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学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幼幼新书>月蚀疮第十五

《幼幼新书》月蚀疮第十五·

《巢氏病源》小儿月蚀疮候∶小儿耳鼻口间生疮,世谓之月蚀疮,随月生死,因以为名也。世云∶小儿见月初生,以手指指之,则令耳下生疮,故呼为月蚀疮也。

《千金》论曰∶凡日月蚀时,忌食饮。腹中生 虫,及房室生子不具足,必患月蚀疮。亦不得与儿乳,日月生后乃不忌。令人口臭、齿断、宣露常有血出,舌上生疮者,皆由犯此所致耳。日月蚀时须救,不救出行逢暴雨。其救月杖须收,取治 之神药,预备患此者施之救疗。

《圣惠》论月蚀疮∶夫月蚀疮者,生于两耳及鼻面间,并下部诸孔窍侧。侵蚀乃至筋骨,月初则疮盛,月末则疮衰,以随月生,因名之为月蚀疮也。又小儿耳下生疮,亦名月蚀疮。世云∶小儿见月以手指指之,则令病此疮也。其生诸孔窍中,则有虫矣,久不瘥则变成 也。

《葛氏肘后》小儿初得月蚀疮,多在两耳及七孔窍,随月生死,俗言小儿指月所为。方∶

上烧蚯蚓屎令赤,膏和敷之,《千金》和以猪膏。

《葛氏肘后》又方

上以五月虾蟆屑,膏和涂之。《外台》和以猪脂。

《千金》治小儿月蚀疮,随月生死方。

上以胡粉和酥敷之,五日瘥。

《千金》治月蚀九窍皆有疮者方。

上水和粉敷之。

《千金》治月蚀恶疮 肉方。硫黄斑蝥(各等分。《圣惠》硫黄、 茹各半两斑蝥一分。仍以糯米斑蝥,微黄去足。)

上三味,治下筛。敷疮上,干者以猪脂和敷之,日三夜一。

《千金》又方吴茱萸蔷薇根地榆根(各三两)

上三味治下筛。以盐汤洗疮上敷之,日三。(《圣惠方》每用半两,投汤中,候温洗之。)

《外台》∶《集验》疗小儿头疮、月蚀、口边肥疮、蜗疮悉瘥。黄连胡粉膏方黄连(二两) 胡粉水银(研入。各一两)

上三味捣为散,相和水银研令相得,以敷疮上。纵黄汁引成疮,亦以粉之即瘥。一方有白矾一两、烧,蛇床子一两,末入,用亦甚妙。至耳边到项上并用。

《子母秘录》治小儿耳后月蚀疮方。

上末黄连敷之。

《圣惠》治小儿月蚀疮,生在两耳上,出脓水不止,宜敷水银膏方。水银黄连(去头、捣为末。各二两) 松脂 胡粉(点少水,与水银同研,令星尽。各一两。)

上件药入乳钵内,研令匀,以粉疮上。疮若干,用炼成猪脂和如膏。每用先以盐汤洗疮令净,拭干,然后涂之。

《圣惠》治小儿月蚀疮立效方。

败鼓皮(一两,烧灰)虾蟆(一枚,烧灰)

上件药细研为散。以炼成猪脂和如膏,涂之即瘥。

《圣惠》治小儿月蚀疮不瘥方。干蟾(一枚,五月五日者,烧灰)硫黄(一两,细研)白矾(二两,烧令斗尽,一本用一两。)

上件药同研细为散,用敷疮上。

《圣惠》治小儿月蚀疮方。

猪蹄蜻蜓(各一枚) 救月杖(三分)

上件药烧灰,细研为散。以蜜水和涂之。

《圣惠》又方

上用虎头骨二两,捣细罗为散,以猪脂一升煎令黄色,膏成倾于不津器中,候冷即涂之。

《圣惠》又方

上以水麦 捣罗为末,敷之。

《圣惠》治月蚀疮腻粉散方。

腻粉黄连(去须,为末) 胡粉(炒令微黄) 松脂(各一两)

上件药都研细,先以温盐浆水洗疮令净,拭干,以散敷之,如疮干用生油调涂以瘥也。

《圣惠》又方

自死青蛙猪蹄壳(各一枚,烧灰) 救月杖(烧灰)

上件药都研匀细,每用少许,蜜调涂之。

《圣惠》治小儿卒得月蚀疮方。

上于望月取兔粪,内虾蟆腹中,合烧为灰,细研敷之。

《圣惠》又方

上用萝 草捣取汁,涂之。

《圣惠》又方

上以救月蚀鼓皮手许大,醋渍一宿,取汁涂之。《万全方》烧为灰,细研,以面、脂和敷之。

张涣蔷薇散方 治月蚀疮病。蔷薇根(一两,细锉,焙干)地榆根(细锉、焙) 虎头骨(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细末。每服一字,先以温盐汤洗净,拭干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