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学吧>新华字典>為的国语辞典解释
wéi

為是多音字,1、為读音为wéi时,意思是同“为”。2、為读音为wèi时,意思是同“为”。
為  部  首
部外笔画
5
為总笔画
為  结  构
单体结构
為同音字
常用字表
為不是常用字
為统一码
為  五  笔
YTNO
為  仓  颉
IKNF
為  郑  码
UDYU
四角号码
34327
通用字表
為是通用字

為字读音

wéi ㄨㄟˊ

wèi ㄨㄟˋ

為字笔顺

点、撇、横折、横折、横折钩、点、点、点、点 (為笔顺图解请看:為笔顺)

為相关字典

為国语辞典解释

為 wéi ㄨㄟˊ

# 动

  • 创制。
    1. 《周礼·春官·典同》:「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以辨天地四方阴阳之声,以乐器。」
  • 行、作。
    1. 如:「为善最乐」、「事在人」。
  • 治理。
    1. 《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 《商君书·农战》:「善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
  • 建立、设置。
    1. 《商君书·君臣》:「民众而奸邪生,故立法制,度量以禁之。」
    2. 唐·柳宗元〈封建论〉:「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之郡邑,废侯卫而之守宰。」
  • 担任。
    1. 《论语·雍也》:「子游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
  • 变成。
    1. 如:「指鹿为马」。
    2.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谷,深谷陵。」
    3. 《史记·卷五九·五宗世家》:「王服所犯,遂自杀。国除,地入于汉,广陵郡。」
  • 是。
    1. 如:「失败成功之母」、「十寸一尺」。
    2. 《论语·微子》:「长沮曰:『夫执舆者谁?』子路曰:『孔丘。』」
    3. 唐·杜甫〈垂老别〉诗:「何乡乐土,安敢尚盘桓?」
  • 使。
    1. 《易经·井卦·象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
    2. 《左传·昭公二十年》:「今君疾病,诸侯忧,是祝史之罪也。」

# 介

  • 被。
    1. 《论语·子罕》:「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酒困,何有于我哉?」
    2. 唐·杜甫〈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诗:「从来御魑魅,多才名误。」
  • 与、同。
    1. 《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 连

  • 则。
    1. 《论语·阳货》:「君子有勇而无义乱,小人有勇而无义盗。」
    2. 《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有杀弟之名,奈何?」
  • 若、如果。
    1. 《韩非子·内储说下》:「王甚喜人之掩口也,近王,必掩口。」
    2. 《史记·卷三八·宋微子世家》:「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死,终不得治,不如去。」
  • 抑、或。
    1. 《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诗五首之三》:「岂薪槱之道未弘,网罗之目尚简?」

# 助

  • 用于句中的宾语倒装。
    1. 《孟子·告子上》:「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听。」
    2. 《荀子·礼论》:「故人苟生之见,若者必死;苟利之见,若者必害。」
  • 用于句末,表示疑问、反诘的意思。
    1. 《论语·颜渊》:「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
    2. 《楚辞·屈原·渔父》:「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
  • 用于句末,表示感叹的意思。
    1. 《庄子·逍遥游》:「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
  • 表示程度或范围的广大,无义。
    1. 如:「大高兴」、「甚重要」。

# 名

  • 姓。如汉代有昆。

    為 wèi ㄨㄟˋ

    # 介

    • 因,表示原因。
      1. 如:「为何不去?」、「为什么你不赞成?」
      2. 《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尧存,不桀亡。」
    • 替、给。
      1. 如:「民服务」、「国增光」。
      2. 《孟子·离娄上》:「丛敺爵者,鹯也;汤、武敺民者,桀与纣也。」
      3. 唐·杜甫〈客至〉诗:「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君开。」
    • 对、向。
      1.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 唐·韩愈〈答李翊书〉:「不可不为生言之,生所谓立言者是也。」
    • 了,表示行动的目的。
      1. 如:「正义而战」。
      2. 唐·秦韬玉〈贫女〉诗:「最恨年年压金线,他人作嫁衣裳。」

    # 动

    • 帮助。
      1. 《诗经·大雅·凫鹥》:「公尸燕饮,福禄来。」
      2. 《韩非子·二柄》:「越官则死,不当则罪,守业其官,所言者贞也,则群臣不得朋党相矣。」

    # 副

    • 将。
      1. 《诗经·豳风·七月》:「嗟我妇子,曰改岁,入此室处。」
      2. 《孟子·梁惠王下》:「克告于君,君来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