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学吧>新华字典>仲组词

仲相关字典

仲[zhòng]字在开头的词语

  • 仲弓[zhòng gōng]
      春秋鲁冉雍的字,也称子弓。孔子的学生,以德行着称。
  • 仲孙[zhòng sūn]
      复姓。春秋齐有仲孙湫。见《左传.闵公元年》。
  • 仲理[zhòng lǐ]
      汉杨伦的字。
  • 仲由[zhòng yóu]
      春秋鲁卞(今山东泗水)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的学生,性爽直勇敢。
  • 仲商[zhòng shāng]
      即仲秋。
  • 仲买人[zhòng mǎi rén]
      旧社会替人介绍买卖,从中赚取金钱的人。
  • 仲连[zhòng lián]
      战国时齐人鲁仲连。喜为人排难解纷,高蹈不仕。
  • 仲宣楼[zhòng xuān lóu]
      即当阳县城楼,在今湖北省。汉王粲(字仲宣)于此楼作《登楼赋》,故称。后遂用为典故,借指诗人登临抒怀之处。
  • 仲景[zhòng jǐng]
      汉末著名医学家张机的字。
  • 仲梁[zhòng liáng]
      复姓。春秋鲁有仲梁怀。见《左传.定公五年》。
  • 仲裁[zhòng cái]
      由当事人以外的第三者对民事、经济等争议作出裁决。在我国,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并选定仲裁委员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不得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我国在1994年8月颁布仲裁法。
  • 仲思枣[zhòng sī zǎo]
      枣的一种,又名仙枣。相传北齐时仙人仲思得此枣种之,故名。
  • 仲良氏[zhòng liáng shì]
      1.亦作“仲梁氏”。 2.孔子以后儒家内部的八个流派之一。
  • 仲容[zhòng róng]
      1.古代相传高阳氏八个有才德的人之一。 2.晋阮咸的字。“竹林七贤”之一。
  • 仲忽[zhòng hū]
      相传周代“八士”之一。《论语.微子》:“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一说指“八虞”之一。为掌管山泽的官员。参阅《国语.晋语四》韦昭注引贾逵﹑唐固之说。参见“八士”﹑“八虞”。
  • 仲春[zhòng chūn]
      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因处春季之中,故称。 春季中期,指阴历二月
  • 仲夏[zhòng xià]
      夏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五月。因处夏季之中,故称。 夏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五月
  • 仲衍[zhòng yǎn]
      相传是皋陶子伯翳之后,人头鸟身。
  • 仲雄[zhòng xióng]
      即仲熊。
  • 仲长[zhòng cháng]
      1.汉末仲长统的省称。 2.复姓。汉有仲长统。见《后汉书.仲长统传》。
  • 仲宣[zhòng xuān]
      汉末文学家王粲的字,为“建安七子”之一。博学多识,文思敏捷,善诗赋,尤以《登楼赋》着称。
  • 仲尼[zhòng ní]
      孔子的字。孔子名丘,春秋鲁国人。
  • 仲月[zhòng yuè]
      指每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五﹑八﹑十一月。因处每季之中,故称。
  • 仲吕[zhòng lǚ]
      1.中吕。古乐十二律的第六律,又称小吕。详“十二律”。 2.农历四月的代称。古有“孟夏之月,律中仲吕”之说,故称。
  • 仲都[zhòng dōu]
      方士王仲都,相传为汉元帝时汉中道士,能忍寒暑。《水经注.渭水》引汉桓谭《新论》:“乃以隆冬盛寒日,令袒载驷马,于上林昆明池上环冰而驰。御者厚衣狐裘寒战,而仲都独无变色,卧于池台上,曛然自若。夏大暑日,使曝坐,环以十炉火,不言热,又身不汗。”后用以为典故。
  • 仲山[zhòng shān]
      1.指仲山甫。周宣王时著名的大臣。见《诗.大雅.烝民》。 2.山名。在陕西省泾阳县西北。传说汉高祖兄刘仲葬其地。唐唐彦谦有《仲山》诗。
  • 仲叔[zhòng shū]
      1.指兄弟中排行第二者。 2.泛指兄弟﹑弟弟。 3.犹伯仲。评论人的才能时,比喻不相上下。 4.复姓。春秋卫有仲叔于奚。见《左传.成公二年》。
  • 仲氏[zhòng shì]
      1.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指二弟。 2.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指二妹。《诗.邶风.燕燕》:“仲氏任只,其心塞渊。”高亨注:“仲氏,古代长子长女称伯称孟,中子中女称仲,幼子幼女称叔称季。”一说指春秋卫戴妫。参阅《诗经》毛传。 3.汉末袁术占有长江淮河下游地区,自称为帝,号仲氏。又称仲家。 4.指汉末仲长统。
  • 仲态[zhòng tài]
      双原子分子的一种状态,其中两个核的自旋是逆平行的。双原子分子的一种状态,其中两个核的自旋是逆平行的
  • 仲熊[zhòng xióng]
      相传为高辛氏八个有才德的人之一。
  • 仲兄[zhòng xiōng]
      次兄﹑二哥。胡怀琛有《与仲兄夜话》诗。
  • 仲舒[zhòng shū]
      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家董仲舒。专治《春秋公羊传》,强调“天人之际,合而为一”之说。
  • 仲家[zhòng jiā]
      1.汉末袁术占有长江淮河下游地区,自称为帝,号仲家。又称仲氏。 2.布依族和云南省部分壮族的旧称。

仲[zhòng]字在结尾的词语

  • 于陵子仲[yú líng zǐ zhòng]
      战国时隐逸之士。或谓即陈仲子。
  • 叔仲[shū zhòng]
      复姓。春秋时有叔仲惠伯。见《国语.鲁语下》。
  • 食蚓仲[shí yǐn zhòng]
      战国齐人陈仲子的别称。其兄食禄万钟。陈仲子以为不义之禄,不享用,而另居于于陵,身自织屦,妻辟纑,以劳动所得易衣食之资。曾三日无食,眼花耳聋,见井上有虫食过大半之李﹐匍匐往食。时人以为廉士。孟子则谓:“仲子恶能廉?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夫蚓上食槁壤,下饮黄泉。”见《孟子.滕文公下》。
  • 原仲[yuán zhòng]
      复姓。战国楚有原仲蔑。见《通志.氏族四》。
  • 二仲[èr zhòng]
      指汉羊仲﹑裘仲。《初学记》卷十八引汉赵岐《三辅决录》:“蒋诩字元卿﹐舍中三径﹐唯羊仲裘仲从之游。二仲皆推廉逃名。”后用以泛指廉洁隐退之士。
  • 酉仲[yǒu zhòng]
      指八月。
  • 贤仲[xián zhòng]
      贤弟。对他人兄弟的敬称。
  • 野仲[yě zhòng]
      传说中的恶鬼。
  • 昆仲[kūn zhòng]
      〈书〉对别人兄弟(xiōngdì)的称呼。
  • 思仲[sī zhòng]
      杜仲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杜仲》。
  • 求仲[qiú zhòng]
      汉代隐士。后用以为隐士的代称。
  • 春仲[chūn zhòng]
      仲春。夏历二月。
  • 伯仲[bó zhòng]
      ①兄弟排行的次序:问伯仲,曰最长。借指兄弟:伯仲四人,咸居显列。②比喻不分上下,同等:文列班扬之伯仲|与长城相伯仲者,运河是也。

仲[zhòng]字在中间的词语

  • 孟仲叔季[mèng zhòng shū jì]
      兄弟姊妹的长幼顺序,“孟”为最长,“季”为最幼。
  • 范仲淹[fàn zhòng yān]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家贫,刻苦学习。仁宗时任西溪盐官,修建捍海堰,世称范公堤。1040年任陕州经略副使,防御西夏进攻。1043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政。后遭保守派反对,被罢去执政。工诗文,晚年作品《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著有《范文正公集》。
  • 伯仲间[bó zhòng jiān]
      见“伯仲之间”。

仲[zhòng]字的成语

  • 管仲随马[guǎn zhòng suí mǎ]
      管仲:春秋齐桓公的相国;随:跟从。管仲随着马走。比喻尊重前人的经验。
  • 伯仲之间[bó zhòng zhī jiān]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间:中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 伯仲叔季[bó zhòng shū jì]
      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弟兄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 伯埙仲篪[bó xūn zhòng chí]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埙:陶土烧制的乐器;篪:竹制的乐器。埙篪合奏,乐音和谐。旧时赞美兄弟和睦。
  • 不分伯仲[bù fēn bó zhòng]
      分不出第一第二。
  • 一时伯仲[yī shí bó zhòng]
      指两人水准才能难分高下。伯仲,指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