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学吧>新华字典>虎组词

虎相关字典

虎[hǔ]字在开头的词语

  • 虎冠[hǔ guān]
      谓虎而戴冠。喻指凶恶残暴之人。
  • 虎戟[hǔ jǐ]
      1.古代虎贲之士所执的戟。 2.泛指警卫之士。
  • 虎队[hǔ duì]
      比喻勇猛的军队。
  • 虎争[hǔ zhēng]
      比喻争夺的剧烈。
  • 虎负嵎[hǔ fù yú]
      虎背靠山曲。《孟子.尽心下》:“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赵岐注:“撄,迫也。虎依陬而怒,无敢迫近者也。”后以喻人凭险顽抗。
  • 虎皮宣[hǔ pí xuān]
      有浅色斑纹的红、黄、绿等色的宣纸。
  • 虎声虎气[hǔ shēng hǔ qì]
      形容说话态度粗鲁。
  • 虎将[hǔ jiàng]
      勇猛善战的将领。 勇将。勇猛的人
  • 虎爪板[hǔ zhǎo bǎn]
      古代用虎爪书写在木板上的委任状。
  • 虎变[hǔ biàn]
      像虎皮斑纹的变化,后多比喻杰出人物行藏变化莫测:大贤虎变愚不测。
  • 虎列拉[hǔ liè lā]
      英语cholera的音译。病名。急性传染病霍乱的旧称﹐亦简称虎疫。
  • 虎牢[hǔ láo]
      古邑名。春秋时属郑国﹐旧城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形势险要﹐历代为军事重镇。汉初于此置成皋县。
  • 虎头枕[hǔ tóu zhěn]
      传说中殷纣王所用玉枕。
  • 虎骑[hǔ qí]
      勇猛的骑兵。
  • 虎爪书[hǔ zhǎo shū]
      书体名。
  • 虎略[hǔ lüè]
      克敌制胜的军事策略。
  • 虎痴[hǔ chī]
      三国魏许褚的别号。因其勇猛而痴愚﹐故有是称。
  • 虎魄[hǔ pò]
      同‘琥珀 ’。
  • 虎阚[hǔ kàn]
      虎怒视貌。语本《诗.大雅.常武》:“阚如虓虎。”
  • 虎戏[hǔ xì]
      华佗五禽戏之一。为强身术之一种。
  • 虎馆[hǔ guǎn]
      虎闱。即国子学。
  • 虎牙[hǔ yá]
      俗称突出的犬牙。∶向外凸出的犬牙
  • 虎头牌[hǔ tóu pái]
      1.犹虎符。刻有虎头形的牌子。 2.清代衙门前所挂绘有虎头形的木牌。用以表示官府的威严。亦指一般绘有虎头形的牌子。 3.旧时官府捉拿罪犯的凭证。
  • 虎观[hǔ guān]
      白虎观的简称。为汉宫中讲论经学之所。后泛指宫廷中讲学处。
  • 虎威[hǔ wēi]
      指武将的威风。也指威武的气概。 指武将的威风
  • 虎盐[hǔ yán]
      1.虎形的盐。语本《左传.僖公三十年》:“盐虎形。” 2.诗人亦用以喻指雪。
  • 虎噬[hǔ shì]
      虎啮食。比喻勇猛。
  • 虎气[hǔ qì]
      形容有气势:小伙子方脸大眼,瞧着挺虎气。
  • 虎溪[hǔ xī]
      溪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慧远法师居此﹐送客不过溪﹐过此﹐虎辄号鸣﹐故名虎溪。
  • 虎榜[hǔ bǎng]
      龙虎榜的简称。即进士榜。到了清代则专称武科进士榜曰“虎榜”。参见“龙虎榜”。
  • 虎臣[hǔ chén]
      1.比喻勇武之臣。 2.指虎贲氏之官。
  • 虎生生[hǔ shēng shēng]
      (虎生生的)形容威武而有生气:虎生生的大眼睛 ㄧ他看着这群虎生生的年轻人,心里特别高兴。
  • 虎门[hǔ mén]
      1.古代王宫的路寝门。 2.国子学的别称。 3.地名。一曰虎头门。在广东省东莞市西南﹐扼珠江出海之口﹐东有大虎山﹐西有小虎山﹐两山相对如门﹐故名。中外船舶之入广州者﹐必由香港入珠江﹐经虎门﹐始达广州。清道光年间﹐林则徐曾在此焚毁鸦片﹐并痛击英国侵略军。
  • 虎崽[hǔ zǎi]
      幼小的虎。 幼小的虎
  • 虎校[hǔ xiào]
      谓勇武的将士。
  • 虎棍[hǔ gùn]
      恶棍。
  • 虎喙[hǔ huì]
      虎口。亦比喻险恶之境。
  • 虎书[hǔ shū]
      传说中的一种字体。
  • 虎旅[hǔ lǚ]
      1.虎贲氏与旅贲氏的并称。两者均掌王之警卫。后因以“虎旅”为卫士之称。 2.指勇猛的军队。
  • 虎头[hǔ tóu]
      1.谓头形似虎﹐古时以为贵相。 2.一种屋饰。 3.头部画有虎形的舰只。 4.晋代画家顾恺之字。
  • 虎钳[hǔ qián]
      老虎钳。
  • 虎豹[hǔ bào]
      1.喻指残暴之人。 2.比喻勇猛的战士。 3.比喻富有文采。 4.形容怪石。
  • 虎跃[hǔ yuè]
      猛虎腾跃。比喻人得时奋起。
  • 虎门条约[hǔ mén tiáo yuē]
      又称《虎门附约》。《南京条约》的补充条款。1843年,清政府代表与英国代表在虎门签订。主要内容为:英国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英国人可在五处通商口岸租地建屋,这一规定后来成为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建立租界的借口。
  • 虎翼吏[hǔ yì lì]
      指残忍的官吏。
  • 虎骨酒[hǔ gǔ jiǔ]
      用虎骨浸泡的药酒,有止痛、祛风寒等功效。 用虎骨浸泡的药酒,有止痛、祛风寒等功效
  • 虎貔[hǔ pí]
      比喻勇猛的战士。语出《书.牧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
  • 虎势[hǔ shi]
      〈方〉形容健壮:这小伙子膀大腰粗的,长得真虎势。也作虎实。
  • 虎蛟[hǔ jiāo]
      鱼名。鱼身蛇尾形。
  • 虎彪彪[hǔ biāo biāo]
      形容壮实而威风:虎彪彪的小伙子。
  • 虎节[hǔ jié]
      1.周代山国使者出行时所持的符节。 2.泛指符节。
  • 虎视[hǔ shì]
      ①贪婪而凶狠地注视:虎视中原。②威严地注视:战士们虎视着山下的敌人,抑制不住满腔怒火。
  • 虎文[hǔ wén]
      1.虎身上的斑纹。 2.汉代武官服。
  • 虎奔[hǔ bèn]
      即虎贲。
  • 虎跱[hǔ zhì]
      谓雄踞一方。
  • 虎眼[hǔ yǎn]
      1.形容旋转的水波纹。 2.荔枝的一种。 3.一种糖制的食品名称。
  • 虎狼药[hǔ láng yào]
      又称虎狼之剂或狼虎之剂,词义是指病人经受不起的烈药。
  • 虎彝[hǔ yí]
      古代祭祀用的酒器﹐器上刻画虎形。
  • 虎丘[hǔ qiū]
      在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山塘街。海拔30多米,山不高却气势雄奇,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有云岩寺塔(虎丘塔)、剑池(阖闾墓)和二山门、试剑石、真娘墓、千人石等名胜古迹。为苏州游览胜地。
  • 虎士[hǔ shì]
      谓勇猛如虎之战士。周代虎贲氏下有虎士。
  • 虎跃龙腾[hǔ yuè lóng téng]
      见〖龙腾虎跃〗。
  • 虎夫[hǔ fū]
      猛士。
  • 虎斑绢[hǔ bān juàn]
      绢的一种。
  • 虎步[hǔ bù]
      ①矫健威武的脚步:迈着虎步,噔噔噔地走上台来。②〈书〉形容举止威武,也指称雄于一方:虎步关中。
  • 虎皮[hǔ pí]
      1.老虎的皮。 2.讲席的代称。语出《宋史.道学传一.张载》:“﹝张载﹞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 3.比喻用以吓唬别人的一种假象。 4.冠名。 5.荔枝的一种。
  • 虎幄[hǔ wò]
      1.以虎纹为饰的幄幕。 2.犹虎帐。
  • 虎溪三笑[hǔ xī sān xiào]
      佛门传说。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陶潜﹑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后人于此建三笑亭。世传有“虎溪三笑图”﹐盖本此。宋楼钥《跋东坡》谓远公卒于晋义熙十二年丙辰﹐时年八十三。陆修静生于义熙三年丁未﹐卒于刘宋元徽五年丙辰﹐去远公之亡正一甲子。修静卒年七十二﹐远公之亡﹐修静才十岁。修静于刘宋元嘉末始来庐山﹐距远公之亡已三十余年﹐渊明之亡亦二十余年﹐故三人不可能同在一起﹐此殆好事者之妄传﹐不可信。
  • 虎舅[hǔ jiù]
      猫的别名。
  • 虎兕[hǔ sì]
      虎与犀牛。比喻凶恶残暴的人。
  • 虎圈[hǔ quān]
      养虎之所。
  • 虎中[hǔ zhōng]
      古代射礼用具名。刻木为伏虎形﹐凿其背为口﹐行射礼时纳筭筹于其中﹐用以记数。中﹐盛算筹之器。
  • 虎目豕喙[hǔ mù shǐ huì]
      古人谓贪婪无厌之相。
  • 虎不拉[hǔ bù lā]
      〈方〉比喜鹊稍大的一种鸟,性猛善鸣。
  • 虎韬[hǔ tāo]
      古代兵书《六韬》之一。分军用﹑三陈﹑疾战﹑必出﹑军略﹑临境﹑动静﹑金鼓﹑绝道﹑略地﹑火战﹑垒虚等十二篇。亦泛指兵书。
  • 虎殿[hǔ diàn]
      汉未央宫白虎殿的简称。汉时为诸儒讲解经学之所。后泛称宫中讲学之所。
  • 虎帐[hǔ zhàng]
      古指将军的营帐。
  • 虎符[hǔ fú]
      古代调兵用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右半存朝廷,左半给统兵将帅。调动军队时须持符验证。 古代军中印信。铜质虎形,左、右两半,朝廷存右半,统帅持左半,作调动军队时用 则得虎符。——《史记.魏公子列传》佩虎符坐皋比者。——明. 刘基《卖柑者言》
  • 虎穽[hǔ jǐng]
      捕虎的陷阱。比喻艰险的境地。
  • 虎疫[hǔ yì]
      “虎列拉”的简称。参见“虎列拉”。
  • 虎剌孩[hǔ là hái]
      蒙古语。盗贼的意思。
  • 虎蟹[hǔ xiè]
      蟹的一种。壳上有像虎的斑纹。
  • 虎神营[hǔ shén yíng]
      义和团起义时﹐清政府在北京编募的禁卫军。主要用以镇压革命群众﹐也打击一些洋人。
  • 虎伥[hǔ chāng]
      俗传引导猛虎食人的鬼物。多用以比喻助恶为虐的人。 伥鬼
  • 虎踔[hǔ chuō]
      虎跃。比喻笔势刚健。

虎[hǔ]字的成语

  • 虎踪猫迹[hǔ zōng māo jì]
      痕迹,蛛丝马迹。 痕迹,近似“蛛丝马迹”
  • 握蛇骑虎[wò shé qí hǔ]
      比喻处境极险恶。
  • 一虎不河[yī hǔ bù hé]
      原指空手搏虎,徒步渡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后在元剧中比喻不顾一切。
  • 杯弓市虎[bēi gōng shì hǔ]
      指捕风捉影,疑虑重重,自相惊扰。参见“杯弓蛇影”、“三人成虎”。
  • 龙骧虎视[lóng xiāng hǔ shì]
      像龙马高昂着头,像老虎注视着猎物。形容人的气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
  • 生龙活虎[shēng lóng huó hǔ]
      有生气的龙和有活力的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像很有生气的蛟龙和富有活力的猛虎。比喻活泼矫健、生气勃勃 这哪像我那生龙活虎的爸爸呀!——《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 捋虎须[luō hǔ xū]
      捋:抚摩。比喻触犯有权势的人或冒着很大的风险。 比喻冒犯厉害的人
  • 羊入虎口[yáng rù hǔ kǒu]
      羊落在虎口里。比喻弱者陷入险恶的境地,面临被残害的处境。
  • 饿虎吞羊[è hǔ tūn yáng]
      饥饿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 纵虎出柙[zòng hǔ chū xiá]
      放虎出笼。比喻放走强有力的敌人,贻患无穷。
  • 骏波虎浪[jùn bō hǔ làng]
      形容迅猛汹涌的波浪。
  • 撩虎须[liáo hǔ xū]
      捋虎须。指冒犯老虎,担受风险。
  • 燕颔虎颈[yàn hàn hǔ jǐng]
      颔:下巴颏。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
  • 龙腾虎踞[lóng téng hǔ jù]
      势力强盛,雄据一方。
  • 除狼得虎[chú láng dé hǔ]
      比喻除去一害又来一害。
  • 抱虎枕蛟[bào hǔ zhěn jiāo]
      枕:以头枕物;蛟:古代传说中的独角龙。双手抱着老虎,送枕着蛟龙。比喻处境危险。
  • 擒虎拿蛟[qín hǔ ná jiāo]
      擒捉猛虎和蛟龙。比喻制服战胜强敌。
  • 假虎张威[jiǎ hǔ zhāng wēi]
      假:借。借别人的声威恫吓他人。
  • 杨虎围匡[yáng hǔ wéi kuāng]
      杨,通“阳”。指因貌似而产生误会。
  • 虎荡羊群[hǔ dàng yáng qún]
      老虎跑进羊群。比喻强大者冲入柔弱者中间任意横行,以强凌弱。
  • 虎跳龙拿[hǔ tiào lóng ná]
      跳:跳跃。像老虎那样跳跃,像龙那样伸爪抓取。比喻身手矫健,武艺高强。也比喻英雄相互征战。
  • 养虎自啮[yǎng hǔ zì niè]
      啮:咬。养老虎,咬伤自己。比喻纵容敌人而自受其害。
  • 虎啸风生[hǔ xiào fēng shēng]
      啸:长鸣。猛虎长鸣,则大风四起。比喻英雄人物顺应时代潮流而出现,并且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亦指豪杰奋起,大展宏图。
  • 敲山震虎[qiāo shān zhèn hǔ]
      指故意示警,使人震动。同“敲山振虎”。 指故意采取行动,间接警告对方
  • 虎体元斑[hǔ tǐ yuán bān]
      虎体:像老虎勇猛的身体;斑:杂色花纹或斑点。比喻朝廷大官。
  • 贪如虎狼[tān rú hǔ láng]
      像猛虎恶狼一般贪得无厌。
  • 虎冠之吏[hǔ guān zhī lì]
      指凶狠残暴的官吏,虽穿衣戴帽却凶残如虎。
  • 虎口之厄[hǔ kǒu zhī è]
      厄:迫害,苦难。比喻极其危险的境地。
  • 虎口夺食[hǔ kǒu duó shí]
      从老虎嘴里抢夺食物。比喻十分危险的事情或十分勇敢的行为。
  • 虎口拔牙[hǔ kǒu bá yá]
      从老虎嘴里拔牙。比喻做十分危险的事情。 从老虎口中拔牙。比喻所做之事十分危险
  • 凤叹虎视[fèng tàn hǔ shì]
      形容谈吐文雅,器宇轩昂。
  • 龙拿虎掷[lóng ná hǔ zhì]
      像龙一样抓取,像虎一样跳跃。比喻威武勇猛。
  • 羊入虎群[yáng rù hǔ qún]
      比喻好人落入坏人的手中,处境极端危险。
  • 饿虎攒羊[è hǔ zǎn yáng]
      攒:向一个目标簇拥。像饥饿的老虎向羊簇拥过去一样。形容动作而猛烈。
  • 龙驰虎骤[lóng chí hǔ zhòu]
      指群雄逐鹿。
  • 狐虎之威[hú hǔ zhī wēi]
      狐狸与老虎相互勾结而表现出来的威势。比喻权贵当道者与其爪牙串通一气而发出的淫威。
  • 虎狼之穴[hǔ láng zhī xué]
      虎和狼居住的洞穴。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
  • 狐假虎威[hú jiǎ hǔ wēi]
      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假:借。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恐吓人
  • 为虎作伥[wèi hǔ zuò chāng]
      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为老虎引路的鬼。比喻给坏人做帮凶,为坏人效劳。亦作“为虎添翼”
  • 虎头虎脑[hǔ tóu hǔ nǎo]
      形容壮健憨厚的样子(多指儿童)。 浑厚雄健之貌是个年壮力足虎头虎脑的英雄。——老舍《赵子曰》
  • 狮威胜虎[shī wēi shèng hǔ]
      胜:胜过,超过。狮子的威力超过老虎。比喻妇人十分悍妒。
  • 虎威狐假[hǔ wēi hú jiǎ]
      假:假借,凭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他野兽。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去欺压别人。
  • 虎略龙韬[hǔ lüè lóng tāo]
      略:指传说中黄石公所撰的《三略》。韬:指《六韬》。《三略》、《六韬》是古代兵书。泛指兵书、兵法,也指兵家权谋。
  • 人中龙虎[rén zhōng lóng hǔ]
      比喻人中豪杰。
  • 身寄虎吻[shēn jì hǔ wěn]
      指把身子置于老虎嘴边。比喻处境极其危险。
  • 擒龙捉虎[qín lóng zhuō hǔ]
      擒住老虎捉拿蛟龙。比喻降伏强敌,本领高强。
  • 虎头蛇尾[hǔ tóu shé wěi]
      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 以肉啖虎[yǐ ròu dàn hǔ]
      比喻白白地送死。同“以肉喂虎”。
  • 投杼市虎[tóu zhù shì hǔ]
      投杼:抛下织布的梭子。比喻毫无根据的诽谤之言。
  • 狼贪虎视[láng tān hǔ shì]
      象狼一样贪婪,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比喻野心很大。
  • 暴虎冯河[bào hǔ píng hé]
      空手打虎,徒步过河: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比喻有勇无谋,一味蛮干。
  • 拦路虎[lán lù hǔ]
      旧指拦路打劫的绿林人物。今也指前进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 常比喻前进道路上的困难,特指学文化时遇到的难认字
  • 虎而冠[hǔ ér guàn]
      冠:把帽子戴在头上。比喻生性残虐的人。
  • 虎踞鲸吞[hǔ jù jīng tūn]
      比喻豪强割据和相互兼并。
  • 出林乳虎[chū lín rǔ hǔ]
      乳虎:尚在吃奶的小虎。走出树林的小老虎。比喻勇猛的小将。
  • 猱搔虎痒[náo sāo hǔ yǎng]
      猱:猴。猱替老虎搔痒。形容表面曲意奉承,暗箭伤人。
  • 龙精虎猛[lóng jīng hǔ měng]
      比喻精力旺盛,斗志昂扬。
  • 鹰扬虎噬[yīng yáng hǔ shì]
      如鹰飞扬,似虎噬咬。形容耀武扬威,穷凶极恶。
  • 虎牙桀立[hǔ yá jié lì]
      桀:小木桩。如虎牙之状,像群桩而立。比喻山势险峻。
  • 鼠技虎名[shǔ jì hǔ míng]
      只有老鼠之流的雕虫小技敢冒老虎的威名。指当权者作威作福欺压百姓。
  • 饿虎见羊[è hǔ jiàn yáng]
      饥饿的老虎见到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 虎头鼠尾[hǔ tóu shǔ wěi]
      头大如虎,尾细如老鼠。比喻做事起始时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 乔龙画虎[qiáo lóng huà hǔ]
      形容假心假意地献殷勤。
  • 羊质虎皮[yáng zhì hǔ pí]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 垂饵虎口[chuí ěr hǔ kǒu]
      往虎口送食。比喻置身险地。
  • 饿虎之蹊[è hǔ zhī xī]
      比喻非常危险的处所。
  • 龙行虎变[lóng xíng hǔ biàn]
      比喻帝王革故鼎新,创制建业。
  • 甘冒虎口[gān mào hǔ kǒu]
      指甘愿冒着生命危险。
  • 麟角虎翅[lín jiǎo hǔ chì]
      麟之角,虎之翅。比喻世间不可多得的人才。
  • 照猫画虎[zhào māo huà hǔ]
      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照着猫画虎。比喻只是依样画葫芦,实际上并不理解
  • 官虎吏狼[guān hǔ lì láng]
      官如虎,吏如狼。形容官吏贪暴。
  • 如狼似虎[rú láng sì hǔ]
      象狼和虎一样凶狠。比喻非常凶暴残忍。 形容勇猛。也形容凶暴、残忍两旁走过几个如狼似虎的公人,把那童生叉着膊子,一路跟头,叉到大门外。——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
  • 虎符龙节[hǔ fú lóng jié]
      虎符:古代铜制虎形兵符;龙节:古代邦国使臣用的金制龙形凭证。比喻重要的凭证。
  • 龙潭虎窟[lóng tán hǔ kū]
      潭:深水池;窟:洞穴。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 虎豹狼虫[hǔ bào láng chóng]
      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野兽。比喻凶残害人的坏人。
  • 龙化虎变[lóng huà hǔ biàn]
      比喻变化莫测。
  • 如虎添翼[rú hǔ tiān yì]
      好像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 好像老虎添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者得到援助后更强有力教得个女儿如虎添翼一般那里听薛夫人的解劝。——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
  • 龙威虎振[lóng wēi hǔ zhèn]
      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灵活舒展。
  • 虎狼之心[hǔ láng zhī xīn]
      比喻凶残的野心。
  • 开柙出虎[kāi xiá chū hǔ]
      柙:关猛兽的木笼。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 豺狼虎豹[chái láng hǔ bào]
      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猛兽。也比喻凶残的恶人。
  • 投畀豺虎[tóu bì chái hǔ]
      畀:给与。原指那种好搬弄是非的人,要把他扔出去喂豺狼虎豹。形容人民群众对坏人的愤恨。
  • 虎饱鸱咽[hǔ bǎo chī yàn]
      像老虎一样凶残饱食,像鹞鹰一样贪婪地吞咽猎物。形容贪官污吏凶狠贪婪。
  • 九关虎豹[jiǔ guān hǔ bào]
      比喻凶残的权臣。
  • 割肉饲虎[gē ròu sì hǔ]
      饲:喂。割下身上的肉喂老虎。比喻既舍弃生命也无法满足对方的贪欲。
  • 鲸吞虎据[jīng tūn hǔ jù]
      据:占据。象鲸鱼那样吞食,如老虎那样占据着。比喻强者兼并弱者。
  • 笑面老虎[xiào miàn lǎo hǔ]
      比喻外表善良,心地凶狠的人。
  • 虎穴狼巢[hǔ xué láng cháo]
      虎和狼的巢穴。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
  • 养虎伤身[yǎng hǔ shāng shēn]
      饲养老虎,自伤其身。比喻纵敌留患。 饲养老虎,伤及自身。比喻纵容坏人,害了自己 兀术听了,大叫道:“罢了,罢了!此乃养虎伤身也!”—— 清. 钱彩《说岳全传》
  • 猛虎扑食[měng hǔ pū shí]
      老虎扑向食物。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 虎背熊腰[hǔ bèi xióng yāo]
      背宽厚如虎,腰粗壮如熊。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 形容身材魁梧,体格健壮 只见里面有两个少年大汉迎了出来,都是虎背熊腰,相貌非凡。——清. 李汝珍《镜花缘》
  • 母老虎[mǔ lǎo hǔ]
      雌性虎。借指泼妇或刁妇。
  • 拒虎进狼[jù hǔ jìn láng]
      比喻一害刚去,又来一害。
  • 饿虎饥鹰[è hǔ jī yīng]
      比喻凶残贪婪。
  • 龙虎风云[lóng hǔ fēng yún]
      ①比喻英雄豪杰际遇得时。②指君臣遇合。
  • 龙吟虎啸[lóng yín hǔ xiào]
      象龙在鸣,虎在啸。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也形容人发迹。
  • 狼前虎后[láng qián hǔ hòu]
      前门赶走狼,后门来了虎。比喻坏人接踵而来。
  • 熊虎之将[xióng hǔ zhī jiāng]
      熊、虎:两种猛兽。比喻作战勇猛的将领。
  • 猛虎插翅[měng hǔ chā chì]
      比喻强有力者又添了某种有利条件。
  • 众虎同心[zhòng hǔ tóng xīn]
      许多虎一条心做事。比喻众多有本事的人团结一致,力量会更大。
  • 驱羊攻虎[qū yáng gōng hǔ]
      驱:赶。驱赶羊群去进攻老虎。形容以弱敌强,力量悬殊,必遭覆灭。
  • 蟠龙踞虎[pán lóng jù hǔ]
      踞:蹲或坐。像盘曲的蛟龙,像蹲卧的猛虎。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 虎质羊皮[hǔ zhì yáng pí]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 熊据虎跱[xióng jù hǔ zhì]
      比喻群雄割据的形势。
  • 将门虎子[jiàng mén hǔ zǐ]
      将门:世代为将的人家。比喻父辈有才能,子孙也身手不凡。也指后生子弟不辱门庭。
  • 画虎刻鹄[huà hǔ kè hú]
      ①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②比喻好事做不成,反变了坏事。
  • 潜龙伏虎[qián lóng fú hǔ]
      藏在深渊中的蛟龙,伏于丛莽中的猛虎。比喻未被使用的人才。 藏在水中的蛟龙,伏在林中的猛虎。比喻未受赏识的人才
  • 虎变龙蒸[hǔ biàn lóng zhēng]
      指乘时变化而飞黄腾达。
  • 龙江虎浪[lóng jiāng hǔ làng]
      形容惯于兴风作浪。
  • 猛虎出山[měng hǔ chū shān]
      像凶猛的老虎出山一样。形容动作勇猛又快速。亦作“猛虎下山”、“猛虎离山”。
  • 绣虎雕龙[xiù hǔ diāo lóng]
      比喻文章的辞藻华丽。
  • 调虎离山[diào hǔ lí shān]
      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冈。比喻诱敌离原来的地方,以便于乘机行事 子牙公须是亲自用调虎离山计,一战成功。——《封神演义》
  • 虎珀拾芥[hǔ pò shí jiè]
      琥珀摩擦后生电,能吸引细小的东西。比喻互相感应。
  • 虎穴得子[hǔ xué de zǐ]
      比喻诗文贴切中肯。
  • 虎狼之威[hǔ láng zhī wēi]
      像虎和狼那样的威风。形容威严凶猛的气派和声势。
  • 投之豺虎[tóu zhī chái hǔ]
      投:扔。指将坏人投饲豺虎。表示深恶痛绝。
  • 引虎自卫[yǐn hǔ zì wèi]
      引:招引。引来老虎,保卫自己。比喻企图依仗恶人,结果反受其害。
  • 放虎遗患[fàng hǔ yí huàn]
      放掉老虎,留下后患。
  • 虎狼之势[hǔ láng zhī shì]
      形容极凶猛的声势。
  • 虎贲中郎[hǔ bēn zhōng láng]
      虎贲:勇士;中郎:指东汉蔡邕,曾做左中郎将。有一个勇士与蔡中郎长相特别相似。形容两人面貌相似,如同一个人一样。
  • 鲁鱼帝虎[lǔ yú dì hǔ]
      指文字传抄错误。 把“鲁”字写成“鱼”字,把“帝”字写成“虎”字,把“亥”字写成“豕”字。因形体相近而易写错。常借指书写错误或以讹传讹 鲁鱼亥豕,应不能免。——《聊斋志异》
  • 虎体鹓斑[hǔ tǐ yuān bān]
      虎体:像老虎勇猛的身体;鹓:古时像凤凰一样的鸟;斑:杂色花纹或斑点。比喻朝廷大官。
  • 捉虎擒蛟[zhuō hǔ qín jiāo]
      蛟:蛟龙。能上山捉老虎,下海擒蛟龙。比喻本领大。
  • 一林二虎[yī lín èr hǔ]
      两只凶猛的老虎同处于一个森林。形容两个强有力的人或集团同处一地,势不两立。
  • 熊虎之任[xióng hǔ zhī rèn]
      比喻征战的任务。
  • 龙跃虎卧[lóng yuè hǔ wò]
      比喻笔势纵横驰骋,自在有力。
  • 虎啸狼号[hǔ xiào láng hào]
      啸:兽类的长吼声;号:大叫。比喻强暴者在掠夺时的叫嚣。
  • 畏之如虎[wèi zhī rú hǔ]
      像怕老虎那样畏惧。形容非常害怕。
  • 羊落虎口[yáng luò hǔ kǒu]
      比喻处于险境,有死无生。
  • 虎头燕额[hǔ tóu yàn é]
      形容王侯的贵相或相貌的威武。
  • 龙睁虎眼[lóng zhēng hǔ yǎn]
      形容蛮横霸道。
  • 马马虎虎[mǎ mǎ hǔ hǔ]
      指还过得去。亦形容做事不认真,不仔细。
  • 引虎拒狼[yǐn hǔ jù láng]
      比喻引进另一种恶势力来抗拒原来的恶势力,其祸患将更甚。亦作“引狼拒虎”。
  • 狼虫虎豹[láng chóng hǔ bào]
      ①泛指凶猛的动物。②比喻恶人歹徒。
  • 虎窟狼窝[hǔ kū láng wō]
      窟:洞穴。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
  • 雕虎焦原[diāo hǔ jiāo yuán]
      指壮士履险。
  • 三言讹虎[sān yán é hǔ]
      犹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 舄乌虎帝[xì wū hǔ dì]
      因“舄”与“乌”、“虎”和“帝”字形相近,同经传抄,容易写错。指文字抄传错误。
  • 委肉虎蹊[wěi ròu hǔ xī]
      委:抛弃;蹊:小路。把肉丢在饿虎经过的路上。比喻处境危险,灾祸即将到来。
  • 宫邻金虎[gōng lín jīn hǔ]
      指小人在位,接近帝王,贪婪如金之坚,凶恶如虎之猛。
  • 打死老虎[dǎ sǐ lǎo hǔ]
      比喻打击失势倒台的人。 比喻打击已失威势或已失败的人
  • 虎咽狼吞[hǔ yān láng tūn]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 龙斗虎争[lóng dòu hǔ zhēng]
      比喻势均力敌的各方之间,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
  • 调虎离窠[diào hǔ lí kē]
      调:调动,引诱;窠:动物的巢穴。比喻用计使敌方离开有利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 养虎为患[yǎng hǔ wéi huàn]
      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手其害。
  • 狼吞虎咽[láng tūn hǔ yàn]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形容吃东西不细嚼,又急又猛 他扑到鸡蛋和咸肉上,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
  • 断蛟刺虎[duàn jiāo cì hǔ]
      指武艺高强,行为侠义。
  • 老虎屁股[lǎo hǔ pì gu]
      形容十分棘手的事情或危险的处境。
  • 卧虎藏龙[wò hǔ cáng lóng]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 虎兕出柙[hǔ sì chū xiá]
      兕:犀牛一类的野兽;柙:关兽的木笼。虎、兕从木笼中逃出。比喻恶人逃脱或作事不尽责,主管者应付责任。
  • 谭虎色变[tán hǔ sè biàn]
      谭:同“谈”;色:脸色。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
  • 画虎不成[huà hǔ bù chéng]
      比喻好高骛远,一无所成,反贻笑柄。
  • 刺虎持鹬[cì hǔ chí yù]
      比喻待机行事,一举两得。
  • 虎跃龙骧[hǔ yuè lóng xiāng]
      骧:马首昂举,上举;龙骧:比喻气概威武。形容威武雄壮的样子。
  • 豺虎肆虐[chái hǔ sì nüè]
      豺、虎:两种凶残的野兽。比喻坏人像凶残的野兽般横行不法。
  • 虎变不测[hǔ biàn bù cè]
      无法预测老虎身上的花纹发生什么变化或何时变化。形容非常之人的行踪或性情变化莫测,不可捉摸。
  • 放虎归山[fàng hǔ guī shān]
      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比喻放走敌人,自留祸根 倘他逃走了去,岂不是放虎归山?——清. 钱彩《说岳全传》
  • 龙潭虎穴[lóng tán hǔ xué]
      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藏龙深潭,卧虎洞穴。喻极其危险的处所 卢俊义撇却锦簇珠围,来试龙潭虎穴。——《水浒传》
  • 虎不食儿[hǔ bù shí ér]
      老虎凶猛残忍,但并不吃自己的孩子。比喻人皆有爱子之心,都有骨肉之情。
  • 虎视耽耽[hǔ shì dān dān]
      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
  • 谈虎色变[tán hǔ sè biàn]
      色:脸色。原指被老虎咬过的人才真正知道虎的厉害。后比喻一提到自己害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 一谈到老虎,脸色就变了。比喻对某事极为惧怕,一提起来就惊惧不已而徒然变色
  • 豕虎传讹[shǐ hǔ chuán é]
      指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同“豕亥鱼鲁”。
  • 擒龙缚虎[qín lóng fù hǔ]
      捉拿蛟龙,缚住猛虎。比喻制服战胜强敌。
  • 柙虎樊熊[xiá hǔ fán xióng]
      柙中的虎,樊内的熊。比喻被囚的恶人。
  • 虎尾春冰[hǔ wěi chūn bīng]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 龙幡虎纛[lóng fān hǔ dào]
      指将帅之旗。
  • 与虎谋皮[yǔ hǔ móu pí]
      谋:商量。跟老虎商量要剥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 同老虎商量,要剥下它的皮。比喻跟所谋求的对象有利害冲突,决不能成功。后多指跟恶人商量,要他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定办不到。本作“与狐谋皮”
  • 羊质虎形[yáng zhì hǔ xíng]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 雕龙绣虎[diāo lóng xiù hǔ]
      比喻写作豪放雄健。
  • 帮虎吃食[bāng hǔ chī shí]
      比喻帮助恶人做坏事。
  • 熊虎之士[xióng hǔ zhī shì]
      形容勇猛的人。
  • 龙争虎斗[lóng zhēng hǔ dòu]
      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 势成骑虎[shì chéng qí hǔ]
      骑在老虎背上,要下来不能下来。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难,但迫于形势,想停止也停止不了。 比喻做某事过程中遇到障碍,但由于形势的需要,不可能就此罢手的情况
  • 虎豹之驹[hǔ bào zhī jū]
      驹:两岁以下的幼马或少壮的骏马。指虎和豹的幼子。比喻志向远大的英俊少年。
  • 虎落平阳[hǔ luò píng yáng]
      平阳:地势平坦明亮的地方。老虎离开深山,落到平地里受困。比喻失势。
  • 狼吞虎噬[láng tūn hǔ shì]
      像狼虎那样吞食咬嚼。比喻极为贪婪残忍。
  • 虎视眈眈[hǔ shì dān dān]
      眈眈:注视的样子。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像老虎要扑食那样注视着。形容贪婪地盯着,随时准备攫取 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易.颐》
  • 三人成虎[sān rén chéng hǔ]
      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 饿虎扑羊[è hǔ pū yáng]
      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 大人虎变[dà rén hǔ biàn]
      虎变:如虎身花纹的变化。比喻居上位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
  • 虎党狐侪[hǔ dǎng hú chái]
      比喻凶恶狡黠之辈。
  • 画虎类犬[huà hǔ lèi quǎn]
      类:象。画老虎不成,却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 酒虎诗龙[jiǔ hǔ shī lóng]
      比喻嗜酒善饮、才高能诗的人。
  • 鸱目虎吻[chī mù hǔ wěn]
      鸱:鹞鹰,一种猛禽;吻:嘴唇边。形容人相貌阴险凶恶。
  • 朋党执虎[péng dǎng zhí hǔ]
      朋党:同类的人为怎么目的而相勾结;执:捉。比喻小人结党营私,危害正义事业。
  • 两虎相斗[liǎng hǔ xiāng dòu]
      两只老虎相互争斗。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 比喻两雄相争今两虎相斗,必有一伤。——《三国演义》
  • 骑虎难下[qí hǔ nán xià]
      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比喻做一件事情进行下去有困难,但情况又不允许中途停止,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比喻做事中途遇到困难,又不能停止,进退两难今之时势,义无旋踵,骑虎之势,可得下乎?——南朝宋. 何法盛《晋中兴书》
  • 降龙伏虎[xiáng lóng fú hǔ]
      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比喻战胜重大困难或强大势力。亦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困难 我是大唐来的,我手下有降龙伏虎的徒弟,你若撞着他,性命难存也!——《西游记》
  • 虎子狼孙[hǔ zǐ láng sūn]
      虎和狼的子孙后代。比喻凶狠残暴之人。
  • 虎豹九关[hǔ bào jiǔ guān]
      九关:九重天门。到天庭去的九重门都有虎豹把守。比喻凶暴残虐的弄权之臣。
  • 虎口余生[hǔ kǒu yú shēng]
      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 从老虎嘴边逃出性命。比喻经历大危险侥幸不死况我本是虎口余生,诸事久已看破。——清. 李汝珍《镜花缘》
  • 狼餐虎食[láng cān hǔ shí]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 如龙似虎[rú lóng sì hǔ]
      形容勇猛有活力。
  • 虎而冠者[hǔ ér guān zhě]
      冠:帽子。穿衣戴帽的老虎。比喻凶残如虎之人。
  • 虎视鹰扬[hǔ shì yīng yáng]
      扬:高举,飞起。像老虎那样雄视,像老鹰那样飞翔天空。形容人很有威仪。
  • 龙拿虎跳[lóng ná hǔ tiào]
      像龙一样抓取,像虎一样跳跃。比喻威武勇猛。
  • 耽耽虎视[dān dān hǔ shì]
      眈眈:注视的样子。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虎[hǔ]字在结尾的词语

  • 白面虎[bái miàn hǔ]
      喻指凶狠如虎的人。
  • 江东三虎[jiāng dōng sān hǔ]
      指宋代杨纮﹑王鼎﹑王绰。三人曾提点江东刑狱,竞相揭露举发官吏隐罪,无所宽贷,所部官吏目为“三虎”。
  • 做珁虎[zuò cí hǔ]
      装神弄鬼。
  • 电老虎[diàn lǎo hǔ]
      1.指电力。以其作用和威力巨大﹐故称。 2.喻指以电谋私的电力管理单位。 3.指耗电量巨大的电器﹑设备。
  • 伏虎[fú hǔ]
      ①制服猛虎,比喻战胜恶势力。②伏着的老虎。③也称“滚轮”。一种体育器械。由两个直径214厘米的圆轮构成。两轮间距65厘米,由六根横杠连接,并有踏板和把手环。可单人或双人做向前和侧向滚动练习。 降服猛虎,比喻战胜邪恶势力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
  • 傻虎虎[shǎ hǔ hǔ]
      形容幼稚不更事或朴实憨厚。
  • 牸虎[zì hǔ]
      母虎。
  • 腾虎[téng hǔ]
      奔腾的虎。
  • 壁虎[bì hǔ]
      爬行动物,身体扁平,四肢短,趾上有吸盘,能在壁上爬行。吃蚊、蝇、蛾等小昆虫,对人类有益。也叫蝎虎,旧称守宫。 爬行动物,身体扁平,四肢短,趾上有吸盘,能在壁上爬行。吃蚊、蝇、蛾等小昆虫,对人类有益。也叫蝎虎,旧称守宫
  • 分虎[fēn hǔ]
      将虎状符节的一半给受封者作为信物。谓授与官爵。
  • 虓虎[xiāo hǔ]
      咆哮怒吼的虎。多用来比喻勇士猛将。
  • 肉翅虎[ròu chì hǔ]
      飞兽名。古人认为神异﹐谓可食人。
  • 缚虎[fù hǔ]
      捆住猛虎。亦喻征服极难征服之人。
  • 铜虎[tóng hǔ]
      见“铜虎符”。
  • 螭虎[chī hǔ]
      1.龙与虎。比喻勇猛的将士。 2.传说中的龙子之一。亦指器物上的龙形。
  • 持虎[chí hǔ]
      以猛兽皮所作的车饰。
  • 赤虎[chì hǔ]
      古人以干支配五行,丙﹑丁属火,火色赤;又寅为虎,故以“赤虎”指丙寅年。
  • 神虎[shén hǔ]
      即神虎门。南朝建康皇宫西首宫门名。相传南朝梁陶弘景曾在此门挂衣冠而上书辞禄。
  • 铅虎[qiān hǔ]
      铅汞。炼丹家以为﹕龙从火里出﹐虎向水边生。以五行属水之汞为虎之魄﹐属火之铅为龙之魂﹐故铅汞亦称“铅虎”。亦指代人之精神。
  • 胭脂虎[yān zhī hǔ]
      谓悍妇。
  • 气虎虎[qì hǔ hǔ]
      气愤。
  • 坐家虎[zuò jiā hǔ]
      比喻在家门口依仗自己的势力摆威风的人。
  • 鱼虎[yú hǔ]
      1.水鸟名。产江淮间,大者名翠鸟,小者名翠碧。一名鱼师﹐一名鱼狗。能捕食鱼,故名。 2.鱼名。又名泡鱼。形似河豚,背扁而褐,腹圆而白,体面有刺,遇敌则腹胀刺立以自卫。
  • 直头老虎[zhí tóu lǎo hǔ]
      喻莽撞而容易闯祸的人。
  • 松虎[sōng hǔ]
      即松毛虫。
  • 唬虎[hǔ hǔ]
      吓唬。
  • 水虎[shuǐ hǔ]
      传说中的水兽。
  • 喇虎[lǎ hǔ]
      1.亦作“喇唬”。 2.凶恶无赖。
  • 秋老虎[qiū lǎo hǔ]
      立秋后重新出现的短期炎热天气。持续天数约七天至半个月。此时,因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连日晴朗,日射强烈,气温不断回升,重新出现暑热天气,人们感到炎热难受,故名。 在中国,指立秋以后仍然十分炎热的天气
  • 扒山虎[pá shān hǔ]
      1.山行便轿。 2.即爬山虎。一种附岩石或墙蔓生的植物。
  • 乳虎[rǔ hǔ]
      1.育子的母虎。 2.初生的小虎。 幼虎。乳,动词,吃奶
  • 挠虎[náo hǔ]
      冒犯虎威。
  • 蒲龙艾虎[pú lóng ài hǔ]
      旧俗扎蒲草为龙形,扎艾草为虎形,于端午节挂在门上,以驱恶辟邪。
  • 邪虎[xié hǔ]
      1.方言。超乎寻常;厉害。 2.方言。怪异;玄乎。
  • 庚虎[gēng hǔ]
      即白虎。指二十八宿中位于西方的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因庚在五方中属西方,故白虎又称“庚虎”。
  • 彫虎[diāo hǔ]
      即虎。 以身有斑纹,似雕画而成,故称。汉 张衡《思玄赋》:“执彫虎而试象兮,阽 焦原 而跟趾。”唐 李白《梁甫吟》:“手接飞猱搏彫虎,侧足 焦原 未言苦。”
  • 龟虎[guī hǔ]
      龟印和虎符。借指官位。
  • 卫虎[wèi hǔ]
      指晋卫玠。
  • 二虎[èr hǔ]
      1.方言。莽撞;大胆。 2.方言。傻气。
  • 邅迹虎[zhān jì hǔ]
      跛足老虎。
  • 二马虎[èr mǎ hǔ]
      方言。马虎的人。
  • 嵎虎[yú hǔ]
      负嵎之虎。语出《孟子.尽心下》。
  • 两虎[liǎng hǔ]
      比喻两雄,两个强者。
  • 季虎[jì hǔ]
      指东汉贾彪。彪兄弟三人,并有高名,时称贾氏三虎。因彪最幼,故称季虎。在兄弟中名望最高,与同郡荀氏八龙中名望最高的荀爽齐名。见《后汉书.党锢传.贾彪》。
  • 抓鸡虎[zhuā jī hǔ]
      黄鼠狼的俗称。
  • 二二虎虎[èr èr hǔ hǔ]
      1.同“二二乎乎”。 2.犹大大咧咧。
  • 雌老虎[cí lǎo hǔ]
      比喻凶悍泼辣的女子。
  • 骑虎[qí hǔ]
      犹言骑虎难下。
  • 蝎虎[xiē hǔ]
      1.守宫;壁虎。 2.方言。厉害。
  • 捋虎[luō hǔ]
      见“捋虎须”。
  • 棍虎[gùn hǔ]
      恶棍,无赖之徒。
  • 探虎[tàn hǔ]
      比喻不畏艰难。
  • 殿上虎[diàn shàng hǔ]
      宋 谏议大夫 刘安世 的绰号。
  • 虾虎[xiā hǔ]
      1.土附的别名。 2.江苏省宜兴市的别称。
  • 白额虎[bái é hǔ]
      猛虎。
  • 八虎[bā hǔ]
      指明武宗时刘瑾﹑马永成等八宦官。
  • 芦虎[lú hǔ]
      蟹的一种。
  • 画虎[huà hǔ]
      1.古代的一种风俗。绘虎于门以御凶息疠。 2.泛指描绘虎的形象。 3.“画虎类狗”的缩语。 4.指绘绣的猛虎图像。
  • 彪虎[biāo hǔ]
      猛虎。
  • 术虎[shù hǔ]
      复姓。金有术虎筠寿。见《金史》本传。
  • 云虎[yún hǔ]
      谓云龙风虎。比喻圣主贤臣之遇合。
  • 灶前老虎[zào qián lǎo hǔ]
      方言。猫的别称。
  • 巴山虎[bā shān hǔ]
      1.即爬山虎。植物名。葡萄科。高攀的落叶藤本。也称地锦﹑常春藤。参阅清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蔓草二.常春藤》。参见“地锦”。 2.旧军器之一。
  • 灯虎[dēng hǔ]
      1.即灯谜。 2.比喻暂时被隐瞒着的事物。
  • 诗虎[shī hǔ]
      1.喻作诗能手。 2.用诗句为谜面的谜语。因虎难射中﹐形容谜的难猜﹐故名。
  • 大小虎[dà xiǎo hǔ]
      指广东南部珠江口的大虎山和小虎山。两山相峙如门﹐称虎门﹐为海防要塞。
  • 馁虎[něi hǔ]
      饿虎。如:譬若以肉投馁虎。——《史记.魏公子列传》。
  • 方虎[fāng hǔ]
      方叔﹑召虎的并称。为周宣王时贤臣﹐有中兴之功。
  • 飞虎[fēi hǔ]
      鼯鼠一类的动物。
  • 鸦虎[yā hǔ]
      鸟名。鹰类。
  • 假虎[jiǎ hǔ]
      比喻借用他人之势作威作福的人。
  • 贙虎[xuàn hǔ]
      猛虎。
  • 独行虎[dú xíng hǔ]
      紫花地丁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紫花地丁》。
  • 死老虎[sǐ lǎo hǔ]
      比喻失去威势没有反抗力的人(贬义)。
  • 兕虎[sì hǔ]
      1.兕与虎。泛指猛兽。 2.孔子在陈绝粮,弟子有怨意,因召子路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见《史记.孔子世家》。后用为道衰不遇之典实。
  • 四虎[sì hǔ]
      清苏廷魁﹑陈庆镛﹑朱琦﹑金应麟为言官,敢犯颜直谏,时称“四虎”。
  • 贼虎[zéi hǔ]
      虎狼般的贼人。
  • 鼠虎[shǔ hǔ]
      比喻失势或得势;处于低位或处于高位。语本唐李白《远别离》诗:“权归臣兮鼠变虎。”
  • 舍身饲虎[shè shēn sì hǔ]
      佛教故事。传说释迦牟尼过去世曾经是国王摩诃罗陀的幼子摩诃萨埵,在竹林中看见七只小虎围着一只饥渴羸弱的母虎。王子遂生大悲心,舍身以饲饿虎。见《金光明经.舍身品》﹑《贤愚经.摩诃萨埵以身施虎》。
  • 射虎[shè hǔ]
      1.指汉李广和三国吴孙权射虎的故事。 2.诗文中常用以形容英雄豪气。 3.猜灯谜。灯谜亦名灯虎﹐故称。
  • 履虎[lǚ hǔ]
      见“履虎尾”。
  • 穷虎[qióng hǔ]
      窘急之虎。
  • 笑眯虎[xiào mī hǔ]
      1.亦作“笑迷虎”。 2.指装出来的笑脸。
  • 貔虎[pí hǔ]
      1.亦作“豼虎”。亦作“?虎”。 2.貔和虎。亦泛指猛兽。 3.比喻勇猛的将士。 4.比喻桀骜不驯的武夫。 喻勇敢强猛的军队
  • 纸虎[zhǐ hǔ]
      纸扎的老虎。比喻外表强大凶狠而实际空虚无力的人或集团。
  • 蝇虎[yíng hǔ]
      蜘蛛的一种。体小脚短﹐色白或灰﹐不结网。常在墙壁上捕食苍蝇和其他小虫。俗称苍蝇老虎。
  • 卧虎[wò hǔ]
      1.比喻执法严峻或作战勇猛者。 2.喻官职的尊严。 3.比喻残暴凶横之人。 4.比喻山势。

虎[hǔ]字在中间的词语

  • 白虎樽[bái hǔ zūn]
      古代用以奖劝直言者的一种盖上有白虎图像的酒器。
  • 狼虎药[láng hǔ yào]
      药性较猛的药。
  • 放虎自衞[fàng hǔ zì wèi]
      比喻寻求保护不当,反而自招祸害。晋 常璩《华阳国志·公孙述刘二牧志》:“刘主 至 巴郡。巴郡 严颜 拊心叹曰:‘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衞者也。’”
  • 神虎门[shén hǔ mén]
      古宫门名。位于南朝时建康(今南京)皇宫的西首。
  • 分虎节[fēn hǔ jié]
      见“ 分虎竹 ”。
  • 龙虎文[lóng hǔ wén]
      指《龙虎经》。道教论丹诀书。
  • 白虎车[bái hǔ chē]
      仙人所乘之车。
  • 扑虎儿[pū hǔ ér]
      向前扑跌两手着地的动作。
  • 龙盘虎拿[lóng pán hǔ ná]
      虬曲苍劲貌。
  • 跳虎神[tiào hǔ shén]
      旧时民间的一种迷信活动。
  • 闟虎车[xì hǔ chē]
      古代帝王用的猎车。
  • 老虎钳[lǎo hǔ qián]
      ①钳工等用来夹住工件的工具,装在钳床上,有较大的钳口,用柄扳动螺丝杆旋紧。也叫台钳、虎钳。②手工工具,钳口有刃,多用来起钉子或夹断钉子和铁丝。
  • 龙虎节[lóng hǔ jié]
      饰有龙形﹑虎形的符节。古代龙形符节用于泽国,虎形符节用于山国。
  • 打虎跳[dǎ hǔ tiào]
      手﹑脚先后着地,向前跳跃或侧向翻身。
  • 料虎头[liào hǔ tóu]
      挑弄虎头。比喻冒险。
  • 白虎门[bái hǔ mén]
      汉代长安宫门名。唐时因避太祖李虎讳﹐改虎为“兽”﹐故又称白兽门。
  • 生虎子[shēng hǔ zǐ]
      方言。指少不更事的人。
  • 白虎阵[bái hǔ zhèn]
      古战阵名。
  • 引虎自衞[yǐn hǔ zì wèi]
      比喻依靠恶势力来保卫自己,反会招来祸患。 《三国演义》第六二回:“严颜 在 巴郡,闻 刘璋 差 法正 请 玄德 入 川,拊心而嘆曰:‘此所谓独坐穷山,引虎自衞者也!’”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三章第七节:“这正无异引虎自衞。”
  • 龙虎营[lóng hǔ yíng]
      《后汉书.南匈奴传》:“攻破京兆虎牙营。”李贤注:“虎牙营即京兆虎牙都尉也。《西羌传》云:‘置虎牙都尉于长安,扶风都尉于雍。’《汉官仪》曰:‘凉州近羌,数犯三辅,京兆虎牙﹑扶风都尉将兵卫护园陵’也。”《三国志.吴志.胡综传》:“又作黄龙大牙,常在中军,诸军进退,视其所向。”后因以“龙虎营”指京都军营。
  • 二虎八咭[èr hǔ bā jī]
      方言。犹言傻里傻气。
  • 老虎灶[lǎo hǔ zào]
      〈方〉烧开水的一种大灶,也指出售热水、开水的地方。
  • 龙虎气[lóng hǔ qì]
      1.王气;天子气。语本《史记.项羽本纪》。 2.兵气;兵戎之气。 3.丹气。炼丹时产生的气。
  • 龙拿虎攫[lóng ná hǔ jué]
      犹言龙争虎斗。喻笔势遒劲﹑奔放。
  • 老虎窗[lǎo hǔ chuāng]
      凸出在房顶斜面的小窗﹐用以采光通气。
  • 众虎攒羊[zhòng hǔ cuán yáng]
      表演战斗场面时所摆的一种阵势。即一人衣羊裘﹐众披虎皮﹐各持器械围杀。
  • 履虎尾[lǚ hǔ wěi]
      踩踏虎尾。喻身蹈危境。
  • 拔虎须[bá hǔ xū]
      比喻鲁莽﹑冒险的行为。
  • 做虎豹[zuò hǔ bào]
      犹言充当恶人。
  • 石虎殿[shí hǔ diàn]
      后赵 石虎 营建的宫殿。
  • 探虎穴[tàn hǔ xué]
      比喻冒险。语本《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龙虎山[lóng hǔ shān]
      在江西省贵溪县西南。由龙、虎二山组成,故名。海拔200米左右。东汉道教祖师张道陵后裔世居于此,为正一道发源地。原有龙虎观坐落在山岩中,今存残垣。山有二十四胜景。山东南麓上清镇有上清宫、天师府等古迹。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 蝎勒虎子[xiē lè hǔ zǐ]
      方言。即壁虎。亦以喻不法的高级官员。
  • 風虎雲龍[fēng hǔ yún lóng]
      比喻圣主、贤臣的遇合。宋 王安石《浪淘沙令》词:“汤 武 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祗在笑谈中。”元 杨梓《豫让吞炭》第四折:“伊尹 有相 汤 的贤,武王 有伐 紂 的功,想当初风虎云龙,做了一枕南柯梦。”明 无名氏《鸣凤记·严嵩庆寿》:“欢乐,会风虎云龙,羽翼相从胆气豪。”参见“风从虎,云从龙”。
  • 猛虎行[měng hǔ xíng]
      乐府《平调曲》名。《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六.猛虎行》郭茂倩题解:“古辞曰:‘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野雀安无巢﹐游子为谁骄。’”后人作此题者﹐或写客行﹐或写劝勉,或写功业未建的苦闷,或以猛虎喻贪暴苛政,题旨不尽相同。
  • 白虎殿[bái hǔ diàn]
      1.汉宫殿名。即白虎观。 2.明代仁智殿的俗称。
  • 料虎须[liào hǔ xū]
      捋虎须。比喻冒险。
  • 马虎眼[mǎ hǔ yǎn]
      蒙混骗人的手段。
  • 喂虎割肉[wèi hǔ gē ròu]
      语本《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且余所以不俱死,欲为赵王﹑张君报秦;今必俱死,如以肉委饿虎﹐何益?”后因以“喂虎割肉”比喻无益的牺牲。
  • 鰕虎鱼[xiā hǔ yú]
      鱼纲鰕虎鱼科。淡水肉食性小型鱼类。体侧扁,少数呈鳗形。眼小,腹鳍愈合成一吸盘。
  • 祝虎院[zhù hǔ yuàn]
      旧时对犹太教堂的称呼。祝虎djuhud的音译,阿拉伯和波斯语中对 犹太 人之称。
  • 白虎王[bái hǔ wáng]
      汉魏南北朝时对汉荆州刺史王子香的敬称。
  • 探虎口[tàn hǔ kǒu]
      比喻深入险境。
  • 铜虎符[tóng hǔ fú]
      汉代发兵所用的铜制虎形兵符。后亦借指官印。
  • 白虎幡[bái hǔ fān]
      有白虎图像的旗。古代用作传布朝廷政令或军令的符信。
  • 老虎机[lǎo hǔ jī]
      一种赌博机器,内有电子计算机装置,参赌者将硬币投入机器,如获胜,机器会将储藏在内的硬币自动吐出,否则硬币便被机器吞掉。
  • 老虎车[lǎo hǔ chē]
      一种铁身﹐装有两个小轮﹐可推可拉的运货车。载重量大﹐车身狭而低﹐能通行于小道;多用于仓库﹑车间内部短距离搬运。
  • 金虎符[jīn hǔ fú]
      古代发兵或表明身份的凭证。
  • 黑虎跳[hēi hǔ tiào]
      科举考试中的一种舞弊行为,由枪手代做墨卷。
  • 老虎凳[lǎo hǔ dèng]
      旧时的残酷刑具。是一条长凳,让人坐在上面,两腿平放在凳子上,膝盖紧紧绑住,然后在脚跟下垫砖瓦,垫得越高,痛苦越大。
  • 白虎星[bái hǔ xīng]
      星相家所说的一种凶神﹐逢之则多不利。
  • 白虎阙[bái hǔ quē]
      古代宫殿前画有白虎的楼观。
  • 金虎台[jīn hǔ tái]
      台名。曹操建。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故邺城西北隅。
  • 龙虎斗[lóng hǔ dòu]
      1.《龙虎斗》为绍兴地方戏目,演的是宋太祖赵匡胤和呼延赞交战的故事。因以指势均力敌的争斗。 2.广东名菜。
  • 飞虎旗[fēi hǔ qí]
      绘制有飞虎图形的旗帜。
  • 五虎将[wǔ hǔ jiàng]
      五员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