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学吧>新华字典>池组词

池相关字典

池[chí]字在结尾的词语

  • 连池[lián chí]
      满池。
  • 阿耨达池[ā nòu dá chí]
      梵语Anavatapta的译音。意译为“无热恼”。池名。唐代称为无热恼池。此池在五印度北﹐大雪山北香山南﹐二山之中。唐玄奘《序》作“阿那婆答多池”。
  • 璧池[bì chí]
      古代学宫前半月形的水池。借指太学和皇帝的选士之所。
  • 昆灵之池[kūn líng zhī chí]
      即昆明池。
  • 曲江池[qǔ jiāng chí]
      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秦为宜春苑,汉为乐游原,有河水水流曲折,故称。隋文帝以曲名不正﹐更名芙蓉园。唐复名曲江。开元中更加疏凿,为都人中和﹑上巳等盛节游赏胜地。参阅唐康骈《剧谈录.曲江》﹑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关西道一.雍州》。
  • 仇池[chóu chí]
      山名。在甘肃省成县西。山有东西两门,盘道可登,上有水池,故名。
  • 被池[bèi chí]
      为保持被子盖在上身的一头不沾汗垢而缝上的布帛。池,边饰。
  • 沟池[gōu chí]
      护城河。
  • 闉池[yīn chí]
      干涸的城壕。
  • 朝夕池[zhāo xī chí]
      海的别名。
  • 印池[yìn chí]
      印泥缸。
  • 金明池[jīn míng chí]
      1.池名。池在宋京开封西郑门西北。周围约九里。 2.词牌名。宋秦观有《金明池》词。双调﹐一百二十字。前段十句﹐四仄韵﹔后段十一句﹐五仄韵。
  • 华池[huá chí]
      1.神话传说中的池名。在昆仑山上。 2.景色佳丽的池沼。 3.口的舌下部位。泛指口。
  • 汙池[wū chí]
      亦作“污池”。 水池。《晏子春秋·谏下十四》:“今君穷臺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列子·杨朱》:“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鵠高飞,不集污池。何则?其极远也。”汉 桓宽《盐铁论·申韩》:“是犹舍邻之医,而求 俞跗 而后治病;废污池之水,待江海而后救火也。”宋 洪迈《夷坚支志癸·罗汉污池木》:“饶州 城内 永寧寺 东廊,罗汉 泗洲 两院相邻。其外有污池,方阔三四丈,深不能三尺。”亦作“污池”。谓平毁罪犯第宅、祖坟,掘成水池。《汉书·翟义传》:“莽 尽坏 义 宅第,污池之。”《汉书·王莽传上》:“后谋反者,皆
  • 观池[guān chí]
      供游观的池沼。
  • 墨池[mò chí]
      1.洗笔砚的池子。著名书法家汉张芝﹑晋王羲之等,均有“墨池”传说着称后世。 2.指砚。 3.指习书写字处。 4.制笔时,以羊青毛为最内层,以兔毫为次层,做成“墨池”(又称“笔柱”﹑“承墨”),用以吸墨。
  • 雁池[yàn chí]
      1.亦作“鴈池”。 2.汉梁孝王刘武所筑兔园中的池沼名。 3.借指帝王所居园林中的池沼。
  • 血池[xuè chí]
      见“血盆池”。
  • 灵池[líng chí]
      1.池的美称。 2.道家语。指心灵。
  • 液池[yè chí]
      即太液池。汉﹑唐﹑元等朝皆有开凿,所在地方亦不相同。汉太液池也称蓬莱池,池中筑渐台,高二十馀丈,起蓬莱﹑方丈﹑瀛洲﹑壶梁,像海中神仙﹑龟﹑鱼之属。
  • 酒池[jiǔ chí]
      谓以酒为池。
  • 潵骨池[sàn gǔ chí]
      旧时火化场里供撒骨灰的池子。
  • 七宝莲池[qī bǎo lián chí]
      即七宝池。
  • 化粪池[huà fèn chí]
      处理污水的池子,用以存放从污水管连续流入的固体有机物,直到由于厌氧微生物的作用而分解为止。 处理污水的池子,用以存放从污水管连续流入的固体有机物,直到由于厌氧微生物的作用而分解为止
  • 泳池[yǒng chí]
      游泳池。
  • 蓬莱池[péng lái chí]
      池名。在陕西省长安县蓬莱宫附近。
  • 华清池[huá qīng chí]
      唐华清宫的温泉浴池。在陕西省临潼县城南骊山麓。
  • 浚池[jùn chí]
      深池。
  • 沙滤池[shā lǜ chí]
      净化饮水﹑用水的池子。池内铺以适量的沙粒,水通过沙层时,其中所含的杂质即被截留。
  • 五大连池[wǔ dà lián chí]
      中国第二大熔岩堰塞湖。在黑龙江省中部。由水道串连的五个小湖泊组成。面积16.5平方千米。周围有十四座火山锥。全国重点名胜风景区。
  • 漉池[lù chí]
      使池水干涸。
  • 血污池[xuè wū chí]
      即血盆池。
  • 电池[diàn chí]
      把化学能或光能等变成电能的装置。如手电筒用的干电池,汽车用的电瓶,人造卫星上用的太阳能电池等。 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电导电池
  • 周池[zhōu chí]
      古时的护城河。
  • 楚池[chǔ chí]
      《左传.僖公四年》:“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后因以“楚池”为汉水的别称。泛指楚地的江河湖泽。
  • 铜池[tóng chí]
      1.檐下承接雨水的铜槽。 2.铜制棺饰。
  • 珍池[zhēn chí]
      美池。
  • 罗池[luó chí]
      池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池上有庙﹐祀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柳曾为柳州刺史。
  • 谢池[xiè chí]
      见“谢家池”。
  • 香池[xiāng chí]
      祭拜神佛时焚香用的器具。
  • 盆池[pén chí]
      埋盆于地,引水灌注而成的小池。用以种植供观赏的水生花草。
  • 干电池[gān diàn chí]
      电池的一种。见〖电池〗。
  • 化学电池[huà xué diàn chí]
      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主要部分是电解质溶液和浸在溶液中的正、负电极。使用时用导线接通两极,得到电流。
  • 海池[hǎi chí]
      唐代长安太极宫中的池名。
  • 昆明池[kūn míng chí]
      1.湖沼名。汉武帝元狩三年于长安西南郊所凿,以习水战。池周围四十里,广三百三十二顷。宋以后湮没。《汉书.武帝纪》:“﹝元狩三年春﹞发谪吏穿昆明池。”颜师古注引臣瓒曰:“《西南夷传》有越嶲﹑昆明国,有滇池,方三百里。汉使求身毒国,而为昆明所闭。今欲伐之,故作昆明池象之,以习水战,在长安西南,周回四十里。”后亦以泛指帝京附近的湖沼。 2.湖沼名。即今云南省滇池。 3.湖沼名。指北京市颐和园中的昆明湖。
  • 跳水池[tiào shuǐ chí]
      专供跳水运动用的池子。池边有跳台,比游泳池深。 专供跳水训练、比赛用的水池,池边有跳台,比游泳池深
  • 山池[shān chí]
      1.山林池沼。 2.山中的水池。
  • 灞池[bà chí]
      池名。在汉文帝陵墓灞陵上,故名。
  • 咸池[xián chí]
      1.古乐曲名。相传为尧乐。一说为黄帝之乐,尧增修沿用。 2.神话中谓日浴之处。 3.天神名。《楚辞.东方朔》:“哀人事之不幸兮﹐属天命而委之咸池。”王逸注:“咸池﹐天神也。”一说为水鱼之囿。洪兴祖补注:“《淮南》云:咸池者﹐水鱼之囿也。注云:水鱼﹐天神。” 4.星名。
  • 镍镉电池[niè gé diàn chí]
      一种新型的蓄电池。其正极为氧化镍,负极为镉。两极用隔膜分开,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动势为1.2伏。由于镍、镉两电极有良好的充、放电可逆性,镍镉电池充放寿命大于五百次,但镉对人和环境有污染,所以是密封的。具有体积小、质量小、可在任意位置工作等优点。
  • 差池[chā chí]
      ①(cī-)参差不齐的样子:燕燕于飞,差池其羽。②也作“差迟”。错误;差错:不会有什么差池。
  • 光电池[guāng diàn chí]
      利用光的照射产生电能的器件,用光电效应强的物质如硒、氧化铜等制成。摄影上测量光度的光度计就是用光电池做成的。
  • 喷池[pēn chí]
      一种蓄水池,热水从喷头里呈飞沫状或雾状喷洒在池上,通过蒸发、冷却以备再用。 一种蓄水池,热水从喷头里呈飞沫状或雾状喷洒在池上,通过蒸发、冷却以备再用
  • 星池[xīng chí]
      传说中的仙池名。
  • 镐池[hào chí]
      古池名。在西周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丰镐村西北洼地一带。池水经由滈水﹐北注入渭。汉武帝在池南凿昆明池。唐贞观中﹐丰滈二水入昆明池。唐以后湮废。
  • 高阳池[gāo yáng chí]
      池名。在湖北襄阳。原是汉侍中习郁于襄阳岘山养鱼之所。晋山简镇襄阳,名之曰高阳池,盖取郦食其高阳酒徒之意。
  • 城池[chéng chí]
      城墙和护城河,也指城市:城池厚壮,无计可施|攻破城池。
  • 砚池[yàn chí]
      1.凹形的砚。亦指砚端贮水处。 2.洗砚的水池。
  • 偨池[cī chí]
      1.亦作“偨傂”。 2.参差不齐貌。
  • 翰池[hàn chí]
      指笔砚。
  • 鱼池[yú chí]
      养鱼的池塘。 蓄养食用鱼的池塘
  • 青池[qīng chí]
      1.水色清澈的池塘。 2.喻指明净的天宇。
  • 黄池[huáng chí]
      1.积水的池塘。 2.地名。春秋时地名。在今河南封丘西南。当济水和黄沟交会处。春秋初为卫地﹐后属宋。 3.地名。镇名。在今安徽当涂东南。
  • 梅福池[méi fú chí]
      相传为汉梅福种莲池,旧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
  • 洼池[wā chí]
      深池。借指海湾。
  • 乐池[yuè chí]
      1.神话中的池名。 2.舞台前面乐队伴奏的地方,有矮墙与观众席隔开。 舞台前面乐队伴奏的地方
  • 碑池[bēi chí]
      陂池。倾斜向下貌。
  • 神池[shén chí]
      神灵之池。对帝王居处池沼的美称。
  • 贉池[dàn chí]
      指条幅和长卷上端贴绫的地方。
  • 浴池[yù chí]
      1.供洗澡用的池塘。 2.澡堂。
  • 太阳电池[tài yáng diàn chí]
      用半导体硅﹑硒等材料将太阳的光能变成电能的器件。具有可靠性高﹐寿命长﹐转换效率高等优点﹐可做人造卫星﹑航标灯﹑晶体管收音机等的电源。
  • 通池[tōng chí]
      护城河。
  • 凝祥池[níng xiáng chí]
      池名。宋大中祥符年间建成,在汴京(今开封市)城南会灵观。池内盛产芡实。
  • 洪池[hóng chí]
      古池塘名。
  • 盐池[yán chí]
      生产食盐的咸水湖。 生产食盐的咸水湖
  • 晕池[yùn chí]
      谓浴于汤池者因温度过高﹑湿度过大﹑体质较弱等原因而昏厥。 到池汤中洗澡的人因温度过高、湿度过大、体质较弱等关系而昏厥。也说“晕堂”
  • 习家池[xí jiā chí]
      古迹名。一名高阳池。在湖北襄阳岘山南。《晋书.山简传》:“简镇襄阳,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后多借指园池名胜。
  • 丹池[dān chí]
      1.传说中的水名。
  • 辟池[pì chí]
      即辟雍。辟﹐通“璧”。
  • 蓄水池[xù shuǐ chí]
      是用人工材料修建、具有防渗作用的蓄水设施,是重要的雨水蓄积重要工程设施。
  • 蓬池[péng chí]
      1.古泽薮名。即逢泽。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战国魏地,本逢忌之薮。 2.即蓬莱池。在陕西省长安县大明宫蓬莱殿附近。
  • 填池[tián chí]
      即奠彻。谓撤去遣奠。古丧礼,柩车出发当天的祭祀谓遣奠。《礼记.檀弓上》:“曾子吊于负夏,主人既祖,填池,推柩而反之。”郑玄注:“祖,谓移柩车去载处为行始也。填池,当为奠彻,声之误也。奠彻,谓彻遣奠,设祖奠。”一说设池。池,象承溜的葬车之饰。
  • 谢家池[xiè jiā chí]
      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家的池塘。后亦泛指诗人家中的池塘。
  • 火池[huǒ chí]
      犹火盆;火塘。
  • 鲲池[kūn chí]
      语本《庄子.逍遥游》:“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泛指大海洪川。
  • 溟池[míng chí]
      即溟海。
  • 波池[bō chí]
      池塘。波,通“陂”。
  • 墨水池[mò shuǐ chí]
      用玻璃为主要材料制成的文具。一般上有两个带盖的圆形小池,用来盛不同颜色的墨水。
  • 七宝池[qī bǎo chí]
      佛教语。西方净土中由七宝构成的莲花池。往生净土的人在该池莲花中化生。
  • 养鱼池[yǎng yú chí]
      为养鱼用的池或槽。
  • 百子池[bǎi zǐ chí]
      古代宫中池名。
  • 禊池[xì chí]
      犹禊川。
  • 恶池[è chí]
      水名。即滹沱河。
  • 三雅池[sān yǎ chí]
      池名。在今四川省阆中县。
  • 金池[jīn chí]
      1.池的美称。 2.即金明池。 3.借指帝都。
  • 猕猴池[mí hóu chí]
      梵语意译。即猴池。在古印度毘舍离庵摩罗园侧,传说往昔猕猴共集,为佛穿池,故名。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吠舍厘国》:“其西北有窣堵波,无忧王之所建也,傍有石柱,高五六十尺,上作师子之像。石柱南有池,是群狝猴为佛穿也,在昔如来曾住于此。”按,此故事又见《四分律》卷二。今印度著名的桑奇(Sanchi)北门石柱上尚有这一传说的浮雕。参见“猴池”。
  • 焚池[fén chí]
      焚化祭品的器皿。
  • 枯池[kū chí]
      干涸的池塘。
  • 装池[zhuāng chí]
      1.装裱古籍或书画。 2.指古籍书画的装潢。
  • 禁池[jìn chí]
      宫苑中的池塘。
  • 冰池[bīng chí]
      结冰的池塘。
  • 习池[xí chí]
      见“习家池”。
  • 醒酒池[xǐng jiǔ chí]
      古池名。在河南省洛阳市。
  • 铜印池[tóng yìn chí]
      铜制的装有印泥﹑印色的盒子。
  • 原电池[yuán diàn chí]
      见“电池”。
  • 积翠池[jī cuì chí]
      汉唐宫池名。
  • 舞池[wǔ chí]
      跳舞的处所,多在舞厅中心,略低于周围的座位,形如池,故称。 舞厅中供跳交际舞用的地方,比休息的地方略低
  • 宫池[gōng chí]
      帝王宫苑中的池沼。
  • 洿池[wū chí]
      水塘。
  • 雨成池[yǔ chéng chí]
      佛教传说中的池名。为五百雁王所治之地。
  • 九龙池[jiǔ lóng chí]
      1.唐 代 长安 池名。 故址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元 乔吉《金钱记》第一折:“明日三月初三,都要赶 九龙池 赏 杨 家一捻红。”元 无名氏《梧桐叶》第三折:“若耶溪 西施 戏瓢,九龙池 玉环 鬭草。”明 蒋一葵《长安客话·九龙池》:“九龙池 接近 昭陵,其北有 粹泽亭 为累朝驻蹕之地。”
  • 泮池[pàn chí]
      学宫前的水池。 古时学校前的水池
  • 琼池[qióng chí]
      1.池的美称。 2.仙池。
  • 渌池[lù chí]
      清澈的池塘。
  • 黾池[miǎn chí]
      1.古地名。即渑池。 2.县名。汉置,即今河南省渑池县。
  • 凤池[fèng chí]
      1.即凤凰池。 2.古琴底有二孔,上孔曰龙池,下孔曰凤池。 3.砚的一种。
  • 血盆池[xuè pén chí]
      旧时迷信传说﹐谓地狱中有血盆池﹐妇女生育过多﹐会触污神佛﹐死后要在此池中饮污血受苦。
  • 涉池[shè chí]
      羽翼舒张貌。
  • 天池[tiān chí]
      1.海。 2.天上仙界之池。 3.指山顶之池。 4.星名。 5.穴位名。即承浆。参见“承浆”。
  • 九品莲池[jiǔ pǐn lián chí]
      佛教语。西方极乐世界九品莲台的所在地。指化生境界。
  • 鹏池[péng chí]
      大海。
  • 白莲池[bái lián chí]
      唐宫中的池名。
  • 龙池[lóng chí]
      1.琴底的二孔眼之一。上孔曰龙池,下孔曰凤沼。 2.池名。所名之池非一。其一在唐长安隆庆坊玄宗未即位时所居的旧邸旁,中宗曾泛舟其中。玄宗即位后于隆庆坊建兴庆宫,龙池被包容于内。在今陕西西安兴庆公园内。 3.犹凤池。指中书省。 4.借指内阁。
  • 园池[yuán chí]
      指有池塘的园林。
  • 滇池[diān chí]
      云南省第一大湖。在昆明市区西南。面积298平方千米。断层陷落而成。湖水由螳螂川外泄,注入金沙江支流普渡河。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环湖有西山、龙门、大观楼等名胜古迹。 云南省的大湖,在昆明市南,又称昆明湖,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米
  • 魏王池[wèi wáng chí]
      池名。为唐时名胜之一。
  • 喷水池[pēn shuǐ chí]
      为了美化环境而设置的装有人造喷泉的水池。 人造的喷射水柱的池
  • 粪池[fèn chí]
      为盛装粪便而建的土池、水泥池等。 为盛装粪便而建的土池、水泥池等
  • 解池[xiè chí]
      地名。以产盐著名。在山西西南部运城东南。
  • 燋龙温池[jiāo lóng wēn chí]
      晋石虎的浴池名。用烧烫的铜龙置于水中,使池水保持温热,故名。
  • 昆池[kūn chí]
      即昆明池。汉武帝于长安近郊所凿。宋已湮没。
  • 污池[wū chí]
      水池。
  • 涝池[lào chí]
      挖在路边、村头的一种蓄水塘。
  • 七女池[qī nǚ chí]
      池名。在今陕西城固县北。相传汉项伯死后,他的七个女儿为他取土筑坟所造成,故名。
  • 曲池[qǔ chí]
      1.人体经穴名。在两肘横纹外端骨凹陷处。 2.曲折回绕的水池。 3.春秋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
  • 凤凰池[fèng huáng chí]
      1.禁苑中池沼。魏晋南北朝时设中书省于禁苑﹐掌管机要﹐接近皇帝﹐故称中书省为“凤凰池”。 2.唐代宰相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故多以“凤凰池”指宰相职位。 3.池水的美称。 4.砚名。
  • 瑶池[yáo chí]
      神话传说中西王母的住所,在昆仑山上:瑶池仙景。
  • 霸池[bà chí]
      池名。在汉文帝陵墓灞陵之上﹐故称。
  • 凌波池[líng bō chí]
      唐代池沼名。在长安终南山下。

池[chí]字的成语

  • 汤池之固[tāng chí zhī gù]
      汤:热水;池:护城河。形容坚不可摧。
  • 潢池盗弄[huáng chí dào nòng]
      旧时对人民起义的蔑称。也指发动兵变。同“潢池弄兵”。
  • 争长黄池[zhēng zhǎng huáng chí]
      长:首领;黄池:春秋时地名。春秋时吴王、晋王在黄池会面,争做盟长。现比喻争夺权力,占据上风。
  • 临池学书[lín chí xué shū]
      临:靠近,挨着;池:砚池;书:书法。指刻苦练习书法。
  • 池鱼之殃[chí yú zhī yāng]
      比喻受牵连而遭到的祸害。 比喻无端受牵累招致的横祸。见“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潢池弄兵[huáng chí nòng bīng]
      潢池:积水塘;弄兵:玩弄兵器。旧时对人民起义的蔑称。也指发动兵变。
  • 瑶池玉液[yáo chí yù yè]
      瑶池:传说中西王母所住的地方。玉液:指美酒。仙家酿造的美酒。形容酒名贵醇美。
  • 汤池铁城[tāng chí tiě chéng]
      形容城池牢不可破。亦比喻言谈无懈可击。 滚烫的池水与铁铸的城墙。形容城池坚固,难以攻克
  • 非池中物[fēi chí zhōng wù]
      不是长期蛰居池塘中的小动物。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终究要做大事。
  • 殃及池鱼[yāng jí chí yú]
      比喻无缘无故地遭受祸害。 城门火起,以池水救之,水用尽了,鱼也就干死了。比喻因牵连而受祸害或损失
  • 池酒林胾[chí jiǔ lín zì]
      胾,切成的大块肉。形容酒肉极多,生活奢侈。
  • 池中之物[chí zhōng zhī wù]
      池:池塘。比喻没有远大抱负的人。
  • 瑶池女使[yáo chí nǚ shǐ]
      传说西王母住在瑶池,以青鸟为使者,向汉武帝传递消息。后指传信的使者。
  • 鸠集凤池[jiū jí fèng chí]
      鸠:斑鸠,比喻凡才;集:聚集;凤池:凤凰池的简称,为皇帝禁苑中的池沼,是中书省所在的地方。比喻庸才居要位。
  • 酒池肉林[jiǔ chí ròu lín]
      古代传说,殷纣以酒为池,以肉为林,为长夜之饮。原指荒淫腐化、极端奢侈的生活,后也形容酒肉极多。 相传殷纣王以酒为池,以肉为林,长夜歌舞作乐,原形容奢侈淫逸至极。也可以形容酒肉之多
  • 穷池之鱼[qióng chí zhī yú]
      穷池:失水之池。比喻处境非常困难的人。
  • 渑池之功[miǎn chí zhī gōng]
      渑池:古城名,在今河南渑池县南。本指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秦王,为赵国立下功勋。后泛指为国立下巨大功勋。
  • 高城深池[gāo chéng shēn chí]
      池:护城河。城墙很高,护城河很深。形容防卫坚固。 高高的城墙,很深的护城河。喻坚固的防御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汉. 晁错《论贵粟疏》
  • 不越雷池[bù yuè léi chí]
      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同“不敢越雷池一步”。 形容不超越规定的范围和界限
  • 池鱼堂燕[chí yú táng yàn]
      比喻无辜受祸。
  • 池中物[chí zhōng wù]
      指养在水池里的小鱼小虾。比喻困在狭小天地里不能施展抱负的人物。
  • 金城汤池[jīn chéng tāng chí]
      城、池:城墙和护城河;汤:热水。金属的城墙,滚水的护城河。比喻坚固无比、防守严密的城市或工事。
  • 肉林酒池[ròu lín jiǔ chí]
      古代传说,殷纣以酒为池,以肉为林,为长夜之饮。原指荒淫腐化、极端奢侈的生活,后也形容酒肉极多。
  • 弄捕潢池[nòng bǔ huáng chí]
      潢池:积水塘;弄捕:玩弄兵器。旧时对人民起义的蔑称。也指发动兵变。
  • 瞎马临池[xiā mǎ lín chí]
      盲人骑着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 池鱼遭殃[chí yú zāo yāng]
      比喻因牵连而遭到的祸害。
  • 笼鸟池鱼[lóng niǎo chí yú]
      关在笼里的鸟,养在池中的鱼。比喻受困失去自由的人。
  • 肉圃酒池[ròu pǔ jiǔ chí]
      指酒肉极多。形容极端奢侈豪华的生活。
  • 池鱼林木[chí yú lín mù]
      比喻无辜而受连累,遭祸害。
  • 挥翰临池[huī hàn lín chí]
      翰:鸟羽,借指毛笔;临池:指写字。指运笔写字。

池[chí]字在中间的词语

  • 凤池山[fèng chí shān]
      山名。在今福建省闽侯县升山西。
  • 谢池春[xiè chí chūn]
      词牌名。又名《风中柳》﹑《高丽史》﹑《风中柳令》﹑《玉莲花》﹑《卖花声》。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亦有六十四字﹐五仄韵﹐以及六十四字﹐四仄韵的变体。
  • 滈池君[hào chí jūn]
      水神名。
  • 墨池记[mò chí jì]
      散文篇名。北宋曾巩作。墨池,在今江西临川。相传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池边习字,池水尽黑。文章根据这一故事,阐明要有所成就必须勤学苦练的道理,并认为精力、毅力比天分更为重要。
  • 谢池草[xiè chí cǎo]
      《南史.谢惠连传》﹕“族兄灵运嘉赏之﹐云‘每有篇章﹐对惠连辄得佳语’。尝于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忽梦见惠连﹐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为工。常云‘此语有神功﹐非吾语也’。”后遂以“谢池草”为怀念弟弟之典。
  • 滮池水[biāo chí shuǐ]
      古代水名。因附会《诗.小雅.白华》“滮池”得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
  • 谢池春慢[xiè chí chūn màn]
      词牌名。双调﹐九十字﹐前后段各十句﹐五仄韵。宋张先于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首作此词。与六十六字《谢池春》令词不同。参阅《词谱》卷二二。
  • 花池子[huā chí zi]
      庭园中四周矮栏围绕、中间种植花草的地方。
  • 凤池研[fèng chí yán]
      见“凤池”。
  • 西池金母[xī chí jīn mǔ]
      西王母。
  • 潢池赤子[huáng chí chì zǐ]
      谓造反的百姓。语本《汉书.循吏传.龚遂》。
  • 金色池塘[jīn sè chí táng]
      美国故事片。iti、ipc电影公司1981年联合摄制。欧.汤普森编剧,马克.赖德尔导演,凯塞琳.赫本、亨利.方达主演。退休教师诺曼与妻子埃塞尔来到乡间别墅金色池塘度假。诺曼患心绞痛,常担心死神降临,又因性格古怪,与女儿不睦。埃塞尔性格开朗,热爱生活,利用休假促成父女俩和好,使诺曼恢复生活信心。
  • 泥池物[ní chí wù]
      比喻蛰居而无大志的人。
  • 满池娇[mǎn chí jiāo]
      元代御衣上绣的一种图案名。
  • 陆池莲[lù chí lián]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越中有王氏之橘园……吴中有陆家白莲﹐顾家斑竹。”后因以“陆池莲”泛指莲花。
  • 渑池会[miǎn chí huì]
      指公元前279年,蔺相如随从赵惠文王与秦昭王会于渑池之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池[chí]字在开头的词语

  • 池子[chí zi]
      1.池塘。 2.旧时指剧场正厅的前部。 3.指寺庙中烧香的香池。 4.指浴池。 5.指舞池。
  • 池馆[chí guǎn]
      亦作“池舘”。池苑馆舍。
  • 池苑[chí yuàn]
      指有池水花木的风景园林。 有池水林木的地方归来池苑皆依旧。——唐. 白居易《长恨歌》
  • 池绋[chí fú]
      借指丧车。池,棺饰;绋,挽索。
  • 池凤[chí fèng]
      1.凤池。在禁苑中。魏晋南北朝设中书省于禁苑中,故借指中书省。唐代宰相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故诗文中又以称宰相。 2.喻池边竹。
  • 池盐[chí yán]
      从咸水湖采取的盐,成分和海盐相同。我国西北各地和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出产很多。古时垦地为畦,引含盐分的池水沃之,称作种盐,水耗则盐成,即为池盐。
  • 池綍[chí fú]
      借指灵车。池,棺饰;綍,引柩大索。
  • 池干[chí gàn]
      池塘边。
  • 池鱼祸[chí yú huò]
      见“池鱼之殃”。
  • 池潭[chí tán]
      指深水池。
  • 池圃[chí pǔ]
      谓园中水池。
  • 池汤[chí tāng]
      供众人同时洗澡的浴池,区别于单人洗澡的盆汤。参见“池堂”。
  • 池座[chí zuò]
      指剧场环绕方形舞台左﹑右﹑正中三面的楼下座位。旧时剧场,大都以楼上“官座”为优等座席,池座则为平民观众的座席。后来因池座距离舞台较近,便于欣赏表演,清末民国初乃一变而为剧场优等座席,故而池座即指剧场正厅中的座位。
  • 池舘[chí guǎn]
      见“池馆”。
  • 池堑[chí qiàn]
      1.亦作“池壍”。 2.护城河。
  • 池壍[chí qiàn]
      见“池堑”。
  • 池门[chí mén]
      指古代学宫的门。因学宫东西南门前有池,故称。
  • 池泽[chí zé]
      指池沼湖泽。
  • 池塘[chí táng]
      1.蓄水的坑,一般不太大,也不太深。 2.浴池的俗称。
  • 池岛[chí dǎo]
      池中的小块陆地。
  • 池鹭[chí lù]
      鸟名。体长一般四十--五十厘米。活动于湖沼﹑稻田一带。冬季多单独生活。迁徙和生殖期常组成大群,营巢高树,食鱼类﹑蛙类及水生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北方及华中主要为夏候鸟,南方为留鸟。背上蓑羽,可供装饰用。
  • 池北偶谈[chí běi ǒu tán]
      一名《石帆亭纪谈》。笔记。清代王士{}作。二十六卷。分“谈故”、“谈献”、“谈艺”、“谈异”四目。记述明清典章制度、历史沿革、文人士大夫言行轶事、经史考辨和诗文书画创作,又夹杂神鬼怪异故事。
  • 池头[chí tóu]
      犹池边。
  • 池心[chí xīn]
      池水的中央。
  • 池沼[chí zhǎo]
      池和沼。泛指池塘:池沼足以渔钓。
  • 池杉[chí shān]
      1.亦称“池柏”。 2.落叶乔木。高可达二十五米,树干通直,小枝直立。木质轻软,纹理通直。可作建筑﹑家具等用材。也叫沼泽落羽杉。
  • 池榭[chí xiè]
      池苑台榭。
  • 池毡[chí zhān]
      有边饰的毛毡。
  • 池柏[chí bǎi]
      见“池杉”。
  • 池砌[chí qì]
      池塘的岸阶。
  • 池田[chí tián]
      御苑中的田。
  • 池沼物[chí zhǎo wù]
      比喻蛰居无为的人。
  • 池隍[chí huáng]
      古代掘土筑城,城下之地,有水称池,无水称隍。因以“池隍”借指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