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学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幼幼新书>一切痢第二

《幼幼新书》一切痢第二·

《圣惠》∶夫小儿一切痢者,由痢色无定,或水谷,或脓血,或青黄,或赤白,变杂无常,相兼而下也。此皆乳哺不调,冷热交互,经久则脾胃虚弱,连滞不瘥,令肌体羸瘦也。

《婴童宝鉴》∶小儿痢,为肠胃中冷热相击,经络涩滞而为痢。热多即赤,冷多即白也。

《婴童宝鉴》痢疾死候∶痢频不食,腹胀喘急,下粪黑,体热,渴。

《惠眼观证》∶赤白滞痢,且以平胃丸、(方见哕逆门中。)参苓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醒脾散吃。(方见吐利门中。)三日内痢变黄,粪成大粪,即量大小肥瘦下 汤丸取之。(方见急慢惊风门中。)次调气,下参苓散,即用痢药,下阿胶散、(方见赤白痢门中。)香连丸(方见利渴不止门中)夹平胃醒脾温和药调理。或见大渴,不进食,粪不变,下青血汁,即谓之传赤白滞,滞经二七日,乃锁口疳痢而死。泛常患痢便,可以阿胶、香连治之亦得。若三、四分夹粪,须用通利,如等时,时只一点两点,来又治,兼并不进食,此亦难治。

《婴童宝鉴》小儿诸痢歌∶

小儿痢下有多般,不得将来一例看,冷痢有时青与白,或如丹色赤相干。热侵经络为鲜血,虫毒为伤下紫肝,肠虚日有如膏血,渴甚仍知脏腑干。脾弱遍身成肿满,热冲肝胆翳漫漫,更有脱肛争忍视,急求名药便平安。

《玉诀》小儿泻痢积热候歌∶

小儿泻痢胃家伤,冷热传脾损大肠,胃气失和宁化谷,邪攻变虫自非常。

夫小儿泻痢,先须调气,次服痢药。如是虫毒,须看虚实用药取之,更调胃气。

颅囟经》治孩子初患诸色痢,乃微有疳气。

上用枳实不限多少,炒令黑,拗破看内外相似,为散。空心米饮下半钱,以岁加减服之。忌如常。

《葛氏肘后》徐王神效方 三岁小儿痢,或赤、白、谷,冷热不调。

上用鸡子一枚,破其头如粟米大,出黄、白于瓯中,和胡粉如皂荚子大,研令极匀,调还内壳中糊头,蒸令熟,以喂儿,取瘥止《婴孺》治赤白痢,又治脓血痢。

葛氏《肘后》疗小儿痢方,日夜数十行者。

上用鸡子一枚,破取白,半鸡子和酽醋搅如白酒,煎如稀饧,勿使干,干即难咽,灌讫,勿令吐。前后两度服之,稍有效验。

《千金》驻车丸 治大冷洞痢,肠滑,下赤白如鱼脑,日夜无节度,腹痛不可堪忍者方。黄连(六两)干姜(炮,二两)当归阿胶(各三两)

上四味末之,以大酢入合,烊胶和之,并手丸如大豆许,干之。大人饮服三十丸,小儿百日以还三丸,期年者,五丸。余以意加减,日三服。

《仙人水鉴》小儿秋、夏痢不止,神方。干漆虾蟆(各三分)砒霜(一分,煮) 黄丹(熬)蜀葵远志黄盐(陶隐居云∶北海盐黄,草粒粗,以作鱼 及咸花)滑石(各二分) 干蚯蚓(一条,生用)

上并为末,同研令细,饭丸如麻子大。患深者,不过五服,以冷水下一丸至二丸。

《仙人水鉴》孩子生下一月,患乳痢。白胶方

乳母寒气浸,儿病痢加深。仙人有神法,先使水林檎。汤煮白羊肉,充餐力自任。乳母一饱食,儿病不能临。

上取水林檎不计多少,捶碎,以水煮白羊肉食之,儿痢疾立可。

《仙人水鉴》治小儿八般痢七宝散方

鸽粪(二钱,取白)夜明砂(好者)槐花朱砂(研,各一钱) 白姜白矾(各半钱)

上为末,入麝香一字,研匀。每服一钱,水一盏,煎四分,温吃。忌毒物。

孙尚药治丈夫、妇人、小儿痢方。木香(一块,方员一寸)黄连(半两)

上件二味水半升同煎干,去黄连,只薄切木香,焙干为末。三服∶第一橘皮汤;第二陈米饮;第三甘草汤调下。此乃李景纯传。有一妇人久患痢将死,梦中观音授此方,服之遂愈。

陈藏器止小儿痢方。

上用鸡子和蜡作煎饼与小儿食,止痢。

陈藏器治痢方。

上用生鸡子一个,连纸一幅,有肉乌梅十个,取鸡子白摊遍,连纸日干,折作四重,包撮乌梅,安熨斗中,用白炭火烧,烟欲尽取出,以盏碗盖覆,候冷,研令极细,入水银粉少许和匀。如大人患,分为二服;小儿分三服。不拘赤白痢,空心,井华水调服。如觉脏腑微有疏利,不须再服。

《贪疗》小儿、大人痢方。

上用乌贼鱼骨,炙令火,去皮,细研成粉,粥中调服之,良。

《子母秘录》治小儿痢方。

上用林檎子杵取汁服。以意多与服,瘥。

孟诜小儿患秋痢方。

上与虫枣食,良。

孟诜又方

上用 柿涩下焦,健脾胃气,消宿血。作饼及 与小儿食,治秋痢。又研柿,先煮粥欲熟,即下柿更三两沸与小儿饱食,并奶母吃亦良。

《图经》止下痢∶

上用黄柿和米粉作HT 蒸,与小儿食之,止下痢。

《圣惠》治小儿一切痢不瘥,腹痛,羸瘦,不欲饮食。当归当归(锉,微炒)阿胶(捣碎,炒令黄燥)黄芩龙骨(各三分)人参(半两,去芦头)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一切痢不瘥,腹痛,多渴。人参散方桔梗(去芦头)当归(锉,微炒)地榆(微炙,锉。各三分)人参(去芦头)艾叶(微炒) 黄 (锉。

各半两)乌梅肉(一分,微炒)龙骨(一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一切痢不瘥,脾胃气弱,饮食全少,腹胀无力。木香散方木香黄连(去须,微炒) 桃白皮(微炙,锉。各半两)麝香(一钱,细研)白矾(二两,烧令汁尽)龙骨(三分)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半钱。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一切痢不瘥青金散方

定粉(二两)白术(一分) 诃黎勒皮(一分) 黄丹白矾(灰) 白龙骨(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用枣一升,去核,共药都搜作丸,入瓷罐内盛,烧令通赤,取出细研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一切痢不瘥黄丹散方

黄丹莨菪子 黄明胶(各半两) 青州枣(三十枚,去核)

上件药捣为一团,烧令通赤,放冷,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米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一切痢不瘥,日夜度数无常,密陀僧散方密陀僧(细研) 定粉 黄丹(各微炒)龙骨(各一分)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一切痢不瘥鹿角散方鹿角(一两) 定粉密陀僧黄丹白矾(各半两)

上件药入瓶内,烧令通赤,放冷,取出细研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又方

定粉砒霜(各一分)

上件药同研为末,以面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冷浆水下二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一切痢,诸药无效,宜服此方。巴豆(七枚,去皮心油) 深色燕脂(三钱)

上件药先研巴豆为末,次入燕脂同研令细,煮枣肉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冷粥饮下三丸,小儿一丸。忌食热物。

《圣惠》治小儿下痢,日夜数十行,渐至困弱。黍米粥方黍米(一合)鸡子(一枚) 黄蜡(半两)

上煮粥,临熟下鸡子,蜡搅令匀,空服食之。

《婴孺》治小儿实下痢细辛汤方大黄(四分)细辛(一分)黄芩甘草(炙。各三分)

上以水三升煮八合,为三服。去五里久再进。

《婴孺》治小儿下痢方。龙骨干姜当归鹿茸(炙)附子(炮) 矾石(烧。各二分)黄连(七分)

上为末,蜜丸大豆大五丸。日三服,大效。

《婴孺》治半岁儿滞痢方。龙骨干姜(各二分)附子(一分,炮)甘草上以水三升,煮一升二合,顿服半合,日三服。

《婴孺》治小儿身羸瘦,滞痢。已服自下汤罢,其痢未断。薤白豉汤方薤白(十二茎) 豉(熬汤)栀子仁(各五合)

上以水一升煮八合。一岁为三服,三、四岁再服,二百日以下为四服。一云无豉子。

《婴孺》治少小下痢方。人参黄芩甘草(炙)干姜(各二分)

上为末,蜜丸如小豆大。五丸,日三服。

《婴孺》治小儿诸痢方。

上用羊骨烧,研为末。饮调方寸匕,日二服瘥。

《婴孺》又方

上用黄连二两,水二升煎二合,去滓,纳犀角末四分,再煎取一合,更纳麝香末一分。早、午、晚各服一鸡子许,神验大效。

《婴孺》治小儿痢榉皮饮子方

梁州榉皮(五分)桔梗茯苓(各八分)粟米(二合)

上以水五升四合,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婴孺》治小儿下痢,已服龙骨汤不已,宜此女萎丸方女萎黄柏(各一两)附子(三分,炮)黄连(五分)干姜(四分)

上为末,蜜丸大豆大。一服十丸,日三服。夜一,稍加至十五丸。

《婴孺》治小儿痢子芩汤方

子芩(二十分)竹叶(八合,切)甘草黄柏(各四分)女萎知母(各六分)枳壳(八分)

上以水三升,煮一升,一岁儿分服。

《惠眼观证》胡黄连丸 治痢方。

黄连诃子肉(炮,秤二钱)朱砂(一钱半)

上为末,烂饭为丸如此○大。每服七丸至十丸,随大小,甘草姜汤下。

《刘氏家传》小儿痢方。

上用黄蜡熔以黄丹,调赤为度,丸绿豆大。每服七丸,乌梅甘草艾叶煎汤下。

《张氏家传》金匮丹 治大人、小儿、老人、产妇应有寒热,脏腑之疾,服之神效。西京龙门奉天寺主合此药云∶是异国神僧传授。朱砂(半两,飞,研极细) 黄丹(二两半,炒黑色)乳香(七钱,新水研细,纸箱于瓦上干之)木鳖子(大者十枚,烧黑色,去皮)白胶香(四钱,不杂伪者)砒霜硝石(各三两。同研,瓷合以赤石脂封固口缝,再以盐泥纸筋固济,荫干,用灰火烧通赤,候冷取药,其药如雪玉,谓之琼林玉株。此药中,唯此神异过度,炼家谓之用砒不用砒之说,此是也。一料用一两六钱)巴豆(拣大者去皮心、膜,出油)杏仁(大者,去皮尖,炒,研。各七十枚)

上研极细研,以黄蜡一两三钱熔和为剂。要服旋丸,以全药力。每服三丸,如绿豆大,临卧浆水汤下。未效,连日服三服必效。更着老小虚实,加减大小也。

《张氏家传》缠金丹 治一切痢下积聚。老少不拘,并不疏动,极有神效。一名朱砂膏方。

辰砂(一两,别研极细) 砂(明净无石者一两,别研极细,一方用半两)

上先取肥者巴豆七十个,去皮,用黄蜡十枣大同煎焦黄色,取出,不用巴豆。将前药二味与蜡搅匀,放稍冷和成挺子。如有患,旋丸。如大人,豌豆大,每服二丸,温将水吞下。如赤白痢,干姜甘草汤下。骤泻,新水下。赤痢,冷黄连汤下。白痢,艾汤下。皆临卧服二丸。小儿,麻子大,更看大小,临时加减服之。

《张氏家传》衮金膏 利胸膈化痰,取虚中有积,脐腹急痛,里急后重,欲作恶痢及小儿停食发热,粪白 臭。

呕吐酸水,下利积脓,谷食不化,全不美食。止泻痢方。朱砂(半两,细研)粉霜硫黄砂(各一钱)砒霜硝石(各半钱) 腻粉(二钱) 脑麝(各半字)

上件研细,用巴豆半两黄明者,去壳、心膜研如面,和前药令极匀,黄蜡三分熔和后,用重汤内煮三两丸,搜成丸,用金箔裹着旋丸,小麦大五粒至七粒,取积浆水送下。化痰,姜汤下。泻痢,米饮下。小儿,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五粒。

《庄氏家传》治泻痢神验木香丸方黄连(一两,去须,锉如大豆大,吴茱萸一两同炒,令焦黄色,去茱萸) 肉豆蔻(二个)木香(一分)

上为末,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用面糊亦得。)水泻、赤痢用米饮下二十丸。白痢,浓朴汤下。小儿,丸如许○大,服十丸。

《庄氏家传》如圣丸 治大人、小儿冷热泻痢,腹痛,米谷不消,脓血赤白并疗之方。干姜(炮)槐花(炒。各一两) 宣连(半两,去毛)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大人,三十丸。小儿,七、八丸。看岁数加减。如常泻,温水下。赤多,米饮下。

《庄氏家传》治小儿痢阿胶丸方阿胶茯苓黄连上各等分为细末,以饭为丸,曝干。空腹,米饮下三十或五十丸。

《孔氏家传》小儿痢方。

橘皮(炒)黄连乌梅

上等分为末,陈粟米为丸。米饮下五十丸。

《王氏手集》当归黄连丸 治身体壮热,烦渴下痢,赤白相杂,后重腹痛,昼夜无度,小便涩少方。

芍药当归黄连黄柏上等分为细末,面糊为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温米饮下,食后。

《吉氏家传》治一切痢青金散方

定粉(二两) 黄丹白矾( )龙骨(各半两)白术(一分)诃子皮(二十个)

上件末,干枣一升去核为一处,作团子于罐子中,用火先文后武烧青色为度,研细。米饮下一钱。血多,入黄连少许。小儿半钱。又一方入莨菪子、猪胆丸尤妙。

《吉氏家传》治诸般痢方。诃子密陀僧(各一两)巴豆(二十粒,去皮、油)

上件末,以醋二升半熬一伏时,乘热于 合内,凝定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空心米饮下。休息痢,米饮下。赤痢,甘草水下。白痢,干姜汤下。

《吉氏家传》治一切痢青金散方

黄丹莨菪子 胡粉(炒。各半钱) 枣子(十个)

上一处捣作团,烧令通赤取出,冷,研细。空心米饮下半钱。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小儿痢方。龙骨黄丹 定粉 猪指甲子(各等分)

上四味瓶罐泥封口,大火 红,细研。服半钱一字,米饮调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小儿痢方。诃子(三个)龙骨乌鱼骨 黄丹(醋炒。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半钱,米饮调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小儿痢针头丸方巴豆杏仁(去皮尖。各四十九个)

上用铁线串,灯焰上烧,不存性,研细,用黄蜡二钱灯上熔汁,入药和为剂,如粟米大。每服七丸,小儿三、五丸,新汲水吞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五仙丹 治痢方。杏仁巴豆(各四十五粒,针头上并烧存性)砒霜(一钱,研) 腻粉(二钱)百草霜(半两) 黄蜡(一两)

上件同研匀,熬黄蜡为剂,旋丸如黄米大。白汤下,不计时候。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泻痢方。胡椒绿豆(各四十五粒) 黄丹(半钱,飞)巴豆(七粒,去皮心、膜,出油)

上件为末,入少面糊丸如黄米大。每服十丸,乌梅甘草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