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学吧>新华字典>雷组词

雷相关字典

雷[léi]字在结尾的词语

  • 法雷[fǎ léi]
      佛教语。谓佛法如雷,能惊觉群迷,故称。
  • 風雷[fēng léi]
      1.风和雷。 《易·益》:“风雷,益。”宋 曾巩《喜雨》诗:“更喜风雷生北极,顿驱云雨出灵湫。”清 袁枚《续新齐谐·天上过船》:“乾隆 五十五年五月十四日,风雷大作。”
  • 硬雷[yìng léi]
      响雷。
  • 劈雷[pī léi]
      打雷。
  • 遶殿雷[rào diàn léi]
      1.指胪传之声。宋以来进士殿试后,依甲第唱名上殿召见,称胪唱﹑胪传。传唱者声音宏亮如雷,故称。 2.琵琶的别名。
  • 闷雷[mèn léi]
      1.声音低沉的雷。 2.比喻精神上受到的突然打击。 声音沉闷不响亮的雷。比喻遭到突然的打击几阵闷雷
  • 扫雷[sǎo léi]
      在一定地区搜索和清除地雷、水雷及其他爆炸物的行动。扫雷时需封锁布雷地区,用探雷器查明地雷场、水雷区和爆炸物的具体位置,根据情况用扫雷器将其引爆、清除或使其失效。
  • 干雷[gàn léi]
      1.无雨伴随的雷。 茅盾《雷雨前》:“昨天整天里没有一丝儿风,晚快边响了一阵子干雷,也没有风,这一夜就闷得比白天还厉害。”
  • 踏雷[tà léi]
      地雷的一种。踩雷即炸,故称。
  • 郁雷[yù léi]
      即郁垒。
  • 蛰雷[zhé léi]
      惊醒蛰虫之雷。谓初发的春雷。
  • 石雷[shí léi]
      用石头作壳的简易地雷。
  • 打雷[dǎ léi]
      天空中云层放电时发出巨大响声。 地球表面大气层中两块带异性电的云相接近放电时发出巨大声响
  • 焦雷[jiāo léi]
      声音响亮的雷。
  • 雄雷[xióng léi]
      猛烈的雷。
  • 黔雷[qián léi]
      1.亦作“黔?”。 2.即黔嬴。
  • 子母雷[zǐ mǔ léi]
      地雷的一种。踩响雷群中任何一枚,即引起连续爆炸。
  • 炸雷[zhà léi]
      方言。震耳的响雷。 指声音非常响的雷。亦比喻很响的声音
  • 掌心雷[zhǎng xīn léi]
      1.亦称“掌中雷”。 2.道教称手掌中能发出巨大声响的法术。
  • 百面雷[bǎi miàn léi]
      宋苏轼《惜花》诗:“腰鼓百面如春雷﹐打彻凉州花自开。”原谓许多腰鼓的巨声。后因以“百面雷”指众腰鼓。
  • 天雷[tiān léi]
      是地雷的一种,放置位置具有一定的高度,多固定在树上或建筑物上,固定位置通常与人的身高相当。
  • 乾雷[gān léi]
      无雨伴随的雷。茅盾《雷雨前》:“昨天整天里没有一丝儿风,晚快边响了一阵子干雷,也没有风,这一夜就闷得比白天还厉害。”西北方的响雷。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天鼓鸣》:“嘉靖 四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未申时,天鼓震西北,俗云乾雷响。”
  • 布雷[bù léi]
      布置地雷或水雷。 布置水雷或地雷
  • 洊雷[jiàn léi]
      1.相继而作的雷。 2.《易.说卦》以震卦象征长子,因以“洊雷”比喻太子。
  • 火雷[huǒ léi]
      雷电。
  • 沉雷[chén léi]
      响声大而低沉的雷;闷雷。 响声大而低沉的雷;闷雷
  • 疾雷[jí léi]
      1.急遽发出的雷声。 2.比喻汹涌的波涛声。
  • 辊雷[gǔn léi]
      滚动的雷声。
  • 电雷[diàn léi]
      即雷电。
  • 轰雷[hōng léi]
      响雷。
  • 雌雷[cí léi]
      声音不大的闷雷。
  • 暴雷[bào léi]
      突然而猛烈的雷。
  • 南雷[nán léi]
      即南雷里。浙江省余姚县之南,有大﹑小雷峰,峰下有南雷里。
  • 撼雷[hàn léi]
      旧时一种决定献艺次序的方法。
  • 地雷[dì léi]
      设置在地面或地面下的爆炸性武器。由雷体和引信两部分组成。引信有触发引信和非触发引信两种。主要用以炸毁坦克和各种车辆,杀伤并阻滞敌人的行动。中国是使用地雷最早的国家,至迟在明代中期就有了触发地雷。
  • 霹雷[pī léi]
      霹雳﹐响雷。 ∶霹雳
  • 鼻气如雷[bí qì rú léi]
      见“鼻息如雷”。
  • 桐雷[tóng léi]
      桐君﹑雷公的并称,相传皆为黄帝时掌药之臣。
  • 鱼雷[yú léi]
      能自行推进、自行控制方向和深度的水中武器。体似圆柱形,头部装有引信和炸药,中部和尾部装有燃料和动力装置等。由潜艇、水面舰艇等发射或由飞机投掷,用以摧毁敌舰船的水中部分。有的鱼雷还有可自动捕捉目标的自导装置。
  • 大忽雷[dà hū léi]
      唐代弹拨乐器。其形制为龙首﹐长柄﹑无品﹐梨形音箱﹐蒙蟒皮﹐两轴﹐两弦﹐有马。
  • 大雷[dà léi]
      地名。在今安徽省望江县。晋置大雷戍﹐刘裕讨卢循﹐自雷池进军大雷﹐即此。南朝梁鲍照有《登大雷岸与妹书》。
  • 冻雷[dòng léi]
      指春天的雷。因天气未暖,还没解冻,故称。
  • 旧雷[jiù léi]
      立春前的雷。
  • 自导水雷[zì dǎo shuǐ léi]
      即“自动跟踪水雷”。
  • 掌中雷[zhǎng zhōng léi]
      见“掌心雷”。
  • 犇雷[bēn léi]
      迅猛的雷声。
  • 琼雷[qióng léi]
      琼州﹑雷州的并称。即今海南岛﹑雷州半岛一带。
  • 吼雷[hǒu léi]
      打响雷,雷鸣。
  • 排雷[pái léi]
      排除布下的地雷、水雷或定时炸弹。 排除布下的地雷、水雷或定时炸弹
  • 梅花雷[méi huā léi]
      埋设成梅花状的地雷群。
  • 新雷[xīn léi]
      最初的春雷。
  • 鼻鼾如雷[bí hān rú léi]
      见“鼻息如雷”。
  • 震雷[zhèn léi]
      响雷。
  • 枪雷[qiāng léi]
      古代城防武器。
  • 百雷[bǎi léi]
      比喻声响之大。
  • 响雷[xiǎng léi]
      天上打雷。如:响雷了。
  • 钻天雷[zuān tiān léi]
      一种点燃后升空爆炸的爆竹。亦指在高空爆炸的高射炮弹。
  • 五雷[wǔ léi]
      1.即五雷法。 2.雷。
  • 铁雷[tiě léi]
      地雷的一种。雷壳用铁制成。
  • 迅雷[xùn léi]
      犹疾雷。
  • 手雷[shǒu léi]
      反坦克用的大型手榴弹。 反坦克用的大型手榴弹
  • 出卖风雷[chū mài fēng léi]
      1.亦作“出卖风云雷雨”。 2.比喻使用诳骗手段,玩弄花样。
  • 绕殿雷[rào diàn léi]
      1.宋代大朝会时,廷下禁卫高声山呼,响声如雷,称为“绕殿雷”。 2.科举时代,进士录取后,皇帝召见,按甲第唱名传呼,称“胪传”,亦称“绕殿雷”。 3.琵琶的别名。
  • 云雷[yún léi]
      1.云和雷。 2.指云纹和雷纹。 3.《易.屯》﹕“《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按﹐《屯》之卦象为《坎》上《震》下﹐《坎》之象为云﹐《震》之象为雷。因以“云雷”喻险难环境。 4.指不吉利的征兆。 5.《易.屯》﹕“《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屯》之卦象是为云雷聚﹐云行于上﹐雷动于下。按《象传》以雨比恩泽﹐以雷比刑。谓君子观此卦象和卦名﹐则善于兼用恩泽与刑罚﹐以经纬国家。 6.指经纬治理国家的人。 7.行云下雨。 8.比喻波涛。波涛翻卷如云﹐奔腾之声如雷﹐故称。

雷[léi]字的成语

  • 不越雷池[bù yuè léi chí]
      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同“不敢越雷池一步”。 形容不超越规定的范围和界限
  • 雷击墙压[léi jī qiáng yā]
      形容来势猛烈。
  • 闻雷失箸[wén léi shī zhù]
      比喻借别的事情掩饰自己的真实情况。
  • 聚蚊成雷[jù wén chéng léi]
      许多蚊子聚到一起,声音会象雷声那样大。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会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
  • 饥肠雷动[jī cháng léi dòng]
      肚子饿得像打雷一样响。形容非常饥饿。
  • 掀雷决电[xiān léi jué diàn]
      掀:鼓荡;决:指迅速跳动。指雷鸣电闪。形容诗文气势宏伟,惊人耳目。
  • 动如雷霆[dòng rú léi tíng]
      行动像雷霆一样迅猛。
  • 陈雷胶漆[chén léi jiāo qī]
      比喻彼此友情极为深重。
  • 欢声如雷[huān shēng rú léi]
      欢笑的声音象雷一样响着。形容热烈欢乎的场面。
  • 雷大雨小[léi dà yǔ xiǎo]
      比喻说得多,做得少,声势很大,实效很小。 比喻说得多,做得少;声势很大,实效很小 这种事情都是雷大雨小,说得那么热闹,并没有多少实惠
  • 天打雷劈[tiān dǎ léi pī]
      比喻不得好死。常用作骂人或赌咒的话。
  • 轰雷掣电[hōng léi chè diàn]
      轰响的雷声,急骤的闪电。比喻使人突然震惊的事物。
  • 风雷之变[fēng léi zhī biàn]
      指上天示警的灾异现象。
  • 大发雷霆[dà fā léi tíng]
      霆:极响的雷,比喻震怒。比喻大发脾气,大声斥责。
  • 五雷轰顶[wǔ léi hōng dǐng]
      比喻不得好死。
  • 咆哮如雷[páo xiào rú léi]
      形容人暴怒喊叫的神态。
  • 天打雷轰[tiān dǎ léi hōng]
      比喻不得好死。常用作骂人或赌咒的话。
  • 雷打不动[léi dǎ bù dòng]
      形容态度坚定,不可动摇。也形容严格遵守规定,决不变更。 比喻已经决定的事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变动这是母女晚饭后例行的一种享受,简直有点雷打不动的气概
  • 雷轰电掣[léi hōng diàn chè]
      电掣:电光闪过。形容来势迅猛,使人猝不及防。
  • 如雷贯耳[rú léi guàn ěr]
      贯:贯穿,进入。响亮得象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 迅雷风烈[xùn léi fēng liè]
      犹言迅雷烈风。
  • 电闪雷鸣[diàn shǎn léi míng]
      闪电飞光,雷声轰鸣。比喻快速有力。也比喻轰轰烈烈。
  • 下笔风雷[xià bǐ fēng léi]
      形容书法或绘画运笔迅速,气势浩大。
  • 鼾声如雷[hān shēng rú léi]
      鼾声:熟睡时发出的鼻息声。形容睡得很深,鼾声很大。
  • 暴跳如雷[bào tiào rú léi]
      暴:暴烈,急躁。急怒叫跳,象打雷一样猛烈。形容又急又怒,大发脾气的样子。 大跳猛吼。形容十分生气或十分着急的样子 气得暴跳如雷,拍着桌子大骂贱婢。——清. 俞万春《荡寇志》他哥知道了,气得暴跳如雷,叫了他去骂。——清. 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疾雷迅电[jí léi xùn diàn]
      疾、迅:快速,迅急。突然暴发的雷声和出现的闪电。形容来势迅猛,来不及防备。
  • 疾风迅雷[jí fēng xùn léi]
      形容事情的发生和发展,象暴风急雷那样猛烈而迅速。
  • 布鼓雷门[bù gǔ léi mén]
      布鼓:布蒙的鼓;雷门:古代浙江会稽的城门名。在雷门前击布鼓。比喻在能手面前卖弄本领。
  • 雷励风行[léi lì fēng xíng]
      像雷那样猛烈,像风那样快。比喻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 雷轰电转[léi hōng diàn zhuàn]
      形容人马厉声呼叫。
  • 平地风雷[píng dì fēng léi]
      犹言平地一声雷。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 欢呼雷动[huān hū léi dòng]
      欢呼的声音像雷一样响着。形容热烈欢乐的气氛。
  • 疾如雷电[jí rú léi diàn]
      快提就像雷鸣闪电。形容形势发展很迅速。 迅疾如同雷电之速。比喻事发神速项羽用兵疾如雷电。—— 汉. 荀悦《汉纪.高祖纪二》
  • 掌声雷动[zhǎng shēng léi dòng]
      鼓掌的声音像打雷一样震动全场。形容非常热烈的欢乐场面。
  • 鬼工雷斧[guǐ gōng léi fǔ]
      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同“鬼斧神工”。
  • 雷同一律[léi tóng yī lǜ]
      雷同:相互间的声音、说法大致相同;一律:本指同一音律,后指一样。多指诗文套用一种形式,毫无变化。
  • 烈火轰雷[liè huǒ hōng léi]
      炽烈的火,轰响的雷。比喻性情急躁暴烈。
  • 鼻息如雷[bí xī rú léi]
      鼻息:鼾声。打呼噜的声音就象打雷一样响。形容熟睡时鼾声大作。
  • 天打雷击[tiān dǎ léi jī]
      雷击:雷电杀伤。比喻不得好死。
  • 蝉喘雷干[chán chuǎn léi gān]
      蝉:昆虫名,知了;干:空。蝉喘息,雷声净。形容酷热干旱。
  • 驱雷掣电[qū léi chè diàn]
      比喻神通广大。
  • 雷奔云谲[léi bēn yún jué]
      如雷奔行,如云翻卷。
  • 迅雷不及[xùn léi bù jí]
      雷声来得非常快,让人来不及反应。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
  • 一雷二闪[yī léi èr shǎn]
      形容躲避迅速。
  • 风掣雷行[fēng chè léi xíng]
      掣:闪过。风闪雷鸣。形容像刮风和响雷那样迅速。
  • 雷厉风行[léi lì fēng xíng]
      厉:猛烈。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如迅雷,似疾风,形容办事果断、有力、迅速 昭不杀之武,则雷厉风行。——宋. 曾巩《元丰类稿》
  • 瓦釜雷鸣[wǎ fǔ léi míng]
      瓦釜:沙锅,比喻庸才。声音低沉的沙锅发出雷鸣般的响声。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 瓦锅发出很大的声响,比喻庸人煊赫一时(见于《楚辞.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 雷霆之怒[léi tíng zhī nù]
      雷霆:霹雳。象霹雳一样的盛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 风雷火炮[fēng léi huǒ pào]
      形容十分急躁。
  • 酣声如雷[hān shēng rú léi]
      酣:通“鼾”,熟睡时的鼻息声。形容熟睡时鼾声很大。
  • 雷霆万钧[léi tíng wàn jūn]
      霆:急雷;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 汉.贾山《至言》:“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比喻无可抗拒的强大威力
  • 雷惊电绕[léi jīng diàn rào]
      雷鸣电闪。比喻落笔如飞的笔画。
  • 雷嗔电怒[léi chēn diàn nù]
      暴怒的样子。

雷[léi]字在开头的词语

  • 雷叹[léi tàn]
      1.亦作“靁叹”。 2.形容叹息声之大。语出汉王逸《九思.疾世》﹕“咤增叹兮如雷。”
  • 雷驰[léi chí]
      如雷之奔行。谓迅疾。
  • 雷蛰[léi zhé]
      指蛰伏﹐蛰居。雷于冬时蛰伏不出﹐故称。
  • 雷琴[léi qín]
      唐代琴工雷威所制作的琴。据唐李肇《唐国史补》载﹕“蜀中雷氏斵琴﹐常自品第﹐第一者以玉徽﹐次者以瑟瑟徽﹐又次者以金徽﹐又次者螺蚌之徽。”泛指古代文物。
  • 雷篆[léi zhuàn]
      雷纹形状的纹路。
  • 雷酸汞[léi suān gǒng]
      即雷汞。参见“雷汞”。
  • 雷霆炮[léi tíng pào]
      震雷﹐霹雳。
  • 雷霆之诛[léi tíng zhī zhū]
      1.指帝王暴怒时给臣下的惩处。 2.指雷击﹐雷劈。
  • 雷火车[léi huǒ chē]
      古代的一种炮车。
  • 雷填[léi tián]
      语出《楚辞.九歌.山鬼》﹕“雷填填兮雨冥冥。”谓如雷声轰隆。
  • 雷噪[léi zào]
      雷鸣般的喧哗声。
  • 雷精[léi jīng]
      1.雷的精气。 2.指具有异于常人禀赋的人。指帝王。
  • 雷樽[léi zūn]
      1.亦作“雷罇”。 2.刻画着云雷形图案的酒器。亦泛指酒器。
  • 雷殷[léi yǐn]
      隐隐然的雷声﹔雷声隐隐。语本《诗.召南.殷其靁》﹕“殷其靁﹐在南山之阳。”
  • 雷令[léi lìng]
      1.指晋雷焕。雷焕曾为豫章丰城县令﹐故称。 2.雷公的命令。
  • 雷呴[léi hǒu]
      吼声如雷。
  • 雷渀[léi bèn]
      见“雷奔”。
  • 雷大使[léi dà shǐ]
      指宋代教坊艺人雷中庆。
  • 雷霆火炮[léi tíng huǒ pào]
      见“雷霆电雹”。
  • 雷峯塔[léi fēng tǎ]
      见“雷峰塔”。
  • 雷然[léi rán]
      轰然。
  • 雷雨作解[léi yǔ zuò jiě]
      《易.解》﹕“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后用“雷雨作解”谓帝王对有过者赦之﹐有罪者宽之。
  • 雷同[léi tóng]
      指随声附和,也指不该相同而相同(旧说打雷时,许多东西都同时响应)。 雷一发声,万物同时响应。今泛指事物与人相同者 毋剿说,毋雷同。——《礼记.曲礼上》世雷同而炫曜兮,何毁誉之昧昧。——《楚辞.九辩》
  • 雷焕留剑[léi huàn liú jiàn]
      事出《晋书.张华传》。谓晋代雷焕在豫章丰城监狱屋基挖得龙泉﹑太阿二柄宝剑。一送张华﹐一留自佩。后以“雷焕留剑”指截留部分贵重物品的行为。
  • 雷峰[léi fēng]
      1.亦作“雷峯”。 2.山峰名。在浙江杭州西湖南南屏山净慈寺前。旧有郡人雷氏居此﹐因名。 3.塔名。
  • 雷硠[léi láng]
      1.山崩声。形容声音的巨大。 2.崩溃﹔残破。
  • 雷杼[léi zhù]
      传说中雷神用以发霹雳的工具。 其形如梭,故名。
  • 雷赴[léi fù]
      犹奔雷。
  • 雷峰夕照[léi fēng xī zhào]
      亦作“雷峯夕照”。 西湖 十景之一。每当夕阳西下时,峰影波光,互相辉映。旧时复有 雷峰塔 点缀其中,景色至为美胜。
  • 雷布[léi bù]
      雷纹图饰。
  • 雷害[léi hài]
      由于雷电引起的破坏和死亡。 雷击造成农作物损害减产或房屋设施损害的情况
  • 雷罇[léi zūn]
      见“雷樽”。
  • 雷部[léi bù]
      神话中主管打雷的部门。有时即指雷神。
  • 雷逝[léi shì]
      形容行动迅疾。
  • 雷门鹤[léi mén hè]
      《太平御览》卷九一六引《临海记》﹕“古老相传云﹐此山昔有晨飞鹤入会稽雷门鼓中﹐于是雷门鼓鸣﹐洛阳闻之。孙恩时斫此鼓﹐见白鹤飞出﹐高翔入云﹐此后鼓无复远声。”后用“雷门鹤”指俊才。
  • 雷雨云[léi yǔ yún]
      云的一种﹐由积云发展而成﹐顶部向上突起作峰状或塔状﹐云底乌黑色。在雷雨到来之前就出现这种云。也叫积雨云。
  • 雷陈[léi chén]
      东汉雷义与陈重的并称。据《后汉书.独行传》载﹐雷义与陈重为同郡人﹐二人友好情笃﹐乡人谚云﹕“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后用“雷陈”比喻交谊深厚的朋友。
  • 雷管[léi guǎn]
      弹药、炸药包等的发火装置。一般用雷汞等容易发火的化学药品装在金属管里制成。 一种用少量比普通爆炸药对热或震动更为敏感的炸药(如雷汞),制成的装置用于起爆另一种炸药
  • 雷首[léi shǒu]
      古山名。即今山西省的中条山脉西南端﹐介于黄河和涑水间﹐主峰在山西芮城西北。
  • 雷奔[léi bēn]
      1.亦作“雷渀”。 2.如雷之奔行。形容速度之快。
  • 雷兽[léi shòu]
      古代传说中的雷神。
  • 雷宗[léi zōng]
      指南朝宋隐逸雷次宗。次宗少入庐山﹐事沙门释慧远﹐笃志好学﹐尤明《三礼》﹑《毛诗》﹐隐退不受征辟而终。见《南史.隐逸传上.雷次宗》。
  • 雷野[léi yě]
      谓战车的隆隆之声如雷般震动原野。
  • 雷骨[léi gǔ]
      传说中的雷兽之骨。黄帝以之作鼓槌。
  • 雷场[léi chǎng]
      布设许多地雷的地段。
  • 雷锋[léi fēng]
      雷锋(1940-1962)湖南长沙简家塘(今属望城)人。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任沈阳军区工程兵运输连班长。刻苦学习毛泽东著作,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人民、为集体做了许多好事,先后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和模范共产党员。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共青团中央追认他为全国优秀少年先锋队辅导员。1963年1月,生前所在班被国防部命名为“雷锋班”。同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先后题词,号召向他学习。
  • 雷转[léi zhuǎn]
      谓雷鸣。
  • 雷解[léi jiě]
      1.语本《易.解》﹕“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后用“雷解”指赦过宥罪。 2.消解。
  • 雷居士[léi jū shì]
      指雷次宗。
  • 雷开[léi kāi]
      人名。 相传为 殷纣王 的佞臣。
  • 雷闪[léi shǎn]
      雷声和闪电。
  • 雷厉[léi lì]
      迅猛貌。
  • 雷抃[léi biàn]
      1.形容掌声如雷。 2.犹雷击。
  • 雷楔[léi xiē]
      1.传说中雷神用以发霹雳的工具。其形如斧楔﹐故称。 2.药物名。即霹雳砧。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二.霹雳砧》。
  • 雷暴[léi bào]
      由积雨云产生的雷电现象,有时伴有阵雨或冰雹。 雷雨
  • 雷峰塔[léi fēng tǎ]
      亦作“雷峯塔”。塔名。遗址在 浙江 杭州 西湖 南 夕照山 上。五代 吴越王 钱俶 所建,1924年倾塌。元 方回《三天竺道中》诗:“三天竺 路渐平登,高似 雷峯塔 几层。”清 陈维崧《满江红·寿武林徐世臣贤配邵孺人六十》词:“夜雨对眠 灵隐寺,春帆竞掠 雷峯塔。”鲁迅 有《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
  • 雷塘[léi táng]
      1.地名。在江苏扬州城北。隋唐时为风景胜地。隋炀帝葬此。 2.池名。又名大龙潭。在广西马平南雷山下。
  • 雷岸[léi àn]
      即大雷岸。在安徽省望江县。南朝宋鲍照有《登大雷岸与妹书》﹐即指此。
  • 雷板[léi bǎn]
      即云板。
  • 雷公琴[léi gōng qín]
      即雷琴。
  • 雷辗[léi niǎn]
      隆隆作响地前进。
  • 雷皷[léi gǔ]
      见“雷鼓”。
  • 雷达站[léi dá zhàn]
      一个雷达机组发射或接收信号的地方、位置或场所。 一个雷达机组发射或接收信号的地方、位置或场所
  • 雷行[léi xíng]
      1.雷声滚动。 2.喻风行﹐盛行。
  • 雷霆电雹[léi tíng diàn báo]
      盛怒貌。
  • 雷腾[léi téng]
      谓雷鸣电闪。
  • 雷鼗[léi táo]
      1.亦作“靁鼗”。 2.即雷鼓。
  • 雷咆[léi páo]
      咆哮如雷。
  • 雷墨[léi mò]
      雷州每大雨后﹐多于野中得黳石﹐光莹如漆﹐叩之玱然﹐谓之“雷墨”。可入药。
  • 雷地[léi dì]
      雷声震地。
  • 雷峯夕照[léi fēng xī zhào]
      见“雷峰夕照”。
  • 雷击[léi jī]
      雷电发生时,由于强大电流的通过而杀伤或破坏(人、畜、树木或建筑物等)。 打雷时电流通过人、畜、树木、建筑物等而造成杀伤或破坏
  • 雷椎[léi zhuī]
      1.雷轰﹐雷击。 2.雷公打雷的工具。喻精警有力的文辞。
  • 雷辊[léi gǔn]
      雷滚﹔雷鸣。
  • 雷夏[léi xià]
      古泽名。即雷泽。其地当今山东菏泽东北面黄河南岸。
  • 雷雷[léi léi]
      1.亦作“靁靁”。 2.鼓声。
  • 雷辎[léi zī]
      犹雷轮。
  • 雷火签儿[léi huǒ qiān ér]
      命令急速将犯人捉拿归案的凭证。
  • 雷桐[léi tóng]
      传说中的古代制药人雷公和桐君的并称。
  • 雷门[léi mén]
      古代会稽(今浙江绍兴)城门名。因悬有大鼓﹐声震如雷﹐故称。
  • 雷殛[léi jí]
      雷打。
  • 雷车[léi chē]
      1.亦作“靁车”。 2.雷神的车子。 3.雷声。
  • 雷室[léi shì]
      1.雷神所居之室。 2.宣讲佛音的居室。指佛寺。
  • 雷阵雨[léi zhèn yǔ]
      伴有雷电的阵雨。
  • 雷鼓[léi gǔ]
      1.亦作“靁鼓”。亦作“雷皷”。 2.八面鼓。古代祭祀天神时所用。 3.小鼓。犹今之拨浪鼓。 4.大鼓﹐以声大如雷﹐故称。 5.指大鼓发出的如雷鼓声。 6.挂在会稽城门上的鼓。 7.指雷﹐雷声。
  • 雷氏琴[léi shì qín]
      即雷琴。
  • 雷泉[léi quán]
      即雷渊。

雷[léi]字在中间的词语

  • 方雷氏[fāng léi shì]
      传说中人名。相传其女为 黄帝 次妃,生 青阳,即 少昊帝。
  • 五雷正法[wǔ léi zhèng fǎ]
      五雷法。
  • 麻雷子[má léi zi]
      一种大爆竹。放起来响声很大。
  • 風行雷厲[fēng xíng léi lì]
      形容气势的迅疾猛烈。 后多比喻执行政事法令等的迅速严格。明 许自昌《水浒记·纵骑》:“官差紧者,为黄巾鉤党严者,风行雷厉莫停者,怕鼠窜掉头者,东溪 望望忙行边。”郑观应《盛世危言·禁烟上》:“倘再届期不改,立发边远充军,以儆效尤而除积弊。风行雷厉,孰復甘蹈刑章哉?”茅盾《路》:“戒严令风行雷厉。不准集会,也不准罢课。”
  • 鱼雷艇[yú léi tǐng]
      也叫鱼雷快艇。 以鱼雷为主要武器的小型高速水面战斗舰艇。主要在近岸海区荫蔽地、突然地对敌大中型舰船实施鱼雷攻击。
  • 忽雷駮[hū léi bó]
      唐 初将领 秦叔宝 所乘马名。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语资》:“秦叔寳 所乘马号‘忽雷駮’,常饮以酒,每于月中试,能竖越三领黑毡。及 胡公 卒,嘶鸣不食而死。”后用为骏马名。明 高明《琵琶记·杏园春宴》:“俺这里在先有一万匹好马……一丈乌、九花虬、望云騅、忽雷駮、卷毛騧。”
  • 风雷性[fēng léi xìng]
      同“风火性”。
  • 避雷针[bì léi zhēn]
      保护建筑物等避免雷击的装置。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一个金属棒,用金属线与埋在地下的一块金属板连接起来,利用金属棒的尖端放电,使云层所带的电和地上的电逐渐中和。 一种保护建筑物及屋外电气设备免受雷击的装置
  • 云雷纹[yún léi wén]
      殷周青铜器上的纹饰之一。大都是连续的回旋状线条。一般称圆形的为云纹﹐方形的为雷纹。多用作地纹﹐以衬托主题纹饰。
  • 哈雷彗星[hā léi huì xīng]
      第一颗被证实的按一定周期出现的彗星。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发现1531年、1607年和1682年出现的三颗彗星运行轨道相似,认为是同一彗星的三次回归,并预言1758年或1759年将重新回归。哈雷的预言被证实后,颂为“哈雷彗星”。公转周期76年,彗核自转周期48小时。轨道倾角162°,逆行。偏心率0.967,呈扁椭圆状轨道。中国在公元前1057年有记载。 
  • 避雷线[bì léi xiàn]
      又称“架空地线”。保护架空输电线路免遭直接雷击的装置。是高压输电线路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选用机械性能较好的镀锌钢绞线架设于被保护导线上方,并予接地,能满足雷闪时雷电流的通流能力。复合型光纤避雷线可兼作通信通道。
  • 地雷战[dì léi zhàn]
      特指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军民利用地雷巧妙地同敌人进行的战斗。
  • 避雷器[bì léi qì]
      保护电气设备或无线电收音机等避免雷击的装置,原理和避雷针相同。 一种保护电器设备等免受雷击损害的装置
  • 惊雷荚[jīng léi jiá]
      茶的一种。
  • 傅雷家书[fù léi jiā shū]
      书信集。收入1954-1966年间傅雷暨夫人朱梅馥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书信。1981年初版。1984年、1990年增订再版。书信除教育儿子要树立爱国主义精神,要淡于名利、待人以诚、严以律己外,还涉及到美学、文学、音乐、哲学等诸方面问题,显示出作者爱国之心和艺术修养。
  • 地雷阵[dì léi zhèn]
      布设一系列地雷所形成的阵势。
  • 風雷火炮[fēng léi huǒ pào]
      形容十分急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二回:“上前天我们才到 上海,货还没有起完,到了半夜里,忽然宪太太来了,风雷火炮的一阵,马上就要开船,脸上很带点怒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三回:“十万砖,送了七次,还拣不到四万。一面又是风雷火炮的催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