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学吧>新华字典>壁组词

壁相关字典

壁[bì]字在结尾的词语

  • 孔壁[kǒng bì]
      1.孔子故宅的墙壁。据传古文经出于壁中,故着称。 2.指孔壁古文经书。
  • 素壁[sù bì]
      白色的墙壁﹑山壁﹑石壁。
  • 一壁[yī bì]
      1.也说“一壁厢”。 2.一边,一旁。 3.犹言一方面,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 灵壁[líng bì]
      1.亦作“灵璧”。 2.地名。秦末项羽破汉军于此。唐为零壁镇﹐宋元佑间改为县﹐政和间又改零壁为灵壁。明清属凤阳府。今称灵璧县﹐属安徽省﹐县治在灵城镇。 3.即灵壁石。
  • 退壁[tuì bì]
      犹退守。壁,营垒;引申为驻扎,防守。
  • 九壁[jiǔ bì]
      犹九垒。
  • 层壁[céng bì]
      指高大的墙壁或岩壁。
  • 森壁[sēn bì]
      陡崖,峭壁。
  • 炤壁[zhāo bì]
      即照壁。
  • 穴壁[xué bì]
      1.凿墙洞。 2.借指窃贼。
  • 霞壁[xiá bì]
      红色的崖壁。
  • 四壁[sì bì]
      1.四面墙壁。 2.《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后以“四壁”形容家境贫寒,一无所有。 3.指屋内的四面。 4.四面营垒。
  • 飞车走壁[fēi chē zǒu bì]
      杂技的一种,演员骑着自行车或开着摩托车和特制的小汽车,在口大底小的木制的圆形建筑物内壁上奔驰。
  • 邻壁[lín bì]
      指邻家。
  • 保壁[bǎo bì]
      堡垒,壁垒。
  • 削壁[xuē bì]
      壁:山壁。山壁像削过一样的笔直:悬崖削壁|削壁千仞。
  • 龙壁[lóng bì]
      1.斑斓的山壁。 2.山壁名。在广西柳州附近。
  • 九年面壁[jiǔ nián miàn bì]
      南朝 梁 普通 年间,天竺 僧 菩提达磨 泛海来 华,是为禅宗初祖。达磨 渡 江 后,止于 嵩山 少林寺,面壁坐禅,默然无语,凡九年。见 晋 法显《神僧传》。后以指一心参禅,或借指长期专注于某种学问或工作。
  • 寺壁[sì bì]
      寺庙壁画。
  • 进壁[jìn bì]
      进驻并筑工事固守。
  • 排门粉壁[pái mén fěn bì]
      用白粉书写或绘画于各家门墙。
  • 照壁[zhào bì]
      又称“照墙”。大门外正对门起屏蔽作用的墙。 遮挡大门的低矮墙壁
  • 穿壁[chuān bì]
      1.《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以形容学习勤苦。 2.凿通墙壁。
  • 剑壁[jiàn bì]
      峭壁。
  • 深壁[shēn bì]
      犹深垒。
  • 重壁[zhòng bì]
      1.复壁。即夹墙。 2.指城墙。
  • 军壁[jūn bì]
      军营壁垒。
  • 坚壁[jiān bì]
      藏起来使不落到敌人的手里(多指藏物资):把粮食坚壁起来。
  • 凿壁[záo bì]
      见“凿壁偷光”。
  • 铁壁[tiě bì]
      1.坚黑如铁的石崖。 2.比喻坚不可摧的事物。 3.比喻难以逾越的障碍。
  • 犂壁[lí bì]
      见“犁镜”。
  • 间壁[jiàn bì]
      ①隔壁。②〈方〉把房间隔开的简易墙壁。
  • 疥壁[jiè bì]
      谓壁上所题书画如疥瘢﹐令人厌恶。语出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语资》:“大历末﹐禅师玄览住荆州陟屺寺﹐道高有风韵﹐人不可得而亲﹐张璪尝画古松于斋壁﹐符载赞之﹐卫象诗之﹐亦一时三絶。览悉加垩焉。人问其故﹐曰:‘无事疥吾壁也。’”宋陈造《次韵苏监仓》:“逢人争食有处有,疥壁留诗无处无。”亦以自谦诗画粗劣。
  • 无巴壁[wú bā bì]
      1.亦作“无笆壁”。亦作“无把臂”。 2.没有根据;没有着落。
  • 坞壁[wù bì]
      防御用的土堡,土障。
  • 奥壁[ào bì]
      《汉书.艺文志》载﹐武帝末鲁恭王为了扩建宫室﹐拆毁孔子住宅﹐在孔宅壁中发现古文经书。后世因以“奥壁”指珍本秘籍收藏之所。
  • 粉壁[fěn bì]
      1.指白色墙壁。 2.指宋元时代张贴法令﹑书写告示的墙壁。 3.引申为将法令﹑告示写在粉刷成白色的墙壁上。
  • 影壁[yǐng bì]
      ①饰有浮雕的墙壁。②也叫“照墙”。正对着大门作屏障及装饰的墙壁,有的底下有座子,可以移动:北边立着一个粉油大影壁。
  • 面壁[miàn bì]
      ①佛教指面向墙壁,静坐参禅:糊涂投入空门,不晓参禅面壁。②表示无所用心或潜心学习等:杜门面壁|苦吟面壁。
  • 江壁[jiāng bì]
      江边峭崖。
  • 瑕壁[xiá bì]
      苔藓斑剥的石壁。
  • 挂壁[guà bì]
      挂于壁上。比喻搁置不用。
  • 夹壁[jiā bì]
      谓对垒。壁﹐壁垒。
  • 空壁[kōng bì]
      1.空荡荡的墙壁。 2.谓守兵尽出营垒。
  • 护壁[hù bì]
      墙裙。
  • 石壁[shí bì]
      陡立的山岩。 有相当高度、表面呈垂直或悬垂的悬崖或峭壁
  • 合壁[hé bì]
      指把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而配合得宜。也指两种东西摆在一起对比参照:诗画合壁丨中西合壁。
  • 破壁[pò bì]
      1.破损颓坏的墙壁。 2.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睛者见在。”后遂以“破壁”为龙或画龙的典故。 3.以喻人飞黄腾达或打破现状,有所作为。
  • 戈壁[gē bì]
      蒙古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稀少。 蒙语中称沙漠,不同于一般沙漠,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稀少
  • 赤壁[chì bì]
      1.山名。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与刘备联军大破曹操军队处。在今湖北武昌西赤矶山,与汉阳南纱帽山隔江相对。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三》:“江水左径百人山(今纱帽山)南,右径赤壁山北,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处所也。”宋黄庭坚《次韵文潜》:“武昌赤壁吊周郎,寒溪西山?漫浪。”一说,谓湖北蒲圻西之赤壁山。 2.即赤鼻矶。
  • 高壁[gāo bì]
      1.高筑壁垒。 2.高的山崖。
  • 板壁[bǎn bì]
      分隔房间的木板墙。 房间的木隔板
  • 呵壁[hē bì]
      汉王逸《序》:“屈原放逐,仿徨山泽。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僪佹,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渫愤懑。”后因以“呵壁”为失意者发泄胸中愤懑之典实。
  • 鲁壁[lǔ bì]
      1.《序》:“至鲁共王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后以“鲁壁”指孔子故宅藏有古文经传的墙壁。 2.指蝌蚪文书法。 3.借指古代文化典籍。
  • 峭壁[qiào bì]
      陡削的山崖。 陡峭的山崖
  • 鸣壁[míng bì]
      谓在壁根鸣叫。
  • 留壁[liú bì]
      指驻军设防。壁,军垒。
  • 蜃壁[shèn bì]
      以蜃灰涂抹的墙壁﹐取其洁白而去湿。
  • 危壁[wēi bì]
      陡峭的山崖。
  • 垒壁[lěi bì]
      1.军营的围墙或工事。
  • 复壁[fù bì]
      1.夹墙,两重而中空,可藏物或匿人。 2.重叠的石壁。
  • 诗壁[shī bì]
      被诗人题上诗的墙壁﹐或专供诗人题诗的墙壁。
  • 陡壁[dǒu bì]
      像墙壁那样直立的岸或山崖:陡壁悬崖。 坡度十分大、像墙那样直立的山崖华山陡壁如墙,险峰迭起
  • 列壁[liè bì]
      1.陡立的石壁。 2.谓四周之壁。
  • 闭壁[bì bì]
      关闭城门。谓只守不战。《新五代史·杂传二·李茂贞》:“梁 军围之逾年,茂贞 每战輒败,闭壁不敢出。”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尝中夜有白虹自 淝水 起,亘数丈,下贯城中,数刻方没,自是 吴 人闭壁踰年,殍殕者甚众。”
  • 隔壁[gé bì]
      左右相毗连的屋子或人家:左隔壁ㄧ隔壁邻居。
  • 遗壁[yí bì]
      残存的壁垒。
  • 回音壁[huí yīn bì]
      一种能将声音沿墙面传送的环形墙壁。因声波的波长比围墙半径小得多,声波以束状沿墙面连续反射前进,故靠墙轻声细语,在远处贴近墙面仍能听清。北京天坛南部的回音壁,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砖砌圆形光滑的大围墙,高6米,直径65米。
  • 障壁[zhàng bì]
      屏障﹔墙壁。比喻造成隔阂的东西。
  • 云壁[yún bì]
      高耸入云的峭壁。
  • 固壁[gù bì]
      犹固垒。
  • 皓壁[hào bì]
      白色的墙壁。
  • 绝壁[jué bì]
      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悬崖绝壁。 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至绝壁下。——宋. 苏轼《石钟山记》泊绝壁之下。悬崖绝壁
  • 听篱察壁[tīng lí chá bì]
      暗中探听别人的动静。
  • 九龙壁[jiǔ lóng bì]
      1.在 北京。 一在故宫内廷东六宫内,一在 北海 天王殿 西。北海 九龙壁,是一座彩色琉璃砖影壁。建于 清 乾隆 年间。底座为青白玉石台基,上有绿琉璃须弥座,座上的壁面,前后各有九条形态各异、奔腾在云涛中的蛟龙浮雕,体态娇健、生动,为 清 代琉璃结构建筑中的杰作。
  • 匡壁[kuāng bì]
      谓好学寒士的屋壁。典出汉匡衡凿壁偷光故事。
  • 墙壁[qiáng bì]
      1.院子或房屋的四围。多以砖石等砌成,垂直于地面。 2.喻赖以依靠的人或力量。 建筑物用砖石或木板隔成的屋界
  • 桀壁[jié bì]
      峭壁。
  • 无壁[wú bì]
      1.没有墙壁。 2.没有限界或边际。
  • 邬壁[wū bì]
      坞壁。邬,通“坞”。
  • 半壁[bàn bì]
      〈书〉半边,特指半壁江山:江南半壁。
  • 踏壁[tà bì]
      1.亦作“蹋壁”。 2.紧挨着墙壁。 3.谓缘壁而上。
  • 秦壁[qín bì]
      战国时秦军筑的防御工事。唐时名秦长垒。
  • 髹壁[xiū bì]
      涂上漆的墙壁。
  • 闲壁[xián bì]
      1.亦作“间壁”。 2.隔壁。 3.隔着墙壁。
  • 碰壁[pèng bì]
      比喻遇受阻碍或遭到拒绝。也指事情行不通或达不到目的。 比喻遇受阻碍或遭到拒绝。也指事情行不通或达不到目的

壁[bì]字的成语

  • 高壁深堑[gāo bì shēn qiàn]
      壁:营垒;堑:护城河,壕沟。筑起高深的营寨,深挖壕沟。形容加强防御。
  • 飞墙走壁[fēi qiáng zǒu bì]
      飞:形容迅速如飞。指能飞越房檐,攀登墙壁。形容武艺高强,身体矫捷如飞。
  • 隔壁听话[gé bì tīng huà]
      指大言无实,空有声调,难鲸揽验。
  • 坚壁不战[jiān bì bù zhàn]
      坚守壁垒,不与敌人交战。
  • 油壁香车[yóu bì xiāng chē]
      称妇女所乘油壁车。
  • 壁立千仞[bì lì qiān rèn]
      壁立:峭壁陡立。形容岩石高耸。
  • 深沟坚壁[shēn gōu jiān bì]
      深的战壕和坚固的城墙。指坚固的防御工事。
  • 居徒四壁[jū tú sì bì]
      徒:只,仅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 破壁燎火[pò bì liáo huǒ]
      推倒墙壁,点燃灯火。形容作,形容作风正派,不好女色。
  • 凿壁悬梁[záo bì xuán liáng]
      凿:打孔,挖洞;悬:吊挂。形容刻苦读书。
  • 铜墙铁壁[tóng qiáng tiě bì]
      原比喻防御十分坚固,不可摧毁。也比喻团结一致。 亦作“铁壁铜墙”,比喻防御工事坚固,也比喻力量的强大、意志的坚定
  • 篱壁间物[lí bì jiān wù]
      指家乡所产的平常之物。
  • 中外合壁[zhōng wài hé bì]
      合璧:圆形有孔的玉叫璧,半圆形的叫半璧,两个半璧合成一个圆叫“合璧”。比喻中国和外国的好东西合到一块。
  • 萧然四壁[xiāo rán sì bì]
      萧然:寂寞冷落;四壁:四面墙壁。屋里空荡荡的,没什么东西。形容生活非常贫困。
  • 悬崖峭壁[xuán yá qiào bì]
      峭壁:陡直的石壁。形容山势险峻。 形容陡峭的山崖众人打一看时,四面尽是高山,左右是悬崖峭壁。——《水浒传》
  • 面壁功深[miàn bì gōng shēn]
      面壁:佛家语,指面对墙壁默坐静修。和尚面壁静修,道行很深。比喻某人在某一方面造诣很深。
  • 傍人篱壁[bàng rén lí bì]
      傍:依靠;篱壁:篱笆墙。依靠着别人家的篱笆墙。比喻依赖或模仿别人。 比喻依傍他人的余荫,犹不能自立“仆之诗辨,…是自家闭门凿破此片田地,即非傍人篱壁,拾人涕唾得来者。——宋. 严羽《沧浪诗话.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
  • 家道壁立[jiā dào bì lì]
      家道:家庭经济情况;壁立:四立的墙壁。形容家贫如洗,一无所有,贫困到极点。
  • 四壁萧然[sì bì xiāo rán]
      四壁:四面墙壁;萧然:寂寞冷落。屋里空荡荡的,没什么东西。形容生活非常贫困。
  • 颓垣断壁[tuí yuán duàn bì]
      残垣断壁。 残垣断壁
  • 凿壁偷光[záo bì tōu guāng]
      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 帘窥壁听[lián kuī bì tīng]
      帘:布帘;窥:偷看;壁:墙壁;听:偷听。指窃听与偷看。
  • 穿壁引光[chuān bì yǐn guāng]
      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 孔壁古文[kǒng bì gǔ wén]
      相会在孔子住宅墙壁中发现的古文经书。今泛指古字或汉代以前的文字。
  • 家徒壁立[jiā tú bì lì]
      徒:只,仅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 问天呵壁[wèn tiān hē bì]
      问天:向天发问;呵:大声呵斥。形容文人不得志而发牢骚。
  • 东南半壁[dōng nán bàn bì]
      半壁:半边。指长江中下游及其以东、以南的半边江山。
  • 壁垒森严[bì lěi sēn yán]
      壁垒:古代军营四周的围墙;森严:整齐,严肃。原指军事戒备严密。现也用来比喻彼此界限划得很分明。 比喻防守严密;也比喻界限划得很分明
  • 坚壁清野[jiān bì qīng yě]
      坚壁:坚固壁垒;清野:清除郊野。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加固壁垒,清除郊野 一边要坚壁清野,一边要架云楼,施炮火。——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冷窗冻壁[lěng chuāng dòng bì]
      形容贫寒。
  • 苍蝇碰壁[cāng yíng pèng bì]
      比喻坏人走投无路,四处受挫。
  • 壁上观[bì shàng guān]
      壁:营垒。比喻坐观胜负而不帮助任何一方。 比喻坐观胜负而不帮助任何一方
  • 墙风壁耳[qiáng fēng bì ěr]
      比喻秘密容易泄露,宜多防范。
  • 面壁虚构[miàn bì xū gòu]
      对着墙壁凭空造出来的。比喻凭空捏造。
  • 家徒四壁[jiā tú sì bì]
      徒:只,仅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家中极端贫困,空无所有,徒有四堵墙壁树立
  • 面壁九年[miàn bì jiǔ nián]
      面壁:佛家语,指面对墙壁默坐静修。原指中国佛教禅宗始祖达摩在少林寺面壁静修了九年。后比喻在学习上下得功夫极深。
  • 高垒深壁[gāo lěi shēn bì]
      垒:军营的墙壁或工事。修筑起高深的壁垒。形容加强防御。
  • 赤壁鏖兵[chì bì áo bīng]
      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泛指激烈的战斗。
  • 撬窗挖壁[qiào chuāng wā bì]
      撬开门窗,挖开墙壁进行偷窃。
  • 到处碰壁[dào chù pèng bì]
      比喻遇受阻碍或遭到拒绝。也指事情行不通或达不到目的。
  • 深沟高壁[shēn gōu gāo bì]
      深的战壕和高的城墙。指坚固的防御工事。
  • 呵壁问天[hē bì wèn tiān]
      呵:大声呵斥;问天:向天发问。形容文人不得志而发牢骚。
  • 匡衡凿壁[kuāng héng záo bì]
      后以之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 面壁磨砖[miàn bì mó zhuān]
      比喻事不能成功。
  • 向壁虚造[xiàng bì xū zào]
      向壁:对着墙壁;虚造:虚构。。即对着墙壁,凭空造出来的。比喻无事实根据,凭空捏造。
  • 扶墙摸壁[fú qiáng mō bì]
      抚摸着墙壁。比喻言论主张比较软弱平庸。
  • 东壁余光[dōng bì yú guāng]
      东邻墙壁上透过来的光。表示对他人有好处而对自己并无损害的照顾或好处。
  • 铜壁铁墙[tóng bì tiě qiáng]
      像铜铁筑成的墙壁一样。原比喻防御十分坚固,不可摧毁。也比喻团结一致。
  • 作壁上观[zuò bì shàng guān]
      壁:壁垒。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 即袖手旁观
  • 壁间蛇影[bì jiān shé yǐng]
      犹“杯弓蛇影”。形容疑神疑鬼,徒自惊扰。
  • 尺壁寸阴[chǐ bì cùn yīn]
      阴:日影,光阴;寸阴:指极断的时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价值比径尺的璧玉还要珍贵。极言时间可贵。
  • 半壁江山[bàn bì jiāng shān]
      半壁:半边;江山:比喻国家疆土。指在敌人入侵后残存或丧失的部分国土。 一半国土与山河。也作“半壁河山”
  • 断壁残垣[duàn bì cán yuán]
      残垣:倒了的短墙。残存和坍塌了的墙壁。形容残败的景象。
  • 杜门面壁[dù mén mian bì]
      指闭门修养。
  • 壁垒分明[bì lěi fēn míng]
      壁垒:古时军营的围墙,后泛指防御工事,今常喻指对立的事物和界限。比喻界限非常清楚。
  • 破壁飞去[pò bì fēi qù]
      传说梁代画家张僧繇在壁上画龙,点上眼睛后龙即飞云。比喻人突然有钱有势或官职地位一下子升得很快。
  • 四面碰壁[sì miàn pèng bì]
      比喻遇受阻碍或遭到拒绝。也指事情行不通或达不到目的。
  • 绝壁悬崖[jué bì xuán yá]
      绝壁:险绝的石壁。形容山势险峻。
  • 高壁深垒[gāo bì shēn lěi]
      垒:军营的墙壁或工事。修筑起高深的壁垒。形容加强防御。
  • 江山半壁[jiāng shān bàn bì]
      江山:比喻国家疆土;半壁:半边。指在敌人入侵后残存或丧失的部分国土。
  • 面壁而已[miàn bì ér yǐ]
      面壁:面向墙壁;而已:罢了。面向墙壁呆坐罢了。比喻无所事事。
  • 飞檐走壁[fēi yán zǒu bì]
      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能够跳上房檐,越过墙壁。 形容武艺高强的人身轻如燕,能在房檐、墙壁上行走如飞 施展飞檐走壁之能,越墙而入

壁[bì]字在开头的词语

  • 壁延[bì yán]
      壁垒沟堑。
  • 壁经[bì jīng]
      1.见“壁中书”。 2.刻在石上的儒家经典。
  • 壁虱[bì shī]
      ①蜱(pí)。②〈方〉臭虫。
  • 壁纸[bì zhǐ]
      贴在室内墙上做装饰用的纸。
  • 壁门[bì mén]
      军营的门。
  • 壁角[bì jiǎo]
      墙壁的角落。
  • 壁球[bì qiú]
      球类运动项目之一。 场地一端是一面墙,比赛时一方向墙击球,球弹回落地后由另一方回击。分单打和双打。也叫壁式网球。
  • 壁听[bì tīng]
      靠着墙壁门窗等窃听。
  • 壁厢[bì xiāng]
      边;旁。 边儿;旁边这壁厢去了半斗,那壁厢搲了几升。——《陈州粜米》
  • 壁鱼[bì yú]
      衣服及书籍中的蠹虫。又名白鱼﹑衣鱼﹑蟫鱼﹑蛃鱼﹑蠹鱼。
  • 壁龛[bì kān]
      墙上的龛穴。多指佛龛。 安置在墙壁内的小阁子
  • 壁柜[bì guì]
      嵌入墙壁内的柜子。 嵌入墙壁内的柜子
  • 壁中书[bì zhōng shū]
      1.亦称“壁书”。亦称“壁经”。 2.汉代发现于孔子宅壁中藏书。近人认为这些书是战国时的写本,至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孔子八世孙孔鲋(或谓鲋弟腾)藏入壁中的。
  • 壁障[bì zhàng]
      犹屏障,遮挡物。
  • 壁飞[bì fēi]
      犹后世所谓飞檐走壁。形容有攀越绝技﹑能在壁上行走如飞的人。传说唐柴绍的弟弟,勇武有力,善攀登,遇高墙,缘壁而上,轻快如飞。时人称为壁飞。见五代刘氏撰《耳目记》。又张鷟《朝野佥载》卷六所记略同,但称“壁龙”。
  • 壁厨[bì chú]
      亦作“壁廚”。砌墙时利用墙壁上的地位做成的橱。
  • 壁蟢[bì xǐ]
      见“壁钱”。
  • 壁带[bì dài]
      壁中露出像带一样的横木。
  • 壁灯[bì dēng]
      装置在墙壁上的灯。 安装在墙上的灯
  • 壁立[bì lì]
      (山崖等)像墙壁一样陡立:壁立千仞ㄧ壁立的山峰。
  • 壁钟[bì zhōng]
      挂钟。 挂钟
  • 壁塑[bì sù]
      中国绘画﹑雕塑合一的一种艺术形式。亦称“隐塑”或“影壁”。借壁势塑造神鬼﹑人物﹑山水﹑楼阁﹑花卉等像,并施以色彩,形成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特殊样式。唐杨惠之的壁塑,时称天下第一。据说北宋画家郭熙见了杨惠之的山水壁塑,受到启发,以手堆泥于壁,使成凹凸之状,待干后,随其形迹用墨晕成山峦林壑,称为“壁影”。
  • 壁毯[bì tǎn]
      毛织壁挂。也叫挂毯。 挂在墙上做装饰的毯子
  • 壁虎[bì hǔ]
      爬行动物,身体扁平,四肢短,趾上有吸盘,能在壁上爬行。吃蚊、蝇、蛾等小昆虫,对人类有益。也叫蝎虎,旧称守宫。 爬行动物,身体扁平,四肢短,趾上有吸盘,能在壁上爬行。吃蚊、蝇、蛾等小昆虫,对人类有益。也叫蝎虎,旧称守宫
  • 壁中叟[bì zhōng sǒu]
      晋葛洪《神仙传.孙博》:“山间石壁,地上盘石,博入其中,渐见背及两耳,良久都没。又能吞刀剑十数枚,及壁中出入如孔穴也。”后因以为典,称“壁中叟”。
  • 壁隖[bì wù]
      犹壁垒。《晋书·孝友传·庾衮》:“修壁坞,树藩障。”
  • 壁龙[bì lóng]
      见“壁飞”。
  • 壁中字[bì zhōng zì]
      汉代发现的孔子宅壁中藏书上所用的古字。《汉书.艺文志》:“武帝末,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这些书用当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写成。字体既与汉代通行的隶书不同,又与小篆有异,人称蝌蚪古文。《说文》所收“古文”,绝大部分都是这种字。
  • 壁坞[bì wù]
      犹壁垒。
  • 壁画[bì huà]
      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画:敦煌壁画。
  • 壁观[bì guān]
      佛教语。大乘虚空宗的修行方法。
  • 壁橱[bì chú]
      墙体上留出空间而成的橱。也叫壁柜。 嵌入墙内的橱柜
  • 壁藏[bì cáng]
      收藏在夹墙中。多指藏书。
  • 壁人[bì rén]
      藏人于夹墙之中。
  • 壁钱[bì qián]
      1.亦称“壁镜”。亦称“壁蟢”。亦称“壁茧”。 2.虫名。蜘蛛的一种。体扁黑色,腿长易脱落,常在墙上织成白色圆形的囊,用以孵卵。
  • 壁报[bì bào]
      机关、团体、学校等办的报,把稿子张贴在墙壁上。也叫墙报。 机关、团体、学校等办的,把稿子张贴在墙壁上的一种报
  • 壁花[bì huā]
      舞会或聚会中,坐在角落,无人问津的男生或女生。
  • 壁茧[bì jiǎn]
      见“壁钱”。
  • 壁镜[bì jìng]
      见“壁钱”。
  • 壁死[bì sǐ]
      谓死于营垒之中。
  • 壁道[bì dào]
      两壁夹着的巷道。
  • 壁牙[bì yá]
      壁上挂东西的短钉橛。
  • 壁邻[bì lín]
      一壁之隔的邻居;紧邻。

壁[bì]字在中间的词语

  • 那壁厢[nà bì xiāng]
      哪边;何处。
  • 灵壁石[líng bì shí]
      石名。产于安徽省灵璧县的磬石山。此石埋在深山沙土中﹐掘之乃见。色如漆﹐间有细白纹如玉﹐叩之声音清越。《书.禹贡》所谓“泗滨浮磬”﹐即指此。以其形状奇特﹐常用以装点假山。
  • 戳壁脚[chuō bì jiǎo]
      方言。在背后说坏话,拆台。 〈方〉∶背后议论;背后说人坏话
  • 四壁厢[sì bì xiāng]
      四面,四周。
  • 生地壁画[shēng dì bì huà]
      在新粉刷的墙壁上所作的画。
  • 环境壁垒[huán jìng bì lěi]
      绿色壁垒。
  • 挂壁鱼[guà bì yú]
      《后汉书.羊续传》载:东汉羊续任南阳太守时,府丞馈送给他一条鱼,他收下后悬挂在庭中。后来这人又送鱼来,羊续指挂着的鱼给他看,示意他不要再送。后以“挂壁鱼”作为为官清廉的象征。
  • 右壁厢[yòu bì xiāng]
      右边;右侧。
  • 垒壁陈[lěi bì chén]
      1.亦作“垒壁阵”。 2.星名。属室宿,共十二星。
  • 面壁参[miàn bì cān]
      谓默坐静修,参悟禅机。
  • 关税壁垒[guān shuì bì lěi]
      指为阻止外国某些商品输入而采取的对其征收高额关税的措施。
  • 隔壁听[gé bì tīng]
      指大言无实﹐空有声调﹐难经目验。
  • 贸易壁垒[mào yì bì lěi]
      政府制订的各种限制或阻止外国商品进口的措施。包括以关税为手段的关税壁垒和以关税外的措施为手段的非关税壁垒。目的在于保护本国市场和产业,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或者是作为对其他国家设置贸易壁垒的报复。
  • 面壁磨塼[miàn bì mó zhuān]
      《景德传灯录·南岳怀让禅师》:“开元 中有沙门 道一 住传法院,常日坐禪……师乃取一塼,於彼庵前石上磨。一 曰:‘师作什么?’师曰:‘磨作镜。’一 曰:‘磨塼岂能成镜邪?’(师曰):‘坐禪岂得作佛邪?’”后因以“面壁磨塼”比喻事不能成功。宋 陈师道《请月长老再住荐福疏》:“守株待兔虽达者之不为,面壁磨塼亦古人之常事。”
  • 一壁厢[yī bì xiāng]
      见“一壁”。 一面;一边
  • 听壁脚[tīng bì jiǎo]
      1.偷听别人的私语。 2.犹听房。
  • 隔壁账[gé bì zhàng]
      见“隔壁帐”。
  • 戈壁滩[gē bì tān]
      见“戈壁”。
  • 留军壁邺[liú jūn bì yè]
      “留”,使…停留;“壁”,名词用作动词,驻扎;“邺”,魏地名,近赵境,故城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如: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史记.魏公子列传》。 “留”,使…停留;“壁”,名词用作动词,驻扎;“邺”,魏地名,近赵境,故城在今河北临漳县西使人止晋鄙,留军壁 邺。——《史记.魏公子列传》
  • 高壁清野[gāo bì qīng yě]
      作战时采用的一种策略:高筑壁垒,转移周围的人口﹑牲畜﹑财物,清除附近房屋﹑树林等,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也抢不到东西。
  • 赤壁矶[chì bì jī]
      见“赤鼻矶”。
  • 垒壁阵[lěi bì zhèn]
      见“垒壁陈”。
  • 隔壁戏[gé bì xì]
      1.口技。因表演者藏身布幔之中﹐模拟种种声响﹐故称。 2.泛指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情景。
  • 这壁厢[zhè bì xiāng]
      这里。指比较近的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