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学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幼幼新书>冷热不调第八

《幼幼新书》冷热不调第八·

《圣惠》论∶小儿冷热不调者,盖为乳食乖张,寒温失节;或阴阳相胜,气血不调。致令冷归下焦,热冲上膈。若风冷入于肠胃,则泻痢不定,或腹中气满,或时呕逆不能乳食。故谓之冷热不调也。

张涣论∶小儿所以多疾者,盖为不能自保摄,全在乳母调节。若哺乳乖宜,则冷热不调,热冲上膈,冷归下焦,致虚实不等。水谷不消,遂伤脾胃,胃气虚则呕吐,脾气虚则泄痢,挟积则变为下痢。盖脾胃居常,最宜调适。若疾证甚而不已,致令虫动生风,便致危困,岂不慎哉!

《圣惠》治小儿冷热不调,胃气壅滞,少思饮食。木香散方木香大腹皮(锉)人参(去芦头) 赤茯苓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诃梨勒皮 桂心前胡(去芦头)半夏(汤浸七遍,去滑)丁香甘草(炙微赤,锉。各一分)

上件药捣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盏,入生姜半枣大,煎五分,去滓放温。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冷热不调,不思饮食,食即不消。赤芍药丸方赤芍药 川大黄(锉碎,微炒。各三分)柴胡(去苗) 赤茯苓(各半两) 桂心(一分)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用一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二岁以上,粥饮化破三丸服,日三服。如四岁以上至七岁服七丸,以粥饮下。

《圣惠》治小儿冷热不调,腹内疼痛,发歇不定。白术散方白术当归(锉碎,微炒) 芎 (各半两)干姜(炮制,锉) 青橘皮(汤浸,去白瓤,焙)甘草(炙赤,锉。各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冷热不调,腹痛下痢。香连散方木香当归(锉碎,微炒)干姜(炮制,锉。各一两)黄连(去须)阿胶(捣碎,炒令黄。各半两)

上件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频服。

《圣惠》治小儿冷热不调,大便或壅或通,不欲乳食。诃梨勒散方

诃梨勒皮大黄(锉碎,微炒。各半两)人参(去芦头)槟榔木香桂心 芎 (各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末,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冷热不调,大便青黄,心腹多痛,不欲乳食。当归丸方当归(锉碎,微炒)人参(去芦头)白芍药 芎 (各三分)甘草(炙微赤,锉)白术(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以面糊为丸如麻子。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服。三岁以上,加丸数服之。

《圣惠》治小儿冷热不调,腹痛不可忍,或时寒热,下痢脓血。木香散方木香(一分) 芎当归(锉碎,微炒)桔梗(去芦头)黄芩(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不计时候,以温生姜汤研破二丸服之。量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四、五岁,腹内冷热不调,不能饮食。调气散方白术甘草(炙微赤,锉)人参(去芦头。各三分) 浓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放温。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冷热不调,或时下痢,腹痛,不能饮食。犀角散方犀角(屑) 桂心甘草(炙微赤,锉)当归(锉碎,微炒)黄连(去须)人参(去芦头)

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干姜(炮裂,锉。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放温服之,日三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冷热不调,肠胃滞结,壮热或时,两肋刺痛。赤茯苓丸方

茯苓(三分)当归(锉,微炒) 芎 (各一分) 川大黄(锉碎,微炒)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各三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太医局和中散 治小儿脾胃不和,呕逆恶心,冷热不调,减食泻泄,腹痛肠鸣,少力嗜卧。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涂炙,六两)白术(三两)干姜(炮)甘草(炙,锉。各二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八分一盏,入生姜二片,煎六分,去滓。稍热服,乳食前服。

《谭氏殊圣》治小儿冷热不调,暴泻注下。通心气,利小便。乌犀散

上用拣净车前子杵,罗为末。每服□□甘草汤下,不以时候。

张涣调中散方 治小儿冷热不调致脾胃不和。

橘皮(汤浸,去白,焙干) 白茯苓人参(去芦头)木香(锉。各一两)丁香白术(炮)大腹皮(锉)甘草(炙。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二片,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张涣益胃丹方 调冷热,和脾胃。当归(洗,焙干)木香白术(炮)沉香(炮。各一两)白芍人参(去芦头) 蓬莪术砂仁(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白面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至十五粒,点麝香汤下。量儿大小加减。

张涣三棱丹方 调冷热,消宿食。

三棱(炮,乘热先拍破)神曲木香半夏生姜八两,同捣成膏,炒黄。各一两)干姜(炮) 陈橘皮(浸去白)丁香桂心(各半两)

上件为细末,炼蜜和丸如鸡头大。每服一粒,生姜汤化下。

《刘氏家传》三台丸 治五脏寒热不调,或胪胀肠鸣而噫食,甚者呕逆,大便色变。服之令人大小便调,长肌肉方。大黄(煨)前胡(各二两半) 硝石(别研)葶苈(炒,别研如泥)杏仁(去皮,别研烂。各一两) 浓朴(姜制)附子(炮,去皮)细辛(去土及叶)半夏(汤洗,切,焙)茯苓(各半两)

上为末,炼蜜和捣,丸如黍米大。每服一岁儿五丸饮下,以大小便调和止药。

《赵氏家传》治小儿冷热不调,泻痢不止,腹中疼痛。三圣方黄连干姜(炮)甘草(炙。等分)

上为末,面糊为丸绿豆大,每服七丸。赤痢甘草汤下,白痢干姜汤下,赤白痢二宜汤下。

《赵氏家传》人参丸 调气,治小儿饮食不消化,冷热不调方。人参木香白术莪术当归(细锉,炒。各半两)白芍药(一分)

上件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空心,麝香汤下,米饮亦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