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学吧>新华字典>押组词

押相关字典

押[yā]字在结尾的词语

  • 赝押[yàn yā]
      假冒的签押。
  • 书押[shū yā]
      签名或画押。
  • 签押[qiān yā]
      署名﹐画押。表示负责。 旧时在文书上签名画押
  • 朱押[zhū yā]
      用朱笔在封条等上面签字或画花押。
  • 判押[pàn yā]
      在公文上签字画押。
  • 捡押[jiǎn yā]
      1.规矩;法度。 2.约束﹐监管。
  • 扣押[kòu yā]
      拘留;扣留:犯人已被扣押。
  • 封押[fēng yā]
      缄封签押。
  • 管押[guǎn yā]
      临时拘押。 临时拘留
  • 关押[guān yā]
      把犯罪的人关起来:关押犯人。
  • 质押[zhì yā]
      抵押。
  • 印押[yìn yā]
      指印章和押字。
  • 禁押[jìn yā]
      监禁关押。 拘禁
  • 帘押[lián yā]
      1.亦作“帘柙”。 2.装在帘上作镇押之用的物件。
  • 在押[zài yā]
      谓犯人在拘留监禁中。 处于拘留监禁中在狎犯
  • 画押[huà yā]
      在公文、契约或供词上画花押或写‘押’字、‘十 ’字,表示认可:签字画押。
  • 典押[diǎn yā]
      典当﹐以物抵押换钱。 典当
  • 私押[sī yā]
      当铺未向官府纳税而暗中营业之称。
  • 收押[shōu yā]
      拘禁。 拘留关押
  • 硃押[zhū yā]
      用朱笔在封条等上面签字或画花押。 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柜式附》:“本官当堂亲验四围底盖俱无损裂及活孔缝痕,随验明锁钥,将锁门硃押,并柜口週围封固。”
  • 贋押[yàn yā]
      假冒的签押。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杨和王相字》:“司帑老于事王者,持券熟视久之,曰:‘尔何人?乃敢作我王贋押来脱吾钱!吾当执汝诣有司。’”
  • 寄押[jì yā]
      把未经审判的罪犯暂时拘禁。
  • 句押[jù yā]
      拘捕扣押。
  • 责押[zé yā]
      拘押审讯。
  • 出押[chū yā]
      谓出狱,解除监禁。
  • 蒜押[suàn yā]
      古时的蒜形坠子。用以押帘。
  • 统押[tǒng yā]
      统管督率。
  • 拱押[gǒng yā]
      拱揖示敬。一说,檃括。
  • 守押[shǒu yā]
      防守。

押[yā]字在开头的词语

  • 押伴[yā bàn]
      1.陪伴客使。 2.压抑,羁绊。
  • 押田[yā tián]
      也称“抵地”。作为偿还债款本息抵押品的田地。田地的使用权和受益权并不因之转移。到期不能偿还债款,押田常转为典田。中国旧时农民向地主、富农借钱,常采用这种方式。
  • 押缝[yā fèng]
      1.亦称“押尾”。 2.署名于法书两纸首尾缝间。
  • 押牙[yā yá]
      1.亦称“押衙”。 2.唐宋官名。管领仪仗侍卫。牙,后讹变为“衙”。 3.金代亦为天子仪仗侍卫头目。
  • 押车[yā chē]
      为防止物品丢失或出现其他差错而随车看管、照料。也作“压车”。 为防止物品丢失或出现其他差错而随车看管、照料。也作“压车”
  • 押脚[yā jiǎo]
      1.指书画上名号后或在低处边角上所用的印。 2.在重要电报的末尾署以发报者的密码。
  • 押金[yā jīn]
      做抵押用的钱钞:因病住院要先付押金。
  • 押韵[yā yùn]
      也作“压韵”。作诗词曲赋等韵文时在句末或联末用同韵的字相押,称为押韵。诗歌押韵,使作品声韵和谐,便于吟诵和记忆,具有节奏和声调美。旧时押韵,要求韵部相同或相通,也有少数变格。现代新诗押韵,不受古代韵书限制。
  • 押铺[yā pù]
      军巡铺的头目。
  • 押租[yā zū]
      旧时租用土地﹑房屋或其他财物所付的保证金。在退租时应归还租用者。 租赁时支付的保证金
  • 押燕[yā yàn]
      见“押宴”。
  • 押春[yā chūn]
      旧时华中一带称农民佃田时预付给地主的押金。江南一带叫押板。
  • 押送[yā sòng]
      押解护送。 押解护送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水浒传》
  • 押运官[yā yùn guān]
      1.特指押送漕运的官。 2.指一般监督运送货物的官。
  • 押狱[yā yù]
      狱卒。
  • 押牌宝[yā pái bǎo]
      见“押宝”。
  • 押号[yā hào]
      押字;签字。
  • 押尾[yā wěi]
      见“押缝”。 在文书、契约的末尾画押
  • 押触[yā chù]
      冲撞。
  • 押岁钱[yā suì qián]
      即压岁钱。
  • 押麻[yā má]
      监督宣读诏书。唐宋任命大臣的诏书用黄白麻纸,故以麻为诏书的代称。
  • 押寨夫人[yā zhài fū rén]
      旧小说﹑戏曲中称绿林首领的妻子。
  • 押署[yā shǔ]
      签名;画押。
  • 押榜[yā bǎng]
      签发布告文书。
  • 押黄[yā huáng]
      帖黄的别称。
  • 押注[yā zhù]
      押上赌注。
  • 押不卢[yā bù lú]
      见“押不芦”。
  • 押运[yā yùn]
      监督运送。 运输货物时随同监督、照管
  • 押发[yā fā]
      押送。
  • 押赴[yā fù]
      用武装强制把人送到某一目的地,尤指交付处死或交付给惩罚地点。如:把一罪犯押赴刑场。
  • 押标金[yā biāo jīn]
      营造商人于投标前所纳的保证金。
  • 押岁盘[yā suì pán]
      指旧时除夕长辈给小孩的用盘盛的各种礼物。
  • 押差[yā chāi]
      旧时押解犯人或押送赋税的差役。
  • 押帐[yā zhàng]
      借钱时用某种物品做抵押。
  • 押文字[yā wén zì]
      签字。
  • 押座文[yā zuò wén]
      唐人宣讲佛教经文或故事前,先讲唱一段使在座听众安静下来的精练短文,叫押座文。
  • 押牢[yā láo]
      宋元时称管理监狱。
  • 押账[yā zhàng]
      借钱时用某种物品作抵押。如:叫他把细软留下作押账为当头。——《七侠五义》。
  • 押班[yā bān]
      1.百官朝会时领班,管理百官朝会位次。唐制,以监察御史二人任其事。宋制,由参知政事﹑宰相分日押班。 2.内宫女官的首领。 3.伶人的领班。
  • 押角[yā jiǎo]
      坐于榻角。唐中书﹑门下两省官上事之制。
  • 押花[yā huā]
      押字。因用草书,其形体稍花,故称。
  • 押司[yā sī]
      宋时办理文书,狱讼的地方胥吏,多由当地有产业人户中差选。
  • 押当[yā dàng]
      以衣物等向当铺抵押借钱。亦指收受抵押物取利的典当行业。
  • 押期[yā qī]
      抵押期限。
  • 押票[yā piào]
      旧时司法机关羁押刑事被告人所用之凭证。
  • 押柜[yā guì]
      旧中国商业企业中被雇职工缴纳的保证金。始于外商在华开设的洋行。其后华商亦有采用。如店员受雇于商店﹑人力车工人向车行租车,均须缴纳押柜。又,旧中国水﹑电﹑煤气等公用事业向用户收取的水表﹑电表等的保证金,亦称押柜。
  • 押引[yā yǐn]
      犹言率领。
  • 押纛[yā dào]
      执掌大旗的旗手。古代仪仗侍卫之一。
  • 押宝[yā bǎo]
      1.亦称“押牌宝”。 2.赌博的一种。猜测宝上所指的方向下注。 猜测宝上所指的方向下注——亦作“压宝”
  • 押款[yā kuǎn]
      1.商业用语。以货物或有价证券等做抵押向银行或钱庄借款。亦指用以上方式借得的款子。 2.预先付款。亦指预付的款项。

押[yā]字在中间的词语

  • 倒押韵[dǎo yā yùn]
      作旧体诗词时为了押韵的需要而将组成复音词的两个字颠倒使用,称为倒押韵。如唐韩愈《答张彻诗》“碧流滴珑玲”﹑《孟生诗》“应对多差参”,即因押韵而倒用“玲珑”为“珑玲”﹑“参差”为“差参”。
  • 小押店[xiǎo yā diàn]
      即小押。
  • 签押处[qiān yā chǔ]
      旧时官厅中的办公处所。
  • 花押印[huā yā yìn]
      镌刻草书姓名的印章。始于宋,盛于元。也称元押﹑元戳。元的花押印,其形多为长方,一般上刻楷书姓氏,下刻蒙古文或花押。其目的在于取信,使人不易辨认摹仿。
  • 签押房[qiān yā fáng]
      旧时官府中主管长官的办公室。
  • 拘押所[jū yā suǒ]
      见“拘留所”。
  • 签押桌[qiān yā zhuō]
      办公桌。
  • 古押衙[gǔ yā yá]
      唐人小说中的人物。押衙,管领仪仗官名。刘无双因父事没入掖庭。古押衙受刘之表兄王仙客之托,求得丹药,使无双旧婢采苹假作中使,持入园陵,谓无双逆党,赐令自尽。古托以亲故,赎其尸归仙客。三日后,无双复活。古为绝追踪而自杀。见唐薛调《无双传》。后用以称仗义舍生的义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