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学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幼幼新书>小便淋沥第十三

《幼幼新书》小便淋沥第十三·

《巢氏病源》小儿诸淋候∶小儿诸淋者,肾与膀胱热也。膀胱与肾为表里,俱主水。水入小肠下于胞,行于阴,为小便也。肾气下通于阴,阴,水液之道路。膀胱,津液之腑。膀胱热,津液内溢而流于泽,水道不通,水不上不下,停积于胞,肾气不通于阴。肾热,其气则涩,故令水道不利。小便淋沥,故谓为淋。其状∶小便出少起数,小腹急痛引脐是也。又有石淋、气淋、热淋、血淋、寒淋、诸淋,形证随名,具说于后章,而以一方治之者,故谓诸淋也。

茅先生小儿生下有诸般淋沥。砂石淋所出砂石,此肾中有客热。冷淋,遗下白色,时时滴沥,此下焦极冷。

热淋,涩痛不出,此肾中有客风。血淋如血,此五脏甚热,热极之候。其所治前件诸淋,用滑石散夹羊灰散与服即愈(二方并见本门中)。如调理冷淋,要夹温药与服。如见面黑色,肚膨胀,不进食,恶叫唇缩,死候不治。

张涣谨按∶小儿小便淋涩,与大人无异,亦由膀胱有热所致。诸淋难涩,甚者,脐下妨闷,心神烦热。

《婴童宝鉴》∶小儿淋者,膀胱积热,尿茎不通,乃淋涩痛也。

《婴童宝鉴》∶小儿尿时啼哭,而尿少者,绿气滞膀胱,茎中涩痛者,淋也。

《玉诀》小儿淋沥候歌∶

小便淋沥膀胱热,气滞因风肠里结。聚积胞中砂石淋,热极气攻还变血。此候解热,利下小肠风毒妙矣。

又一云∶此患利小便,去风毒,即无误也。

又一《玉诀》小儿淋沥候歌一同,云∶先与姜黄散,(方见血淋门,《凤髓经》方同。)次与石韦散(方见本门)利小便,通心气。

《石壁经》三十六种内五种淋沥候歌∶

五淋之病热相传,一一须分病本源。或即叫啼生水积,忽然餐食在脾间。次后复还归肾脏,至今淋沥小便 。但观眼尾红筋见,(一云∶但看眼尾红云见。)有血相和汗不干。(一云∶青筋垂至耳旁边。)肚上青筋垂至腹,(《凤髓经》云∶垂至伏,注云∶伏,乃阴囊也。定知砂石痛难安。雨唇干燥如皮退,(四十八候,此一句∶舌上如同粟米样。)此是风淋定恶痊。下阴不肿气不急,下阴才肿气相煎。先与宽肠海金散,(《凤髓经》云∶先与宽肠散子吃。)必能通达使安全。

此因膀胱热使然也,或热逼水聚结砂石,若肺经气滞,使小肠不分,亦为淋疾。脾积而饮食不足,亦为此疾。治当去膀胱毒瓦斯,次宽胞,胀即愈也。(海金散方见本门。)

《凤髓经》歌括一同,有注云∶血淋宜与姜黄散(方见血淋门),热淋宜与石韦散(方见本门玉诀方同。)

《千金》地肤子汤 治小儿热毒入膀胱中,忽患小便不通,欲小便则涩痛不出,出少如血,须臾复出方。地肤子瞿麦知母黄芩枳实(麸炒)升麻葵子猪苓(各六铢)海藻橘皮通草(各三铢)大黄(十八铢)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一日至七日儿一合为三服;八日至十五日儿,一合半为三服;十六日至二十日儿,二合为三服;四十日儿,以此为准;五十日以上,七岁以下,以意加药益水。

《千金》治小儿淋方。

上用车前子一升,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

《千金》又方

上煮冬葵子汁服之。《圣惠》以冬葵子为散,水煎服。

《千金》又方

上取蜂房、乱发烧灰,以水服一钱匕,日再。

《千金》治淋痛方。

上用猪脂酒服三合,日三。小儿服一合,腊月者。

《圣惠》∶炼腊月猪脂,去滓。每服一栗壳,暖酒一合,搅匀空心午间各一服。

陶隐居及《图经》小儿淋闭方。

上以衣鱼摩脐及小腹,即溺通也。

《圣惠》治小儿诸淋,脐下妨闷,心神烦热。石燕丸方石燕(细研)瞿麦栀子滑石(细研)木通(锉) 葵子 海蛤(细研。以上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葱白汤下七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诸淋涩,水道中痛,脐下痞满。石韦散方石韦(去毛) 葵子木通(锉) 赤茯苓车前瞿麦白皮(锉。以上各半两)滑石(一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葱白五寸,煎至六分,去滓,分为二服。如人行十里,再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诸淋,及热结赤涩不通。木通散方木通桑根白皮(各锉)冬葵子 川芒硝(各一分)滑石(半两)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葱白汤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诸淋涩痛不利。石韦散方石韦(去毛)赤芍药 川大黄(锉,微炒)麦门冬(去心,焙)甘草(炙微赤,锉) 川升麻川朴硝(以上各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诸淋涩,脐下连两膀胱妨闷及大肠气壅。牵牛子丸方牵牛子(微炒) 川大黄(锉,微炒) 川升麻郁李仁(汤浸,去皮,炒,研入) 川朴硝(各半两)滑石海蛤(各一两。细研)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用温水研下七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诸淋涩,心烦闷乱。车前子散方车前麦门冬(去心)石燕(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又方冬葵子(一两)瞿麦(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又方

上取小豆叶,捣绞取汁。每服一合,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茅先生治小儿诸般淋滑石散方滑石(末)地龙(去土)

上二味等分为末。每服半钱一钱,用灯心、通草甘草煎汤调下

茅先生治小儿诸淋羊灰散方

上用羊须,烧灰为末。每服一钱,用热酒调下。

《婴孺》治小儿、大人淋。葵子汤方

陈葵子石韦(去毛。各三分) 枣(三十个,去核)滑石(八两)

上以水五升,煮三升。一服一升,小儿减服。

《婴孺》又方滑石(一分半)石韦(去毛,二分)

上为末,醋水服一刀圭,大人二方寸匕。

《婴孺》治小儿小便赤涩。车前汤方车前草汁(七合)冬瓜汁(五合)

上相合,一、二岁为四服;三、四岁为三服;百日儿一合。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小儿小便淋涩不通。如圣散方

海金砂滑石(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一字或半钱,煎灯心汤调下。

张涣石燕丹方 治小便淋涩痛闷。石燕(烧赤,醋淬,放冷细研)瞿麦滑石(各一两)木通(锉) 海蛤(细研。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炼蜜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以葱白汤下,食前。量儿大小加减。

张涣石韦散方 治诸淋涩水道中痛,脐下妨闷。石韦(一两,去毛)冬葵木通(锉) 赤茯苓(各半两)车前瞿麦白皮(锉)滑石甘草(各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葱白五寸,煎至六分,去滓,温服。如人行十里再服。量儿大小加减。

张涣葵子散方 治肾热水结,化泻有淋。甚者,水道中涩痛不可忍。冬葵子(一两)石楠白皮(锉)石韦(去毛)木通(锉。以上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散。每服半钱,以葱白汤下,日二服。量儿大小加减。

张涣又方滑石滑石栝萎根石韦(去毛。各一两)

上件药捣,罗为散。每服半钱,煎大麦饮清调下,日二服。量儿大小加减。《圣惠》专治石淋。

张涣朱砂散方 治心神烦躁,小便赤涩不通。朱砂(别研细,一两)滑石犀角(屑。各半两)黄芩甘草(炙微赤,锉)车前子(各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散,入朱砂同拌匀。每服半钱,煎竹叶汤调下,食前。

《婴童宝鉴》治小儿淋涩滑石散方滑石瞿麦葵子(炒)芸苔甘草(炙) 山栀仁郁金海金砂(各一分,末)

上件研匀,用灯心、葱汤调下半钱。

《九 卫生》寸金散蒲黄滑石(各一分)

上同为细末。每服一钱,煎灯心汤调下,沙糖水亦妙。

《聚宝方》通神散 治小儿五疳淋方。石燕子(一枚,先为细末,再研)石韦(半两)

上二味为细末。每服一字,煎三叶酸浆草汤调下。甚者再三服,瘥。忌生冷油腻。

《玉诀》石韦散 通小便淋热涩痛方。石韦(去毛)瞿麦海金砂滑石木通甘草(炙。以上各等分)

上为末。每一钱,炒灯心煎汤调下。

《三十六种》治五淋车前子散方车前滑石上等分为末,粥饮调下。

《三十六种》治五淋朴硝散方

朴硝(三分,别研)滑石(半两)甘草(炙,二钱)

上为末。每服半钱,葱汤调下。

《四十八候》治五淋海金散方

海金砂(二钱)滑石甘草(炙) 扁竹郁金(皂角煮三五次。以上各一钱)木通瞿麦大黄(蒸。各一分)

上细末。每服一钱,煎木通汤下。风淋,蔓荆子汤;冷淋,白姜汤,日进三服。

《吉氏家传》治淋沥兼医疮毒。甘露散方石膏寒水石(各二两)甘草(一两,炙)

上件为末。每服半钱,井华水调下,米泔亦得。

《米氏家传》治小儿小便不利涩痛。白附子散方

附子滑石(各末。等分)

上件以酸浆子汁调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淋沥通神散方石燕子(一个,去 )石韦(一分) 海金砂木通(各二钱)

上为末。每服一钱,酸浆草汤下甚妙。不过三服。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小儿小便结热涩淋等退热栀子散方栀子仁(七个) 芍药(二钱)木通(三钱)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入灯心三两条,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