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学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幼幼新书>黄胆第八

《幼幼新书》黄胆第八·

(胎疸附)

《巢氏病源》小儿黄胆病候∶黄胆之病,由脾胃气实,而外有温气乘之,变生热。脾与胃合,候肌肉,俱象土,其色黄。胃为水谷之海,热搏水谷气,蕴积成黄,蒸发于外,身疼膊背强,大小便涩,皮肤、面目、齿爪皆黄,小便如屋尘色,着物皆黄是也。小便宣利者,易治;若心腹,小便涩者,多难治也。不渴者易治,渴者难治。脉沉细而腹满者,死也。

《巢氏病源》小儿胎疸候∶小儿在胎,其母脏气有热,熏蒸于胎,至生下小儿体皆黄,谓之胎疸也。

钱乙论黄相似云∶身皮目皆黄者,黄病也。身痛膊背强,大小便涩,一身尽黄,面目、指爪皆黄,小便如屋尘色,着物皆黄,渴者难治,此黄胆也。二证多病于大病后。别有一证,不因病后,身微黄者,胃热也。大人亦同。又有面黄腹大食土,渴者脾疳也。又有自生而身黄者,胎疸也。古书云∶诸疸皆热,色深黄者是也。若淡黄兼白者,胃怯,胃不和也。

《婴童宝鉴》小儿百日黄胆歌∶

百日孩儿急发黄,非干温疫与时殃,当来只为胎中热,慎莫交人灸作疮。

《千金翼》秦王九疸散 兼治大人、小儿方。

胃疸∶食多喜饮,栀子仁主之。

心疸∶烦心心中热,茜根主之。

肾疸∶唇干,葶苈子主之。(熬。)

脾疸∶尿赤出少惕惕恐,栝蒌主之。

膏疸∶饮少尿多,秦椒、瓜蒂主之。(椒汁膏。一作肺。)

舌疽∶渴而数便,钟乳主之。

肉疸∶小便白,凝水石主之(研)。

髓疸∶目深多嗜卧,牡蛎泽泻主之。

肝疸∶胃热饮多水激肝,白术主之。

上一十一味等分,随病所在加半,捣、筛为散。饮服五分匕,日三,稍稍加之方寸匕。儿小者量与之。

茅先生治小儿面黄肿方。瓜蒂(半两)丁香(一钱)

上为末。每服一字,搐入鼻中,取下黄水从鼻中出,然后用天竺黄散与服。(方见实热门中。)

茅先生治小儿遍身二十四般瘅毒方。

屋下乘漏泥 灶心土 白缮土寒水石上四味等分。每用为末,使鸡子清调涂便没此患。先用实积牛黄丸通下。(方见实热门中。)后补,常服天竺黄散。

(方见同前。)

《婴孺》治小儿身体面目悉黄,此是荣卫气伏热于内所为。蛴螬丸方

蛴螬大枣(取肉。各一升) 虫虻虫杏仁(各半升)地黄(十两)黄芩芍药(各三两)水蛭(一百个)甘草(炙,半斤。又云半升)

上为末。炼蜜丸小豆大,酒下三丸,日三。

张涣治小儿黄疽。双连丹方

黄连(去须) 胡黄连(各一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用黄瓜一枚去瓤,留一小盖子,入药末后以盖子盖定;用面裹慢火烧令面焦,去面捣熟,丸绿豆大。每服七粒至十粒,温水下。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惠眼观证》治黄胆水肿丁香散方丁香(七粒)瓜蒂(四十九个) 砂(一分)

上为末令细。黄昏时 荷根丁子点药,入鼻搐之。一更时腥臭水出渐脓,至五更水尽,一夜三、五遍换丁子.次日调气至,日夜根据前用之。五夜烂肉落,方住药,以乌犀膏(方见风热门中)吃一月日。

《惠眼观证》治小儿黄疽,遍身虚肿,其色如金。藿香散方藿香(一分)瓜蒂(四十九个)赤小豆(四十粒)

上为末。每服一字半,搐入两鼻中。须臾黄水出,至二更待头痛即住。次日自腰以上黄退白色。

《惠眼观证》∶截腰下黄色。大青饮子方大青燕口连翘甘草(炙)黄芩田蓝(如皂角子)川芎(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大匙。水一碗半,煎至半碗,一日之内作六服,须臾小便下如金色。如此吃五日。

《吉氏家传》治小儿身体黄及小便黄,眼白睛黄,即是疸也。宜此方。茵陈大黄(各一分) 山栀子仁(三个) 朴硝(一分)

上以水五合,煎二合,去滓服之。

《吉氏家传》又方

白皮麻黄(去节)秦艽(各一分)大黄(二分)

上以水三合,入牛乳三合,同煎二合半,一岁儿日服一合。

《吉氏家传》又方茵陈(二分)大黄秦艽(各三分) 山栀子郁李仁(别杵如泥) 朴硝(各四分)

上件末,蜜丸梧桐子大,熟水化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瘅,时行身热遍体黄。升麻散方升麻甘草(炙。各二钱)常山(一分)

上为末。每服半钱,枣子一个,水八分,同煎四分,隔宿露了。天明、早晨服。奶母忌毒物。