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学吧>中医中药>中药材>鳖头

鳖头

《中药大辞典》:鳖头

药材名称鳖头

拼音Biē Tóu

别名鳖首(《中药志》)

出处《唐本草》

来源为鳖科动物中华鳖。加工鳖甲时,割下鳖头,洗净晒干。

生境分部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性状干燥的鳖头,略呈长圆柱形,吻端尖,颈部向上弯曲,约成90度角。外表呈灰棕色,略有皱褶。质坚硬,气腥臭。

功能主治治久痢脱肛,产后子宫下垂,阴疮。

①《唐本草》:"烧为灰,主小儿诸疾,又主产后阴脱下坠。"

②《日华子本草》:"烧灰疗脱肛。"

复方①治小儿积冷久下瘥后,脱肛不瘥,腹中冷,肛中疼痛不得入者:鳖头二枚(炙令焦),小猬皮一枚(炙令焦),磁石四两,桂心三两。上四味末之,蜜丸如大豆。儿三岁至五岁,服五丸至十九,日三,儿大以意加之。(《千金方》鳖头丸)

②治小儿劳瘦,或时寒热:鳖头一枚。烧为灰,细研为散。每服以新汲水调下半钱。(《圣惠方》)

③洽产后阴下脱:鳖头五枚。烧末,以井华水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④治脱肛历年不愈:死鳖头一枚。烧令烟缩,治作屑,以敷肛门上,进,以手按之。(《千金方》)

⑤治男子阴头痈不能治者,及妇人阴疮脱肛:鳖甲头烧灰,以鸡子白和敷之。(《普济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鳖头

药材名称鳖头

拼音Biē Tóu

英文名Turtle head, fresh-water turtle head

别名鳖首

出处出自《唐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鳖科动物中华鳖或山瑞鳖的头部。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 2.Trionyx steindachneri Siebenrock

采收和储藏:加工鳖甲时,割下鳖头,洗净晒干。

原形态1.中华鳖,体呈椭圆形或近卵圆形,成体全长约30-40cm。头尖,吻长,形成吻突呈短管状;鼻孔位于吻突前端,上下颌缘覆有角质硬鞘,无齿,眼小;瞳孔圆表,鼓膜不明显,颈部可长达70mm以上,颈基部无颗粒状疣,头、颈可完全缩入甲内。背腹甲均无角质板而被有革质软皮,边缘具柔软的较厚的结缔组织,谷称裙边。背面皮肤有突起小疣,成纵行棱起,背部中央稍凸起,椎板8对,肋板8对,无臀板,边缘无缘板相连。背部骨片没有完全骨质化,肋骨与肋板愈合,其末端突出于肋板外侧。四肢较扁平,前肢5指;内侧三指有外露的爪;外侧二指的爪全被皮肤包裹而不外露,后肢趾爪生长情况亦同,指、趾间具蹼而发达。雄性体较扁而尾较长,末端露出于裙边;雌性尾粗短,不露出裙边。泄殖肛孔纵裂。头颈部上面橄榄绿色,下面黄色,下颌至喉部有黄色斑纹,两眼前后有黑纹,眼后头顶部有10余个黑点。体背橄榄绿色或黑棕色,具黑斑,腹部肉黄色,两侧裙边处有绿色大斑纹,近尾部有两团豌豆大的绿色斑纹。前肢上面橄榄绿色;下面淡黄色,后肢上面色较浅。尾部正中为橄榄绿色,余皆为淡黄色。

2.山瑞鳖,体近圆形,当体重9kg时,长、宽达36cm×21cm,体重大者可达20kg。体背隆起,皮肤粗糙,体背、边缘、颈基部、四肢及尾部均有大小不等的肉质喜钉状突起;体后部的鼓钉更大而密。边缘内质裙边甚为肥厚。四肢粗壮,侧扁。尾短,略呈扁圆锥形,基部宽,末端尖。体灰黑色、墨绿色、紫黑色或黑青莲色。头、四肢乌黑色或墨绿色。腹面乌黑色带紫,具深色斑块。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活于湖泊、河流、池塘及水库等水域。

2.生活在山区的河流、溪、潭中。

资源分布:1.除新疆、宁夏、青海、西藏等地未见报道外,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2.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本品呈长圆锥形,吻端尖,颈部向上弯曲,长约6cm,外表灰褐色,略有缩褶。质坚硬,不易折断。气腥。

性味味甘;咸;性平

归经脾;大肠经

功能主治补气助阳。主久痢;脱肛;产后子宫下垂;阴疮

用法用量内服:焙研,3-6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烧灰研末敷。

复方①洽小儿积冷久下瘥后,脱肛不瘥,腹中冷,肛中疼痛不得人者:鳖头二枚(炙令侯),小猬皮一枚(炙令焦),磁石四两,桂心三两。上四味未之,蜜九如大豆。儿三岁至五岁,服五九至十丸,日三,儿大以意加之。(《千金方》鳖头丸)②洽小儿劳瘦,或时寒热:鳖头一枚。烧为灰,细研为散。每服以新汲水调下半钱。(《圣惠方》)③治产后阴下脱:鳖头五枚。烧未,以井华水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④治脱肛历年不愈:鳖头一枚。烧令烟缩,洽作屑,以敷肛门上,进,以手按之。(《千金方》)⑤治男子阴头痈不能治者,及妇人阴疮脱肛:鳖甲头烧灰,以鸡子白和敷之。(《普济方》)

各家论述1.《唐本草》:烧为灰,主小儿诸疾,又主产后阴脱下坠。

2.《日华子本草》:烧灰疗脱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方叶五月茶

    药材名称方叶五月茶拼音Fānɡ Yè Wǔ Yuè Chá英文名quadrate lobe Antidesma别名田边木。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方叶五月茶的叶。拉丁植物动

  • 小白鱼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白鱼药材名称小白鱼拼音Xiǎo Bái Yú别名鲌鱼、银色鲌鱼来源鲤形目鲤科鲌鱼Culter alburnus Basil.,以全鱼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华北。

  • 蕨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蕨麻药材名称蕨麻拼音Jué Má别名人参果、莲菜花、延寿果来源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 L.,以块根入药。夏季采挖,洗

  • 大叶花椒茎叶

    《中药大辞典》:大叶花椒茎叶药材名称大叶花椒茎叶拼音Dà Yè Huā Jiāo Jīnɡ Yè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大叶花椒的茎皮或叶。性味甘辛,无毒。功能

  • 泡掌筒

    药材名称泡掌筒拼音Pào Zhǎnɡ Tǒnɡ别名炮竹简、大笔杆草、空心草、猴桔子、梅竹叶、金鸡一把锁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忍冬科植物泡掌筒的全株。夏、秋采,晒干。原形态小灌木,高1~1.

  • 高山望

    药材名称高山望拼音Gāo Shān Wànɡ别名小冬桃、老来红。来源药材基源:为杜英科植物华杜英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eocarpus chinensis(Gardn.et Champ.)H

  • 水团花

    《中药大辞典》:水团花药材名称水团花拼音Shuǐ Tuán Huā别名水杨梅(《广州植物志》),水黄凿(《陆川本草》),青龙珠(《广西中兽医药植》),穿鱼柳、假杨梅(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 刺榆

    药材名称刺榆拼音Cì Yú别名枢(《诗经》),荎(《尔雅,),柘榆、梗榆(《广雅》),钉枝榆(《中国树木分类学》),刺梅(《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榆科植物刺榆

  • 四季海棠

    药材名称四季海棠拼音Sì Jì Hǎi Tánɡ别名蚬肉海棠。来源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四季海棠的花和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gonia semperflorens Link et Otto采收

  • 旱柳

    药材名称旱柳拼音Hàn Liǔ别名杨柳、山杨柳来源杨柳科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以根、根须、皮、枝、种子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四川。性味苦,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