睡着常出,若待日久,渐加黄瘦方。龙胆防风(各等分)

上为末,以蜜为丸如此○大。每服十丸,蜜水下,不拘时候。

《张氏家传》治小儿夜多盗汗。白龙散方龙骨(半两)麝香(少许)

上同研为细末。每服半钱,冷水调下。

《张氏家传》人参黄 散 治身热肌瘦,自汗盗汗,服之大妙方。人参绵黄 白茯苓山药百合甘草(炙。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浓煎麦门冬汤点服,不以时候。小儿服一钱,频服甚妙。

《庄氏家传》小儿一切虚热,夜卧有汗方。黄芩甘草芍药(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蜜汤调下。

《庄氏家传》治小儿肌热盗汗,不思饮食。柴胡饮子方柴胡(去苗)青蒿桃枝柳枝(各阴干取)地骨皮甘草(炙。各二两)

上等分细锉,每服二钱。入乌梅一个,拍破,小麦四十九粒,水一盏,煎七分。食后、临卧温服。

《王氏手集》止汗牡蛎散方 治卧即盗汗,风虚头痛,忪悸恍惚,口干羸瘦方。牡蛎( 赤)白术防风(各三两)

上同为细末,每服一平钱,温酒或米饮调下。止汗立验。

《王氏手集》又方防芷散防风白芷(各等分)

上碾,罗为细末。每服一平钱,米饮汤调下。食后极有效。

《吉氏家传》麻黄散 治小儿胃热盗汗,及衣浓伤温汗出方。

黄根(一分,焙) 麦麸(半两,炒黄黑色)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至一钱,猪耳煎汤调下。

《吉氏家传》升麻散 治小儿心脏虚热,小便黄,面赤口生疮,盗汗出方。升麻白药甘草(炙) 栝蒌根丁香(各一分)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水半盏,姜钱一片,同煎服。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小儿骨热盗汗。重汤丸方

黄连(一分)柴胡(半两)天竺黄(三分)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大。麦门冬汤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