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学吧>新华字典>国组词

国相关字典

国[guó]字在结尾的词语

  • 父国[fù guó]
      犹祖国。
  • 漕国[cáo guó]
      西域古国名。约在今苏联中亚撒马尔罕西北。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一作“劫布呾那”,当为*kapūt?n(Gubdan)/Kebud对音。
  • 圣国[shèng guó]
      称皇帝。 古人常以国家为天子之代称,故言圣国。
  • 郡国[jùn guó]
      郡和国的并称。汉初,兼采封建及郡县之制,分天下为郡与国。郡直属中央,国分封诸王﹑侯,封王之国称王国,封侯之国称侯国。南北朝仍沿郡﹑国并置之制,至隋始废国存郡。后亦以“郡国”泛指地方行政区划。
  • 邻国[lín guó]
      接壤或国土邻近的国家。 领土邻接的国家
  • 衢国[qú guó]
      指地处冲要的国家。
  • 欢国[huān guó]
    1. 伐国[fá guó]
        征伐别国。
    2. 亡国[wáng guó]
        1.亡失国家。 2.灭亡了的国家。 3.将亡之国。
    3. 树国[shù guó]
        1.古代指分封或臣属之国。 2.谓建立藩国。
    4. 异国[yì guó]
        外国;他乡。 外国,国土之外的异域异国他乡
    5. 西夜国[xī yè guó]
        汉西域诸国之一。故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
    6. 富国[fù guó]
        ①使国家富足:富国裕民ㄧ富国强兵。②富足的国家:由于盛产石油,这个国家很快由穷国变成了富国。
    7. 蒋经国[jiǎng jīng guó]
        蒋经国(1910-1988)浙江奉化人。蒋介石长子。1925年赴苏联学习,1937年回国。后任国民党江西省政府赣县县长、三青团中央干校教育长、青年军总政治部主任。1945年去东北任外交特派员。1947年任国民党政府国防部预备干部局局长。1948年任上海区经济管制督导员办公处副督导员。1949年到台湾,曾任“国防部部长”。1972年任“行政院院长”。1975年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兼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1978-1984年,连任台湾当局“总统”。
    8. 干国[gàn guó]
        治理国家。
    9. 极乐国[jí lè guó]
        指极乐世界。
    10. 空国[kōng guó]
        1.谓无国君主政或贤臣辅政之国。 2.举国。
    11. 巴子国[bā zǐ guó]
        古国名。
    12. 都国[dōu guó]
        国都,都城。
    13. 列国[liè guó]
        某一时期内并存的各国:列国相争ㄧ周游列国。
    14. 定国[dìng guó]
        安定国家。
    15. 尽国[jìn guó]
        竭尽国藏之所有。
    16. 乐国[lè guó]
        犹乐土。
    17. 微国[wēi guó]
        小国;衰微之国。
    18. 讬国[tuō guó]
        谓以国事付托;受国事付托。
    19. 缓冲国[huǎn chōng guó]
        地处于两个敌对国家或集团之间的,不介入双方冲突的国家。因这些国家对冲突双方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而得名。
    20. 历国[lì guó]
        游历各国。
    21. 遮须国[zhē xū guó]
        传说中的国名。国王为三国时的曹植。
    22. 迁国[qiān guó]
        迁移国都。
    23. 赤土国[chì tǔ guó]
        古国名。
    24. 私诃国[sī hē guó]
        见“私诃条国”。
    25. 瀛国[yíng guó]
        宋恭帝降元封瀛国公,省称“瀛国”。
    26. 鬼国[guǐ guó]
        1.阴间,鬼的世界。 2.即鬼方。 3.神话传说中的古北方国名。
    27. 本国[běn guó]
        1.自己的国家。 2.祖籍所在的都邑。 指自己的国家
    28. 东道国[dōng dào guó]
        负责组织、安排国际会议、比赛等在本国举行的国家。
    29. 狗国[gǒu guó]
        1.古国名。 2.指今乌苏里江入黑龙江汇合处至海口一带。因冬日来往使犬,故名。元时设狗站。 3.嘲骂他国之词。 4.古星名。
    30. 暖国[nuǎn guó]
        气候温暖的南方地区。
    31. 深目国[shēn mù guó]
        古代传说中的国名,民皆深目。
    32. 大人国[dà rén guó]
        传说中的巨人之国。
    33. 还国[hái guó]
        1.归藩,回到封地。 2.返回本国。 3.回到都城。
    34. 荣国[róng guó]
        昌盛之国。
    35. 篡国[cuàn guó]
        指篡夺君位或政权。
    36. 左国[zuǒ guó]
        《左传》、《国语》、《国策》的并称。
    37. 岛国[dǎo guó]
        全部领土由岛屿组成的国家。 领土由岛屿组成的国家,如“日本”
    38. 清国[qīng guó]
        称清朝统治时的中国。清末多用之。
    39. 天主国[tiān zhǔ guó]
        指意大利。
    40. 南国[nán guó]
        1.古指江汉一带的诸侯国。 2.泛指我国南方。 3.指南方国家。 4.南国社的省称。 祖国的南部
    41. 臷国[dié guó]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国名。
    42. 共和国[gòng hé guó]
        实施共和政体的国家。
    43. 相国[xiàng guó]
        古官名。春秋战国时,除楚国外,各国都设相,称为相国﹑相邦或丞相,为百官之长。秦及汉初,其位尊于丞相。后为宰相的尊称。
    44. 众香国[zhòng xiāng guó]
        1.佛国名。 2.喻百花盛开的境界。
    45. 移国[yí guó]
        篡夺国家政权。
    46. 觇国[chān guó]
        1.观察国情。 2.谓窥伺帝位。
    47. 笯赤建国[nú chì jiàn guó]
        古代西域国名。穆斯林地理文献作Nujakath﹐Nujikath或Nūjkath﹐意为“新城”。约在今苏联中亚塔什干地区的汗阿巴德。
    48. 居国[jū guó]
        1.统治国家。 2.指所统治之国。 3.指定居之部族或国家。
    49. 专国[zhuān guó]
        把持国政。
    50. 疵国[cī guó]
        有弊病之国。言政教不善。
    51. 十二国[shí èr guó]
        1.指战国时的十二国。 2.星官名。属女宿。
    52. 诃伽国[hē jiā guó]
        古国名。
    53. 藩国[fān guó]
        封建时代作为宗主国藩属的国家。 古代王朝的属国;诸侯国
    54. 鹄国[hú guó]
        传说中的国名。
    55. 丰国[fēng guó]
        1.谓使国家富裕。 2.指富饶之邦。
    56. 四国[sì guó]
        日本第四大岛。连同附近所属小岛面积约1.8万平方千米。北部沿岸是新兴的临海工业区。西北部柑橘产量和质量都居日本首位。
    57. 陨国[yǔn guó]
        殉国﹐为国而死。
    58. 高国[gāo guó]
        1.春秋时齐国高氏和国氏的并称。均世袭上卿。 2.借指世家望族。
    59. 五代十国[wǔ dài shí guó]
        历史时期名。公元907年,朱温灭唐称帝,建立后梁,占有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此后相继出现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历史上称为五代。同时,中国南方和今山西地区,先后出现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国,历史上合称十国。960年,赵匡胤(即宋太祖)代后周称帝,建立宋朝。979年,宋灭北汉,五代十国时期结束。
    60. 吊国[diào guó]
        祭吊国君之丧。
    61. 赎国[shú guó]
        谓付出代价,拯救国家。
    62. 临儿国[lín ér guó]
        佛教圣地。相传释迦牟尼诞生于此﹐地处古印度拘利和迦毗罗卫之间﹐乃善觉王(Suprabuddha)为其夫人建造的一个花园。故址在今尼泊尔南部。中国高僧法显和玄奘均曾到此。名见《三国志.魏志.乌丸鲜卑东夷传》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西戎传》。晋法显《佛国记》作论民﹐南朝梁僧佑《释迦谱》卷一作蓝毗尼﹐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劫比罗伐窣堵国》作腊伐尼﹐亦译作岚毗尼﹑龙弥尼﹑林微尼等。
    63. 匡国[kuāng guó]
        匡正国家。
    64. 成国[chéng guó]
        大国。
    65. 削国[xuē guó]
        1.谓削弱国家。 2.弱国。
    66. 孤国[gū guó]
        孤立无援的国家。
    67. 中立国[zhōng lì guó]
        有战时中立国和永久中立国。战时中立国又称“局外中立国”,指在国际战争中,对处在战争状态中的任何一方采取不帮助、不反对立场的国家。永久中立国,指得到国际社会承认的,无论平时还是战时,永久奉行中立政策的国家。国际上于1815年维也纳会议承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1955年奥地利宣布为永久中立国。中立国拥有保卫其主权和领土不受侵犯的权利。
    68. 裁国[cái guó]
        犹治国。
    69. 贝宁王国[bèi níng wáng guó]
        西非古国。据传历三十一代君主后,于1170年接受伊费王子为国王,建立王国。首都贝宁城。15世纪后成为几内亚湾强国,统治今尼日利亚中西部地区。葡萄牙殖民者来到后,成为欧洲商人与非洲内陆贸易中心。17世纪末后衰落,1897年,沦为英国殖民地。
    70. 讙头国[huān tóu guó]
        传说中的古国名。
    71. 科教兴国[kē jiào xīng guó]
        通过发展科学和教育来振兴国家。
    72. 设国[shè guó]
        古国名。
    73. 邠国[bīn guó]
        古代传说中西方极远之国。
    74. 母国[mǔ guó]
        祖国。
    75. 家国[jiā guó]
        家与国。亦指国家。
    76. 氐人国[dī rén guó]
        传说中的国名。其人为炎帝后裔。人面鱼身。
    77. 中印国[zhōng yìn guó]
        中印度,又称中竺﹑中天竺。
    78. 内国[nèi guó]
        中原之国。
    79. 附属国[fù shǔ guó]
        名义上保有一定的主权,但在经济和政治方面以某种形式从属于其他国家的国家。 主权、经济等各方面从属于强国控制之下的国家
    80. 老大帝国[lǎo dà dì guó]
        古老的大国。常指古老积弱的旧中国。
    81. 仆从国[pú cóng guó]
        在内政事务上享有不同程度的独立,而在对外事务方面则受另一国的支配。而且很可能是全部服从于统治国家。 在内政事务上享有不同程度的独立,而在对外事务方面则受另一国的支配。而且很可能是全部服从于统治国家
    82. 秉国[bǐng guó]
        执掌国政。 执掌朝政
    83. 交战国[jiāo zhàn guó]
        实际上已交战或彼此宣布处于战争状态的国家。
    84. 文章国[wén zhāng guó]
        谓文教礼乐昌盛之邦。
    85. 天国[tiān guó]
        1.宗教家谓神所统治﹑人死魂归的欢乐国土。常用以比喻理想的世界。 2.特指基督教所称的“上帝之国”。一般指以上帝为中心﹐众得救灵魂安居之所。有时又指天堂﹐谓上帝的在天居所。 3.太平天国的省称。
    86. 必然王国[bì rán wáng guó]
        哲学上指人在尚未认识和掌握客观世界规律之前,没有意志自由,行动受着必然性支配的境界。参看〖自由王国〗。 哲学上指人们在未掌握客观规律以前,盲从于客观规律的支配的境界
    87. 西国[xī guó]
        1.泛指分封在西方的诸侯。 2.指西域。 3.指佛教发源地。 4.指西蜀。 5.指欧美国家。
    88. 江国[jiāng guó]
        1.河流多的地区。多指江南。 2.古国名。在今河南省息县西。
    89. 偾国[fèn guó]
        亡国。
    90. 缔约国[dì yuē guó]
        共同订立某项条约的国家。
    91. 頖国[pàn guó]
        离散的国家。
    92. 君国[jūn guó]
        谓居君位而御其国。
    93. 贩国[fàn guó]
        卖国。
    94. 破国[pò guó]
        1.已灭亡的国家。 2.击破敌国;消灭敌国。
    95. 蹙国[cù guó]
        丧失国土。
    96. 羸国[léi guó]
        弱国。
    97. 猳国[jiā guó]
        一种猴类动物。
    98. 霸国[bà guó]
        1.在诸侯国中处于盟主地位的国家。 2.使国家强盛。
    99. 邦国[bāng guó]
        国家。
    100. 槐国[huái guó]
        见“槐安国”。
    101. 爱国[ài guó]
        热爱自己的国家:爱国心ㄧ爱国人士。 热爱自己的国家爱国忧民有古风
    102. 七国[qī guó]
        1.指战国时秦﹑楚﹑燕﹑齐﹑韩﹑赵﹑魏七国。 2.指汉景帝时吴﹑楚﹑赵﹑胶西﹑济南﹑菑川﹑胶东七个诸侯国。因于公元前一四五年同时发动武装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103. 中华民国[zhōng huá mín guó]
        简称“民国”。1912-1949年中国国家的名称。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响应。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权,称中华民国。此后,政权先后落入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手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下,于1949年推翻了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国民党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04. 践国[jiàn guó]
        当国,居于帝位。
    105. 泽国[zé guó]
        1.境内多沼泽之国。 2.水乡。
    106. 主国[zhǔ guó]
        1.古代诸侯国互相聘问,受聘国称为“主国”。
    107. 天方国[tiān fāng guó]
        指阿拉伯国家。明费信《星槎胜览后集》等载有天方国。参见“天方”。
    108. 诃罗陁国[hē luó tuó guó]
        古南海国名。
    109. 香国[xiāng guó]
        1.《维摩诘经.香积佛品》曰:上方界佛土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楼阁,经行香地苑园皆香,其食香气周流十方无量世界。因以“香国”指佛国。 2.犹花国。
    110. 柱国[zhù guó]
        1.国都。 2.官名。战国时楚国设置,原为保卫国都之官,后为楚的最高武官。唐以后沿用作勋官的称号。 3.指肩负国家重任的大臣。
    111. 望国[wàng guó]
        1.遥望故国。喻怀念家乡。 2.有声望的国家。
    112. 迷国[mí guó]
        1.指隐居不仕。 2.使国迷乱。 3.谓使国人着迷。
    113. 花旗国[huā qí guó]
        指美国。
    114. 奉国[fèng guó]
        献身为国。
    115. 玄驹国[xuán jū guó]
        指南柯梦故事中的槐安国。
    116. 福国[fú guó]
        幸福的地域。
    117. 鹤民国[hè mín guó]
        传说中的国名。
    118. 为国[wèi guó]
        治国。
    119. 敝国[bì guó]
        对自己国家的谦称。
    120. 建国[jiàn guó]
        ①建立国家:建国功臣。②建设国家:勤俭建国。
    121. 三十六国[sān shí liù guó]
        1.指汉时西域诸国。大部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汉书.西域传序》:“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王先谦补注:“三十六国者:婼羌﹑楼兰﹑且末﹑小宛﹑精絶﹑戎卢﹑扜弥﹑渠勒﹑于阗﹑皮山﹑乌秅﹑西夜﹑子合﹑蒲犁﹑依耐﹑无雷﹑难兜﹑大宛﹑桃槐﹑休循﹑捐毒﹑莎车﹑疏勒﹑尉头﹑姑墨﹑温宿﹑龟兹﹑尉犁﹑危须﹑焉耆﹑姑师﹑墨山﹑劫﹑狐胡﹑渠犁﹑乌垒。” 2.指古代相传的海外三十六国。《淮南子.墬形训》:“凡海外三十六国:自西北至西南方,有修股民﹑天民﹑肃慎民﹑白民﹑沃民﹑
    122. 群国[qún guó]
        1.众诸侯国。 2.犹举国。
    123. 失国[shī guó]
        丧失国家的统治权;亡国。
    124. 同国[tóng guó]
        1.同一国家。 2.犹同乡邑。
    125. 殉国[xùn guó]
        1.为国家利益献出生命。
    126. 行国[xíng guó]
        1.周游于国中。 2.游牧的国家。
    127. 倾国[qīng guó]
        1.倾覆邦国。 2.谓耗尽国力。 3.举国,全国。极言人多。 4.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5.指美女。
    128. 劫国[jié guó]
        汉西域诸国之一。
    129. 会员国[huì yuán guó]
        加入联合国等各种政府间或民间性的国际组织,成为会员的国家,称“会员国”。
    130. 造国[zào guó]
        1.新创立的国家。 2.谓创建国家。
    131. 远国[yuǎn guó]
        远方的属国。
    132. 世柱国[shì zhù guó]
        谓世代为国之重臣。
    133. 党国[dǎng guó]
        指国民党政府。国民党视国家为其一党的天下,故称。 国民党有“以党治国”的口号,因而把国说成“党国”
    134. 蕃国[fān guó]
        1.周代指夷服﹑镇服﹑蕃服。建于九州以外的国家。蕃,通“番”。 2.泛称中国以外的国家。 3.即诸侯国。蕃,通“藩”。
    135. 正国[zhèng guó]
        治理国家。
    136. 陪臣国[péi chén guó]
        附属国。
    137. 灭国[miè guó]
        已灭亡的国家。
    138. 偏国[piān guó]
        偏远之国。
    139. 十国[shí guó]
        指五代时的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南汉﹑北汉﹑闽﹑楚﹑荆南(即南平)十个割据政权。
    140. 对国[duì guó]
        相对一方的地区或国家。
    141. 去国[qù guó]
        1.离开本国。 2.离开京都或朝廷。 3.离开故乡。 离开自己的国家去国三千里
    142. 莲花国[lián huā guó]
        西天佛国。
    143. 覆国[fù guó]
        亡国。
    144. 旧国[jiù guó]
        旧都(古称都城为国)。 旧都(古称都城为国)
    145. 协约国[xié yuē guó]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两个对抗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之一。初由英、法、俄三国组成。1914年,战争爆发后,先后有美、意、日等二十五国加入。十月革命后,苏俄退出。战后,协约国集团曾三次向苏俄发动武装干涉,均告失败。
    146. 超级大国[chāo jí dà guó]
        指企图称霸世界的帝国主义或霸权主义大国。它们拥有远比别国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在全球范围,通过政治压迫、经济剥削、军事侵略来干涉别国内政。它们组织政治和军事集团,划分势力范围,企图瓜分世界。在冷战时期,专指美国和苏联。
    147. 出国[chū guó]
        1.古代指离开自己的诸侯国。
        2.离开都城。
        3.到外国去。
    148. 内陆国[nèi lù guó]
        远离海洋﹑没有海岸线和出海口﹑四周与邻国土地毗连的国家。如亚洲的蒙古﹑非洲的乌干达等国。
    149. 小人国[xiǎo rén guó]
        神话传说中身材矮小的人所居之国。
    150. 轩辕国[xuān yuán guó]
        古代传说中的国名。
    151. 蠹国[dù guó]
        危害国家。
    152. 冥国[míng guó]
        指阴间。
    153. 酒国[jiǔ guó]
        犹酒乡。
    154. 穷国[qióng guó]
        1.犹敝国。 2.贫穷之国。
    155. 驭国[yù guó]
        统治国家。
    156. 废国[fèi guó]
        1.损害国家。 2.指衰亡的诸侯国。
    157. 鸟鱼国[niǎo yú guó]
        传说中的古国名。恽敬《杂说》引 明 艾儒略《职方外记》:“极北有 鸟鱼国,半年无日。”
    158. 君权国[jūn quán guó]
        君主独裁的国家。
    159. 虚国[xū guó]
        1.无备之国。 2.空其国。 3.无主之国。
    160. 女国[nǚ guó]
        传说中的女子国。或谓古代以妇女为首领的国家。
    161. 裸国[luǒ guó]
        传说中的古国名。或说在西方,或说在南方。其民皆不穿衣,故称。
    162. 同盟国[tóng méng guó]
        ①一般指为了某些共同利益相互之间签订同盟协议的国家。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两个对抗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之一。由德、奥匈、意三国组成,1915年意大利退出这一集团,加入协约国。③简称“盟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同德、日、意轴心国作战的反法西斯联盟国家的称呼。其主要国家有中、苏、美、英、法等国。
    163. 建德国[jiàn dé guó]
        1.亦称“建德”。 2.《庄子》中虚构的无为而治的理想国。
    164. 全国[quán guó]
        1.谓使敌国不战而降。 2.保全国家。 3.指整个国家范围内。
    165. 农业国[nóng yè guó]
        指工业不发达﹑国民经济收入中以农业收入为主要部分的国家。
    166. 竺国[zhú guó]
        天竺。古印度的别称。
    167. 姬国[jī guó]
        姬姓之国。指周王朝。
    168. 纳国[nà guó]
        犹纳土。
    169. 公国[gōng guó]
        欧´²封建时代的诸侯国家。以公爵为国家元首。
    170. 假相国[jiǎ xiàng guó]
        代理相国。
    171. 传国[chuán guó]
        古谓帝王传位给子孙或让位给他人。
    172. 佛罗安国[fó luó ān guó]
        古国名。故地或以为在今马来半岛西岸。地当东西方水陆交通要冲,贸易繁盛。亦译作佛来安。
    173. 芙蓉国[fú róng guó]
        指湖南省。境内盛产芙蓉,故称。 借指湖南
    174. 幽国[yōu guó]
        政治昏暗的国家。
    175. 花国[huā guó]
        旧指妓女行中。
    176. 和国[hé guó]
        友好之邦。
    177. 六国[liù guó]
        指战国时位于函谷关以东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
    178. 叛国[pàn guó]
        背叛祖国。如:叛国罪。 背叛祖国叛国罪
    179. 兴国[xīng guó]
        1.振兴国家。 2.兴盛的国家。 3.剑名。
    180. 鲛国[jiāo guó]
        谓鲛人所居之地。借指广东。
    181. 盘盘国[pán pán guó]
        古代南海古国名。故地一般以为在今泰国南万伦湾沿岸一带。
    182. 柄国[bǐng guó]
        执掌国政。 执掌朝政
    183. 通国[tōng guó]
        全国。 整个国家
    184. 烟水国[yān shuǐ guó]
        犹言水乡泽国。
    185. 反国[fǎn guó]
        1.归国。 2.反叛之国。
    186. 佛逝国[fó shì guó]
        室利佛逝国的省称。七世纪到十三世纪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古国。
    187. 白民国[bái mín guó]
        传说中古国名。
    188. 蠮蠛国[yē miè guó]
        古国名。
    189. 末多国[mò duō guó]
        古代传说中的国名。
    190. 颛国[zhuān guó]
        把持国政。颛,通“专”。
    191. 体国[tǐ guó]
        1.创建或治理国家。 2.体念国家。
    192. 边国[biān guó]
        外国。
    193. 复国[fù guó]
        1.恢复邦国。 2.谓被逐的诸侯归复君位。 3.指失去爵土的王侯恢复其爵土。
    194. 图国[tú guó]
        为国谋利。
    195. 外国[wài guó]
        1.古代指中央政府以外的政权。后以指本国以外的国家。 2.犹外地,外乡。 本国以外的国家
    196. 蜗牛国[wō niú guó]
        比喻极小的国家。
    197. 盗国[dào guó]
        窃取国家政权。
    198. 谤国[bàng guó]
        诽谤国政。
    199. 与国[yǔ guó]
        盟国;友邦。
    200. 小国[xiǎo guó]
        1.地狭人少之国。指小的封地。 2.指小的国家。 3.指小的行政区。
    201. 工业国[gōng yè guó]
        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的国家。 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的国家
    202. 絶国[jué guó]
        1.极其辽远之邦国。
    203. 长夜国[cháng yè guó]
        比喻荒淫侈靡﹑浑浑噩噩的生活状态。
    204. 饥国[jī guó]
        1.缺乏粮食的国家。 2.古国名。
    205. 军国[jūn guó]
        1.统军治国。 2.军人控制的国家。
    206. 逋租国[bū zū guó]
        古代我国西南部的一个小国名。
    207. 八柱国[bā zhù guó]
        北朝西魏最高官职为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之上。大统十六年以前﹐计有宇文泰﹑李虎﹑王元欣﹑李弼﹑独狐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等八人曾任此职﹐时称“八柱国”。参阅《周书.侯莫陈崇传》。
    208. 诗国[shī guó]
        诗的国家﹔诗的境域。
    209. 语国[yǔ guó]
        传说中的勒毕国的别称。
    210. 民国[mín guó]
        民主国家。亦相对于君主国而言。 指中华民国,从1912年起, 到1949年止民国肇造。—— 孙文《序》
    211. 夜叉国[yè chā guó]
        传说中的国名。其国人皆为夜叉﹐故名。
    212. 忧国[yōu guó]
        为国事而忧劳。
    213. 乌衣国[wū yī guó]
        神话中的燕子之国。宋张敦颐《六朝事迹.乌衣巷》:“王榭,金陵人,世以航海为业。一日,海中失船,泛一木登岸,见一翁一妪皆衣皂,引榭至所居,乃乌衣国也。以女妻之,既久,榭思归,复乘云轩泛海至其家,有二燕栖于梁上……来春,燕又飞来榭身上,有诗云:‘昔日相逢冥数合,如今暌远是生离。来春纵有相思字,三月天南无雁飞。’”宋戴复古《燕》诗:“闻说乌衣国,低连海上村。”金庞铸《田器之燕子图》诗:“乌衣之国定何许,一双燕子能飞来。”后因以之为男女结合之地的典实。
    214. 故国[gù guó]
        〈书〉①历史悠久的国家。②祖国。③故乡。
    215. 山国[shān guó]
        1.多山的国家或地区。 2.汉代西域国名。
    216. 土国[tǔ guó]
        1.地处平原的国家。 2.谓于国都服筑城等劳役。土,土功;国,国都。
    217. 锁国[suǒ guó]
        谓闭关自守﹐不同外国进行文化﹑经济﹑贸易等交流。 指关闭国家,不与外国来往闭关锁国
    218. 中国[zhōng guó]
        ①古时“中国”含义不一。或指京师为“中国”。《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传:“中国,京师也”。《史记.五帝本纪》:“夫而后中国,践天子位焉。” 裴驷集解:“刘熙曰:‘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或指华夏族,汉族地区为中国(以其在四夷之中)。《诗.小雅.六月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又《礼记.中庸》:“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而华夏族,汉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因称其地为“中国”,与“中土”,“中原”,“中州”,“中夏”,“中华”含义相同。初时本指河南省极其附近地区
    219. 独国[dú guó]
        谓孤立而无友好邻邦的国家。
    220. 归国[guī guó]
        返回祖国。 返回祖国归国观光
    221. 上柱国[shàng zhù guó]
        官名。战国楚制,凡立覆军斩将之功者,官封上柱国,位极尊宠。北魏置柱国大将军,北周增置上柱国大将军,唐宋也以上柱国为武官勋爵中的最高级,柱国次之。历代沿用,清废。
    222. 顾国[gù guó]
        眷顾国家。
    223. 丝国[sī guó]
        古代希腊和罗马人称中国为“丝国”。
    224. 桑海王国[sāng hǎi wáng guó]
        西非古国。约公元7世纪桑海人所建。1009年迁都加奥,又称加奥王国。接受伊斯兰教。14世纪初被马里王国征服,不久又独立。15世纪下半期桑尼.阿里统治时,大力对外扩张,先后占领重镇廷巴克图和杰内,形成疆域广阔的大国。1493-1528年穆罕默德.杜尔在位时国势最盛,建立中央集权制。1591年灭亡。
    225. 关国[guān guó]
        指乡关故国。
    226. 罗刹国[luó chà guó]
        传说中的海上恶鬼之国。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中:“贞观初,林邑献火珠,状如水精。云得于罗刹国。其人朱发黑身,兽牙鹰爪也。”后遂以“堕罗刹国”比喻遭遇厄运。
    227. 宗主国[zōng zhǔ guó]
        运用政治、经济、军事手段干涉别国内政外交,以使别国从属于自己的国家。在现代国际社会,专指那些强迫别国附属于自己的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国家。 在外交上不同程度地控制附庸国,而在内政上允许其保持独立自主权力的支配国
    228. 三国[sān guó]
        时代名。继东汉后出现的魏、蜀(蜀汉)、吴三国鼎立的历史时期。从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起,至280年吴灭亡为止。一般把赤壁之战后至魏、蜀、吴建国前的历史也划入三国时期。
    229. 赐国[cì guó]
        谓赐给侯伯之国所应有的领地。
    230. 强国[qiáng guó]
        1.强大的国家。 2.使国家强大。
    231. 十六国[shí liù guó]
        历史时期名。西晋末年,各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在北方先后建立割据政权。从公元304年刘渊称王起,到439年北魏统一中国北方为止,一百三十五年间在北方黄河流域和今四川地区建立的割据政权,计有成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夏等十六国,另外还有冉魏、西燕及代等政权,历史上泛称这段时期为十六国时期。
    232. 辱国[rǔ guó]
        受凌辱的国家。 使国家蒙受耻辱
    233. 主权国[zhǔ quán guó]
        不从属于任何国家而独立行使自己主权的国家。亦称“独立国”。
    234. 联合国[lián hé guó]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于1945年成立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秘书处等。联合国宪章规定,其主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友好关系,促进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国际合作。 于1945年成立的一个庞大的国际组织,总部在纽约,下设许多分支组织。其主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促进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国际合作
    235. 血国[xuè guó]
        喻指蚊虫吸食的血源。语出汉扬雄《法言.渊骞》。
    236. 属国[shǔ guó]
        1.委托国事。 2.委弃国家。 古时附属于宗主国的国家
    237. 寿国[shòu guó]
        保全国家;使国家久存。
    238. 争国[zhēng guó]
        争夺君位。
    239. 北国[běi guó]
        〈书〉指我国的北部:北国风光。 祖国的北部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240. 阴国[yīn guó]
        指夷狄之国。因其分野位于天街二星之北﹐故称。
    241. 庶国[shù guó]
        众国。指各诸侯国。
    242. 露国[lù guó]
        破败的都城。
    243. 鼎国[dǐng guó]
        1.指朝廷重臣。 2.鼎立的三个国家。
    244. 邪马台国[xié mǎ tái guó]
        日本古国名。约公元一世纪末二世纪初出现在九州北部,公元四世纪末亡于古大和国。
    245. 经国[jīng guó]
        治理国家。
    246. 当国[dāng guó]
        执政;主持国事。
    247. 自由王国[zì yóu wáng guó]
        见“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
    248. 救国[jiù guó]
        拯救祖国,使免于危亡:救国救民 ㄧ抗日救国运动。 拯救祖国,使其出于危亡救国运动
    249. 侯国[hòu guó]
        1.侯爵的封地。 2.指侯爵。
    250. 独立国[dú lì guó]
        有完整主权的国家。
    251. 济国[jì guó]
        利国。谓对国家作出有益的贡献。
    252. 伊儿汗国[yī ér hán guó]
        蒙古四大汗国之一。1256年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从中亚向西远征,1258年攻入巴格达,灭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建立汗国。定都大不里士(在今伊朗)。因统治者自称“伊儿汗”,意为“藩王”,因而称“伊儿汗国”。疆域主要包括伊朗、伊拉克、小亚细亚等地。13世纪末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后国土分裂,1353年灭亡。
    253. 鱼国[yú guó]
        谓盛产鱼的地方。
    254. 封国[fēng guó]
        1.封土立国。 2.指所封之国。
    255. 龙伯国[lóng bó guó]
        1.古代传说中的大人国。 2.近代亦借指凶狠的英国帝国主义。
    256. 胜国[shèng guó]
        被灭亡的国家。《周礼.地官.媒氏》:“凡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郑玄注:“胜国﹐亡国也。”按﹐亡国谓已亡之国﹐为今国所胜﹐故称“胜国”。后因以指前朝。
    257. 钓国[diào guó]
        1.求用于国君。 2.谓网罗贤士以辅弼治国。
    258. 危国[wēi guó]
        1.谓局势不安宁﹑面临危急的国家。 2.危害国家。
    259. 祖国[zǔ guó]
        1.祖先以来所居之地。 2.祖籍所在的国家;自己的国家。 祖籍所在的国家;自己的国家

    国[guó]字在开头的词语

    • 国币[guó bì]
        1.国家规定的货币。 2.旧指中国国定的银本位货币。清宣统二年(1910年),规定国币单位,定名曰“圆”。1935年国民党政府废止银本位币,采用法币,沿称国币。
    • 国储[guó chǔ]
        1.太子。 2.国家的储蓄。
    • 国良[guó liáng]
        指国中有才德的人。
    • 国祚[guó zuò]
        1.国运。 2.皇位。
    • 国玺[guó xǐ]
        1.即传国玺。秦以后皇帝世代相传的印章。 2.代表国家元首或最高权力的印章。
    • 国艳[guó yàn]
        1.国中最艳丽的花,多指牡丹。 2.国色。指绝色女子。
    • 国侨[guó qiáo]
        即春秋郑大夫公孙侨。侨字子产,穆公之孙。父公子发,字子国,以父字为氏,故又称国侨。
    • 国寳[guó bǎo]
        1.国家的宝器。《左传·成公二年》:“子得其国寳,我亦得地,而紓於难,其荣多矣。”杜预 注:“国寳,谓甗磬。”唐 崔曙《奉试明堂火珠》诗:“遥知太平代,国寳在名都。”宋 叶适《受玉宝贺表》:“天运重来,国寳再得;感深昔念,喜甚今逢。”
    • 国志[guó zhì]
        1.指晋陈寿所撰的《三国志》。 2.泛指国史。
    • 国要[guó yào]
        国政的枢要。
    • 国闻[guó wén]
        本国的传统的学问﹑知识。
    • 国立[guó lì]
        由国家设立的(用于学校、医院等):国立大学。 国家设立国立大学
    • 国工[guó gōng]
        一国中技艺特别高超的人。
    • 国乐[guó yuè]
        指我国传统的音乐。
    • 国道[guó dào]
        由国家统一规划修筑和管理的干线公路,一般跨省和直辖市。
    • 国际纵队[guó jì zòng duì]
        指1936—1939年西班牙内战期间,许多国家的工人、农民等为支援西班牙人民反对佛朗哥反动军队和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所组成的志愿军。后泛指为反对侵略,不同国籍的人志愿组成的军队。
    • 国姓[guó xìng]
        封建时代称本朝帝王的姓。
    • 国火[guó huǒ]
        传说中,古帝王在四季用不同的树木取火,以驱除疾病。
    • 国狱[guó yù]
        谓国家的重大罪案。
    • 国阴[guó yīn]
        指都城北郊。
    • 国人[guó rén]
        指本国的人。
    • 国勋[guó xūn]
        1.建国的功勋;为国家建立的功勋。 2.国家的功臣。
    • 国会[guó huì]
        议会。 全国性的议会第七十一届国会
    • 国厩[guó jiù]
        王室的马舍。
    • 国法[guó fǎ]
        国家的法纪:国法难容。 国家的法律规定伤天害理,国法难容
    • 国泽[guó zé]
        国中沼泽地区。
    • 国行[guó xíng]
        行神。天子七祀及诸侯五祀之一。
    • 国婚[guó hūn]
        谓与皇室通婚。
    • 国携[guó xié]
        谓国家出现离析的现象。
    • 国孝[guó xiào]
        指国丧。
    • 国迁[guó qiān]
        国都迁徙。
    • 国讣[guó fù]
        犹国丧。
    • 国际歌[guó jì gē]
        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歌曲。法国鲍狄埃(Eugène Pottier)作词,狄盖特(Pierre Degeyter)配曲。 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歌曲。法国欧仁.鲍狄埃(Eugène Pottier)作词,狄盖特(Pierre Degeyter)配曲
    • 国际惯例[guó jì guàn lì]
        在国际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一些习惯做法和先例,是国际法的主要渊源之一。
    • 国讳[guó huì]
        1.犹国丧。 2.指皇帝的名讳。
    • 国花[guó huā]
        国家把本国人民喜爱的花作为国家的象征,这种花叫做国花。
    • 国民待遇[guó mín dài yù]
        一国给予依法入境的外国公民、企业、商船享有本国公民、企业、商船的同等待遇。由国际法、国内立法和缔结的条约、协定加以规定。国民待遇的适用范围有一定限制,并且应是互惠的,以不损害国家的独立、安全和主权为原则。
    • 国器[guó qì]
        1.国家所需的器材用具。 2.旧指可以治国的人材。 3.国家的宝器,指钟鼎之类。
    • 国债[guó zhài]
        国家所欠的债务。 国家的内外债务
    • 国准[guó zhǔn]
        治理国家的准则。
    • 国库券[guó kù quàn]
        国家银行发行的一种债券。简称库券。
    • 国廪[guó lǐn]
        国家储粮的仓库。
    • 国文[guó wén]
        ①本国的文字,旧时指汉语汉文。②旧时指中小学的语文课。
    • 国典[guó diǎn]
        国家的典章制度。 国家的典章制度
    • 国举[guó jǔ]
        全国所推重的人。
    • 国信使[guó xìn shǐ]
        宋元时的国家使臣。
    • 国论[guó lùn]
        1.有关国家大计的言论﹑主张。 2.谓商讨国家大计,发表政见。 3.全国的舆论。 4.女真语。尊贵的意思。
    • 国香[guó xiāng]
        1.极言其香。谓其香甲于一国,故云。亦用以赞誉人的风采﹑品行。 2.指兰花。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兰有国香。”唐宋之问《过史正议宅》诗:“国香兰已歇,里树橘犹新。”《广群芳谱.花谱二三.兰蕙》引宋黄庭坚《书幽芳亭》:“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后亦用以借指其他名花。 3.借喻王侯公卿的后裔。
    • 国信[guó xìn]
        1.国家的威信。 2.两国通使作为凭证的文书符节。 3.“国信使”的省称。 4.指国家间赠送的礼品。
    • 国子监[guó zǐ jiàn]
        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中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 国字[guó zì]
        本国的文字。辽﹑金﹑元﹑清王朝统治者各称其本族的文字为国字,也叫国书。以别于汉字。如元称蒙文,清称满文等。
    • 国际联盟[guó jì lián méng]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20年)成立的国际组织,它标榜以防止世界大战再度发生和解决国际纠纷为目的,实际上只是保护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的既得利益,维护既成的国际秩序。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联盟无形瓦解,到1946年正式解散。简称国联。
    • 国戚[guó qī]
        帝王的外戚:皇亲国戚。 天子的亲戚。多指后妃的本家皇亲国戚
    • 国防军[guó fáng jūn]
        保卫国家的正规军。
    • 国教[guó jiào]
        某些国家明文规定的本国所信仰的正统宗教。
    • 国书[guó shū]
        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或公使)时,由国家元首写给驻在一国元首的文书。大使(或公使)只有在向所驻国呈递国书以后,才能得到国际法所赋予的地位。
    • 国位[guó wèi]
        国君之位。
    • 国务委员[guó wù wěi yuán]
        我国国务院组成人员,相当于副总理。
    • 国魂[guó hún]
        指一个国家国民的特殊的精神。 指一个国家特有的民族精神鲁迅精神是我国的国魂
    • 国祯[guó zhēn]
        国家的祯祥。
    • 国貉[guó mò]
        即知声虫。地蛹。
    • 国娥[guó é]
        国中美女。
    • 国柄[guó bǐng]
        〈书〉国家大权。 国家大权大臣太贵,所谓贵者,无法而擅行,操柄而便私者也。——《韩非子.人主》
    • 国土整治[guó tǔ zhěng zhì]
        对一国的国土资源进行有计划开发、合理利用、有效治理和妥善保护的一切措施的总称。国土资源包括土地、水、气候、生物和矿产等。
    • 国际私法[guó jì sī fǎ]
        国家处理和调整涉及外国公民的民事法律关系的规则的总称。这种关系一般是由于对外贸易和本国人同外国人往来而产生的。
    • 国别[guó bié]
        国家的不同;国与国间的区别。
    • 国忌[guó jì]
        旧指帝﹑后的忌日。
    • 国喜[guó xǐ]
        指皇子诞生等皇家喜事。
    • 国棋[guó qí]
        谓一国棋艺最高的人。
    • 国号[guó hào]
        国家的称号,如汉、唐、宋、元、明等。 一国的称号,如汉、唐、宋、元、明、清等
    • 国费[guó fèi]
        国家的经费。
    • 国土[guó tǔ]
        国家的领土:收复国土。
    • 国夫人[guó fū rén]
        命妇的一种封号。
    • 国表[guó biǎo]
        一国的表率。
    • 国策[guó cè]
        国家的基本政策。 国家执行较长时间,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基本政策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 国家机关[guó jiā jī guān]
        ①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机关。包括国家机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军队等。如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公安机关等。也叫政权机关。②特指中央一级机关。
    • 国货[guó huò]
        本国制造的工业品。
    • 国交[guó jiāo]
        国家与国家间的外交关系。 国与国间的交往。即今之外交
    • 国计[guó jì]
        1.治国的方针大计。 2.国家的经济,国家的财富。
    • 国父[guó fù]
        尊称为创建国家并有特殊功勋的领导人。
    • 国务院[guó wù yuàn]
        ①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也就是中央人民政府,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等人员组成。国务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②民国初年的内阁,以国务总理为首。③美国政府中主管外交兼管部分内政的部门,主管者称国务卿。
    • 国乱[guó luàn]
        1.国家的变乱。 2.指作乱的人。
    • 国相[guó xiàng]
        1.古时辅政的大臣。 2.比喻具有辅国之才的人。 3.指王国或封国辅政之臣。 4.指侯国的长官。
    • 国恶[guó è]
        指有损国家的坏事﹑丑事。
    • 国联[guó lián]
        国际联盟的简称。
    • 国祀[guó sì]
        古代帝王举行的隆重祭祀。
    • 国中[guó zhōng]
        1.指王城之内。 2.国内。
    • 国有化[guó yǒu huà]
        把私人所有的生产资料转化为国家所有。
    • 国剧[guó jù]
        指一个国家的广为流行传统剧种,如我国的京剧。
    • 国户[guó hù]
        国中的户数。
    • 国际公制[guó jì gōng zhì]
        一种计量制度,创始于法国,1875年十七个国家的代表在法国巴黎开会议定为国际通用的计量制度。长度的主单位是米,一米等于通过巴黎的子午线的四千万分之一。标准米尺用铂铱合金制成,断面为X形,在0℃时标准米尺上两端所刻的线之间的距离为一米。质量的主单位是公斤,标准公斤的砝码是用铂铱合金制成的圆柱体,在纬度45°的海平面上的重量为一公斤。容量的主单位是升,一升等于一公斤纯水在标准大气压下4℃(密度最大)时的体积。也叫米制。简称公制。
    • 国经[guó jīng]
        国家的纲纪。
    • 国技[guó jì]
        一国特有的技艺。 足以代表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特殊技术,如中国的武术、中医、烹调等
    • 国际河流[guó jì hé liú]
        流经国界或流贯两个和两个以上国家的河流。多瑙河、尼罗河和湄公河等都是著名的国际河流。
    • 国际共管[guó jì gòng guǎn]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共同统治或管理某一地区、国家或某一国家的部分领土。简称共管。
    • 国图[guó tú]
        1.国家的版图。 2.指国家。
    • 国将[guó jiàng]
        1.王莽所置官职。位于三公上,为四辅之一。 2.国家的将帅。
    • 国宅[guó zhái]
        城中的官宅。
    • 国格[guó gé]
        指国家的体面或尊严(多体现在涉外活动中)。 作为一个国民应该具备的爱护国家、维护国家尊严的品格极个别的人甚至不顾国格、人格,干了一些不知羞耻的丑事
    • 国辅[guó fǔ]
        辅国。亦指辅国大臣。
    • 国仇[guó chóu]
        因国家受到侵略而产生的仇恨:国仇家恨。
    • 国府[guó fǔ]
        指国家的乐府机关。
    • 国体[guó tǐ]
        ①表明国家根本性质的国家体制,是由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来决定的。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②国家的体面。
    • 国患[guó huàn]
        国家的灾难﹑祸患。
    • 国王[guó wáng]
        古代某些国家的统治者;现代某些君主制国家的元首。 一国之长。古代称诸侯封地为国,一国之长称王。自汉以后,则以国王为最高封爵。宋、元又作为封号,清则改称亲王。现代某些君主制国家元首的一种名称
    • 国备[guó bèi]
        指国家的储备。
    • 国脉[guó mài]
        亦作“国脈”。国家的命脉。
    • 国子祭酒[guó zǐ jì jiǔ]
        古代学官名。晋武帝咸宁四年设,以后历代多沿用。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
    • 国本[guó běn]
        立国的根本:民为国本。
    • 国纲[guó gāng]
        国家的纲纪。
    • 国家标准[guó jiā biāo zhǔn]
        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关批准、发布,并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执行的标准。中国国家标准的代号由“国标”的汉语拼音首字母组成,即gb。
    • 国姝[guó shū]
        犹国色。指姿容极美的女子。
    • 国车[guó chē]
        古时士葬所用的柩车。
    • 国手[guó shǒu]
        精通某种技能(如医道、棋艺等)在国内数第一流的人,也指入选国家队的选手。 才艺技能冠(如棋艺、医道等)绝全国的人人心无算处,国手有输时。——《唐诗纪事.裴说.棋》
    • 国用[guó yòng]
        1.国家的费用或经费。 2.言为国所用。
    • 国是[guó shì]
        〈书〉国家大计:共商国是。 国家的重大政策愿相国与诸大夫关定国是也。——《后汉书.桓谭传》共商国是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 国势[guó shì]
        ①国力:国势强大丨国势蒸蒸日上。②国家的形势:国势危殆。
    • 国彝[guó yí]
        亦作“国彜”。1.犹国爵。2.犹国法。
    • 国风[guó fēng]
        《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共一百六十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合称十五国风。大致是西周初到春秋中叶的作品,作者多数为下层人民。内容反映人民的劳动、婚姻、爱情等多方面的社会生活面貌,对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作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是《诗经》中最有文学价值和社会认识价值的部分。
    • 国利[guó lì]
        1.于国有利。 2.国家的财利。
    • 国功[guó gōng]
        为保卫国家而建立的功绩。
    • 国色[guó sè]
        〈书〉在一国内容貌最美的女子:天姿国色。
    • 国帑[guó tǎng]
        〈书〉国家的公款:盗用国帑丨消耗国帑。
    • 国庆[guó qìng]
        开国纪念日。我国国庆是10月1日。
    • 国令[guó lìng]
        国家的政令。
    • 国乘[guó chéng]
        国史。
    • 国太[guó tài]
        帝王之母的俗称。多用于小说戏曲中。
    • 国瑞[guó ruì]
        1.古指国家的祥瑞。 2.犹国宝。
    • 国筴[guó cè]
        见“国策”。
    • 国有股[guó yǒu gǔ]
        由政府或代表政府的机构投资买的股份公司的股份。在我国,也指国有企业股份制改组中,以国有资产经评估后入股的股份。
    • 国权[guó quán]
        1.犹国柄。政府或国君的权力。 2.国家的主权。
    • 国际准则[guó jì zhǔn zé]
        在国际交往中,被大多数国家承认并遵守的行为规范。如联合国宪章、许多国际公约中规定的准则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
    • 国雠[guó chóu]
        1.亦作“国仇”。 2.国家的仇敌或仇恨。
    • 国重[guó zhòng]
        国家的重任。
    • 国学生[guó xué shēng]
        古代国学的学生。
    • 国干[guó gàn]
        国家之主干,治国之本。
    • 国宦[guó huàn]
        犹左宦。谓天子之臣而仕诸侯。
    • 国光[guó guāng]
        本指国家的礼乐文物。后多指国家的威望和荣誉。
    • 国蠹[guó dù]
        比喻危害国家利益的坏人。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御叔﹞不可使也,而傲使人,国之蠹也。”
    • 国界[guó jiè]
        相邻国家领土的分界线:划定国界。
    • 国胤[guó yìn]
        帝王的后代。
    • 国事[guó shì]
        国家大事。 国家重要的事务。尤指与政治有关的事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 国标[guó biāo]
        一般指国家标准。 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并在公告后需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文件,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以外,一般有一定的推荐意义。
    • 国家裁判[guó jiā cái pàn]
        国家级裁判员的简称,是经我国体育运动组织批准的最高一级裁判员的称号。
    • 国老[guó lǎo]
        1.指告老退职的卿﹑大夫﹑士。 2.掌教化的官。 3.指国之重臣。 4.甘草的别名。
    • 国律[guó lǜ]
        国家的法律。
    • 国历[guó lì]
        1.国运。 2.由国家规定和采用的历法,一般指阳历。
    • 国宾[guó bīn]
        应本国政府邀请前来访问的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
    • 国租[guó zū]
        1.封地的田赋。 2.指官吏的职田所收租税。
    • 国故[guó gù]
        我国固有的文化(多指语言文字、文学、历史等):整理国故。
    • 国刑[guó xíng]
        1.城中施行的刑罚。 2.国家的刑律。
    • 国粹[guó cuì]
        指我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 国民[guó mín]
        具有某国国籍的人是这个国家的国民。
    • 国基[guó jī]
        国家的柱石;国家的根本﹑根基。
    • 国言[guó yán]
        国人的谤言。
    • 国术[guó shù]
        指我国传统的武术。
    • 国桢[guó zhēn]
        国家的支柱,喻能负国家重任的人才。
    • 国库[guó kù]
        金库的通称。 国家的金库。旧指国家储存财物的总机关
    • 国际音标[guó jì yīn biāo]
        国际语音学会制定的标音符号。初稿在1888年发表,后来经过不断的修改,内容逐渐完备,各种语言常用的音都有适当的符号。形式以拉丁字母的小楷为主,加以补充。在各种音标中,是通行范围较广的一种。
    • 国音[guó yīn]
        旧时指国家审定的汉语标准音。 全国共同遵用的标准音。旧指国家审定的汉语标准音
    • 国有制[guó yǒu zhì]
        国家所有制。指生产资料归国家占有的形式。
    • 国冠[guó guān]
        国中最高的官位。
    • 国税[guó shuì]
        国家征收的租税。
    • 国葬[guó zàng]
        以国家名义为有特殊功勋的人举行的葬礼。
    • 国初[guó chū]
        王朝建立初期。
    • 国家税[guó jiā shuì]
        中央税。
    • 国共[guó gòng]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并称。
    • 国药[guó yào]
        中药。
    • 国防[guó fáng]
        一个国家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土主权,防备外来侵略,而拥有的人力、物力、以及和军事有关的一切设施:巩固国防丨国防建设。 古人视礼义为维护社会国家的安全力量,必须严格遵行,防止逾越,称为国防。今日指为保卫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的武装侵略和颠覆所采取的一切措施臣愚以为宜隐郊祀之事,以崇国防。——《后汉书.孔融传》加强国防建设
    • 国境[guó jìng]
        ①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领土范围。②指国家的边境;偷越国境丨国境检查站。
    • 国难[guó nàn]
        国家的危难:捐躯赴国难。今多指遭受外国入侵的灾难:国难当头,匹夫有责。
    • 国甥[guó shēng]
        皇室的女婿。
    • 国马[guó mǎ]
        1.国家所饲养的马。 2.养于民间﹑战时由国家调用的马。 3.一国中上品之马。
    • 国涂[guó tú]
        国家的前途。
    • 国维[guó wéi]
        1.国家的栋梁。 2.国家的法纪。
    • 国庆节[guó qìng jié]
        国家建立或独立的纪念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因此从1950年起以每年的10月1日为中国的国庆节。有的君主制国家规定在位国王或皇帝的生日为国庆日。
    • 国子[guó zǐ]
        1.公卿大夫的子弟。 2.指国子学。
    • 国民党[guó mín dǎng]
        1912年8月,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的基础上,合并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等几个党派组建的资产阶级政党。
    • 国际法[guó jì fǎ]
        国际公法的简称。
    • 国民性[guó mín xìng]
        谓一国国民所特有的气质。
    • 国贼[guó zéi]
        危害国家或出卖国家主权的败类。 危害国家的不良分子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谓之贼。——《荀子.臣道》
    • 国谋[guó móu]
        1.关于国事的谋划。 2.为国家打算。
    • 国政[guó zhèng]
        1.国家的政事。 2.古代官名。即正卿。
    • 国伐[guó fá]
        指受到他国的征伐。
    • 国母[guó mǔ]
        帝王的母亲。
    • 国能[guó néng]
        1.指一国特有的技能。 2.指著名于一国的技能。
    • 国民收入[guó mín shōu rù]
        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各个生产部门在一个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的总和。就是从一个时期内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中,减去生产上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后剩余的部分。 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各个生产部门在一个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的总和。就是从一个时期内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中,减去生产上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后剩余的部分
    • 国事犯[guó shì fàn]
        即政治犯。
    • 国宝[guó bǎo]
        ①国家的宝物:传为国宝。②比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这些老艺术家都是我们的国宝。
    • 国哀[guó āi]
        国丧。
    • 国史馆[guó shǐ guǎn]
        编纂国史的机构。汉称著作东观,晋为著作省,唐改称史馆,宋沿用,隶属崇文院,金始置国史院,元置翰林国史院,明以翰林院统领修史事务,清及民国改名为国史馆。
    • 国统区[guó tǒng qū]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称国民党政府统治的地区。
    • 国家公园[guó jiā gōng yuán]
        国家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的原始状态,为进行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同时供公众参观旅游而划出的大面积场所。
    • 国具[guó jù]
        治理国家所需的人材。
    • 国运[guó yùn]
        〈书〉国家的命运:国运昌隆。 国家的命运国运维艰国运兴隆
    • 国统[guó tǒng]
        1.指国家体制或体统。 2.君主一脉相传的统绪。犹正统。
    • 国邸[guó dǐ]
        汉诸侯王为朝觐而在京城设立的住所。
    • 国君[guó jūn]
        君主国家的统治者。 封建制或君主制国家的统治者,通常实行终身制和世袭继承制
    • 国检[guó jiǎn]
        国家的法度。
    • 国服[guó fú]
        1.谓服事于国,向国家缴纳租税。 2.国家规定的服装。 3.服国丧。
    • 国机[guó jī]
        1.国家兴亡的关键。 2.指国之机务,国之军政大事。
    • 国庆日[guó qìng rì]
        国家大庆的日子,指国家的建立﹑独立或革命起义等纪念日。有些君主制国家规定在位国王或皇帝的生日为国庆日。我国国庆日是十月一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纪念日。
    • 国宴[guó yàn]
        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为招待国宾或在重要节日招待各界人士而举行的隆重宴会。 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为招待国宾、贵宾或在重要节日而举行的正式而隆重的宴会
    • 国企[guó qǐ]
        国有企业的简称:国企改革。
    • 国朝[guó cháo]
        1.国政,朝政。亦指国家,朝廷。 2.指本朝。
    • 国记[guó jì]
        指编年史一类的国史。
    • 国客[guó kè]
        指来访的别国使臣。
    • 国民经济[guó mín jīng jì]
        一个国家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总体,包括各个生产部门和为生产服务的流通部门,如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也包括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药卫生等非生产部门。 一个国家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总体,包括各个生产部门和为生产服务的流通部门,如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物资供应等,也包括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药卫生等非生产部门
    • 国子学[guó zǐ xué]
        即国子监。
    • 国际象棋[guó jì xiàng qí]
        棋类运行的一种,黑白棋子各十六个,分成六种,一王、一后、两象、两车、两马、八兵。棋盘为正方形,由六十四个黑白小方格相间排列而成。两人对下,按规则移动棋子,将(jiāng)死对方的王为胜。
    • 国步[guó bù]
        1.国家的命运。步,时运。 2.指国土。
    • 国营经济[guó yíng jīng jì]
        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并由国家直接经营的经济。有资本主义国营经济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中国,关系国计民生、影响经济全局的企业和现代化大工业、交通运输邮电业、金融保险业以及主要商业等均属于国营经济。改革开放后,国家一般不直接经营企业,因而改称为国有经济。
    • 国姻[guó yīn]
        帝王的姻亲。
    • 国家机器[guó jiā jī qì]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国家形象化的称呼。主要指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
    • 国兵[guó bīng]
        国家的军队。
    • 国赋[guó fù]
        国家规定的赋税。
    • 国民政府[guó mín zhèng fǔ]
        国民党执政的政府。它经历了大元帅府,广州革命政府,南京政府的变迁。 国民党执政的政府。它经历了大元帅府,广州革命政府,南京政府的变迁
    • 国胄[guó zhòu]
        帝王或贵族的子弟。
    • 国邑[guó yì]
        1.国都。 2.城邑。 3.汉代诸侯的封地。
    • 国有企业[guó yǒu qǐ yè]
        指我国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是国家占有并控制全部或大部分财产的企业。原来同国家直接经营管理,称为国营企业。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所有权和经营权开始分离,国家原则上不参与直接经营,改称为国有企业。简称国企。
    • 国谟[guó mó]
        国家大计。

    国[guó]字的成语

    • 蹙国丧师[cù guó sàng shī]
        蹙:收缩,指丧失国土。国土沦丧,军队失利。
    • 形胜之国[xíng shèng zhī guó]
        形胜:地理形势优越。指地势优越的国家。
    • 绝国殊俗[jué guó shū sú]
        不同国家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 国步艰危[guó bù jiān wēi]
        国步:国家的命运。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
    • 主少国疑[zhǔ shào guó yí]
        君主年幼初立,人心疑惧不安。
    • 亡国富库[wáng guó fù kù]
        亡:灭亡;国:国家;富:富足;库:国库。国家灭亡,国库富足。指为求国库富足,对百姓残酷压榨,横征暴敛,从而使国家灭亡。
    • 废国向己[fèi guó xiàng jǐ]
        损害国家利益,谋取个人私利。
    • 爱国如家[ài guó rú jiā]
        指帝王像爱抚自己的家室一样爱国爱民。
    • 国计民生[guó jì mín shēng]
        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声色犬马,昼夜荒淫,国计民生,罔存念虑。——《聊斋志异.谈黄粟》
    • 同舟敌国[tóng zhōu dí guó]
        同舟共济的人成了敌人。
    • 保家卫国[bǎo jiā wèi guó]
        保卫家乡和祖国。
    • 卖国求荣[mài guó qiú róng]
        勾结投靠敌人,出卖国家的权益,谋求个人的富贵。
    • 治国安民[zhì guó ān mín]
        治:治理;安:安定。治理国家,安定人民。 治理内政、外交,增强综合国力,使人民和平安定地生活
    • 齐家治国[qí jiā zhì guó]
        整治家庭和治理国家。
    • 专权误国[zhuān quán wù guó]
        坏人专权会坑害国家。
    • 国亡种灭[guó wáng zhǒng miè]
        国家被瓜分,种族被灭绝。
    • 年经国纬[nián jīng guó wěi]
        指以年为经,以国为纬的编写史书的方法。
    • 入国问禁[rù guó wèn jìn]
        进入别国境界,先了解他们的禁令或禁忌。 进入别国境界,先了解他们的禁令或禁忌。参看“入境问俗”
    • 为国为民[wèi guó wèi mín]
        指不谋私利,为国家和人民效力。
    • 国困民穷[guó kùn mín qióng]
        国家困难,百姓穷困。
    • 国是日非[guó shì rì fēi]
        国是:国家大事。国家的前景一天不如一天。
    • 闭关锁国[bì guān suǒ guó]
        闭关:封闭关口;锁:封锁。闭关自守,不与外国往来。 封闭关口,自我保守,自我保守,不跟外国来往 封建的闭关锁国的日本变为帝国主义的日本
    • 忠君爱国[zhōng jūn ài guó]
        对君主忠贞,对国家挚爱。 对君主忠贞,对国家挚爱此人虽则商贾之流,倒也有些忠君爱国之心、排患解纷之略。——《东周列国志》
    • 三徙成国[sān xǐ chéng guó]
        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同“三徙成都”。
    • 治国齐家[zhì guó qí jiā]
        齐:整治。整治家庭和治理国家。
    • 礼让为国[lǐ ràng wéi guó]
        治理。以礼所提倡的谦让精神治理国家。
    • 于家为国[yú jiā wéi guó]
        为国家为人民。
    • 国不堪贰[guó bù kān èr]
        国家受不了两属情况的存在。
    • 举国一致[jǔ guó yī zhì]
        全国上下,团结一致。
    • 里通外国[lǐ tōng wài guó]
        暗中勾结外国,阴谋叛国。 与外国人勾结,干出卖国家利益、背叛祖国的事 大则指为“里通外国”,就是现在之所谓“汉奸”。——鲁迅《且介亭文集》
    • 国士无双[guó shì wú shuāng]
        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国士,国内最有才干的人。国中找不到第二个的奇才。泛指当代杰出的人才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事无双。——《史记.淮阴侯列传》
    • 亡国之事[wáng guó zhī shì]
        事:事情,事件。使国家灭亡的事件。
    • 忧国奉公[yōu guó fèng gōng]
        心怀国家,努力做好工作。
    • 干国之器[gān guó zhī qì]
        干:治;干国:治理国家;器:度量,器量。治理国家的才干和器量。
    • 福国利民[fú guó lì mín]
        福:护佑。为国家和人民造福谋利。
    • 祸国殃民[huò guó yāng mín]
        祸、殃:损害。使国家受害,百姓遭殃。 使国家和人民遭受祸殃
    • 先国后己[xiān guó hòu jǐ]
        把国事放在自己事的前面。
    • 破家危国[pò jiā wēi guó]
        不但损毁自己的家庭,而且危害国家。
    • 舟中敌国[zhōu zhōng dí guó]
        同船的人都成的敌人。比喻大家反对,十分孤立。
    • 亡国之语[wáng guó zhī yǔ]
        语:话语、言论。使国家灭亡的言论。
    • 亡国之器[wáng guó zhī qì]
        指象箸、玉杯之类的器皿,古代作为骄奢亡国的象征。
    • 开国济民[kāi guó jì mín]
        开国:创建国家;济:救助。开创大业,救济百姓。
    • 开国元勋[kāi guó yuán xūn]
        元勋:有特大功绩的人。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朝代立大功的人。 原义是指为建立一个政权而立下大功的人,现在常用来比喻一个单位、一个事业的发起人与创办人 他也是我们公司的开国元勋
    • 裕民足国[yù mín zú guó]
        使人民富裕,国家丰足。
    • 病民蛊国[bìng mín gǔ guó]
        也说病国病民、病民害国。害人民,害国家。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五:“吾辈病民蛊国,不能仇现在之执法者也。” 病:损害,祸害。蛊(gǔ):相传为人工培养成的毒虫,引申为毒害。
    • 精忠报国[jīng zhōng bào guó]
        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 国家大事[guó jiā dà shì]
        大事:重大事情。与国家利益有关的重大事情。
    • 万国来朝[wàn guó lái cháo]
        万:概数,多;朝:朝贡,朝拜。很多国家来朝拜。
    • 富国强民[fù guó qiáng mín]
        指使国家富足,民力强盛。
    • 金闺国士[jīn guī guó shì]
        指朝廷的杰出才士。
    • 忧国恤民[yōu guó xù mín]
        忧虑国事。怜恤百姓。
    • 保国安民[bǎo guó ān mín]
        保卫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
    • 亡国怨祝[wáng guó yuàn zhù]
        怨:埋怨;祝:太祝,旧时为执掌祭礼祝祷的官。旧指国家衰亡时,不从自身找原因,而去埋怨为国家祭祀祝祷的人。
    • 安邦定国[ān bāng dìng guó]
        邦:泛指国家。使国家安定巩固。 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
    • 小国寡民[xiǎo guó guǎ mín]
        国家小,人民少。
    • 形亲之国[xíng qīn zhī guó]
        指边界相邻而友好的国家。
    • 忧国如家[yōu guó rú jiā]
        忧虑国事,就像家事一样悬挂在心里。
    • 国家闲暇[guó jiā xián xiá]
        国家太平无事,既无内乱,也无外患。
    • 皇亲国戚[huáng qīn guó qī]
        皇帝的亲戚。指极有权势的人。 皇帝的亲属,帝王的姻亲不知是那个皇亲国戚来了也。——《元曲选.谢金吾》
    • 益国利民[yì guó lì mín]
        对国家、对人民都有利。
    • 敌国同舟[dí guó tóng zhōu]
        同舟共济的人成了敌人。
    • 国步方蹇[guó bù fāng jiǎn]
        国步:国家的命运。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
    • 父母国[fù mǔ guó]
        指祖国。
    • 忧国忘私[yōu guó wàng sī]
        忧劳国事,不考虑个人私事。
    • 忧国忘身[yōu guó wàng shēn]
        忧劳国事,不顾个人安危得失。
    • 敌国外患[dí guó wài huàn]
        指来自敌对国家的侵略骚扰。
    • 富可敌国[fù kě dí guó]
        敌:匹敌。私人拥有的财富可与国家的资财相匹敌。形容极为富有。
    • 万乘之国[wàn shèng zhī guó]
        乘:四匹马拉的车。指大国。一般指周朝。
    • 万室之国[wàn shì zhī guó]
        万室:万户。有万户居民的国家。多指古代小诸侯国。
    • 悮国欺君[wù guó qī jūn]
        悮:耽误;欺:欺骗。欺骗君王,祸害国家。
    • 国色天香[guó sè tiān xiāng]
        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为牡丹的别称。极言牡丹香色的可贵。现多比喻出色的佳人(十娘)粉容微露,却被 孙富窥见了,果是国色天香。——《警世通言》三十二
    • 国无二君[guó wú èr jūn]
        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皇帝。
    • 忧国忘家[yōu guó wàng jiā]
        因忧虑国事而不考虑自己的家事。
    • 黼国黻家[fǔ guó fú jiā]
        指国家文教之治,美如锦绣。
    • 国脉民命[guó mài mín mìng]
        国家的动脉,人民的生命。比喻国家、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的根基。
    • 图身忘国[tú shēn wàng guó]
        只贪图自身的利益,而不顾国家的危亡。
    • 亡国之社[wáng guó zhī shè]
        已亡国家的祠社。古代天子将其作为亡国的象征,以自儆戒。
    • 徇国忘家[xùn guó wàng jiā]
        指为国尽忠而不顾家庭的得失。
    • 民殷国富[mín yīn guó fù]
        殷:殷实,富足;阜:丰富。国家人民殷实富裕。
    • 破家亡国[pò jiā wáng guó]
        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 国家多故[guó jiā duō gù]
        故:变故,事故。国家总出现重大变故。
    • 为国捐躯[wèi guó juān qū]
        捐:献;躯:身体,指生命。为国家牺牲生命。
    • 尸位误国[shī wèi wù guó]
        误:使受损害。指占着职位不做事,使国家受到损失。
    • 隐若敌国[yǐn ruò dí guó]
        隐:威严庄重的样子;若:象;敌:匹敌,同等;敌国:相当于一国。指对国家起举足轻重作用的人。
    • 求荣卖国[qiú róng mài guó]
        荣:荣华富贵。出卖国家的权益,谋求个人的名利权势。
    • 护国佑民[hù guó yòu mín]
        捍卫国家,保护人民。
    • 相忍为国[xiāng rěn wèi guó]
        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作一定的让步。
    • 安国富民[ān guó fù mín]
        使国家安定,使人民富裕。
    • 窃钩窃国[qiè gōu qiè guó]
        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 安国宁家[ān guó níng jiā]
        指治理国家。
    • 误国殄民[wù guó tiǎn mín]
        给国家人民带来祸害。
    • 大盗窃国[dà dào qiè guó]
        大盗:指窃国篡位者。指坏人窃取政权,颠覆国家。
    • 虎狼之国[hǔ láng zhī guó]
        像饿虎贪狼一样的国家。形容侵略成性的国家。
    • 体国安民[tǐ guó ān mín]
        体:划分;国:都城。把都城划分为若干区域,由官宦贵族分别居住或让奴隶平民耕作。泛指治理国家。
    • 朝章国典[cháo zhāng guó diǎn]
        朝廷与国家的典章制度。同“朝章国故”。
    • 杀身救国[shā shēn jiù guó]
        不惜牺牲生命以报答国家。
    • 一言寿国[yī yán shòu guó]
        以极少的言语可使国家的寿命延长。
    • 卖弄国恩[mài nòng guó ēn]
        旧指官僚恃恩弄权。
    • 捐躯报国[juān qū bào guó]
        舍弃身躯,报效国家。
    • 亡国之臣[wáng guó zhī chén]
        使国家灭亡的臣子。现比喻对国家有损害的官员。
    • 国富民康[guó fù mín kāng]
        国家富有,民众富裕。
    • 经国大业[jīng guó dà yè]
        经国:治理国家;大业:伟大的事业。极言文章有重要作用。
    • 国无宁岁[guó wú níng suì]
        宁:安宁。国家没有太平的日子。
    • 丧权辱国[sàng quán rǔ guó]
        丧:丧失;辱:使受到耻辱。丧失主权,使国家蒙受耻辱。 主权丧失,国家受到侮辱 清政府和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 天府之国[tiān fǔ zhī guó]
        天府:天生的仓库;国:地区。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后专指四川。 指肥美险固、物产饶多之地
    • 误国欺君[wù guó qī jūn]
        欺骗君主,祸害国家。
    • 亡国之道[wáng guó zhī dào]
        道:道路,途径。国家灭亡的途径。比喻执政者违背民意,不得人心。
    • 独立王国[dú lì wáng guó]
        指抵制或不服从上级领导的行政区域或单位。 由某一个人或家族不受钳制地控制或支配的或主要由其控制或支配的活动地区或领域。也指不服从上级领导,自成局面,自搞一套的单位或地区
    • 忧国忘思[yōu guó wàng sī]
        忧劳国事,不老虎个人私事。
    • 国将不国[guó jiāng bù guó]
        国家将无法维持下去了。指国家的局势很坏,有亡国的危险。
    • 民困国贫[mín kùn guó pín]
        人民困苦,国家贫穷。
    • 亡国败家[wáng guó bài jiā]
        国家灭亡了,家庭破坏了。比喻给国家及个人造成极严重的后果。
    • 千乘之国[qiān shèng zhī guó]
        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春秋时指中等诸侯国。 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春秋时,指中等诸侯国千乘之国。——《论语.先进》
    • 公忠体国[gōng zhōng tǐ guó]
        指尽忠为国。
    • 国仇家恨[guó chóu jiā hèn]
        国家被侵略之仇,家园被破坏之恨。
    • 国无幸民[guó wú xìng mín]
        幸民:侥幸偷生的人。国家治理有方,人民勤于职守,安居乐业。
    • 敌国通舟[dí guó tōng zhōu]
        同船的人都成了敌人。比喻众叛亲离。
    • 尽瘁事国[jìn cuì shì guó]
        瘁:劳累。竭尽劳苦,报效国家。
    • 亡国三户[wáng guó sān hù]
        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
    • 忧国忧民[yōu guó yōu mín]
        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 兴邦立国[xīng bāng lì guó]
        邦:国家。建立并振兴国家。
    • 上医医国[shàng yī yī guó]
        上医:高明的医生,比喻高贤;医国:指为国家除患祛弊。高贤能治理好国家。
    • 众人国士[zhòng rén guó shì]
        众人:普通人;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一般人和国中杰出的人才。
    • 体国经野[tǐ guó jīng yě]
        体:划分;国:都城;经:丈量;野:田野。把都城划分为若干区域,由官宦贵族分别居住或让奴隶平民耕作。泛指治理国家。
    • 邦国殄瘁[bāng guó tiǎn cuì]
        殄:尽,绝;瘁:病。形容国家病困,陷于绝境。
    • 立国安邦[lì guó ān bāng]
        建立国家,安定天下。亦作“立业安邦”。
    • 富国裕民[fù guó yù mín]
        使国家和人民富裕。
    • 国贼禄鬼[guó zéi lù guǐ]
        国贼:损害国家利益,出卖国家主权的民族败类;禄鬼:指利欲熏心贪求官禄的人。指不顾国家利益,一心钻营名利的人。
    • 国家栋梁[guó jiā dòng liáng]
        栋梁:支撑房架的大梁。这里比喻责任或作用大。肩负国家重任的人。
    • 国步多艰[guó bù duō jiān]
        国步:国家的命运。国家处于危难之中。
    • 赤心报国[chì xīn bào guó]
        赤:火红色,比喻真纯;赤心:忠心;报国:为国家效劳。旧指为帝王尽忠效劳。现亦形容赤胆忠心,为国效力。
    • 兴国安邦[xīng guó ān bāng]
        兴:兴盛;邦:国家。国家兴盛安定。
    • 倾国倾城[qīng guó qīng chéng]
        倾:倾覆;城: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
    • 欺君误国[qī jūn wù guó]
        欺骗君主,祸害国家。
    • 杞国之忧[qǐ guó zhī yōu]
        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同“杞人忧天”。
    • 国尔忘家[guó ěr wàng jiā]
        一心为国,不顾家庭。
    • 一国三公[yī guó sān gōng]
        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
    • 开国承家[kāi guó chéng jiā]
        指建立邦国,继承封邑。
    • 以身许国[yǐ shēn xǔ guó]
        许:预先答应给与。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宁愿为国家的安危奉献自己的生命。
    • 摅忠报国[shū zhōng bào guó]
        摅:抒发。抒发忠诚,报效国家。
    • 亡国之音[wáng guó zhī yīn]
        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
    • 国家多难[guó jiā duō nàn]
        难:灾难。国家多次遭到灾难。形容国家政局不稳。
    • 忧国哀民[yōu guó āi mín]
        担心国事,为百姓的安危担心。
    • 图国忘死[tú guó wàng sǐ]
        图国:谋求报国。谋求国家利益而忘记自己的生死。比喻忠贞报国。
    • 国难当头[guó nàn dāng tóu]
        国家正面临着巨大的灾难。
    • 亡国必楚[wáng guó bì chǔ]
        灭亡秦国的一定是楚国。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
    • 举国若狂[jǔ guó ruò kuáng]
        举:全;狂:狂欢。全国的人都激动得像发狂一样。
    • 国恨家仇[guó hèn jiā chóu]
        恨:怨恨。国家被侵略和家园被破坏之仇恨。
    • 爱国一家[ài guó yī jiā]
        凡是热爱祖国的人都不分彼此,看成是一家人。
    • 祸国误民[huò guó wù mín]
        祸:祸害;误:误导,耽误。指危害国家,误导人民。
    • 开国功臣[kāi guó gōng chén]
        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朝代立下汗马功劳的人。
    • 共商国是[gòng shāng guó shì]
        国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 亡国灭种[wáng guó miè zhǒng]
        国家灭亡,种族灭绝。指一个国家被彻底毁灭。
    • 国破家亡[guó pò jiā wáng]
        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 周游列国[zhōu yóu liè guó]
        周游:全都走到,游遍。原指孔丘带着他的学生周游当时的许多国家,希望得到重用,以便推行儒家的政治主张。后指走遍各地。
    • 有国难投[yǒu guó nán tóu]
        有国家却不能回去。
    • 国无捐瘠[guó wú juān jí]
        瘠:瘦弱;捐瘠:贫弱以至死。国内没有因贫困饥饿而死亡的人。
    • 富国安民[fù guó ān mín]
        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国家富足,人民生活才能安定明府今兴立废业,富国安民,童谣之言,将有征于此。——《后汉书.许杨传》
    • 经邦纬国[jīng bāng wěi guó]
        经、纬:本指丝织物的纵线和横线,引申为治理、规划。邦:国家。指治理国家。
    • 国事多艰[guó shì duō jiān]
        国家处于危难之中。
    • 捐生殉国[juān shēng xùn guó]
        捐生:舍弃生命;殉国:为国家而牺牲生命。为了国家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 国之干城[guó zhī gān chéng]
        干城:批御敌的武器和工具,这里比喻捍卫者。国家主权的捍卫者。
    • 国安民泰[guó ān mín tài]
        安:安定;泰:平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 蹙国百里[cù guó bǎi lǐ]
        蹙:收缩;百里:形容很多。丧失大片国土。
    • 举国上下[jǔ guó shàng xià]
        举:全。指全国上上下下的人。
    • 舍身为国[shě shēn wéi guó]
        为国家牺牲自己的生命。
    • 国步艰难[guó bù jiān nán]
        国步:国家的命运。国家处于危难之中。 指内忧外患频起,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面临严峻的考验时国步艰难,连帅倔强,率多奏请,欲立家庙于本镇,倾上章论奏,乃止。——《旧五代史.唐书.萧倾传》
    • 破国亡宗[pò guó wáng zōng]
        国家破灭,宗族不存。
    • 国泰民安[guó tài mín ān]
        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国家康泰安宁,人民安居乐业。形容太平盛世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治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宋. 吴自牧《山川神》

    国[guó]字在中间的词语

    • 亡国虏[wáng guó lǔ]
        因国破而逃亡的人。
    • 异国他乡[yì guó tā xiāng]
        是他地、远离家乡在异地的意思。
    • 中国海[zhōng guó hǎi]
        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总称。四海相连,环布亚洲大陆东南部,面积470万平方公里。 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总称。四海相连,环布亚洲大陆东南部,面积470万平方公里
    • 中国猿人[zhōng guó yuán rén]
        通称北京猿人。世界著名猿人化石。1927年首次在我国北京周口店龙骨山洞穴内发现。经古地磁法测定,其绝对年代不少于六十九万年。 北京人( Sinanthropus pekinensis ),一种灭绝了的人,发现于中国周口店的更新世山洞堆积物中,有破的头骨和身体的部分骨骼,他在某些形态细部方面比爪哇猿人进步,但与后者相近的程度比与其他化石人类或与近代人相近的程度都大。虽然北京猿人原先是分开作为一个独特的种(中国猿人北京种),但现在常被认为是与爪哇猿人同一个属的一个种(北京猿人),或甚至是与近代人同一属中的一个
    • 中国通[zhōng guó tōng]
        指熟悉中国情况的外国人。 研究中国及其政府的专门学者或观察家。亦称“中国问题专家”
    • 富国学[fù guó xué]
        经济学的旧译名。我国最早的经济学中文译名为“富国策”。后经清学部审定,译经济学为“富国学”。1901年严复又译为“计学”,次年梁启超改计学为“生计学”。同时日本译名“经济学”亦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经孙中山肯定,统一译为“经济学”。
    • 全国人大[quán guó rén dà]
        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大国主义[dà guó zhǔ yì]
        即大国沙文主义。
    • 中国学[zhōng guó xué]
        也称“中国研究”、“汉学”。国外对中国研究的统称。有广狭两义。广义指研究中国的哲学、宗教、历史、政治、经济、艺术、语言等各门社会科学和部分自然科学;狭义指研究中国的文献、语言和文学。在现阶段,中国学的研究重心是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 竺国经[zhú guó jīng]
        佛经。因出天竺国﹐故名。
    • 外国语[wài guó yǔ]
        1.指汉语中的外来语。 2.外国的语言﹑文字。
    • 中国通史[zhōng guó tōng shǐ]
        原名《中国通史简编》。书名。范文澜编著。1941年在延安初版。建国后,经修订出版了前三编共四册。1978年改名《中国通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共十册,五至十册由蔡美彪等续写。是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系统论述中国历史发展过程的通史著作之一。写法夹叙夹议,文字简洁生动,深入浅出。
    • 利国监[lì guó jiān]
        官署名。宋置,掌管冶铁。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北。本是徐州的秋邱冶铁处,宋代升为利国监。见《太平寰宇记.徐州》。
    • 帝国主义[dì guó zhǔ yì]
        也称“垄断资本主义”。垄断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列宁揭示其有五个基本特征:
    • 第二国际[dì èr guó jì]
        社会民主党和社会主义工人团体的国际联合组织。第一国际解散后,随着工人运动的兴起,来自欧美二十二个国家的三百多名国际社会主义者于1889年7月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代表大会,宣告第二国际的成立。初期在恩格斯的领导和影响下,基本执行了马克思主义的路线。恩格斯去世后,逐渐分裂为左、中、右三派。因右派和中派占据领导地位,第二国际日趋堕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的大多数社会民主党支持帝国主义战争,第二国际从此不再是无产阶级的组织,最后陷于破产。
    • 魏国山河[wèi guó shān hé]
        指大好河山。语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 综合国力[zōng hé guó lì]
        一国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教、资源、国防、外交等各方面力量的有机综合。反映国家强弱的标志。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 战国七雄[zhàn guó qī xióng]
        战国时的七个强国,即魏、赵、韩、齐、秦、楚、燕。
    • 魏国山川[wèi guó shān chuān]
        见“魏国山河”。
    • 中国林蛙[zhōng guó lín wā]
        又称“哈士蟆”。两栖纲,蛙科。背部土灰色,散有黄色和红色斑点。眼后有深色三角斑。栖息于阴湿的山坡树丛和溪流中。分布于中国北部。雌蛙输卵管的干制品为哈士蟆油,是一种滋补品。
    • 中国话[zhōng guó huà]
        中国人民的语言,特指汉语。 中国人的语言,特指汉语
    • 全国纪録[quán guó jì lù]
        某些运动项目的全国最好成绩。这些运动成绩通常是能由时间﹑距离﹑重量等客观标准来确定的。我国的全国纪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审定并公布。
    • 郑国渠[zhèng guó qú]
        古代关中平原上的人工灌溉渠。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采纳韩国水利家郑国的建议,开凿引泾水入洛河的灌溉渠。渠长150多千米,灌田280万亩,关中成为沃野。汉、魏时期仍发挥作用,唐代后逐渐堙废。
    • 大和国家[dà hé guó jiā]
        日本古代奴隶制国家。公元3世纪兴起于本州中部大和(今奈良)地区。5世纪统一日本。统治者初称“大王”,后改称“天皇”。实行部民制。后豪族专权,皇权衰落。645年大化改新后,确立天皇统治,日本进入封建时代,大和时代结束。大和国家与中国积极发展关系,中国文化陆续传入日本。
    • 卖国贼[mài guó zéi]
        出卖祖国的叛徒。 出卖祖国和人民利益的叛徒
    • 楮国公[chǔ guó gōng]
        纸的别名。
    • 爱国主义[ài guó zhǔ yì]
        指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 对国家的爱或忠心的思想;爱国者的美德和行动
    • 爱国布[ài guó bù]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后,我国人民抵制帝国主义国家布匹的倾销,提倡服用自产土布,称之为爱国布。
    • 护国运动[hù guó yùn dòng]
        又称“云南起义”。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激起全国人民强烈反对。蔡锷、李烈钧等宣布云南独立,成立护国军,兴师讨袁。1916年出兵四川、贵州和两广,各省纷纷独立。袁军入川镇压失败,在内外压力下,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但仍居大总统位。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民“除恶务尽”,继续反袁。6月袁病死,黎元洪继任总统,宣布遵行《临时约法》,召开国会。护国运动胜利结束。
    • 甘国老[gān guó lǎo]
        甘草的别名。
    • 多国公司[duō guó gōng sī]
        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资本联合组成的国际经济组织。其活动范围和经营特点类似跨国公司,不同的是它不属于一国垄断资本所有。第三世界国家与外资的联合,一般属于联合企业组织,如中外合资企业。 又称跨国公司。大的经济财团,通过直接投资、转让技术等活动,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或与当地资本合股拥有企业的国际性公司
    • 佑国寺塔[yòu guó sì tǎ]
        北宋时建筑。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塔底直径10.24米,高57.34米,全部用砖砌成,壁内外用铁色琉璃砖包砌,故又称铁塔,是现存最早的琉璃塔。
    • 一国两制[yī guó liǎng zhì]
        指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的完成国家统一的基本国策,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项政策也适用于台湾。一个国家两种社会制度
    • 郑国三良[zhèng guó sān liáng]
        指叔詹﹑堵叔﹑师叔三个郑国贤臣。语本《左传.僖公七年》:“郑有叔詹﹑堵叔﹑师叔三良为政,未可间也。”
    • 中国画[zhōng guó huà]
        简称“国画”。反映中国美术传统特色的画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在世界美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工具材料为中国特制的毛笔、砚墨、纸张或绢素。大致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画科,有工笔、写意等画法,有卷轴、册页、屏幛、扇面等装潢形式。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超越形似而重在传神,以钩皴点染、枯湿浓淡、疏密繁简、计白当黑等表现手法描绘图像景物,结构布局不拘于焦点透视,讲究色、墨、空与点、线、块的变化对比。此外,与书法、篆刻乃至诗词艺术的紧密结合,也是中国画的一大特色。
    • 定策国老[dìng cè guó lǎo]
        唐代自敬宗至宣宗,宦官操纵国家大权,可以废立皇帝。枢密使宦官杨复恭给兄子守亮的信中,自称是“定策国老”,以策立皇帝的功臣自居,而称昭宗李晔为“负心门生”。参阅《新唐书.杨复恭传》。
    • 保国会[bǎo guó huì]
        清末维新派的政治团体。1898年康有为等在北京成立。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在各地设立分会,开展维新活动。后在顽固派压制下自行停顿。
    • 鬼国石[guǐ guó shí]
        见“鬼功石”。
    • 相国寺[xiàng guó sì]
        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内。本名建国寺,北齐天保六年建。唐睿宗时改名相国寺。
    • 多重国籍[duō chóng guó jí]
        指某人同时具有几个国家的国籍。 指某人同时具有几个国家的国籍
    • 护国寺[hù guó sì]
        北京旧寺庙名。
    • 双重国籍[shuāng chóng guó jí]
        指一个人兼有两国国籍。 指一个人兼有两国国籍
    • 共产国际[gòng chǎn guó jì]
        即“第三国际”。
    • 法国号[fǎ guó hào]
        即圆号。铜管乐器。参见“圆号”。
    • 相国庄[xiāng guó zhuāng]
        指五代冯道居住的地方。故址在今河北省交河县东北。
    • 传国宝[chuán guó bǎo]
        即传国玺。
    • 保国寺[bǎo guó sì]
        在浙江宁波市洪塘北面的灵山山岙。建筑依山而起,隐现于层峦迭嶂之间。寺内大雄宝殿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虽经历代重修,未失宋时原貌,为江南罕见的木构建筑遗物。保国寺四周涧流环绕,满山松竹参差掩映,风景秀丽,是江南名胜之一。
    • 八国联军[bā guó lián jūn]
        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组成的侵华联军。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帝国主义借口清政府“排外”,联合出兵,以瓜分中国。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掠夺财物,残杀人民。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逃往西安。不久德国元帅瓦德西任联军总司令,侵略军增至十万人。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后,八国联军除留一部外,其余撤回本国。
    • 发达国家[fā dá guó jiā]
        与发展中国家相比,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指欧洲的大多数国家以及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工业化国家。 比较富有或收入普遍高的国家
    • 战国策[zhàn guó cè]
        书名。战国时游说之士策谋和言论的汇编。三十三篇,始于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止于公元前209年秦二世继位。北宋时有散佚,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书中,有失传已久的部分内容。
    • 第三国际[dì sān guó jì]
        又称“共产国际”。全世界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性组织。随着第二国际的破产和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1919年3月在列宁领导下,三十个国家的工人政党和组织在莫斯科召开了国际共产主义代表大会。大会通过列宁起草的《共产国际宣言》、《共产国际行动纲领》等文件,宣告共产国际的成立。凡参加第三国际的各国共产党都是它的支部。第三国际在捍卫马克思列宁主义,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和反法西斯战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1943年6月经各国共产党同意,共产国际正式解散。
    • 归国华侨[guī guó huá qiáo]
        简称“归侨”。指回国定居的华侨。归侨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有权依法组织社会团体,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归侨的生活上或出入境方面,国家都给予特殊照顾。
    • 中国象棋[zhōng guó xiàng qí]
        中国传统棋种。由古代博戏发展而成。《楚辞.招魂》即有“象棊”一语。唐宝应年间(762--763)出现的宝应象棋,与现行的体制已经接近,至南宋便完全相同。宋刘克庄有《象弈一首呈叶潜仲》诗,叙述象棋各子的弈法特点和战略战术。明清两代名家辈出,有大量棋谱刊印。解放后,列为我国体育运动比赛项目。
    • 军国主义[jūn guó zhǔ yì]
        某些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加紧对外侵略,把国家置于军事控制之下,实行法西斯军事独裁,强迫人民接受军事训练,向人民灌输侵略思想,使政治、经济、文化等为侵略战争服务的反动政策。 实行军事独裁,强迫人民接受军事训练,向人民灌输侵略思想,使政治、经济、文化为侵略战争服务的反动政策。如日本军国主义
    • 南国社[nán guó shè]
        文学艺术团体。成立于1927年。田汉创办。社内分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电影五部,但以戏剧活动为主。1930年因参加左翼戏剧活动被国民党查封。
    • 跨国公司[kuà guó gōng sī]
        通过直接投资、转让技术等活动,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或与当地资本合股拥有企业的国际性公司。也叫多国公司。 也称“多国公司”、“国际公司”。为垄断组织输出资本和对外经济扩张的一种组织形式,五十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
    • 第一国际[dì yī guó jì]
        即“国际工人协会”。世界无产阶级第一个群众性国际组织。1864年9月在伦敦召开的国际工人会议上宣告成立。马克思出席了大会,并起草了《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临时章程》,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1876年因组织形式不适应形势发展而宣布解散。1889年第二国际成立后,国际工人协会被称为第一国际。
    • 锁国政策[suǒ guó zhèng cè]
        日本江户幕府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1639年幕府颁布《锁国令》,规定严禁与外国(中国、荷兰两国除外)通商。直到19世纪中期,长达二百多年的“锁国时代”方告结束。
    • 大相国寺[dà xiàng guó sì]
        在今河南开封市。本北齐大建国寺﹐天保六年建﹐后废。唐为歙州司马郑审宅﹐旋施僧重建寺。唐睿宗以旧封相王﹐赐额改名相国寺。宋至道二年重建﹐题名大相国寺。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每月开放五次﹐为买卖货物之大市场。金章宗﹑元世祖﹑明太祖时相继重修。明末为河沙淤没。清顺治重建﹐乾隆重修﹐题名古汴名蓝。参阅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相国寺内万姓交易》﹑宋高承《事物纪原.真坛净社.相国寺》﹑明李濂《汴京遗迹志》卷十。
    • 空国之侯[kōng guó zhī hóu]
        箜篌的别称。
    • 冯国璋[féng guó zhāng]
        冯国璋(1859-1919)直系军阀首领。直隶河间(今属河北)人。曾协助袁世凯训练新建陆军,与王士珍、段祺瑞并称“北洋三杰”。辛亥革命时,任北洋军第一军总统,镇压革命。“二次革命”时,攻下南京,任江苏都督。袁死后北洋军阀分化,他为直系首领。1916年当选副总统,次年代理总统。1918年下台。
    • 中国工人[zhōng guó gōng rén]
        周刊。1924年10月创刊于上海。罗章龙主编。1925年5月成为中国总工会机关报,同月停刊。1928年12月在上海秘密复刊,1931年停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