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学吧>新华字典>蒙组词

蒙相关字典

蒙[mēng]字在结尾的词语

  • 混蒙[hùn mēng]
      混沌蒙昧。
  • 坑蒙[kēng mēng]
      坑害,蒙骗:以次充好,坑蒙顾客。
  • 瞎蒙[xiā mēng]
      蒙骗;欺蒙。
  • 绵蒙[mián mēng]
      幽暗不明貌。
  • 发蒙[fā mēng]
      糊涂;弄不清楚:一人一个说法,听得我发蒙。

蒙[mēng]字在开头的词语

  • 蒙蒙亮[mēng mēng liàng]
      形容早晨天刚发亮。 黎明;拂晓
  • 蒙松雨[mēng sōng yǔ]
      ∶雨很小,很细;蒙蒙雨。 〈方〉∶雨很小,很细;蒙蒙雨
  • 蒙蒙松松[méng mēng sōng sōng]
      细雨迷茫貌。
  • 蒙头盖面[mēng tóu gài miàn]
      ∶遮遮掩掩。如:你说话为什么这么蒙头盖面的,不愿意说明白?。 〈方〉∶遮遮掩掩你说话为什么这么蒙头盖面的,不愿意说明白?

蒙[mēng]字的成语

  • 连蒙带骗[lián mēng dài piàn]
      欺蒙,欺骗别人。 欺蒙;欺骗
  • 蒙然坐雾[mēng rán zuò wù]
      蒙:昏迷。糊里糊涂,什么也不知道。
  • 坑蒙拐骗[kēng mēng guǎi piàn]
      指以欺骗手段捞取钱财,陷害他人。 〈方〉∶招摇撞骗白主任,你怎么竟干坑蒙拐骗的事呢!—— 董玉振《精明人的苦恼》

蒙[mēng]字在中间的词语

  • 连蒙带唬[lián mēng dài hǔ]
      1.亦作“连朦带唬”。 2.犹言蒙哄混充。
  • 晨昏蒙影[chén hūn mēng yǐng]
      即“曙暮光”。

蒙[méng]字在结尾的词语

  • 被蒙[bèi méng]
      蒙受。
  • 僮蒙[tóng méng]
      1.亦作“僮蒙”。 昏昧不明事理。
  • 涳蒙[kōng méng]
      微雨迷茫貌。
  • 冲蒙[chōng méng]
      年幼无知。
  • 墨蒙[mò méng]
      古代象刑的一种。 在犯人头上蒙以黑巾。
  • 暝蒙[míng méng]
      见“暝曚”。
  • 酱蒙[jiàng méng]
      酱瓮的覆盖物。对自己作品的谦称。
  • 伀蒙[zhōng méng]
      犹惶惑,恐惧不明。
  • 东蒙[dōng méng]
      1.山东省蒙山的别称。因在鲁东,故名。 2.陕西省终南山山峰名。 3.道家指东海仙境中的山。
  • 啓蒙[qǐ méng]
      1.开导蒙昧,使之明白事理。 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嗟乎,物理幽玄,人知浅眇,安得一切智人出兴于世,作大归依,为我启蒙发覆耶!”
  • 眳蒙[míng méng]
      看不清的样子。
  • 孱蒙[chán méng]
      蒙昧无知。亦指蒙昧之辈。
  • 不蒙[bù méng]
      即夫蒙。古西羌姓。唐王维有《奉和圣制送不蒙都护兼鸿胪卿归安西应制》诗,赵殿成注:“不蒙,蕃将之姓。”
  • 鸡蒙[jī méng]
      鸡肉丝。
  • 黄蒙蒙[huáng méng méng]
      黄色烟尘弥漫貌。
  • 尘蒙[chén méng]
      1.被灰尘蒙蔽。 2.喻尘世的束缚或烦扰。 3.犹言世俗愚蒙。
  • 緑蒙蒙[lǜ méng méng]
      浓绿貌;繁盛貌。
  • 空蒙[kōng méng]
      迷茫的样子:细雨空蒙|烟雾空蒙|山色空蒙。
  • 瞳蒙[tóng méng]
      1.愚昧无知。 2.指愚昧的人。
  • 荷尔蒙[hé ěr méng]
      激素的旧称。 激素的旧称。为英文音译
  • 洪蒙[hóng méng]
      指辽阔﹑混沌的宇宙。
  • 专蒙[zhuān méng]
      固陋愚昧。
  • 冒蒙[mào méng]
      顶冒,迎着。
  • 溟蒙[míng méng]
      也作“冥蒙”。模糊不清的样子:月色溟蒙|曙光溟蒙露华满,轻云阁日天沉沉。
  • 太蒙[tài méng]
      见“大蒙”。
  • 重蒙[zhòng méng]
      犹童蒙。幼稚蒙昧。重,通“童”。
  • 白蒙[bái méng]
      传说中的树名。
  • 讲蒙[jiǎng méng]
      讲解发蒙。
  • 瞽蒙[gǔ méng]
      盲人。
  • 灰蒙蒙[huī méng méng]
      状态词。 形容暗淡模糊(多指景色):~的夜色。一起风沙,天地都变得~的。
  • 愚蒙[yú méng]
      愚昧不明:臣江淮孤贱,愚蒙小生|他想尽其所知来启发这些人的愚蒙。
  • 薎蒙[miè méng]
      飞扬貌。
  • 鸿蒙[hóng méng]
      〈书〉古人认为天地开辟之前是一团混沌的元气,这种自然的元气叫做鸿蒙:鸿蒙初辟。也作鸿濛。
  • 包蒙[bāo méng]
      1.包容愚昧的人。 2.泛指愚昧。
  • 彪蒙[biāo méng]
      发蒙;启蒙。语出《易.蒙》:“苞蒙,吉。”陆德明释文引郑玄曰:“苞,当作彪。彪,文也。”
  • 冥蒙[míng méng]
      1.幽暗,不明。 2.浓密貌。 3.犹蒙昧无知。
  • 幸蒙[xìng méng]
      犹言承蒙。常用为客套语。
  • 徇蒙[xùn méng]
      中医指目瞬动而蒙昩不明。徇,通“眴”。
  • 屯蒙[tún méng]
      1.《易》《屯》卦和《蒙》卦的并称。万物初生稚弱貌。 2.《易》《屯》卦和《蒙》卦的并称。蹇滞﹑困顿。
  • 相蒙[xiāng méng]
      1.互相欺骗;互相隐瞒。 2.相关联;相符合。
  • 遮蒙[zhē méng]
      1.亦作“遮幪”。 2.覆盖;蒙住。
  • 启蒙[qǐ méng]
      ①开发蒙昧,使明白事理。特指教育童蒙,使初学者获得基本的、入门的知识:祛蔽启蒙|启蒙教育。②指普及新知,使社会接受新事物,摆脱愚昧和迷信:启蒙运动。
  • 澒蒙[hòng méng]
      旧谓宇宙形成前的混沌之气或混沌之状。
  • 密蒙[mì méng]
      繁密。
  • 雀蒙[què méng]
      见“雀蒙眼”。
  • 童蒙[tóng méng]
      ①年幼无知的儿童:中人犹不觉,童蒙安能知|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②愚昧无知:民尚童蒙,机心不动|童蒙不知东西。
  • 幼蒙[yòu méng]
      年幼。
  • 微蒙[wēi méng]
      隐约迷蒙。
  • 白蒙蒙[bái méng méng]
      形容一片模糊的白色。
  • 乌蒙[wū méng]
      1.古少数民族。居住在今云南省昭通县一带。 2.山名。在云南省禄劝县东北。云岭的分支,其脉东北延,入贵州省为七里山,总称为乌蒙山脉。
  • 淡蒙蒙[dàn méng méng]
      形容颜色淡淡的一片。
  • 浑浑蒙蒙[hún hún méng méng]
      糊里糊涂,蒙昧无知。
  • 课蒙[kè méng]
      教授幼童。
  • 牡蒙[mǔ méng]
      1.中药紫参的别名。 2.中药王孙的别名。一名黄昏。
  • 覆蒙[fù méng]
      指遮盖之物。
  • 蓊蒙[wěng méng]
      浓郁。
  • 龟蒙[guī méng]
      龟山 和 蒙山 的并称。 均在 山东省 境内。二山连续,长约八十余里,其西北一段名 龟山,东南名 蒙山。
  • 谕蒙[yù méng]
      教导童蒙。唐冯伉有《谕蒙》十四篇。
  • 端蒙[duān méng]
      古代历法中岁星在“乙”的称呼。
  • 承蒙[chéng méng]
      客套语。受到。 套语,多亏受到承蒙关照
  • 吴蒙[wú méng]
      见“吴下阿蒙”。
  • 击蒙[jī méng]
      发蒙;启蒙。
  • 开蒙[kāi méng]
      旧时私塾教儿童开始识字或学习;儿童开始识字或学习:请王老师给他开蒙ㄧ他六岁开的蒙。
  • 霾蒙[mái méng]
      阴霾迷蒙。
  • 眼蒙蒙[yǎn méng méng]
      倦眼惺忪的样子。
  • 瞈蒙[wěng méng]
      视力不好﹐看不清。
  • 庄蒙[zhuāng méng]
      指战国时哲学家庄周。因他曾做过蒙地的漆园吏,故称。
  • 中蒙[zhōng méng]
      中途昏暗。比喻中道衰微。
  • 蔑蒙[miè méng]
      1.亦作“蔑蠓”。 2.指风云雾气等浮游轻扬之物。一说,指蚊。 3.用以形容飞扬。
  • 托蒙[tuō méng]
      托庇蒙受。常用于对给予关怀﹑帮助表示感谢。
  • 困蒙[kùn méng]
      1.处于困境的蒙昧之人。 2.犹窘迫。
  • 旃蒙[zhān méng]
      十干中乙的别称。古代用以纪年。
  • 孤蒙[gū méng]
      1.指失去父母的童蒙。 2.谓孤陋愚昧。多用为自谦之词。
  • 训蒙[xùn méng]
      教育儿童。多指旧时学塾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语本《书.伊训》﹕“具训于蒙士。”孔颖达疏﹕“蒙谓蒙稚﹐卑小之称。” 教导初入学的人或孩童
  • 猥蒙[wěi méng]
      谦词。犹辱蒙。
  • 郁蒙[yù méng]
      壮盛貌。
  • 两头蒙[liǎng tóu méng]
      即鼓。
  • 顽蒙[wán méng]
      愚钝蒙昧。
  • 阴蒙[yīn méng]
      昏暗迷茫。
  • 大蒙[dà méng]
      1.亦作“太蒙”。 2.中药名。
  • 细蒙蒙[xì méng méng]
      细微迷蒙貌。
  • 暗蒙蒙[àn méng méng]
      形容昏暗。

蒙[méng]字在开头的词语

  • 蒙括[méng kuò]
      复姓。金有蒙括蛮都。见《金史.章宗纪二》。
  • 蒙馆[méng guǎn]
      旧时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地方。 旧时指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私塾
  • 蒙没[méng méi]
      冒着;迎着。
  • 蒙茏[méng lóng]
      1.覆蔽貌;草木茂密貌。 2.草木覆蔽处。 3.犹朦胧。 草木茂盛的样子蒙茏的大草原
  • 蒙子[méng zǐ]
      1.表盘上用以保护表的玻璃罩。 2.表盘。
  • 蒙轮[méng lún]
      《左传.襄公十年》:“狄虒弥建大车之轮,而蒙之以甲,以为橹,左执之,右拔戟,以成一队。”后因以“蒙轮”指冲锋陷阵。
  • 蒙聋[méng lóng]
      目不见,耳不闻。喻糊里糊涂。
  • 蒙吏[méng lì]
      指庄周。
  • 蒙里蒙懂[méng lǐ měng dǒng]
      糊里糊涂。
  • 蒙庄子[méng zhuāng zi]
      指庄周。
  • 蒙陋[méng lòu]
      蒙昧浅陋。
  • 蒙皮[méng pí]
      把…包起来或封起来,把…裹起来。 把…包起来或封起来,把…裹起来
  • 蒙养[méng yǎng]
      1.潜心修养。语本《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孔颖达疏:“能以蒙昧隐默,自养正道,乃成至圣之功。” 2.教育童蒙。
  • 蒙公[méng gōng]
      1.指秦名将蒙恬。曾率兵三十万人击退匈奴,收河南地,并筑长城。 2.即旄头骑。古代皇帝仪仗中一种先驱的骑兵。
  • 蒙灭[méng miè]
      蒙胧不明之状。
  • 蒙混[méng hùn]
      用欺诈的手法使人信以为真:蒙混过关|蒙混广大群众。
  • 蒙瀎[méng mò]
      雨微细迷蒙貌。
  • 蒙昧[méng mèi]
      愚昧,不明事理:蒙昧无知|蒙昧落后。
  • 蒙冒[méng mào]
      愚暗冒昧。
  • 蒙冲[méng chōng]
      古代战船名。以生牛皮蒙船覆背,两厢开掣棹孔,左右有弩窗﹑矛穴。
  • 蒙化[méng huà]
      受教化。
  • 蒙被[méng bèi]
      1.遭受;受到。 2.头和身体蒙盖于被中。
  • 蒙求[méng qiú]
      《易.蒙卦》:“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指蒙昧的人求我不断解决疑难。后来用“蒙求”做启蒙的书名。如唐代李翰有《蒙求》,宋朝周守忠有《历代名医蒙求》,清朝王筠有《文字蒙求》。
  • 蒙汗[méng hàn]
      即蒙汗药。一种置人饮食中使之昏倒的药。
  • 蒙袂[méng mèi]
      用袖子蒙住脸。谓不愿见人。
  • 蒙园吏[méng yuán lì]
      即庄周。因庄周曾为蒙漆园吏。
  • 蒙茸[méng róng]
      迷茫貌。 蓬松;杂乱的样子杂花蒙茸蒙茸山麓。——〔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 蒙汗药[méng hàn yào]
      戏曲、小说中常见的一种麻醉性质的东西,能使人失去知觉:酒里放有蒙汗药。
  • 蒙瞍[méng sǒu]
      1.亦作“蒙?”。亦作“蒙叟”。 2.盲人。 3.指乐官。古代多以盲人充任,故名。
  • 蒙揜[méng yǎn]
      蒙蔽。
  • 蒙鸿[méng hóng]
      1.混沌貌。 2.谓酒醉貌。
  • 蒙奏[méng zòu]
      盲乐师的演奏。语本《诗.大雅.灵台》:“蒙瞍奏公。”
  • 蒙腾[méng téng]
      模糊不清。
  • 蒙士[méng shì]
      浅学无知之士。
  • 蒙漪[méng yī]
      细小的水波。
  • 蒙犯[méng fàn]
      冲冒,冒犯。指不顾危险﹑恶劣环境等。
  • 蒙倛[méng qī]
      1.亦作“蒙箕”。 2.古时腊月驱逐疫鬼或出丧时所用之神像。脸方而丑,发多而乱,形凶恶。
  • 蒙哄[méng hǒng]
      用虚伪的手段骗人。 使…信假为真当我们年轻时,容易被蒙哄
  • 蒙药[méng yào]
      见“蒙汗药”。见“蒙汗药”
  • 蒙汜[méng sì]
      1.古称日落之处。 2.喻人垂暮之年。
  • 蒙澒[méng hòng]
      1.广大无涯。 2.混沌。
  • 蒙稚[méng zhì]
      1.亦作“蒙穉”。 2.幼稚无知。
  • 蒙眬[méng lóng]
      1.眼睛欲闭又开。形容醉态或睡态。 2.模糊,不分明。
  • 蒙挣[méng zhèng]
      糊涂。
  • 蒙羞[méng xiū]
      蒙受耻辱。
  • 蒙鸠[méng jiū]
      鸟名。即鹪鹩。
  • 蒙晦[méng huì]
      迷茫昏暗貌。
  • 蒙络[méng luò]
      蒙盖连接;笼罩。
  • 蒙箕[méng jī]
      见“蒙倛”。
  • 蒙幸[méng xìng]
      犹幸蒙,幸运地受到。谦词。
  • 蒙鄙[méng bǐ]
      愚昧鄙陋。
  • 蒙瞶[méng guì]
      又瞎又聋。喻不明不白的状态或境界。瞶,通“聩”。
  • 蒙騃[méng sì]
      愚昧无知。
  • 蒙颂[méng sòng]
      兽名。猴类。亦称“蒙贵”。
  • 蒙恩[méng ēn]
      受恩惠。
  • 蒙塾[méng shú]
      即蒙馆。 蒙馆
  • 蒙叟[méng sǒu]
      见“蒙瞍”。
  • 蒙密[méng mì]
      茂密;茂密的草木。
  • 蒙络摇缀[méng luò yáo zhuì]
      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 蒙迷[méng mí]
      犹蒙昧。
  • 蒙庄[méng zhuāng]
      指庄周。
  • 蒙瞀[méng mào]
      目不明。
  • 蒙瞳[méng tóng]
      1.亦作“蒙?”。昏愦;糊涂。 2.迷糊;朦胧。
  • 蒙伐[méng fá]
      上面画有花纹的盾牌。蒙,通“厖”。
  • 蒙葺[méng qì]
      覆盖。
  • 蒙受[méng shòu]
      受到;遭受。 无故承受某种痛苦蒙受断臂割鼻的苦难
  • 蒙顿[méng dùn]
      愚钝;顽劣。
  • 蒙保[méng bǎo]
      以蒙骗手法保举人员。
  • 蒙面[méng miàn]
      遮饰脸面。犹厚颜无耻。
  • 蒙昧主义[méng mèi zhǔ yì]
      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贬低和抹杀人类理性思维能力,否定科学知识,主张人类社会应回复到原始的蒙昧状态,因而是一种反理性、反科学的观点和思潮。
  • 蒙珑[méng lóng]
      覆蔽貌。
  • 蒙厚[méng hòu]
      忠厚。蒙,通“厖”。
  • 蒙睃[méng suō]
      眼微合细视。
  • 蒙漠[méng mò]
      迷茫昏暗。
  • 蒙憧[méng chōng]
      迷糊;糊涂。
  • 蒙童[méng tóng]
      知识未开的儿童。旧亦以指开始读书识字的儿童。
  • 蒙难[méng nàn]
      遭受灾难。语出《易.明夷》:“内文明而处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孔颖达疏:“以此蒙犯大难,身得保全,惟文王能用之。” 遭受到人为的灾祸 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易.明夷》
  • 蒙覆[méng fù]
      覆盖;掩蔽。

蒙[méng]字的成语

  • 负任蒙劳[fù rèn méng láo]
      指担负重任,承受劳苦。
  • 明昭昏蒙[míng zhāo hūn méng]
      昭:明白;蒙:愚昧无知。聪明而通晓事理,愚昧而不明事理。
  • 鸿蒙初辟[hóng méng chū pì]
      鸿蒙:古人认为天地开辟之前是一团浑沌的元气。开天辟地。指刚刚开始出现人类世界。
  • 发蒙启蔽[fā méng qǐ bì]
      发蒙:启发蒙昧;蔽:蒙蔽。启发蒙昧。
  • 发蒙解惑[fā méng jiě huò]
      发蒙:启发蒙昧;解惑:解除疑惑。指启发开导,脱离蒙昧,解除疑惑。
  • 蒙面丧心[méng miàn sàng xīn]
      蒙:包,遮蔽。遮起脸面,不讲良心。比喻厚颜无耻,伤天害理。
  • 土偶蒙金[tǔ ǒu méng jīn]
      在泥塑人像外面涂上金粉。比喻因袭模仿,徒有其表。
  • 蒙在鼓里[méng zài gǔ lǐ]
      好像被包在鼓里一样。比喻受人蒙蔽,对有关的事情一点儿也不知道。 比喻受人蒙哄,好像装在鼓里,不知道外面的事
  • 蒙尘[méng chén]
      蒙受风尘,古代称指王公大臣逃亡在外:蒙尘离京。
  • 衔恨蒙枉[xián hèn méng wǎng]
      衔:含着;蒙:受着。含着怨恨,受着冤枉。
  • 蒙恩被德[méng ēn bèi dé]
      蒙、被:受到。受到别人的恩惠。
  • 旷若发蒙[kuàng ruò fā méng]
      旷:空旷;开阔。蒙:眼睛失明。眼前突然开阔明朗,好像双目失明的人忽然看见了东西。亦比喻使人头脑忽然开窍,明达起来。
  • 蒙混过关[méng hùn guò guān]
      用欺骗的手段逃过关口。
  • 发蒙振落[fā méng zhèn luò]
      蒙:遮盖,指物品上的罩物;振:摇动。把蒙在物体上的东西揭掉,把将要落的树叶摘下来。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
  • 蒙冤受屈[méng yuān shòu qū]
      蒙:受;冤:冤枉;屈:屈辱。遭受了冤枉和屈辱。
  • 蒙袂辑屦[méng mèi jí jù]
      袂:袖子;辑:拖着不使脱落;屦:鞋。用袖子蒙着脸,脚上拖着鞋。形容十分困乏的样子。
  • 被苫蒙荆[pī shān méng jīng]
      苫:用草编成的帘子、垫子等草制品。披草苫,裹荆棘。泛指受尽艰难,吃尽苦头。
  • 被泽蒙庥[bèi zé méng xiū]
      指受恩泽,蒙庇护。
  • 吴下阿蒙[wú xià ā méng]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 被灾蒙祸[bèi zāi méng huò]
      被、蒙:遭受。指遭受灾祸。
  • 三尺童蒙[sān chǐ tóng méng]
      指年幼还不太懂事的儿童。
  • 云雾迷蒙[yún wù mí méng]
      迷蒙:形容模糊不清的样子。云雾笼罩,使景物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 蒙以养正[méng yǐ yǎng zhèng]
      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

蒙[méng]字在中间的词语

  • 表蒙子[biǎo méng zi]
      装在表盘上的透明薄片。 钟表表面上覆盖的玻璃或透明塑料
  • 宜蒙子[yí méng zǐ]
      黎檬的别称。
  • 训蒙师[xùn méng shī]
      旧称学塾的启蒙老师。也叫塾师。
  • 放蒙挣[fàng méng zhèng]
      犹装疯卖傻。
  • 启蒙运动[qǐ méng yùn dòng]
      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英国、法国、德国等国一批先进思想家,高举理性的旗帜,反对神学教条和封建愚昧,进而批判和否定旧的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思想和理论准备,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代表人物有英国的培根、霍布斯、洛克,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德国的莱布尼茨和莱辛等。
  • 豁蒙楼[huō méng lóu]
      在南京鸡鸣寺,建于清光绪年间,取杜甫“忧来豁蒙蔽”(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诗意命名。旧时为诗人词客歌咏胜地。
  • 雀蒙眼[què méng yǎn]
      夜盲。
  • 逢蒙视[féng méng shì]
      微视,不正视。
  • 醉态蒙眬[zuì tài méng lóng]
      醉后神志迷糊,两眼半开半闭的样子。
  • 东蒙客[dōng méng kè]
      晋皇甫谧《高士传.老莱子》:“老莱子者,楚人也。当时世乱,逃世,耕于蒙山之阳……饮水食菽,垦山播种。”后因以“东蒙客”泛指处士﹑隐士。

蒙[měng]字在开头的词语

  • 蒙古族[měng gǔ zú]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约480.2万人(1990年)。分布在内蒙古和辽宁﹑吉林﹑新疆﹑黑龙江﹑青海﹑河北﹑河南﹑甘肃等省区。善于赛马、射箭、摔跤等体育竞技。多以马头琴伴奏弹唱舞蹈。传统节日有那达慕大会。主要从事农牧业。正史始见于《旧唐书.北狄传》,称“蒙兀室韦”。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其后,忽必烈建立元朝(公元1271-1368年)。1947年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建国后,又相继建立了自治州﹑联合自治州﹑自治县。
  • 蒙汉[měng hàn]
      糊涂人。
  • 蒙族[měng zú]
      蒙古族的简称。
  • 蒙古[měng gǔ]
      ①民族名。唐时始见史书记载。初居额尔古纳河流域,后逐渐散布到蒙古高原的广大地区,过着游牧生活。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各部,建立蒙古汗国。此后展开大规模军事活动,先后攻灭西辽、西夏、金、大理、南宋,统一全国,建立元朝,势力远及中亚和南俄等地。②中亚内陆国。在中国和俄罗斯间。面积156.65万平方千米。人口231万(1995年)。首都乌兰巴托。全境为高原。气候干旱。草原分布广,南部为戈壁区。居民主要从事畜牧业。工业以畜产加工最重要。铜钼矿开采有相当规模。
  • 蒙古儿[měng gǔ ér]
      明清商人称呼银子的隐语。
  • 蒙古人种[měng gǔ rén zhǒng]
      也称“亚美人种”、“黄色人种”。居住在太平洋沿岸的种族群。共同特征是:头发黑色或棕黑色,皮肤桔黄到黄黑色,身材中等,面部较宽,黑眼睛,鼻梁较低,体毛少。 发源于亚洲的一种种族,通常以人类的主要种族种类之一而著称,包括亚洲北部与东部的民族、马来西亚人、爱斯基摩人、通常还包括美洲印地安人在内,他们具有黄肤、粗黑直发、稀少的胳腮胡、矮小身材、圆头、鼻小而颧骨突出的宽扁脸以及带有内眦赘皮的眼睛等特点

蒙[měng]字在中间的词语

  • 卖蒙懂[mài měng dǒng]
      1.亦作“卖懵董”。 2.犹言卖痴呆。宋时的一种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